教学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3-02-27 00:22:33 阅读: 评论:0

台湾商务签证-四川风景区

教学心得体会
2023年2月26日发(作者:去北京)

教学的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教学的心得体会1

我校在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班班通”

教学。经过近一年来的“班班通”教学实践,我个人深刻认识到:我

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教学”。

首先,我们作为教师,在备课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下功夫。我

们都明白:要想把握教材布局,在备课前教师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

和准备,不再向从前写写教案那么简单,也不是下载别人的课件就万

无一事了,自己必须独立深入认真钻研,必须对准别人的课件认真取

舍,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

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同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

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的备课就使我

们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我们的教学观念随着这高效课堂的教学,自觉和不自觉地

得到了更新,甚至是根本的转变。我们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

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改变了。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

地参与教与学活动。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都以饱

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

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我们也能及时地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

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也常转变。例如:我在上英语阅读课时,就经常和

学生们商讨,共同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

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

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

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

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以后的

教学中,我们还会更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另外,“班班通”教学,有效地利用了互联网上的资料和最新信

息,利用了动画,声相等,使课堂生动有趣。同时,节省了原来课堂

板书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思考和做大量的练习。

这样的一节课,真正实现了“清”、“新”、“活”、“实”、“大”、

“奇”。即: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方法灵

活,学生思维活跃;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

训练量大,训练强度大;设计奇特环节,探讨有价值的教法,出其不

意,与众不同。而学生却学的轻松愉快,而且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学生再也不是一味地听老师讲课,而是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练

习,积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敢说这样的课堂不高效呢?

教学的心得体会2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通常是以同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方

法、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下来不但课堂上合作交流

比较少,信息反馈不够,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

异,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没有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对于这种情况,我首先分析了学生的差异,尤其是认知能力差异

和兴趣习惯差异。对于认知能力差异,有的学生学习速度快,接受能

力强;有的学生反应较慢,理解能力差。比如,在做语文阅读理解时,

有的学生常常带有个人情绪,常拿出现实生活中的事来任意推测,但

却忽略了原文,脱离了原文,结果导致判断失误。学生注意力也有强

有弱,记忆力强的学生记得快,记得久,且记忆方法得当;记忆力弱

的学生识记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并且容易遗忘。

而对于兴趣习惯差异方面,学生对语文学习是兴趣是不同的。对

语文越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越起劲,而且学习信心越足,学习成绩

也会越来越好。学习兴趣也能弥补智力上的不足,有了兴趣就能把艰

苦的学习变成快乐的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则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语

文对他们说无异于一种苦役,学习没有信心,投入的时间、精力也不

够,学习效果不言而喻。至于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喜欢早上学习,而

有的学生喜欢开夜车;有的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课前把一切准备好,

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上课严守纪律,专心听讲,主动积极,大胆开

口,课后自觉复习,朗读、背诵、记忆;有的学生则松松垮垮,不紧

不慢,无精打采。

一个班级里,学生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虽处于同一个

教室里上课,这些差异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带来了相当的影响。而在实

际教学中如果教师未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安排的教学

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另一些学生。班

级学生人数多,教师也往往只是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一些做法只是

鼓励某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对他们的学

习行为给予强化;而另一些学生却缺少这些机会。如现在大多数课堂

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时,总是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比较积极,同时课堂讨

论时也总是那些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参与其中,而那些自卑的性格内向

的学生很少会举手,结果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样对于学生的

学习动机和愿望、学习的过程和效果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不同学生

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比如,

指导学生朗读时,总的目标让学生能有感情、把握好快慢节奏停顿、

流利地朗读,但按照学生能力差异可以分层次提出要求,优等生必须

达到总目标,中等生则需要把握好快慢节奏停顿且比较流利地朗读,

差生只需要读准、读通课文就可以了。因此,教师备课写教案时,要

把这些不同需要分别写下来,当然,随着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需要也会有变化,教师一定要始终把握住这一点。

总之,我们语文老师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关注每个学生

的发展,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起来,减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

异,争取共同进步。

教学的心得体会3

一、课堂上的兴趣。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需要可分为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然而,兴

趣主要中精神需要(如对科学、文化知识等)相关。也就是说,兴趣

关乎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满足。一个人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

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

意探索其奥秘。兴趣与认知水平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

活动没有认识,便不会对它产生情感,也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认

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

我们认为,兴趣的产生主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浓厚的好奇心;

二、明确的目标;三、同伴的合作。要在课堂上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教师便应该做到这三点。教师抽丝剥茧的分析,深入浅出的讲解,饶

有趣味的实例,配合以优美的语言艺术,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好

奇心。教师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都会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总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有赖于师生的

互动和学生的活动。教师单方面的“满堂灌”,片面地追求“一言堂”

