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第1页共37页
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徐孺子祠堂记
曾巩
汉元兴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顾望,不知所为。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
坏。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直道正言,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于
不容,而织罗钩党之狱起,其执弥坚,而其行弥励,志虽不就而忠有余。故及其既殁,而汉亦以亡。当
是之时,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人人感慨奋激,至于解印绶,弃家族,骨肉相勉,趋死而不避。百余
年间,擅强大,觊非望者相属,皆逡巡而不敢发。汉能以亡为存,盖其力也。
孺子于时,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举有道①,拜太原太守,安车备礼,召皆不至。盖
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在位士大夫,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动其心,
异于怀禄之臣远矣。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孺子尝谓郭林宗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
何为栖栖不遑宁处?”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不顾者也。孔子称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其惟我与尔有是夫!”孟子亦称孔子:“可以进则进,可以止则止;乃所愿,则学孔子。”而《易》于君
子小人消长进退,择所宜处,未尝不惟②其时则见,其不可而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
孺子姓徐名稚,孺子其字也,豫章南昌人。按图记:“章水北径南昌城,西历白社,其西有孺子墓;
又北历南塘,其东为东湖,湖南小洲上有孺子宅,号孺子台。吴嘉禾中,太守徐熙于孺子墓隧种松,太
守谢景于墓侧立碑。晋永安中,太守夏侯嵩于碑旁立思贤亭,世世修治;至拓跋魏时,谓之聘君亭。”
今亭尚存,而湖南小洲,世不知其尝为孺子宅,又尝为台也。予为太守之明年,始即其处,结茅为堂,
图孺子像,祠以中牢③,率州之宾属拜焉。汉至今且千岁,富贵堙灭者不可称数。孺子不出闾巷,独称
思至今。则世之欲以智力取胜者,非惑欤?孺子墓失其地,而台幸可考而知。祠之,所以示邦人以尚德,
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
〖注〗①有道:汉代选举科目之一,即荐有德艺者为官。②惟:考虑。③中牢:祭祀的猪羊8.对下列
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
.
故也。物:物资,财物。
B.盖忘己以为
..
人,与独善于隐约以为:以,而;为,为了。
C.豫章太守描写鸟的成语 陈蕃、太尉黄琼辟
.
皆不就辟:征召
D.故并采其出处
..
之意为记焉出处:出仕和退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文言文阅读〉
第2页共37页
A.汉既失其
.
操柄,纪纲大坏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
.
孰能讥之乎?
B.率州之宾属拜焉
.
犹且从师而问焉
.
C.予为太守之
.
明年师道之
.
不传也久矣
D.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
.
不者
.
,若属皆且为所虏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汉末宦官专权,小人得志,纲纪大坏,但是正直之士为拯救国家进生了不懈努力,使
得汉代的灭亡得以延缓。
B.徐孺子身处乱世,深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道理,因而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表现了一位
隐者的高洁情怀。
C.本文并没有片面地褒扬徐孺子的退隐,而是用圣人的进退观把“出仕济世”“入世退隐”放到“仁
义”这一高度来分析看待。
D.文章把“忘己以为人”和“独善于隐约”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搅和在一起,以互相抵牾的做法
说明人生道路上这两种态度只能选择一种,不能统一。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远矣。
译文:
(2)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则世之欲以智力取胜者,非惑欤?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祖伦,贞观中历左卫率,封长山县男。思复少孤,年十岁,母为语
父亡状,感咽几绝,故伦特爱之,尝曰:“此儿必大
.
吾宗。”然家富有,金玉、车马、玩好未尝省。笃
学,举秀才高第,袭祖封。
调梁调梁府仓曹参军,会大旱,辄开仓赈民,州劾责,对曰:“人穷则滥,不如因而活之,无趣为
盗贼。”州不能诎
.
