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王重福

更新时间:2023-03-22 15:32:29 阅读: 评论:0

酱肘子-优质课教案

王重福
2023年3月22日发(作者:夏日降火)

〈文言文阅读〉

第1页共37页

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徐孺子祠堂记

曾巩

汉元兴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顾望,不知所为。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

坏。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直道正言,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于

不容,而织罗钩党之狱起,其执弥坚,而其行弥励,志虽不就而忠有余。故及其既殁,而汉亦以亡。当

是之时,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人人感慨奋激,至于解印绶,弃家族,骨肉相勉,趋死而不避。百余

年间,擅强大,觊非望者相属,皆逡巡而不敢发。汉能以亡为存,盖其力也。

孺子于时,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举有道①,拜太原太守,安车备礼,召皆不至。盖

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在位士大夫,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动其心,

异于怀禄之臣远矣。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孺子尝谓郭林宗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

何为栖栖不遑宁处?”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不顾者也。孔子称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其惟我与尔有是夫!”孟子亦称孔子:“可以进则进,可以止则止;乃所愿,则学孔子。”而《易》于君

子小人消长进退,择所宜处,未尝不惟②其时则见,其不可而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

孺子姓徐名稚,孺子其字也,豫章南昌人。按图记:“章水北径南昌城,西历白社,其西有孺子墓;

又北历南塘,其东为东湖,湖南小洲上有孺子宅,号孺子台。吴嘉禾中,太守徐熙于孺子墓隧种松,太

守谢景于墓侧立碑。晋永安中,太守夏侯嵩于碑旁立思贤亭,世世修治;至拓跋魏时,谓之聘君亭。”

今亭尚存,而湖南小洲,世不知其尝为孺子宅,又尝为台也。予为太守之明年,始即其处,结茅为堂,

图孺子像,祠以中牢③,率州之宾属拜焉。汉至今且千岁,富贵堙灭者不可称数。孺子不出闾巷,独称

思至今。则世之欲以智力取胜者,非惑欤?孺子墓失其地,而台幸可考而知。祠之,所以示邦人以尚德,

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

〖注〗①有道:汉代选举科目之一,即荐有德艺者为官。②惟:考虑。③中牢:祭祀的猪羊8.对下列

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

故也。物:物资,财物。

B.盖忘己以为

..

人,与独善于隐约以为:以,而;为,为了。

C.豫章太守描写鸟的成语 陈蕃、太尉黄琼辟

皆不就辟:征召

D.故并采其出处

..

之意为记焉出处:出仕和退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文言文阅读〉

第2页共37页

A.汉既失其

操柄,纪纲大坏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

孰能讥之乎?

B.率州之宾属拜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C.予为太守之

明年师道之

不传也久矣

D.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

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汉末宦官专权,小人得志,纲纪大坏,但是正直之士为拯救国家进生了不懈努力,使

得汉代的灭亡得以延缓。

B.徐孺子身处乱世,深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道理,因而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表现了一位

隐者的高洁情怀。

C.本文并没有片面地褒扬徐孺子的退隐,而是用圣人的进退观把“出仕济世”“入世退隐”放到“仁

义”这一高度来分析看待。

D.文章把“忘己以为人”和“独善于隐约”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搅和在一起,以互相抵牾的做法

说明人生道路上这两种态度只能选择一种,不能统一。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远矣。

译文:

(2)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则世之欲以智力取胜者,非惑欤?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祖伦,贞观中历左卫率,封长山县男。思复少孤,年十岁,母为语

父亡状,感咽几绝,故伦特爱之,尝曰:“此儿必大

吾宗。”然家富有,金玉、车马、玩好未尝省。笃

学,举秀才高第,袭祖封。

调梁调梁府仓曹参军,会大旱,辄开仓赈民,州劾责,对曰:“人穷则滥,不如因而活之,无趣为

盗贼。”州不能诎

。转汴州司户,仁恕,不行鞭罚。以亲丧去官,鬻薪自给。姚崇为夏官侍郎,识之,

擢司礼博士。五迁礼部郎中。建昌王武攸宁母亡,请鼓吹,思复持不可而止。坐为王同皎所荐,贬始州

长史。迁滁州刺史,州有铜官,人铲凿尤苦,思复为贾他鄙,费省获多。

入拜入拜给事中。帝作景龙观,思复谏曰:“祸难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不见省。

严善思坐谯王重福事,捕送诏狱,有司劾善思“任汝州刺史,与王游;至京师,不暴①王谋,但奏东都

有兵气。匿反罔上,宜伏诛”。思复曰:“往韦氏擅内,谋危社稷,善思诣相府,白陛下必即位。今诏

追凉拌三丝是哪三丝 善思,书发即至,使有逆节者,肯遽奔命哉?请集百官议。”议多同,善思得免死,流静州。

〈文言文阅读〉

第3页共37页

开元初,为谏议大夫。山东大蝗,宰相姚崇遣使分道捕瘗②。思复上言:“夹河州县,飞蝗所至,

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

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玄宗然之,出其疏付崇,崇建遣思复使山东按

所损,还,以实言。崇又遣监察御史刘沼覆视,沼希

宰相意,悉易故牒以闻,故河南数州赋不得蠲③。

崇恶之,出为德州刺史。拜黄门侍郎。帝北巡,为行在巡问赈给大使。

卒,年七十四,谥曰文。天子亲题其碑曰“有唐忠孝韩长山之墓”。

[注]①暴:暴露,显露。②瘗:y埋葬③蠲:减免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儿必大

吾宗。大:使大,光耀

B.州不能诎

诎:使屈服,折服

C.崇建遣思复使山东按

所损按:巡视,考察

D.沼希

宰相意希:希望,希求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母为

语父亡状②遂为

猾胥报充里正役

B.①以

亲丧去官②予以

愚触罪,谪潇水上

C.①且

天灾流行②犹且

从师而问焉

D.①其

驱蝗使一切宜罢②汝之纯明宜业其

家者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韩思复“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①笃学,举秀才高第②会大旱,辄开仓赈民

③仁恕,不行鞭罚④以亲丧去官,鬻薪自给

⑤建昌王武攸宁母亡,请鼓吹,思复持不可而止

⑥思复为贾他鄙,费省获多

A.①②④B.②③⑥C.②⑤⑥D.①③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主要采用了小说的笔法详细地叙述了韩思复的生平,事件安排详略得当,重

点突出。

B.本文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了韩思复鲜明的性格,如“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形象生

动,如见其人。

C.韩思复提倡“休养生息”政策,被皇帝采纳,从而树立了自已的威信,这也是他后为成功地帮助

严善思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言文阅读〉

第4页共37页

D.韩思复主张以诚恳实在的工作来回答上天的惩罚(蝗虫之灾),这实际上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

但在当时却有进步意义,体现了“任人唯贤”的思想。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寒花葬志

归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虎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燕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

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午。吁,可悲也已!

