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乘坐 北斗专列 的第20年

更新时间:2023-02-23 12:40:51 阅读: 评论:0

大家好,我是北斗卫星。6月23日,我们北斗家族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完成。

从发射首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起,每一次北斗卫星升空,都少不了长三甲系列火箭的托举,“北斗专列”因此成名。今年,是我乘坐“北斗专列”的第20年,作为最忠实的“乘客”之一,我今天和大家聊聊这些年来的乘坐体验。

我第一次乘坐“北斗专列”是在2000年,那时它只能把我送到转移轨道,我要通过不断变轨,才能抵达工作轨道。就好比乘坐公交车,坐到“站点”后还得走一段路,才能到家。奖励的反义词是什么

现在不一样了,“北斗专列”在原有的三级火箭上面,增加了相对独立的“上面级”,可以直接把我从转移轨道送到工作轨道。上面级就像一辆“太空摆渡车”,几个小时就能把我们从站点送到家门口,方便快捷,让我再也不用独自在太空长途跋涉了。

刚开始,“北斗专列”的班次并不算多,一年也就2到3趟。而且,每次到了发射场,有200多人忙前忙后50-60天,才能保证我们安全到达太空。而现在,一年发射10趟“北斗专列”都不难,到达发射场后,只需100多人准备20多天就能发射,还实现了“零窗口”——定好日子、算好时间,点火立马就走。

别看我说得轻松,听说为了满足高密度快速组网、3年内发射30颗卫星、发发成功的要求,我国的火箭研制人员可是下了大工夫。

除了研制“上面级”,帮助我直接一脚踏进家门,他们还开展了组批生产能力的建设和从流程上优化、精细化的建设,让原来需要定制的火箭可以组批生产,为“说走就走”创造了条件。

从第一次乘坐“钱学森回国北斗专列”起,我们的合作就保持着100%的成功率,不得不说,每次发射都成功是“最踏实的体验”。

对了,从北斗二号工程开始,我们对“北斗专列”提了一个特殊要求:一型火箭多轨道面组网发射。这需要长三甲系列火箭具备高、中轨道高度,东射向、南射向多方向的发射能力。

不过,这并没有难倒“北斗专列”,研制团队开展了以发射地球同步传奇事件转移轨道、中圆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代表的攻关研制,很快就满足了我的要求,实现了从一轨到多轨的转变。

就这服务,作为乘客,我相当满意。

近年来,为了将我精准无误地送上工作轨道,“北斗专列”甚至已经在用“北斗”发“北斗”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长三甲系列火箭已经使用了兼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三模接收机,让北斗、GPS、格洛纳斯3种导航模式互相补充,为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入轨精度,让我“少走弯路”。

不仅如此,“上面级”也增加了容错机制,即使火箭和“上面级”在“交接棒”时没有停靠在预定位置,“上面级”也能重新规划飞行路线,把我准确送达目的地。

据我所知,仅在执行发射北斗导航工程任务期间,“北斗专列”就进行了403项技术改进,平均每枚火箭进行技术改进28项,单枚最高达43项。

可翁卷简介以说,我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组网发射任务,长三甲系列火箭方案策划书作出不小贡献。火箭兄弟未来还要继续为航天强国添砖加瓦,祝福各位,我在太空等着大家。

邱晨辉 来源:青年报

责任编辑:崔宁宁

本文发布于:2023-02-23 12:40: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7127251137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乘坐 北斗专列 的第20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乘坐 北斗专列 的第20年.pdf

标签:北斗   专列   火箭   轨道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 专利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