的效率,无疑会扼杀掉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之母。能培养起

学生的兴趣,教学便成功了一大半。

二、课堂后的乐趣。

只要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和极大的兴趣,学生便能

在课后自觉地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汉语里,

有句成语叫“乐此不疲”,意思是说:做自己感觉有乐趣的事情,就

不会感觉疲惫和劳累,做事的效率也会成倍提高。学生的课后学习若

有乐趣,便会极大地巩固、拓展和加深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没有乐此不疲的体验,人生便会失去很多幸福和快乐。要想让学

生的人生更有意义,教师便应该让学生得到更多、更长、更深层次的

人生乐趣。对知识的探索若能成为学生在课后的乐趣,会有助于培养

出学生的求知欲,而炽热的求知欲却是取得伟大成就的'必不可少的

动力。

三、生活中的情趣。

只要有时间,我们都可能会去公园。公园最美的地方,不是花海

树林,也不是荷塘幽径,而是我们都不在意的地方——亭子。亭子的

谐音是“停”,即“人亭”。亭子是想告诉我们,人生中不一定得拼

命赶路,要懂得停下匆匆脚步,去品味和感受生活。我们伫立在亭中,

或骋目望远,或拍栏吟诵,或小憩谈笑,都包含着丰富的生活情趣。

说到从容,朱光潜讲过一个故事。阿尔卑斯山上,在一条路的沿

线,有着非常美丽的风景。路边有一个牌子提示游人说:“慢慢走,

欣赏啊!”对此,朱光潜先生写道:“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

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

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

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人生路上的风景,需要我们用

闲情去慢慢欣赏。那些懂得欣赏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品味的人。

“忙”字,心的偏旁,加上一个亡。简单地说,就是“心亡”。

庄子说:“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就是说,大智需有闲情和情趣,

小智只是成天忙碌。爱因斯坦在紧张地思考之余,最喜欢拉小提琴,

从中找到了闲适和情趣。毫不夸张地讲,小提琴也为爱因斯坦的伟大

发现作出了贡献。或者说,爱因斯坦是把他的伟大发现从小提琴中

“拉”出来的。

学生能执着地追求真理,这固然很好。然而,用生活情趣来调节

学生的学习,反过来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不是要把学

生培养成只能读死书或得分数的“单面人”,而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

求真精神,懂得学习方法,会享受闲情体验生活情趣的“全人”。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

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在我看来,一个有渊博知识,有

文化内涵和懂得生活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幸福而和谐的人。

教学的心得体会4

初二的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鼎盛部分,自我意识高涨,他们正急

切的想认识自我,更想肯定自我,高傲又自卑。而在学校学习又是他

们青春期阶段重要的部分,因此,学习的状况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

响。对于敏感的学生,有一道题不会或者一个知识点没太听懂,就可

能否定自己,脑补了很多自己不行的戏码。

此时,初二的学生跟物理刚刚熟悉,远不如语数外亲切,互相了

解深透。这就给了物理老师们一个能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获得成就

感的机会。对于新鲜的事物学生总是充满了好奇,在课堂上更容易引

起学生注意,当然被吸引的学生心中也是充满期待。伴随着这份期待,

如果学生能够学好物理,这将是一份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弥漫在他们

头顶上的乌云也就散开了。表面的吸引学生学习的小技巧可能只是短

暂的,并不能长久的支持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上。如果,抓住学

生对自己能力肯定的向往的点,在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

成就感,也是引导学生走向快乐学习的方法之一。

课堂上提问问题时由简单递进,并且结合学生的学情给予部分提

示,回答上来了后就要夸奖学生,回答不出来也要表示理解和鼓励。

在课堂上提问,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的最佳场所。因为在讲课时,老

师和学生能够及时的交流来引导学生获得成就感。此时学习情况不好

的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会让他对学习的兴趣大增。对于学习成绩中

等的学生来说,回答出问题就是有一个坚持学习的理由。所以,回答

不出问题就尤其重要,首先肯定不能责骂批评,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一

点提示,如果还是回答不出来告诉全班同学这个问题有点难度的表示

理解,并给予鼓励的眼神。

仅仅是课堂上的提问是不够的。现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最能表

现出他们学习效果的就是是否会做题了。平时学生的题已经够多了,

这么多的题不一定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抗。作

为“专业”的`老师,可以给学生简练出能够提升学生成就感的题。

比如,进行实验探究题的专题训练,重复的实验探究题型,伴随着老

师的引导,提高能力的同时,一下子出现这么多会做的题让学生产生

学习的成就感。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学习上的自我认同,帮助学

生拥有自信阳光快乐的校园生活。

教学的心得体会5

电视上曾多次播放过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年轻的妈妈在安抚好自

己的宝宝入睡后,端一盆水给年迈的婆婆洗脚。正在这时,小孩见自

己的妈妈不见了,好奇的寻找,结果发现这样的情景。小孩转身走了,

不一会儿,他踉踉跄跄地端着一满盆水说是给妈妈洗脚。我不由得被

这则广告触动和感动,小小的手,大大的盆,满满的水,装载着的是

浓浓的亲情和留给我无限的深思。我想以此为素材让学生写一篇习

作,相信能让学生联想到很多记忆犹新的画面,许多萦绕耳旁的轻声

细语。这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又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好素材,现