注释:①魏孺人:明清七品官的妻子封为孺人。魏,归有光的妻子姓魏。②燕:点燃。③奄忽:指

时间过得很快。

项脊轩志(节选)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

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雀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其

后六年,吾妻死如吾之衰者,其

能久存乎

B.然

自后余多在外冥然

兀坐

C.后五年,吾妻来归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

D.乃

使人复茸南阁子项王乃

驰,复斩汉一都尉

10.下列句式同“予人自外”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婢,魏孺人媵也B.其制稍异于前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虎丘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1)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译文:

(2)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日:“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译文:

〈文言文阅读〉

第5页共37页

12.请结合阅读材料,谈谈你对归有光散文的特点的认识。(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

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

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

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

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

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

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

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

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

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

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

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

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先: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

通“殂”,死亡。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

之去:使„„离开

B.天下宗

周宗:祭祀

C.我安适

归矣适:往,到

D.余甚或

焉或:通“惑”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天之

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国之

安者,必积其德义

B.

至近世,操行不轨

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

〈文言文阅读〉

第6页共37页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淡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吴太

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

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

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

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供备库副使李允则知潭州,始至,州大火,民无居舍,多冻死。允则亟取官竹假民为屋,及春而偿,

民无流徙,官用亦不乏。马氏暴敛州人,岁出绢,谓之地税;计屋每间输绢三尺,谓之屋税;营田户有

牛者。岁输米四斛,牛死犹输,谓之枯骨税;民输茶,初以九斤为一大斤,后益至三十五斤。允则请除

之,税茶则以十三斤半为定制。又,山田可以莳①禾而民惰不耕,乃下令,月给马刍.由是山田成垦。

会岁饥,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转运使以为不可,允则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廪贱粜。因募饥民堪征

役者隶军籍,得万人。转运使请发所募兵御邵州蛮.允则曰:“今蛮不扰,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且

兵皆新募,饥瘠未任出戍。”遂奏罢之。

后迁边郡。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始民多以茅覆屋,允则取材木西山,大为仓廪营舍。教民陶瓦甓,城上悉累甓,下环以

沟堑,莳麻,植榆柳。广阎承翰所修屯田,架桥引水,作石梁,列堤道,以通安肃、广信、顷安军②。

C.

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

D.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

非矣

孰能讥之乎

〈文言文阅读〉

第7页共37页

州北旧设陷马坑.城上起楼为斥堠③。允则曰:“南北既讲和矣,安用此为?”命撤楼夷坑,为诸军蔬圃,

浚井疏洫,列畦垄,筑短垣,有隙地悉种榆,久之,榆满塞下。

一日,民有诉为辽人殴伤而遁者.允则不治,与伤者钱二千,众以为怯。卒有亡北界者,允则移文

督还.辽人报以不知所在。允则曰:“在某所。”辽人骇,不敢隐,即归卒,乃斩以徇,后无敢亡者。允

则不事威仪,间或步出,遇民可与语者,延坐与语,以是洞知人情,盗发辄获,人亦莫知其由。身无兼

衣.食无重羞,不蓄资货,当时边臣鲜能及之者。

《续资治通鉴宋记》

[注]①莳(shi):种植。②军:末代在边疆设置的行政区。③斥堠:侦察、放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允则亟取宫竹假

民为屋假:借给

B.允则请以家资为质

质:抵押

C.身无兼衣,食无重羞

羞:羞愧

D.即归卒。乃斩以徇

徇:示众

9.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始

至,州大火,民无居舍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

速祸焉

B/乃

得发廪贱粜

\而陋者乃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且

兵皆新募,饥瘠未任出戍

\且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始民多以

茅覆屋

\方其系燕父子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允则在潭/>[任上,救济因失火受损的百姓,免除马氏任意增加的各种苛捐杂税,鼓励懒惰

的老百姓去开垦那些山地,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B.李允则在百姓遭遇饥荒的时候,采取了先打开官仓赈济百姓而后向皇上禀报的办法,甚至拿出

自己的家产来赈济百姓。

C.李允则教百姓烧制砖瓦,在城周围种植榆树柳树;在边境相对安定的情况下,拆除防御工事,

开垦成军队的菜园,并在空地全部种上榆树。长此以往,整个边塞榆树成荫。

D.允则不事修饰打扮,经常与百姓交谈,凭这种方法深入了解民情,一旦出现盗贼便能捕获,其

〈文言文阅读〉

第8页共37页

他人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11.把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蛮不扰,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

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

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

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会勃戏为

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

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

其婿作记,以

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

,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

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

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勃属

文绮丽,请者

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新年的贺卡怎么做 ,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

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尝言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方,勃尽得其术。又以虢州

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僚吏疾之。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于世。

(选自《唐才子传王勃》)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祥道表

其材表:表扬,表彰

B.勃欣然对客操觚

觚:木简,指文章

C.客

剑南客:客居

D.勃属

文绮丽属:撰写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王通之

孙B.会勃戏为

文檄英王鸡

名之

以其能欲居之以为

C.帅赠百缣,即

举帆去D.将令其婿作记,以

夸盛事

而奉行着即

为定例独是成氏子以

蠹贫,以促织富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王勃才华横溢的一组是:

①六岁善辞章②会勃戏为文檄英王鸡

③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④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

〈文言文阅读〉

第9页共37页

⑤勃属文绮丽⑥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A.①②③B.①④⑥C.④⑤⑥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很早时就擅长词章,未及成年就被授予朝散郎,深为沛王所器重。

B.王勃开玩笑写了一篇给英王的鸡的檄文,惹怒了高宗,因而被赶出王府,让他到外地做官。

C.王勃在省亲途中,正逢滕王阁盛,在宴会上他应阎公的请求作序,文思敏捷,一气呵成,不易

一字,因此被人称作“腹稿”。

D.王勃倚仗有才而欺负别人,当时的同事都非常讨厌他。

13、文言文翻译

(1)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

(2)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

七.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

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

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

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

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

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

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

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

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

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言文阅读〉

第10页共37页

A.会上元敕府市

浙灯市:购买

B.轼诣

武卫营诣:造访

C.尾属

于城属:隶属

D.徙

知密州徙:调任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⑥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因关注百姓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13、文言文翻译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

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

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轼庐于

其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

A

此不过以

奉二宫之欢耳

谨拜表以

B

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

如吾之衰者,其

能久存乎?

C

朝廷从之

不知东方之

既白

D

〈文言文阅读〉

第11页共37页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

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

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

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

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

其疏

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

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

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二,以旌其

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

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

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

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

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

率富民出粜,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

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

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

命,旧尹莫敢诘问。堪

忍受

B、拜住袖

其疏入谏袖:藏在袖里

C、特拜

陕西行台中丞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

怠少:稍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

人已去,追而还之其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昼则

默诵,夜则闭户贾人夏则

资皮,冬则资絺

C、不得已而

为盗耳位尊而

无功,奉厚而无劳

D、为

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身客死于秦,为

天下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文言文阅读〉

第12页共37页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敬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

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滑”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

证了人们的粮食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1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⑪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译文:。

⑫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译文:。

⑬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译文:。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

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

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

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

其欲

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

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

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

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

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怠

而欲出者怠:懈怠

B.则或咎

其欲出者咎:责怪

C.夫夷

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文言文阅读〉

第13页共37页

D.而无物以相

之相:互相

9.选出加点词作第一人称代词的一项

①则或咎其

欲出者

②盖其又深,则其

至又加少矣。

③而予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其

孰能讥之乎?