。转汴州司户,仁恕,不行鞭罚。以亲丧去官,鬻薪自给。姚崇为夏官侍郎,识之,
擢司礼博士。五迁礼部郎中。建昌王武攸宁母亡,请鼓吹,思复持不可而止。坐为王同皎所荐,贬始州
长史。迁滁州刺史,州有铜官,人铲凿尤苦,思复为贾他鄙,费省获多。
入拜入拜给事中。帝作景龙观,思复谏曰:“祸难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不见省。
严善思坐谯王重福事,捕送诏狱,有司劾善思“任汝州刺史,与王游;至京师,不暴①王谋,但奏东都
有兵气。匿反罔上,宜伏诛”。思复曰:“往韦氏擅内,谋危社稷,善思诣相府,白陛下必即位。今诏
追凉拌三丝是哪三丝 善思,书发即至,使有逆节者,肯遽奔命哉?请集百官议。”议多同,善思得免死,流静州。
〈文言文阅读〉
第3页共37页
开元初,为谏议大夫。山东大蝗,宰相姚崇遣使分道捕瘗②。思复上言:“夹河州县,飞蝗所至,
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
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玄宗然之,出其疏付崇,崇建遣思复使山东按
.
所损,还,以实言。崇又遣监察御史刘沼覆视,沼希
.
宰相意,悉易故牒以闻,故河南数州赋不得蠲③。
崇恶之,出为德州刺史。拜黄门侍郎。帝北巡,为行在巡问赈给大使。
卒,年七十四,谥曰文。天子亲题其碑曰“有唐忠孝韩长山之墓”。
[注]①暴:暴露,显露。②瘗:y埋葬③蠲:减免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儿必大
.
吾宗。大:使大,光耀
B.州不能诎
.
诎:使屈服,折服
C.崇建遣思复使山东按
.
所损按:巡视,考察
D.沼希
.
宰相意希:希望,希求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母为
.
语父亡状②遂为
.
猾胥报充里正役
B.①以
.
亲丧去官②予以
.
愚触罪,谪潇水上
C.①且
.
天灾流行②犹且
.
从师而问焉
D.①其
.
驱蝗使一切宜罢②汝之纯明宜业其
.
家者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韩思复“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①笃学,举秀才高第②会大旱,辄开仓赈民
③仁恕,不行鞭罚④以亲丧去官,鬻薪自给
⑤建昌王武攸宁母亡,请鼓吹,思复持不可而止
⑥思复为贾他鄙,费省获多
A.①②④B.②③⑥C.②⑤⑥D.①③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主要采用了小说的笔法详细地叙述了韩思复的生平,事件安排详略得当,重
点突出。
B.本文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了韩思复鲜明的性格,如“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形象生
动,如见其人。
C.韩思复提倡“休养生息”政策,被皇帝采纳,从而树立了自已的威信,这也是他后为成功地帮助
严善思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言文阅读〉
第4页共37页
D.韩思复主张以诚恳实在的工作来回答上天的惩罚(蝗虫之灾),这实际上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
但在当时却有进步意义,体现了“任人唯贤”的思想。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寒花葬志
归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虎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燕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
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午。吁,可悲也已!
注释:①魏孺人:明清七品官的妻子封为孺人。魏,归有光的妻子姓魏。②燕:点燃。③奄忽:指
时间过得很快。
项脊轩志(节选)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
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雀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其
.
后六年,吾妻死如吾之衰者,其
.
能久存乎
B.然
.
自后余多在外冥然
.
兀坐
C.后五年,吾妻来归
.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
.
梁
D.乃
.
使人复茸南阁子项王乃
.
驰,复斩汉一都尉
10.下列句式同“予人自外”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婢,魏孺人媵也B.其制稍异于前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虎丘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1)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译文:
(2)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日:“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译文:
〈文言文阅读〉
第5页共37页
12.请结合阅读材料,谈谈你对归有光散文的特点的认识。(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
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
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
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
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
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
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
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
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
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
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
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
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先: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
通“殂”,死亡。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
.