在的小学生一见到写作文就头痛,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无头绪

可理请,无章可循,总之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纵然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写出来的__也是空话大话成堆,套话固定

模式屡见不鲜。老师们也犯愁:为什么学生们的水平就这么难提高

呢?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模式都千篇一律呢?为什么学生们的心里话

表达出来都一样呢?是巧合吗?陷入沉思和反思中的我在看到这则

广告后不禁茅塞顿开,我想这则广告也不是作者刻意编造出来的,它

________于生活,从真实平淡的生活中来,又真实地反映平淡的生活,

二者紧密相

连,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的镜头,生活之

美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小镜头,以小见大,

从一粒沙中见世界。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平常中见特别。要用发现

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要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惊

天动地和激情飞跃呢?所以小学生要放亮眼睛去看,放大脑袋去想,

放稳笔去写。下面是我对小学生作文教学方面的一些肤浅的思考:

一、用眼观察生活收集写作素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__”,一个又一个的镜头组合在

一起可以成一部电视剧,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小片段围绕一个中心也

可以练就成一篇__,重要的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生活,思考

生活,品味生活。用独特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品平常的生活,谈真实

的想法,不拘一格,只要有真情流露即为好__。如果说一篇__的内容

是它的躯体,那么真挚的情感就是它的灵魂。平时我最喜欢批改学生

的周记,也许很多人会说我傻,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每当这时,我

仿佛在与他们交谈,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周记是训练学生写作的重

要方式,更是师生心灵交汇的一种重要渠道。每改完一篇周记,我的

心情都是快乐的放松的。因为他们开始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去留意生活

的美,为写作收

集素材,同时不断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

活水。很多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话可说,而是羞于表达。课间我留意

到几个男生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中的精彩故事情节,佩服其

中的某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英勇善战等。不同班女生在一起比较

谁的语文老师漂亮,严格,更关心学生等。每个人都有十分充足的理

由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时,老师要鼓励他们把这些话记录下来,再拓

宽思维有条理的叙述,相信其中不乏好__。

二、亲自体验生活,创设写作的情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是

有限的,作为老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让

他们有更多的生活体验。老师要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积极

健康的活动或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他们写作

的激情和欲望。教完>一文后,我组织学生可后收集资料,在课堂中

开展一次小记者采访活动。本次活动中,学生表现真是积极主动,个

个振振有辞,个个采访都有收获,场面更是热闹。此后,一篇篇流露

真情的习作跃然纸上,有了真实的生活就会有真实的内心感受,也就

能流露真情的`__。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实践,通过亲身体验

去感受生活,表

达真情实感,实践出真知。

三、用心感悟生活,升华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不同的学生对生活有不同

的思考和感受。在习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

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而得到对生活的不同见解。因为学生

具有自己独具个性的眼睛,耳朵,心灵感悟和表达方式。我在授>中,

让学生分别扮演曹丕和曹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让学生体会到曹植对曹丕悲愤填鹰的感情和谴责劝戒

的语气。学生开始觉得很可笑,但两三次演下来,教室里空气凝重,

同学们的表情异常严肃,目光严厉。我知道他们体会到了这些情感。

又如,我在授>时,学到“周瑜很高兴”时,让学生想他高兴的同时

想了些什么.有的说:"诸葛亮中计了。"有的说:"诸葛亮真是聪

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这回恐怕凶多吉少了。"有的说:"诸葛亮这

个大笨蛋中计了,这回看他怎么在三天之内造十万多枝箭,这回他必

死无疑,我可以去除这个心腹大患了,除去这个眼中钉了。哈!"我

再叫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写入本子中,就是一段很好的写作素材了。

不仅如此,我还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让每个学生勇于写出自己个性化

的想法。老师在习作中要理解,尊重,珍

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四、用笔描绘生活,吐出真情。学生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

怎样让学生乐于表达呢?教师要引导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

表达情感,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充分尊重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情

感体验以及深沉的内心世界,那么他们的习作离真实和精彩就并不遥

远了。

总之,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去看,去听,去想,欣

赏他们的一切想法,为他们写出富有个性化的真实作文创造宽松的环

境,激发写作欲望和灵感!