A①B②C③D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的游踪是先游前洞,再至后洞,后洞未至尽头而与四人俱出。

B.这两段,前段主要叙述游洞过程,后段生发议论,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C.第二段议论旨在强调:在决定成功的“志”“力”“物”三个要素中,“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D.第二段文字,说理清楚、完备而透彻。文笔简洁,语言凝练。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20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

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

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

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

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

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

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15.下列句子中的“属”的意思为“随从”的一项是

A.小孤属舒州宿松县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属余作文以记之D.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项王乃复引兵而东”的“东”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直夜溃围南

C.江东

虽小D.未尝败北

17.下列句子中的“乃”字与“项王乃大惊”中的“乃”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文言文阅读〉

第14页共37页

A.平明,汉军乃

觉之B.至东城,乃

有二十八骑

C.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D.于是项王乃

上马骑

18.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19.《项羽本纪》“巨鹿之战”写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

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大破秦军后,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选文第一段结

尾写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敢”与“能”一字之别,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境?

(2分)

20.19题题干中划线部分和选文第一段分别包含一个成语,请填在横线上。

(1)(2)

十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昙首,太保弘之弟也。幼有素尚,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

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宋武帝,帝曰:“并膏粱世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自

使懦夫立志。”时谢晦在坐曰:“仁者果有勇。”帝悦。及至彭城,大会戏马台,赋诗,昙首文先成。帝

问弘曰:“卿弟何如卿?”答曰:“若但如下官,门户何寄?”帝大笑。昙首有智局,喜愠不见

于色,闺

门内雍雍如也。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

人。为文帝镇西长史,武帝谓文帝曰:“昙首辅相才也,汝可每

事谘之。”及文帝被迎,入奉大统,议者皆致疑,昙首与到彦之、从兄华并劝上行,上犹未许。昙首固

陈,并言天人符应。上乃下,率府州文武严兵自卫,台所遣百官众力不得近部伍。中兵参军朱容子抱刀

在平乘户外,不解带者累旬。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领骁骑将军,容子为右军将军。诛徐羡之等及平

谢晦,皆昙首及华力也。自谢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

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

弟,无复今日。”出诏以示之。昙首曰:“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封

事遂寝。时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

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

又欲得扬州。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

乞吴郡,文帝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遣其栋梁?贤

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此处非卿而谁?”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义康谓宾客曰:

“王公久疾不起,神州讵合卧临?”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乃

悦。七年卒,时年三十七。

子僧绰嗣。论曰:王昙首之才器,王僧绰之忠直,其世禄不替也,岂徒然哉!

(节选自《南史列传二十二》)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文言文阅读〉

第15页共37页

①喜愠不见

于色①昙首为

上所亲委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

背②愚溪之上,买小丘,为

愚丘

①昙首固

乞吴郡①以配义康,乃

②固

一世之雄也②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

能衔哀致诚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王昙首“才器”的一组是

①大会戏马台,赋诗,昙首文先成②昙首有智局,喜愠不见于色

③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④昙首辅相才也,汝可每事谘之

⑤岂有欲建大厦而遣其栋梁⑥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幼年就有素淡的志趣,兄弟分财物,他只要图书;虽是富贵世家,却能屈志从军,充分

体现了“仁者必有勇”的儒家修养。

B.王昙首与其堂兄王华一方面积极劝说宋文帝继承皇位,并昼夜保护文帝的安全;另一方面竭力

铲除徐羡之等人,并平定谢晦之乱。

C.王昙首“建功”却不“自傲”,虽然文帝称自己仰仗王昙首兄弟之力才得登基,但王昙首认为

不能借国家的灾祸,作为自身的幸运。

D.皇上非常重用王昙首,打算让王昙首接任王弘之位,但王昙首顾全大局,不仅自己坚持请求到

吴郡任职,还劝说王弘分兵给义康。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但如下官,门户何寄?

(2)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

十二.阅读下面李密《陈情表》的选文,完成8—10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

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

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

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

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

臣洗马。猥以

微贱,当

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

A

B

C

D繁星春水读书笔记

〈文言文阅读〉

第16页共37页

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

..

,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

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

刘病日

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

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A.除

臣洗马除:授予官职。

B.当

侍东宫当:应当。

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

D.门衰祚

薄祚:福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

的一组是

A.臣欲奉诏奔驰,则

刘病日笃何则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B.急于

星火是臣尽节于

陛下之日长

C.臣以

供养无主猥以

微贱

D.外无期功强近之

亲报养刘之

日短也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

的一项是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B.郡县逼迫

..

,催臣上道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

不许

十三.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1-5题。(19分)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

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

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每3字1分)

①沛公欲王

()关中②旦

()日飨

()士卒,为

()击破沛公军③范

增说

()项羽曰④好

()美姬⑤皆为

()龙虎

⑥未得与项羽相

()见⑦使子婴为

相()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分,每词0.5分)

①旦日飨

士卒()②范增说

项羽曰()

3.解释下列多义词。(7分,每空0.5分)

⑪军

〈文言文阅读〉

第17页共37页

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⑫相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使子婴为相()

⑬为

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皆为龙虎()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⑭在

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②此其志不在小()

⑮于

①使人言于项王曰()②贪于财货()

③长于臣()

4.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每句2分)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译文: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文:

5.根据文段内容填空。(4分,每空1分)

本段文字交待了刘、项双方的对比,表明项羽一

方,。但此时双方此时本应“戮力攻秦”,而曹无伤

的告密,。

十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屈原庙赋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①子之故乡。伊②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

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③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

兮,俯千仞之惊湍④。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⑤将去此而沉吟⑥。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⑦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

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

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⑧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

〈文言文阅读〉

第18页共37页

独茕茕乎中浦⑨。”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

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

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⑩以为

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曰惟:句首语助词。②伊:助词。③处死:处理死的方式。④惊湍:惊人的急流。⑤逝:发

语词。⑥沉吟:犹豫不决。⑦退默:引退隐居。⑧九关:九重天门。⑨中浦:水滨。⑩要:总结。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扁舟以适

楚兮适:到

B.去

家千里兮去:离开

C.又或为之臣佐客服自我介绍

佐:辅佐

D.黾勉

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勉:鼓励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赋《怀沙》以

自伤兮以尔车来,以

我贿迁

B.独嗷嗷其

怨慕兮其

如土石何

C.独茕茕乎

中浦生乎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黾勉于乱世而

不能去兮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已

3.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子孙散兮安在

B.宜夫人之不吾与

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句读之不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屈原庙赋》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记念“骚体赋”的创使人屈原,

此赋是发屈原之心而作,其词气与屈原有暗合之处。

B.本赋叙事、议论、抒情相给合完成英语怎么读 ,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

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国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他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建立匡时