之去:使„„离开
B.天下宗
.
周宗:祭祀
C.我安适
.
归矣适:往,到
D.余甚或
.
焉或:通“惑”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天之
.
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国之
.
安者,必积其德义
B.
若
.
至近世,操行不轨
徐公不若
.
君之美也
〈文言文阅读〉
第6页共37页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淡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吴太
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
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
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
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供备库副使李允则知潭州,始至,州大火,民无居舍,多冻死。允则亟取官竹假民为屋,及春而偿,
民无流徙,官用亦不乏。马氏暴敛州人,岁出绢,谓之地税;计屋每间输绢三尺,谓之屋税;营田户有
牛者。岁输米四斛,牛死犹输,谓之枯骨税;民输茶,初以九斤为一大斤,后益至三十五斤。允则请除
之,税茶则以十三斤半为定制。又,山田可以莳①禾而民惰不耕,乃下令,月给马刍.由是山田成垦。
会岁饥,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转运使以为不可,允则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廪贱粜。因募饥民堪征
役者隶军籍,得万人。转运使请发所募兵御邵州蛮.允则曰:“今蛮不扰,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且
兵皆新募,饥瘠未任出戍。”遂奏罢之。
后迁边郡。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始民多以茅覆屋,允则取材木西山,大为仓廪营舍。教民陶瓦甓,城上悉累甓,下环以
沟堑,莳麻,植榆柳。广阎承翰所修屯田,架桥引水,作石梁,列堤道,以通安肃、广信、顷安军②。
C.
且
.
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
.
不避,卮酒安足辞
D.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
.
非矣
其
.
孰能讥之乎
〈文言文阅读〉
第7页共37页
州北旧设陷马坑.城上起楼为斥堠③。允则曰:“南北既讲和矣,安用此为?”命撤楼夷坑,为诸军蔬圃,
浚井疏洫,列畦垄,筑短垣,有隙地悉种榆,久之,榆满塞下。
一日,民有诉为辽人殴伤而遁者.允则不治,与伤者钱二千,众以为怯。卒有亡北界者,允则移文
督还.辽人报以不知所在。允则曰:“在某所。”辽人骇,不敢隐,即归卒,乃斩以徇,后无敢亡者。允
则不事威仪,间或步出,遇民可与语者,延坐与语,以是洞知人情,盗发辄获,人亦莫知其由。身无兼
衣.食无重羞,不蓄资货,当时边臣鲜能及之者。
《续资治通鉴宋记》
[注]①莳(shi):种植。②军:末代在边疆设置的行政区。③斥堠:侦察、放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允则亟取宫竹假
.
民为屋假:借给
B.允则请以家资为质
.
质:抵押
C.身无兼衣,食无重羞
.
羞:羞愧
D.即归卒。乃斩以徇
.
徇:示众
9.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始
.
至,州大火,民无居舍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
.
速祸焉
B/乃
.
得发廪贱粜
\而陋者乃
.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且
.
兵皆新募,饥瘠未任出戍
\且
.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始民多以
.
茅覆屋
\方其系燕父子以
.
组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允则在潭/>[任上,救济因失火受损的百姓,免除马氏任意增加的各种苛捐杂税,鼓励懒惰
的老百姓去开垦那些山地,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B.李允则在百姓遭遇饥荒的时候,采取了先打开官仓赈济百姓而后向皇上禀报的办法,甚至拿出
自己的家产来赈济百姓。
C.李允则教百姓烧制砖瓦,在城周围种植榆树柳树;在边境相对安定的情况下,拆除防御工事,
开垦成军队的菜园,并在空地全部种上榆树。长此以往,整个边塞榆树成荫。
D.允则不事修饰打扮,经常与百姓交谈,凭这种方法深入了解民情,一旦出现盗贼便能捕获,其
〈文言文阅读〉
第8页共37页
他人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11.把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蛮不扰,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
.
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
.