—10

教学的心得体会6

首先我对汉字的发展演变内容进行了整合,从甲骨文到行书草书

发展变化,我都进行了概述。其中重点讲了甲骨文小篆楷书等。比如,

学习甲骨文时,让学生自由读阅读材料《甲骨文的发现》、辨认甲骨

文十二生肖等环节,让学生在与甲骨文的接触中感受祖先用聪明才智

所创造出来的文明。学习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几

种字体时,则设计了作品欣赏、字体比较、写一写等环节,对各种字

体有个大致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感受汉字的美。

课堂是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因为综合性课堂,所以在课堂中干

涉得比较多,该让学生评价的地方自己充当了主角,1.没有充分展现

学生的主体性;

2、因为到了下课,课堂上多设计了一个背诵环节,造成了拖堂

现象,这个环节可以省去不用。对于中国的学生,进行这样的'文化

知识传输,真的非常有必要!相信同学们会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的心得体会7

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通常的途径可以概括为三

种。

1.指明——尝试

指明,是教师主动的指点、提示、说明。

尝试,是学生照教师指明的那样去试着做。

学法的掌握,如同知识的获得一样,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开始,在很大程序上要靠教师在教给知识的

过程中,主动明确的指点。诸如怎样发言答问,怎样执笔写字,怎样

拼读音节,怎样观察插图,怎样识记字形理解字义,怎样读词读句,

怎样组词造句,怎样说完整的话等等,都需要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学习

要求的同时,讲明学习的方法。不单对初入学无知少法的学生需要事

先指明,就是中高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学生,在进

入较难的学习内容时,也需要事先指明。如运用中心句作段意的方法;

连接段意概括__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在概括__主要内容,分析作者写

作目的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也都要在第一次接触这些

方法时由教师事先指明。

但只有教者的指明,没有学生的尝试和运用也是不行的。只有结

合学习实践,运用指明的学习方法,进行反复多次的练习,收到预期

效果时,才能说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

2.示范——摹仿

示范,是教者用教法为学生的学法做榜样。

摹仿,是学生领悟到精当之处,并运用它学习新的同类的知识。

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依据儿童善于摹仿的心理特点,无论是入

学初期还是进入中高年级,都需要教师有意的、准确而明晰的给学生

作出示范。把理解某类课文所采用的方法、步骤,把弄懂某人、某物、

某事所设计的一系列思考问题,把突破某一难点、关键引导学生进行

分析推理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从教师教法中得到启示,

领悟教法的精当处,激发摹仿心理,进而用教师示范的方法去学习新

的同类的知识,能起到“教法举一,学法反三”的作用。

从“示范”到“摹仿”,和从“指明”到“尝试”不同的是,这

是一种无形的指导,是学生心理内部从感知到理解的活动过程,是通

过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

3.回顾——概括

回顾,是自我发现,自我体验,反省自身运用过的学习方法。

概括,是在回顾的基础上,对学习同类知识运用过的学习方法,

进行评价、加工,纳入学法体系的总体结构。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的由教师指明后尝试,有的由教师示范后

摹仿,有的则既不指明、尝试,又不示范摹仿,而是由学生自己去探

索、创造。即便是教师指明了的,示范过的,有时学生还会修改某些

部分,创造适合于自身特点的方法。一个学生,知识的基础,个性的

发展,大脑的功能,不尽相同,应当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求

适合自身特点的不同方法。学有规律而无定法。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

学习方法,往往是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探索的。有的学生学习的效果其

所以特别好,除勤奋刻苦外,就是他创造了适合自身特点、行之有效

的学习方法。创造和发现的学习方法,比教给的学习方法管用得多。

不少的学生,确实创造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应当选择时机,安排时

间,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运用过的学习方法,逐一分析、比

较,剔除已经证实无效的学习方法,总结符合学习客观规律的科学方

法,经过整理,使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正确方法能够肯定下来。

从“回顾”到“概括”,同样是一个掌握学习方法的完整过程。

在回顾的基础上必须及时概括。只“回顾”不“概括”,不能逐步组

成结构严密的学法体系,零散的方法不能实现有效的迁移。

回顾——概括在教学中一般安排一个环节进行,有时也可运用开

学法交流会,办“学法集萃”专栏等形式进行。用集体活动形式,实

行同学间的多向交流,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概括各自的学习方法,而且

还可以促进学生不断深入的探求学习方法。

从“指明”到“尝试”从“示范”到“摹仿”,从“回顾”到“概

括”,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掌握学习方法的发展过程。它们是相互依存,

不能分割的。指明——尝试、示范——摹仿、回顾——概括是三个不

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途径,是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的。要依据不同学

习内容,不同水平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选用。有时还可以相互渗透,交

叉配合。

教学的心得体会8

回头看看,我似乎已经习惯了忙碌的生活,我并不觉得累,反而

感到快乐,我可能已经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真谛!