济世的情感。

〈文言文阅读〉

第19页共37页

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

全生命而远离祸害。

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

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2)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3)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

十五.文言文阅读

李秉,字执中,曹县人。少孤力学,举正统元年进士,征入都察院理刑,寻改户部主事。宣府屯田

为豪占,秉往视,归田于民,而请罢科索①,边人赖之。

景泰二年命佐侍郎刘琏督饷宣府,发琏侵牟天蝎座明星 状。即擢右金都御史代琏,兼参赞军务。宣府军民数遭

寇,牛具悉被掠。朝廷遣官市牛万五千给屯卒,人予直,市谷种。琏尽以畀京军之出守者,一不及屯卒,

更停其月饷,而征屯粮甚急。秉尽反琏政,厚恤之。军卒自城守外,悉得屯作。凡使者往来及宦官镇守

供亿②科敛者,皆奏罢,以官钱给费。寻上边备六事,言:“军以有妻者为有家,月饷一石,无者减其

四。即有父母兄弟而无妻,概以无家论,非义。当一体增给。”从之。时宣府亿万库颇充裕,秉益召商

中盐纳粮,料饬戎装,市耕牛给军,军愈感悦。

三年冬,命兼理巡抚事。顷之,又命提督军务。秉尽心边计,不恤嫌怨。劾总兵官纪广等罪,广讦

秉自解。帝召秉还,以言官交请,乃命御史练纲,给事中严诚往勘,卒留秉。时边民多流移,秉广行招

徕,复业者奏给月廪。军家为寇所杀掠无依者,官为养赡,或资遣还乡。厘诸弊政,所条奏百十章,多

允行。

三年冬,吏部尚书王翱致仕,廷推代者,帝特擢秉任之。乘锐意澄仕路。监生需次八千余人,请分

别考核。黜庸劣者数百人,于是怨谤纷起。会朝觐考察,秉斥退者众,又多大臣乡故,众怨交集。大理

卿王概亦欲去秉代其位,乃与彭华谋,嗾同乡给事中萧彦庄劾秉十二罪,且言其阴结年深御史附己以揽

权。帝怒,以秉徇私变法,负任使,落秉太子少保致仕。方秉之被劾也,势汹汹,且逮秉。秉谓人曰:

“为我谢彭先生,秉罪惟上所命。第毋令入狱,入则秉必不出,恐伤国体。”因具疏引咎,略不自辩。

(选自《明史•李秉传》)

【注】①科索:赋税。②供亿:按需要供应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概以无家论,非义

义:合理。

〈文言文阅读〉

第20页共37页

B.秉尽心边计,不恤

嫌怨恤:怜悯。

C.广讦

秉自解讦:攻击。

D.厘

诸弊政厘:改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归田于民,而

请罢科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

B.军以

有妻者为有家方其系燕父子以

C.方秉之

被劾也欲人之

无惑也难矣

D.因

具疏引咎,略不自辩因

击沛公于坐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秉“尽心边计”的一项是

①秉往视,归田于民,而请罢科索

②景泰二年命佐侍郎刘琏督饷宣府,发琏侵牟状

③朝廷遣官市牛万五千给屯卒,人予直,市谷种

④秉广行招徕,复业者奏给月廪

⑤军家为寇所杀掠无依者,官为养赡,或资遣还乡

⑥第毋令入狱,入则秉必不出,恐伤国体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李秉刚正不阿,不计个人得失,敢于揭发侍郎刘琏侵害屯卒利益的罪状,虽因此而遭诬陷,但

仍继续弹劾总兵纪广。

B.李秉少年时学习刻苦,中进士后受到皇帝重用,在担任户部主事时,他把被豪强侵占的屯田归

还给老百姓,赢得了边民的信赖。

C.李秉对屯垦戍边工作尽心尽力,他鼓励屯作,使府库充裕;整饬边备,革除弊政,所上奏百余

章建议,人多得到皇帝批准而施行。

D.李秉在担任吏部尚书时,锐意整顿吏治,罢汰庸劣,因而得罪众臣,遭到他们的怨恨诽谤,皇

帝认为他有负使命,将他革职。

十六.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

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

..

;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

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

,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

〈文言文阅读〉

第21页共37页

D.

A.

B.

C.

子懼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

厄,何

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屈于不知

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

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

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抑损

..

,晏

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

多有之,是以不论

,论其轶事。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

欣慕焉。

(摘自《史记管晏列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语及之,即危言

..

危言:危险的言论

B.晏子出,遭之涂

涂:道路

C.其后夫自抑损

..

抑损:谦卑,不自满

D.世有多之,是以不论

论:论说

12.下列句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婴虽不仁,免子于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

其址

子求绝之速也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

子之意自以为足

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限

余虽为之执鞭,所

欣慕焉

较秦之所

得,与战胜而得者

13.对下列各句中”其”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归,其

妻请去称代前文的“御者”

B.今者妾观其

出称代前文的“晏子”

C.其

后夫自抑损称代前文的“御者之妻”

D.详哉其

言之也称代前文的“《晏子春秋》”

〈文言文阅读〉

第22页共37页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在朝中说危言,行

危行,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B.越石父被抓,晏子将他赎出来,越石父回来之后,不但没有表示感谢,还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晏子大惊,又感到不理解。

C.晏子的驾车人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到妻子的指责,有了改变,

晏子于是推荐他担任大夫。

D.司马迁推崇晏子,表示倘若晏子在世,非常乐意做他的驾车人,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的无限敬

仰,也包含着深沉的感慨。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

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

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

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

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

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

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

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

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11.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传

之(传:写文章记载)B.与可以书遗

余曰(遗:赠送)

C.近语

士大夫(语:告诉)D.袜材当萃

于子矣(萃:会集)

12.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与可是日与

其妻游谷中B.一寸之萌耳,而

节叶具焉

而读书者与

之轮扁,斫轮者也,而

读书者与之

〈文言文阅读〉

第23页共37页

C.士大夫传之

D.余因

而实之

与可厌之

河为池

13.对省略内容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A.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苏轼)者B.(四方之人)可往求之

C.(与可)发函得诗D.吾将以(之)为袜

14.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译文:带着白绢来他这里,他就请入家中,前脚与后脚跟着

B.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译文:知道您是懒于动笔,希望得到这些绢罢了

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译文:我的话错了,世上哪有万尺长的竹子呢

D.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译文:苏先生真会说呀!但二百五十匹绢,我将用它们买些田回家养老啊!