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
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会勃戏为
.
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
.
剑
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
其婿作记,以
.
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
.
,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
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
.
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勃属
.
文绮丽,请者
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新年的贺卡怎么做 ,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
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尝言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方,勃尽得其术。又以虢州
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僚吏疾之。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于世。
(选自《唐才子传王勃》)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祥道表
.
其材表:表扬,表彰
B.勃欣然对客操觚
.
觚:木简,指文章
C.客
.
剑南客:客居
D.勃属
.
文绮丽属:撰写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王通之
.
孙B.会勃戏为
.
文檄英王鸡
名之
.
以其能欲居之以为
.
利
C.帅赠百缣,即
.
举帆去D.将令其婿作记,以
.
夸盛事
而奉行着即
.
为定例独是成氏子以
.
蠹贫,以促织富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王勃才华横溢的一组是:
①六岁善辞章②会勃戏为文檄英王鸡
③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④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
〈文言文阅读〉
第9页共37页
⑤勃属文绮丽⑥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A.①②③B.①④⑥C.④⑤⑥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很早时就擅长词章,未及成年就被授予朝散郎,深为沛王所器重。
B.王勃开玩笑写了一篇给英王的鸡的檄文,惹怒了高宗,因而被赶出王府,让他到外地做官。
C.王勃在省亲途中,正逢滕王阁盛,在宴会上他应阎公的请求作序,文思敏捷,一气呵成,不易
一字,因此被人称作“腹稿”。
D.王勃倚仗有才而欺负别人,当时的同事都非常讨厌他。
13、文言文翻译
(1)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
(2)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
七.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
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
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
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
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
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
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
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
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
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言文阅读〉
第10页共37页
A.会上元敕府市
.
浙灯市:购买
B.轼诣
.
武卫营诣:造访
C.尾属
.
于城属:隶属
D.徙
.
知密州徙:调任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⑥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因关注百姓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13、文言文翻译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
.
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
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轼庐于
.
其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
.
周郎者乎?
A
此不过以
.
奉二宫之欢耳
谨拜表以
.
闻
B
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
.
过
如吾之衰者,其
.
能久存乎?
C
朝廷从之
.
不知东方之
.
既白
D
〈文言文阅读〉
第11页共37页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
.
盗
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
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
.
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
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
.
其疏
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
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
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二,以旌其
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
.
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
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
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
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
率富民出粜,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
.
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
.
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
.
命,旧尹莫敢诘问。堪
.
:
.
忍受
B、拜住袖
.
其疏入谏袖:藏在袖里
C、特拜
.
陕西行台中丞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
.
怠少:稍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
.
人已去,追而还之其
.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昼则
.
默诵,夜则闭户贾人夏则
.
资皮,冬则资絺
C、不得已而
.
为盗耳位尊而
.
无功,奉厚而无劳
D、为
.
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身客死于秦,为
.
天下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文言文阅读〉
第12页共37页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敬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
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滑”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
证了人们的粮食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1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⑪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译文:。
⑫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译文:。
⑬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译文:。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
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
.
而
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
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
.
其欲
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
.
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
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
.
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
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怠
.
而欲出者怠:懈怠
B.则或咎
.
其欲出者咎:责怪
C.夫夷
.
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文言文阅读〉
第13页共37页
D.而无物以相
.
之相:互相
9.选出加点词作第一人称代词的一项
①则或咎其
.
欲出者
②盖其又深,则其
.
至又加少矣。
③而予亦悔其
.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其
.
孰能讥之乎?
A①B②C③D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的游踪是先游前洞,再至后洞,后洞未至尽头而与四人俱出。
B.这两段,前段主要叙述游洞过程,后段生发议论,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C.第二段议论旨在强调:在决定成功的“志”“力”“物”三个要素中,“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D.第二段文字,说理清楚、完备而透彻。文笔简洁,语言凝练。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20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
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
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
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
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
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
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15.下列句子中的“属”的意思为“随从”的一项是
A.小孤属舒州宿松县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属余作文以记之D.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项王乃复引兵而东”的“东”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B.直夜溃围南
.