一二年级共11个班,虽然每天我在不同的班级讲着同样的内容,

但是我不会觉得烦躁,反而有时候觉得时间太快。我每节课的流程是

先回顾旧知,接着讲授新知,其次练习写字,然后指导学生,最后布

置作业。其实我每上一节课都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学生的接受情况,

我觉得同样的内容重复讲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历练和提升!

我期待着给孩子们上课,所以我每次早早的走进教室,听着孩子

们的欢笑声,他们拍手叫好,说:“太好了,上书法课。”看着孩子

们期待的眼神,我想我要尽力教好每个孩子!周一中午我利用午休时

间,批改书法作业,进行勾画,一一给出评语,以鼓励孩子进步。再

批改作业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存在占格不对的问题,字大小不一,

下笔位置掌握不好,我以后上课要重点强调,日后更进一步!

孩子们偶尔也会让我有些感动。那天,我在二年级一班,喊“下

课”时,孩子们都不动,我很惊奇的问他们:“你们怎么了,下课了

怎么不动呢?”孩子们说:“老师我们不想下课,我们还想上书法课。”

听了孩子们的话,我心里十分感动,这是孩子们对我最大的认可!有

时候下课了孩子们拿着本子就往前跑,在讲台旁围着我问:“老师,

你看我写的好吗?”其实啊,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他们一直在进步,

他们愿意去学习,期待得到老师的认可!

听课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周三上午去录播室听了李梅玉

老师的语文课,她也是新老师,教五年级,我想观摩学习,所以听听

课。她讲的是《童年的发现》这课,过程是词语闯关、自主学习、合

作交流、展示点拨、发现规律、理解句子、拓展延伸、随堂精练、布

置作业。听课后,我觉得李老师整节课的设计思路很完整,梳理__

脉络清晰,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但是我觉得她讲课过程中没有变通性,

过程有些重复单一。整体看这节课很完美,李老师身上有很多值得我

们思考和学习的地方!周四上午听了同伴蔡飞颖老师的美术课,讲解

数字画“1234”过程中,蔡老师先让学生们联想,再做出示范,很好

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快孩子们融入到了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但是

一整节课的时间把控的不好,前面讲解详细,后面时间紧张,内容讲

解较粗略。总之啊,我们想要提高教学能力,要多听老师的课、同伴

的课,互相评课,提出建议,多做反思,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这是充实、忙碌、有意义的生活,我们每天努力向前奔跑着,不

敢松懈,某时你觉得累了,停下脚步,回头看看,你进步了!

教学的心得体会9

【教材】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

【微课形式】视频(暂定)

【微课目标】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和历史悠久,增强对汉字

的情感,发现汉字充满着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微课内容】

一、导入

第一张pp内容:汉字的演变

第一张ppt解说词: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从传说中的仓颉

造字算起,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从比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也

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草书→楷书→行书。

二、新授

第二张ppt内容:甲骨文是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因为是镌刻于

龟甲与兽骨上的,所以人们称之为甲骨文。其特点是:图画特征明显,

笔画细瘦,自行大小不一。甲骨文“王”“子”的写法。

第二张ppt解说词:这是甲骨文的“月”字,因文字刻在乌龟壳

和牛的肩胛骨上,所以叫甲骨文。大家都知道月亮有时像圆盘,有时

像眉毛,因此甲骨文的月字,既不是新月也不是圆月,而是用半个月

亮代表“月”字,甲骨文就是“一弯皓月悬中天”的形象。

第三张ppt内容:金文又叫钟鼎文,它是西周及春秋时代浇铸在

青铜器钟鼎上面的文字,其特点是:笔画肥大厚实,结构行款趋向整

齐,图画特征明显减少,符号特征有所加强。

第三张ppt解说词: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两种形式。大篆是春秋

战国时期秦国流行的汉字字体。特点是:字形整齐匀称,笔画粗细一

致,趋于线条化,比金文前进了一大步。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由宰相李斯负责创制的,其特点:一是字体方正,二是笔画平直,三

是结构对称,四是上紧下松。

隶书是战国以后汉字演变过程中以点画结构逐渐取代篆书的线

条结构而形成的一种新字体。(秦隶又称古隶,汉隶又称今隶、八分

书)。隶书把篆书的圆转笔画改革为方折,并有“蚕头雁尾”、“雁

不双飞”等笔画特点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形成现代

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符号性进一步加强。

第四张ppt内容:隶书在秦朝因流行于当时下层小官吏、工匠、

奴隶中。篆书“月”。

第四张ppt解说词:到了秦朝,统一了文字,小篆对笔画进行了

调整,篆书一般书写于竹简和帛布上,字体看上去流畅而又形象。“月”