十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庄辛说楚襄王

《战国策》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

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

乎?将以为楚国祅祥(凶兆)乎?”庄辛曰:“臣诚见其

必然者也,非敢以

为国祅祥也。君王卒

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揜(yn:流亡,困迫)于城阳。

于是使人发驺(zu车马)征庄辛于赵。庄辛曰:“诺。”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

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

?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

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也如同这样)。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

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

。倏忽之

间,坠于公

子之手。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

〈文言文阅读〉

第24页共37页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鳝鲤,仰啮菱衡,奋其

六翮(h翅膀)

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碆p:石镞,即石制

的箭头;卢,涂漆的黑弓),治其矰缴(zngzhu:矰,短矢。缴,系矢的生丝线),将加己乎百仞之上。

被礛磻(jinb:锐利的石制箭头),引微缴,折清风而抎(抎:同“陨”,音yn,坠落)矣。故昼游

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流,食湘波之鱼,

左抱幼妾,右拥嬖女(b宠幸的女子),与之

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

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楚将名)

方受命乎灵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

封禄之粟,

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

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rng)侯(秦将魏冉名)方受

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

执珪(楚国爵名)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

的一项是

A.先生老悖

乎悖:违背

B.君王卒

幸四子者不衰卒:始终

C.以其颈为招

招:射击的目标

D.饭

封禄之粟饭;:动词,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以

天下国家为事以

执珪而授之

B.王独不见夫蜻蛉乎

与之驰骋乎

云梦之中

C.臣诚见其

必然者也奋其

六翮而凌清风

D.倏忽之

间,坠于公子之手与之

驰骋乎高蔡之中

11.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

...

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都由对话完成,塑造了庄辛这

一机智果敢、有胆有识、从容善辩的策士形象。

B.庄辛针对楚襄王的淫逸侈靡、不顾国政直言进谏,指出襄王如此行径必遭杀身之祸,触怒襄王

而被逐出了楚国。

C.本文引譬设喻,由蜻蛉、黄雀、黄鹄至蔡灵侯,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由物到人,最后指出襄

王处境的危险,娓娓道来却步步紧逼,极具说服力。

D.这篇作品通过庄辛对楚襄王的劝谏,说明一国之君必须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如果只图眼前享

〈文言文阅读〉

第25页共37页

乐,丧失警惕,必将引起严重祸害。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庄辛用“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的事例有何目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

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谘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侯仁

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

之。”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路经家门,

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

可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

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

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诣者,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或谓之曰:“玄猜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

若遂不诣,祸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是殷侯吏,见遇

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

殄丑逆,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

当释汝。”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

答曰:“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①,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许之。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

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

镇,

升坛盟誓,口血未干,而

生奸计。自伤

力劣,不能翦灭凶逆,恨死晚也。”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

咸悼焉。先是,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赞曰:重义轻生,亡躯殉节。劲松方操,严霜比烈。白刃可陵,贞心难折。道光振古,芳流来哲。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九》

注:①嵇绍为嵇康之子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堪更

以企生为谘议参军(再)

〈文言文阅读〉

第26页共37页

B.我是殷侯吏,见遇

以国士(相逢)

C.荆州奔亡,存亡未判

(断定)

D.自伤

力劣,不能翦灭凶逆(悲伤)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吾当死生以

之欲居之以

为利

B.作如此分离,何

可不执手徐公何

能及君也

C.并奉王命,各还所

镇得无教我猎中所

D.口血未干,而

生奸计掩口胡卢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仲堪性情优柔寡断,罗企生很为他担忧,认为他仁慈却不能决断,事情一定不会成功。仲堪

果然失败,逃跑时,除了企生外,文武官员中没有一个跟随他。

B.桓玄不但猜疑残忍,而且野心很大,常常背信弃义。他与各路军队升坛结盟,信誓旦旦,犹在

耳边,但转身就发动战争,攻击其他盟友。企生斥他为“凶逆”。

C.罗企生多才多艺,很得殷仲堪赏识,接连被任命为佐著作郎、功曹、武陵太守。企生到武陵任

职不久,桓玄发兵攻打仲堪,仲堪又任命罗企生为谘议参军。

D.罗企生知恩图报,在仲堪失败时,他决心与仲堪同生死。他为被弟弟拉住不能追随仲堪而后悔

不已,他不畏桓玄的威吓和利诱,坚持“士为知己者死”的节操。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

译文:

(2)生死是同,愿少见待。

译文:

(3)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

译文:

二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

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

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①。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

〈文言文阅读〉

第27页共37页

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

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

“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②。安乐

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

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

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

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

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晋书李密传》节选)

[注]①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②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

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8、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刘终,服阕

,复以洗马征至洛阕:破、缺

B、孔明言教何碎

碎:破碎,国破

C、周门人方

之游夏方:把„„并列、等同

D、孔明与言者无己敌

敌:敌对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密奉事以

孝谨闻臣具以

表闻,辞不就职

B.士之

有名,不虚然哉名之

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C.有暇则

讲学忘疲欲奉诏奔驰,则

以刘病日笃

D.齐桓得管仲而

霸赂秦而

力亏,破灭之道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

〈文言文阅读〉

第28页共37页

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8.B(以为:以,而;为,为了)

9.B(焉,代词,他;A其,代词,它的/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C之,助词,

的/主谓之间,不译;D者,助词,„„的人/助词不译)

10.D(文章巧妙地以“志于仁”为枢纽,把“忘己以为人”“独善于隐约”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统

一在一起,避免了互相抵牾。)

11.(10分)

⑪他们在乱世中坚持高尚的节操,不因死生而动摇心志,他们同一味贪图功名利禄的臣子大不相同

了。(句意通顺2分,句式各1分,“以”1分)

⑫)孺子足不出乡里,独独被人们称扬怀念到今天。这样看来,世上想靠智慧、权力取胜的人,难

道不是很糊涂吗?(句意通顺2分,“闾巷”“称”“智力”各1分)

二.10、D(希:揣摩,迎合)

11、B(均为介词,因为;A、介词,向,对/介词,被;C、连词,递进关系,况且,再说/连词,

让步关系,尚且;D、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他的,他们的)

12、B

13、C(由“不见省”可知“休养生息”政策未被皇帝采纳。)

三.9.D那/表反问语气但是/形容词词尾女子出嫁/归附于是(2分)

10.B介词结构后置(2分)

11.(1)妻子常常让她靠在小桌子旁边吃饭。快吃饭时,眼珠骨碌碌转动。

(2)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子,什么叫阁子

〈文言文阅读〉

第29页共37页

呀?”

12.归有光散文的特点: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多用白描手法,细节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细节:削荸荠,持去不与。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寒花:天真可爱,不拘于世故;魏孺人:和蔼

可亲。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结合文段内容来谈,答出两点即给全分)

四.7、B(宗:归顺)

8、A(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至于;比得上。C再说;尚且。D指示代词,哪个;表反问

语气)

9、C(①是说伯夷、叔齐不记仇;③是说伯夷、叔齐以西伯昌为贤,准备投往;④是说伯夷、叔齐

进谏;这些都不能体现他们的“淡泊名利,坚持操守”)

10、A(“含蓄地批判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遁世行为”错误。作者对他们是赞扬的态度。)

五.8.C(“羞”是“食物”的意思,通“馐”。)

9.B(B项第一个“乃”是副词。作“才”讲;第二个“乃”作“竟然”讲。)

10.B(此项叙述“李允则甚至拿出自己的家产来赈济百姓”,原文中无此信息。)

11.(1)现在边民没有作乱,没有原因而增加戍守人贝,这是助长边境的祸患。

(重点考查“扰”“益”“长”等词语的意思,每词1分,共3分。大意正确即可。)

(2)我们已经出洞了,有人就责怪那些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以至不能尽情

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重点考查“既”“咎”“极”等词语的意思,每词1分.共3分。大意正确即可。)

六.9.A10.C11.B12.C

13、(1)又曾经隐藏了一个犯了死罪的官奴,怕事情败露,就把这个官奴杀了。事被发觉,应处死,

正赶上大赦就只除名。父亲王福畤因此被贬为交趾县令。

(2)而先磨好几升墨,然后痛快饮酒,拉过被子蒙面大睡,等到醒来后,提笔就写成诗文,一个字

也不必改动,人们称之为“腹稿”。

七.9.C10.B11.D12.A

13.(1)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

堤的水毁了城墙。

(2)案件审问了很久也没有判决。神宗非常喜欢苏轼的才学,安排他担任黄

八.8、C(C项中的“拜”,指的是“授予官职”。其余三项解释正确。)

9、B(B项中加点的“则”字,都是副词,相当于“即”“就”,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故该

项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中加点的“其”字,都是代词,但前者为指示代词,表远指,译为“那”;后者

〈文言文阅读〉

第30页共37页

为人称代词,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译为“他的”。故该项意义和用法不同。C项中加点的“而”字,都

是连词,但前者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才”;后者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却”。故该项意义和

用法不同。D项中加点的“为”字,都是介词,但前者读“wi”,表示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相当于“替”;

后者读“wi”,表示被动,译为“被”。故该项意义和用法不同。)

10、D(A项前一句写张养浩少年时拾金不昧,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后一句写张养浩适时为朝廷献

策,表明他对朝廷的忠心。与“行义”和“直言”无关。B项前一句写张养浩带头捣毁滥设的神祠,表

明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行动;后一句是张养浩上疏里的内容之一,表明了他的“直言”。但前

一句与“行义”无关,故该项不正确。C项前一句写张养浩对残害百姓者绝不手软,坚决打击,表明他

心系百姓;后一句写张养浩立即将奏疏交给左丞相拜住,表明了他的“直言”。但前一句与“行义”无

关,故该项不正确。D项分别表明了张养浩的“行义”和“直言”)

11、B(B项表述错误有三:一是文中“鳌山”是指堆成巨鳌形状的灯山,作为山名的“鳌山”是在

湖南常德市北,而非在“宫内”;二是张养浩的“上疏”是通过左丞相拜住转达的,而非“直接给皇帝

上疏”;三是“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过于牵强,原文是“帝大怒,既览而喜曰„„即罢之”。)

12、⑪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⑫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⑬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它国家几乎要消灭完的时候,可以说是智慧力量孤立危急,战败而

灭亡,实在是不得已。

九.8.D9.C10.C

十.15.B16.A17.D

18.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但是今天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让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

19.“敢”与“能”一字之别,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境?(2分)

“敢”:用诸侯的畏惧反衬相遇的威势

“能”:用左右的不忍衬托项羽的凄惨。

20.19题题干中划线部分和选文第一段分别包含一个成语,请填在横线上。(2分)

(1)破釜沉舟(2)四面楚歌

十一.9.D(两个加点词都表示两事顺承相同。“才”A.①显现,出现②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

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B.①介词“被”②动词,“叫做”、“称为”C.①“坚定”、

“坚决”,副词②副词“本来”)

〈文言文阅读〉

第31页共37页

10.C(①表明王昙首的“文才”;②表明王昙首的“才器(智局:才智度量)”;⑥表明王昙首的

“度量”,三句都是直接描写;③表明王昙首的“清廉”;④⑤虽然表明王昙首的“才能”,但不是直

接描写,而是间接描写。

11.B(根据原文,“昼夜保护文帝安全”的不是“王昙首与王华”,而是“朱容子”)

12.(1)如果只像我,家门还寄托谁呢?(3分)高考资源网(“但”,“何寄”各1分,全句完整

通顺1分)

(2)陛下虽然想偏爱我,将会怎么面对正直的史官呢?(3分)(“私”“如„„何”的翻译(怎么

对待)各1分,全句完整通畅1分)

十二.8.B(当:担任。)

9.D(A.则

刘病日笃:连词,表转折关系;何则

?:表疑问的语气词。B.急于

星火:介词,

比;是臣尽节于

陛下之日长:介词,对,向。C.臣以

供养无主:介词,因为;猥以

微贱:介词,凭借;

D.之:均是放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

10.B(A.不行:不能走路(古义);B.古今意义相同,都是“催促”的意思;C.成立:成

人自立(古义);D.告诉:申诉苦衷(古义))

十三.1.①沛公欲王(wng)关中②旦(dn)日飨(xing)士卒,为(wi)击破沛公军③范增

说(shu)项羽曰④好(ho)美姬⑤皆为(wi)龙虎⑥未得与项羽相(xing)见⑦使子婴为相(xi

ng)

2.①旦日飨士卒(犒劳)②范增说项羽曰(劝说)

3.⑪军①沛公军霸上(动词,驻扎)②为击破沛公军(名词,军队)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

词,驻扎军队的地方,军营)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带兵的人,将领)⑫相①未得与项羽相

见(副词,相互)②使子婴为相(名词,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⑬为①为击破沛公军(介词,

替,给)②皆为龙虎(动词,成为,此处可引申为“呈现”)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给)

⑭在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在„„地方”)②此其志不在小(介词,引出

动作的范围,“在„„方面”清宫定理 )⑮于①使人言于项王曰(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对)②贪于财货

(介词,引出动作的范围,“在„„方面”)③长于臣(介词,表比较,比)

4.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译文: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②今入关,财

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译文:现在进了关财物不掠取,女色不迷恋,这说明他的志向

不在小的方面。

5.本段文字交待了刘、项双方军事力量(或兵力)的对比,表明项羽一方占有绝对优势,掌握着

战争的主动权。但此时双方此时本应“戮力攻秦”,而曹无伤的告密,拉开了刘、项斗争的序幕。

〈文言文阅读〉

第32页共37页

十四.1.D(勉:努力)

2.C(都是介词,相当于“于”;A为连词“来”和介词“把”;B为“助词”和副词“将、将要”;

D为连词,分别表“转折”和“递进”)

3.C(C为介词结构后置,A、B、D为宾语前置)

4.C(“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说法错误,应是“哀叹孤独的个人面对

社会压力和人生必死的脆弱性,也是他流放后的理性思索”。)

5(1)答案:生前既不能奋力争辩直进忠言,死后仍期望君王受到感发改变行为。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争”“谏”“冀”“改行”的意思。

(2)答案:我怀揣美玉、身佩香草而无处容身,只能在水滨孤独忧伤。

解析:“怀”名次作动词怀揣;“归”:容身;还要注意“独”“茕茕”的意思。

(3)答案: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崇尚世故圆

滑。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畏讥”“改度”“斫”“以为”的正确意义。

十五.1.B(恤:顾虑)

2.C(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而”,前为连词,表并列关系,而且;后为连词,

表修饰关系。B“以”,前为介词,把;后为介词,用。D“因”,前为副词,于是,就;后为介词,趁,

趁机。)