字就变得不像月亮了。而隶书呢?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

隶中较为流行,因此称之为隶书。它扁平方正。

第五张ppt内容: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行书是在隶书的

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第五张ppt解说词:到了汉末,出现了楷书、草书和行书。楷书

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楷书的特点是

结构匀称,横平坚直,正方形,沿用至今。唐人张旭所创的一种字体

--草书,特点是体势连绵,曲折多,灵活流畅,难写难认。

三、总结

第六张ppt内容: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

书第六张ppt解说词: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

→行书的汉字,由繁到简,逐步规范,汉字不仅传承中华文明,还形

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书法艺术,丰富中华文明的的内涵。汉字又是世

教学的心得体会10

“草翠花开,花红柳绿,鸟语花香,小朋友们在大地妈妈的身上

‘撒着娇’欢快的玩耍着。”这是我心中的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什么叫文明呀?”这是我起初听到时问的第一句话。

文明就是看见一片废纸主动捡起;文明就是不乱扔一片废纸;文明就

是看见小朋友摔倒了将他扶起来;文明就是不在墙上乱涂乱画。文明

太多了,以至于把我的嘴说烂也说不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不经意干

的事也许都是文明,相反,也许我们不小心干的事就是一些不文明形

象。比如:

场景一:一位小伙子不小心碰了一下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没说什

么,那个小伙子却斤斤计较起来了:“,没长眼吗?走路不会看着点

吗?”可那个老奶奶却慢慢地走开了。试问一下,假如你的老妈妈受

到了这样的语言伤害,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场景二:小红喜爱学同学,同学买什么,她也跟着买什么。一天,

他看见同学把一页纸撕下来,随手扔了,她看见了,觉得很酷,也学

着同学的样子,撕下来,随手扔了。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小红:“你

那页纸还没有用完,为什么要撕了它,难道你不心疼吗?”

场景三:小明买了一瓶饮料,走到了濮水河边,饮料正好喝完了,

小明随手把饮料瓶扔进了濮水河中,随着“哐啷”一声,河面上溅起

一层水花。你想一下,假如大家都像你一样把瓶子扔进河中,那河里

的小鱼怎么办?小虾怎么办?

以后,只要我们不再乱扔一片废纸,不再说一句骂人的话,不再

乱扔饮料瓶,文明城市就会在我们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创建成功的!

教学的心得体会11

学习了这篇__之后,我的感触颇深,从学情分析的角度来说,我

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现有的状态,还要关注学生可能发展的所能达到

的程度,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结构框架,

有目的有步骤的提升学习品质,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对不同的

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重难点的设定,虽然作为教学工作者

会累一些,但是教学成果肯定会有比较大的收获。比如说这次在疫情

期间,学生掌握文化知识,不仅仅是在学校中,很多时候是在家中,

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掌握和提高文化知

识,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当中,对于不同的学生的能力,要进行

深入的了解,学生水平之间具有的差异性,学习风格也具有差异性,

这些都是学生自身的特点,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对

学生做一个最基本的摸底了解,才能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设计出贴合

于学生实际的学习任务,信息技术课堂一般是以学生为主的实践操

作,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巡回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是否

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符合,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在上课过程中,我们

还要观察学生之间合作的情况,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于目标完成的

程度是否按照计划进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得以提升。

教学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只有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以

后才可以顺利的.开展下一个教学任务,因此,在上完每一节课之后,

要及时的进行教学总结,对比学生在上课前后的差距,分析出存在的

问题,以便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此外,我们还应在教学过程中要立

体化的呈现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而不是从单一的形式来判断学生的水

平和能力,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只有在充分有效的学情分析

的帮助下,教师在备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来

进行教学的设计,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对于学习水平层次不一样的

班级,在教学时分别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调整。比如,

有的班级可以多讲多练,对于另外一些班级,可以多采用自主合作的

学习方式,完成相应的学的学习任务.所以对于不同的学习主体,要

采用相对灵活,个性化的设计,保证教学任务能够顺利的完成。

教学的心得体会12

实验班学生大多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强,速度快。为避免

思维活跃的学生“吃不饱”,在学习每册教材之前,我都会对整本书

做出统筹安排,让学生了解教材的构成,介绍单元主题及目录、教材

整合的总体思路、各教学段的时间节点,圈定精读精讲和泛读自学的

篇目,布置拓展阅读书目。在教授每一篇课文时,我都仔细揣摩作品

的重点、难点和可深挖的内容,认真设计授课的切入点,以提高课堂

效率为指导思想,根据“浓缩非重点”和“充分展开重点”的原则安

排阅读教学,因文设教:有时将整单元的内容浓缩于两节课;有时一

节课只求“一得一悟”;有时研讨某篇课文后再补充若干篇目,形成

一个专题阅读系列。例如在学习《阿房宫赋》一课时,选取《六国论》

和《过秦论》两篇__,将三篇__作比较阅读。在相同历史事件的描述

中,运用比较的思维方式,使学生透过文本,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

从同一历史事件中找到不同的阐述角度和立场,进而得出不同的结

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写作也是学生的“三怕”之一,

在日常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片段、短文写起,这样学生就不会那么

畏惧。不定期地给学生安排跟写作有关的特殊活动,比如、分类书摘,

写随笔、时事述评等,化艰巨繁难的写作为轻松的练笔。即使常规写

作,也鼓励学生能就生活现象和社会热点发表见解,要紧扣现实生活,

尽量避免无病呻吟。高二的整本书阅读是红楼梦,暑假已布置学生阅

读,高二开学初,我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谈论读红楼梦的心得,

使全体学生对红楼梦有更深入的了解。期中考试后,增设“学生自主

讲解诗歌”等活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思路明晰、语言表述

严密的文字,进而形成积极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登高才能望远,融会才能贯通。只有把一篇课文从单纯的语文课

和繁琐的教辅资料中解放出来,放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去观照,

语文教学才能丰满起来,学生才能从中获得系统的`、有生命力的知

识。

对于实验班的语文教学,在抓好基础的同时,我引导学生尽可能

地向深处和广处拓展,比如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课时,其中

有“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这一句。上完这一课后,我

设计了“古诗意象语词撷珠之猿声”这一个话题,供学生讨论。很快,

学生就找到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五月不可触,

猿鸣天上哀”“猿母悲唤,自掷而死”等三十多个描写猿声的句子。

拥有了大量的资料,然后讨论,学生得出了结论:除了少数作者着意

于猿猴叫声的悠长灵动,借以表现轻快的心情之外,凌厉的猿鸣,在

大多数情况下用于抒写悲愁。在这一研讨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积累发

生了变化:由原来简单记忆“猿声”是专表哀愁的意象,上升到能够

根据具体语境分析意象含义的认知层面。

搜集资料,不仅使学生懂得寻找规律,以求融会贯通,同时也为

写作储备了材料。孔子提倡“举一反三”,古人讲究“博学于文,约

之以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

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

多读书,要求他们多对照比较,真正达到厚积薄发的境界。

在我看来,语文教学是一项十分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教

师与学生、课本与课堂、课内与课外、考纲与考题、练习与讲评、方

法与技巧、情绪与心态等许多方面做得更实,更细。老师要把每一个

考点讲到实处,学生要把书读到实处,把每一道习题练到实处,这样

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教中自有千般味,师者拙守匠人心。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教

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育的大海如此广阔,其中的奥妙无尽无穷。

我的教育之路应该还长得很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投入

更大的热情,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进一步完善自我,向着更高

的目标奋进。

教学的心得体会13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的时间

稍长)

师:有进步!停顿的时间再长一点儿。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题目与正文之间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母亲病

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师:我提示一下,句号要停顿。为什么要停顿?因为一句话说完

了要想。往下读。

生: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我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

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把“都”字读得较重)

师:“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如果像你那样把“都”读得很响,

“转身”的后边应该加个顿号,“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说明“转身”

和“下床”这两个动作都很吃力,但是书上没有这个顿号,因此这个

“都”要读得轻一点儿。(示范两遍)“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转身

下床都很吃力”。跟着读。

生:(齐)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面对刚才读的同学)你也读一遍。

生: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会读了,大家像她一样再读一遍。

生:(齐)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从上面这个片段中,我们发现,于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过程中关

注了停连、重音等朗读技巧。于老师很耐心地逐词逐句指导学生朗读,

并有意识地给学生传授一些有关技巧;范读之后,更让学生一遍又一

遍地练习,在练习中让学生体会这些朗读技巧的妙处。当然,适合中

高年级训练的朗读技巧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在语气、节奏等技巧上

对学生进行训练。而这些技巧都与标点符号有点关系,所以关注这些

技巧的训练,说不定还会有意外收获——学生的习作会因标点符号的

正确使用而精彩起来。

三、“选择”——走进文体

老师们总有这样的发现,班上有那么几个孩子,你不能说他(她)

朗读得不好,但你听他(她)的朗读总觉得不对劲:课文学之前让他(她)