3.D(②罢黜贪残,⑧朝廷的政策,⑥关心国家。)

4.A(被诬陷是因弹劾纪广)

参考译文:

李秉,字执中,是曹县人。小时候成为孤儿,努力学习,考取正统元年的进士,被征召到都察院审

理案件,不久又改任户部主事。宣府的屯田被豪强霸占,李秉前去视察,把屯田归还给百姓,并奏请取

消赋税,边地的百姓都信赖他。

景泰二年(朝廷)命令他协助侍郎刘琏到宣府督促(上交)军饷,(李秉)揭发刘琏侵占贪污的罪状;于

是就提升他为右佥都御史代替刘琏,兼参与协助军务。宣府的军民多次遭受寇贼的侵犯,耕牛农具全被

抢走。朝廷派官员买了一万五千头牛送给屯田的士卒,每人给钱购买谷种。刘琏全都把它给予出守的京

军,一点也不给屯田的士卒,另外还停发他们的月饷,可是征收屯粮十分急迫。李秉全部改变了刘琏的

政策,宽厚地体恤屯田的士卒。军卒们除了守城以外,全部得以屯田耕作。凡是往来的使者和镇守的宦

官的各种费用需要供给摊派的,都上奏取消,用官府的钱支付这些费用。不久又上书陈说边疆防备的六

件事,说:“军中把有妻室的人算作有家,每月给饷一石;没有家室的减去四成。即使有父母兄弟而没

〈文言文阅读〉

第33页共37页

有妻子的人,一概按没有家室看待,不合道理。应当全部增加供给。”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当时宣府

很多仓库库存很充裕,李秉又招徕商人交粮换盐,添制军装,买耕牛送给军士,军士们更加感激喜悦。

(景泰)三年的冬天,朝廷命他兼管巡抚事务。不久又命令李秉统管军务。李秉为边疆的谋略尽心

尽力,不顾仇怨。(他)弹劾总兵纪广等人的罪行,纪广攻击李秉来解脱自己的罪责。皇帝召李秉回到朝

廷,因谏官们纷纷求情,就命御史练纲.给事中严诚前往调查,最终留下李秉。当时边民大多流离迁移,

李秉广泛招徕,恢复生产的人奏请每月给予粮食。家人因被寇贼残杀掠夺没有依靠的人,官府替他

们赡养,或者出资让他们回乡。改正各种政事的弊端,分条陈述的奏章有百十份,大多被允许施行。

三年冬天,吏部尚书王翱辞职,朝廷推选代替的人,皇帝特地提拔李秉担任。李秉坚决地澄清进入

官场的道路。监生需要依次任职的有八千多人,李秉请示分别考核。罢黜平庸低劣的几百人,于是怨恨

诽谤声四起。正碰上外地官员进京拜见皇帝接受考核,李秉斥退的人很多,又大多是大臣同乡故旧,大

家的怨恨汇集在一起。而大理卿王概也想使李秉离职以代替他的职位,就和彭华谋划,唆使同乡给事中

萧彦庄弹劾李秉十二条罪状,并说他暗中勾结资深御史依附自己来独揽大权。皇帝很生气,以李秉徇私

改变法律,辜负了所担任的使命,取消李秉太子少保,并让他退休。在李秉被弹劾的时候,气势汹汹,

将要逮捕李秉。李秉对人说:“替我谢谢彭先生,定我的罪是皇上的命令。只是不要让我入狱,一旦入

狱,则我必定不会出来,恐怕伤了国家的体面。”于是上疏承担过错,一点也不为自己辩解。

十六.11.解析:A.危言:正直的言论

答案:A

12.解析:A于;从;B何:为什么;D.„„的事;C然:可是,连词;这样,代词。

答案:C

13.解析:C.“其”指代“其妻请去”这件事。

答案:C

14.解析:晏子进内室没有告辞,让越石父久等。是“无礼”。

答案:B

15.文言翻译

(1)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本来不如在牢狱之中.

(2)我已经读了晏了著的书,又想看看他做的事,所以写到他的传记.

【参考译文】晏婴宇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奉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

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认人尊重。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

他在朝庭上,国君有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国家有道,就服从

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文言文阅读〉

第34页共37页

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了,

载回来。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

绝交。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不仁,不过刚把你你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

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我听说,君子不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

的人那得到伸张。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您已经了解我把我赎出来,这就知己;是知

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因此不如在牢狱之中。”于是,晏子请他进去,奉为上客。

晏子任齐国宰相,坐车出门,他的驾车人的妻子从门缝里暗中观看丈夫。她丈夫替宰相驾车,上面

遮着大伞盖,手里鞭策着四匹马,福气扬扬,非常得意。不久驾车的人回家。他的妻子就提出要离去,

驾车的人询问缘故,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宰相,在诸侯中名声传扬。今天我看他出

门,神思深沉,常常表现出自我谦抑的样子。现在你身高八尺,只是当人家的驾车人,可是你的心里自

以为很满足,所以我提出离去。”这件事过后,丈夫就也很谦虚了。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驾车

人把事情告诉了晏子,晏子就推荐他担任大夫的官职。

太史公说:我读了《晏子春秋》,其中所记载的内容真是详细啊。我已经读了晏了著的书,又想看

看他做的事,所以写到他的传记,至于他的书,世人大都有,因此不选入,只是选晏了的一些未见记载

的事迹。

假使晏子还在世,我即使是替他驾车,也是非常令人高兴仰慕的。

十七.11.A12.B13.A14.A

十八.9.A(悖:惑乱,糊涂。)

10.A(A项,均为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B项,前者语气助词,表疑问,译作“吗”,

后者介词,相当于“于”;C项,均为代词,前者译作“它”,后者译作“它的”;D项,前者音节助

词,可不译,后者代词,译作“她们”。)

11.B(“触怒襄王而被逐出楚国”有误,非“被逐”,而是庄辛自己估计楚国有难而请求避

于赵之,实为警示劝谏之意。)

12.(1)我请求到赵国躲一躲,待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

(2)见到兔子后才想起猎犬,还不算晚。

(3)(子发)(将)用红绳捆绑自己去见他。

13.正反举例,劝谏并激励襄王:贪图享乐,丧失警惕,实力再强也将走向灭亡;居安思危,励精

图治,国力才可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译文

庄辛规劝楚襄王说:“君王您左有(宠臣)州侯,右有(宠臣)夏侯,车后使鄢陵君和寿陵君跟随,

一味地恣纵逸乐,奢侈浪费,不理国家政事,郢都一定危险啦!”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呢?还是

认为这是楚国的凶兆呢?”庄辛说:“我确实看到了楚国必定会这样,不冒昧认为这是楚国的凶兆啊。

〈文言文阅读〉

第35页共37页

(假如)君王始终宠信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这四个人,不稍加收敛,楚国必定会灭亡啊。我请

求到赵国躲一躲,待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

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停留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陈这些地方,楚襄王

流亡困迫在城阳。在这个时侯,襄王叫人派遣骑士到赵国召请庄辛。庄辛说:“可以。”

庄辛回到楚国,襄王说:“我没有采纳先生的意见,现在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我听俗话说:‘见到兔子后才想起猎犬,还不算晚;丢掉了羊才修补羊圈,还不算

迟。’我听说,从前商汤和周武王凭借百里小国而兴盛起来;夏桀和殷纣凭着偌大的天下,却灭亡了。

现在,楚国虽然狭小,(如果)截长补短,尚且有方圆数千里,何止是百里之地呢?

“君王难道不曾见过蜻蜓吗?它长有六只脚,四个翅膀,飞翔在天地之间,俯身啄食蚊蝇,仰头接

饮甘露,自以为无忧无虑,与人没有争斗。没料到那五尺高的儿童,正调和糖浆,粘在丝网上,在离地

面四仞高的空中粘住自己,然后丢掉给蚂蚁吃掉。

蜻蜓的事,是其(指代贪图享乐、放松警惕以致遭遇不幸的事)中的小事,黄雀的遭遇也如同这样

呢。(它)俯身啄食白米,仰身栖息在茂密的树丛中,振翅飞翔,自以为无忧无虑,与人没有争斗。不

知道那公子王孙,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拿着弹丸,把它的脖子当着靶子,将在十仞的高空中射杀自己。

顷刻之间,就落在他们手里。白天黄雀在树林中游荡,日暮却成了桌上的佳肴。

黄雀的事情,是其中的小事情,天鹅的遭遇也如此呢。黄鹄在江海上翱游,在池沼边休息,低头吞

食鳝鱼、鲤鱼,抬头咀嚼菱角、水草,振动它的翅膀而凌驾清风,飘飘摇摇在高空飞翔,自以为无忧无

虑,与人没有争斗。(却)没料到那射手,正准备他的石箭、黑弓、短箭、丝绳,将在百仞的高空中射

杀自己。黄鹤遭受利箭射杀,拖着细绳,随风坠落。所以白天在江河上遨游,晚上(却)成了锅里炖煮

的美味。

那黄鹄的事,是其中的小事,蔡圣侯的事也像这样。他南游于高陂,北登上巫山,马饮茹溪之水,

人食湘江之鱼,左手抱着年轻的侍妾,右手搂着宠妃,和他们驰骋在上蔡,而不把治理国家作为要务。

却不知道子发正接受楚灵王的命令(进攻蔡国),(子发)(将)用红绳捆绑自己去见他。

蔡灵侯的事,是其中的小事,君王您的事也像这样,您左有州侯,右有夏侯,使鄢陵君与寿陵君跟

随,吃自己采邑的粮食,车载方府库的金银,与他们驰骋游乐于云梦泽中,而不把治理国家作为要务。

却没料到那穰侯魏冉正接受秦王的命令,在黾塞内满布军队,您却寄身在黾塞外。”

楚襄王听了庄辛这番话之后,大惊失色,浑身发抖。在这时才把执珪的爵名授给他,封他为阳陵君,

赐给他淮北之地。

十九.8.B9.B10.C

11.(1)殷仲堪镇守江陵时,提拔(推荐)企生(他)担任功曹。(4分)

(大意对,2分;“引”字译对并补出宾语“企生”,2分)

(2)我和你同生死,希望(请)稍等等我。(3分)

(大意对,1分;“愿”字译对,1分,“少”译对1分)

(3)桓玄立即把企生收入监牢,派人问他想说什么。(3分)

〈文言文阅读〉

第36页共37页

(大意对,1分;“即”与“何言”译对,各1分)

译文:罗企生字宗伯,是豫章人。多才多艺。最初任佐著作郎,殷仲堪镇守江陵时,推举他做了功

曹。企生多次升官,直至担任武陵太守。企生还没到武陵就职,桓玄就攻打殷仲堪,仲堪又让企生担任

咨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断,企生很担心他,对弟弟遵生说:“殷侯仁义但没有决断,事情一定不会成

功。事情的成功与失败,是天意,我应当与他同生死。”仲堪果然败走,文武官员中没有人送他,只有

企生跟随着他。路过企生家门口,遵生说:“作这样的分离,怎么可以不拉拉手?”企生调转马头伸出

手,遵生有力气,就把企生从马上拉下来,对他说:“家中还有老母亲,你想要到哪里?”企生擦着眼

泪说:“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为它而死。你们奉养母亲不失为子之道,一家中有忠有孝,又有什么遗

憾!”遵生把企生抱得更紧。仲堪在路边等待企生,企生远远地喊着:“我与你同生死,请等我一会儿。”

仲堪看到企生没办法挣脱,就鞭打着马离开。

桓玄到了荆州,各方士人没有不去拜见的,唯独企生不去,却帮忙经营管理着仲堪的家。有人对他说:

“桓玄性情猜疑残忍,没有抓你确实对你有义,假如你竟不去,祸害一会降临。”企生严正地说:“我

是殷侯的属官,侯把我当作国士对待,因为我的弟弟凭借着强力控制我,最终没能让我追随他。不能一

起消灭丑陋的逆贼,招来如此逃亡和失败,我还有什么颜面向桓玄求生呢!”桓玄听到这些话很生气,

然而他一向对待企生优厚,先派人对企生说:“假如向我道歉,我就会放了你。”企生说:“我作为殷

侯的属官,殷侯逃亡,生死未定,我又有什么颜面道歉!”桓玄立即把企生收入监牢,派人问他想说什

么话,企生回答说:“晋文帝杀了嵇康,嵇绍成为晋朝忠臣,我向你请求留下一个弟弟,来奉养老母亲。”

桓玄答应了他。桓玄又让人把企生带到面前,对他说:“我对待你很宽厚,你为什么背离我?你现在就

要死了!”企生回答说:“你从晋阳起兵后,军队驻扎在寻阳,各路人马一起奉王命,各自回到自己所

镇守的地方,大家设坛盟誓;但你(盟誓时喝了血酒)嘴边的血迹未干,就生出奸计来。我感伤自己力

量薄弱,不能铲除凶逆,现在遗憾自己死得太晚。”于是桓玄就杀害了他,当时企生三十七岁,大家都

哀悼他。在这之前,桓玄把一件羊羔皮衣送给企生的母亲胡氏,等到企生遇害,当天胡氏就烧掉了这件

皮衣。

二十.8、C(A、停止,完;B、琐碎;D相等)

9、D(A、因为用,在;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C、就却;D、于是)

10、C(“为人正直”文中没有说到。“未能调回京城任职”的原因是朝中没有人帮助他,而不是“没

有得到皇上的赏识”。)

11、(1)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得分点:则,)

(2)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得

分点:得,而,是,一点一分)

〈文言文阅读〉

第37页共37页

(3)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白

其书”1分;“以”,因为1分;“清慎”,“清廉谨慎”,1分;“弗之劾”,宾语前置1分)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

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

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

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

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

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

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

“(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

“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

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

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

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

为他的道理很好。

(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

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

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

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

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

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15:3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5e76552a320074d4d22f09d4976ca7e.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王重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王重福.pdf

上一篇:上单三幻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王重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