读是这个味,学完之后让他(她)再读还是这个味;更让人难以忍受的

是,读第一课是这个味,读第二课也是这个味……读到最后一篇课文

还是这个味。这就是传说中的拿腔拿调的“读书腔”。

要想让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很“自然”地进行有感情

地朗读,从而“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笔者以为,朗读如唱歌一般,

我们得让学生学会“不走调”。我们得让学生明白,课文如歌曲一样

——歌曲有“调子”,课文也有自己的“调子”:感情浓郁、语言优

美、笔调活泼的如《三亚落日》一般的散文,它的“调子”就是鲜明

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语言简洁明了的如《神奇的

克隆》这样的科普文,它的“调子”是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但形

象鲜明、富于想象的如《自相矛盾》此类的寓言或童话,它的“调子”

成了夸张渲染、幽默俏皮……如果我们把《铃儿响叮当》唱出了《小

白菜》的味道,那只会叫人疹得慌;同样的道理,如果把《学与问》

用《大江保卫战》的“调子”去读,哲理与探究的韵味将荡然无存。

归根结底,有感情朗读,“调子”把握是基础——而这个“调子”就

是文体。

小学阶段,文体繁多,有叙事的、有写景的,有童话的、有诗歌

的,有科普的、有说理的……而我们每接触一种文体,就要选择合适

的“调子”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个文体特有的味道。我们更要善待

某一种文体的“第一篇”,不要轻易放过它,并让学生用朗读为这一

类文体烙上标记。而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类似的文体,他(她)

自然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而言之,在中高年级的朗读教学中,如果老师领着学生走好这

三部曲——走进文本、走进文法、走进文体,我们的朗读教学一定能

进入新的天地

教学的心得体会14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它不仅主张实

现教学上的主体性,而且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要求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认为教法与学法良好的有机结合,即教师

的教致力为学生轻松的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关键。

就上面几点要求,本人将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

教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材与《语文课程标准》、

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理解

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积累经

验,找出问题结症,以便更好地为以后的教服务。

二、要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

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

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

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

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

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

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

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

体提高。

三、抓好学生的阅读背诵能力的培养。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

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

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

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

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

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

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

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

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

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

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

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

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

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

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

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

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

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

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

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从而,教师的才事半

功倍。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

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

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

力。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在新的时代需求中,老师要引领学生

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

生能更好地语言文字。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职责。

教学的心得体会15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课标

精神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

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

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

结合实际,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

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

所以数学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层教学,这样能更好地进

行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个

人在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分层教

学,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而且各个年级的分层教学并

不完全一样。下面我就以本人近几年在初三的教学体会谈谈初三的数

学分层教学。

首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并根据不同层

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因为初三面临中考,

各个学生的目标也不一样,我通常把学生分成三层。分层主要参考学

生成绩、学习状况。首先按学生成绩给予所有学生排序,分出理论上

的三层。一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二层:数学基础一

般,思维能力一般,三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

一、目标策略的分层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

教学策略:一层数学基础要扎实,培养数学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提数

学问题,让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二层充分调动积极性,使他们

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和逐步培养数学基本技能。三层多耐心辅导教育

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

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分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数

学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

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

基础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权利,让每个同学都有进步。对

一层学生突出一个“激”字,激励他们努力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培

养创新意识;对二层学生突出一个“推”字,推他一把,让他在数学

学习上尽快上路;对三层学生突出了个“扶”字,让他们学会学数学,

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二、课堂备课的分层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

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

略如何解决;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

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

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可

定为:共同目标: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会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一元二次

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要求:

一层:能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与不等式、函数的`知识结合起

来,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二层:会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

出一元二次方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的问题。

三层:会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

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堂作业我们是使用活页作业纸的形式,目的是使选题符合需

要。为此我们要求a、b、c三层作业都要有,题量一般为6:3:1,

题前标示级别便于选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完自己层次内的题和以下

层次的题。同时对二三层次的学生提出了基础题完成时间和质上的要

求。要速度快、正确率高。作业全批全改。

课外我们主要使用补充习题。补充作业难度教低为二三层学生作

业。同步导学为二三层学生的主要作业。批改上对三层学生尽可能面

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集体讲评,反复训练。

三、表扬与批评的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

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三层采用表扬

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

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二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

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一层的学生

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

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

极囚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

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

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分层教学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一是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

状况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模糊走向清醒;二是打破了“优生差生一

锅煮、优生差生无法在课堂兼顾”的教学困境,每个层次都可以根据

本层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课堂教学标高。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受到与其相适应的教育,不同的层次的学生都能

听得懂、吃得饱,为每个同学都创造了进步的机会;三是优化了教师

资源配置,可以把不同类型的老师安排到适应其教学特点的层次,充

分发挥教师教学特长;四是促进了教师在教学中相互间的协调配合,

提高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精神。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00:22: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428553594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学心得体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学心得体会.pdf

上一篇:宿舍管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