出
C.江东
.
虽小D.未尝败北
.
17.下列句子中的“乃”字与“项王乃大惊”中的“乃”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文言文阅读〉
第14页共37页
A.平明,汉军乃
.
觉之B.至东城,乃
.
有二十八骑
C.问今是何世,乃
.
不知有汉D.于是项王乃
.
上马骑
18.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19.《项羽本纪》“巨鹿之战”写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
卒必死,无一还心”;项羽大破秦军后,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选文第一段结
尾写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敢”与“能”一字之别,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境?
(2分)
20.19题题干中划线部分和选文第一段分别包含一个成语,请填在横线上。
(1)(2)
十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昙首,太保弘之弟也。幼有素尚,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
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宋武帝,帝曰:“并膏粱世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自
使懦夫立志。”时谢晦在坐曰:“仁者果有勇。”帝悦。及至彭城,大会戏马台,赋诗,昙首文先成。帝
问弘曰:“卿弟何如卿?”答曰:“若但如下官,门户何寄?”帝大笑。昙首有智局,喜愠不见
.
于色,闺
门内雍雍如也。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
.
人。为文帝镇西长史,武帝谓文帝曰:“昙首辅相才也,汝可每
事谘之。”及文帝被迎,入奉大统,议者皆致疑,昙首与到彦之、从兄华并劝上行,上犹未许。昙首固
陈,并言天人符应。上乃下,率府州文武严兵自卫,台所遣百官众力不得近部伍。中兵参军朱容子抱刀
在平乘户外,不解带者累旬。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领骁骑将军,容子为右军将军。诛徐羡之等及平
谢晦,皆昙首及华力也。自谢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
.
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
弟,无复今日。”出诏以示之。昙首曰:“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封
事遂寝。时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
.
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
又欲得扬州。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
.
乞吴郡,文帝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遣其栋梁?贤
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此处非卿而谁?”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义康谓宾客曰:
“王公久疾不起,神州讵合卧临?”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乃
.
悦。七年卒,时年三十七。
子僧绰嗣。论曰:王昙首之才器,王僧绰之忠直,其世禄不替也,岂徒然哉!
(节选自《南史列传二十二》)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文言文阅读〉
第15页共37页
①喜愠不见
.
于色①昙首为
.
上所亲委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
.
背②愚溪之上,买小丘,为
.
愚丘
①昙首固
.
乞吴郡①以配义康,乃
.
悦
②固
.
一世之雄也②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
.
能衔哀致诚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王昙首“才器”的一组是
①大会戏马台,赋诗,昙首文先成②昙首有智局,喜愠不见于色
③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④昙首辅相才也,汝可每事谘之
⑤岂有欲建大厦而遣其栋梁⑥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幼年就有素淡的志趣,兄弟分财物,他只要图书;虽是富贵世家,却能屈志从军,充分
体现了“仁者必有勇”的儒家修养。
B.王昙首与其堂兄王华一方面积极劝说宋文帝继承皇位,并昼夜保护文帝的安全;另一方面竭力
铲除徐羡之等人,并平定谢晦之乱。
C.王昙首“建功”却不“自傲”,虽然文帝称自己仰仗王昙首兄弟之力才得登基,但王昙首认为
不能借国家的灾祸,作为自身的幸运。
D.皇上非常重用王昙首,打算让王昙首接任王弘之位,但王昙首顾全大局,不仅自己坚持请求到
吴郡任职,还劝说王弘分兵给义康。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但如下官,门户何寄?
(2)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
十二.阅读下面李密《陈情表》的选文,完成8—10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
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
.
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
.
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
.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
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
.
臣洗马。猥以
.
微贱,当
.
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
A
B
C
D繁星春水读书笔记
〈文言文阅读〉
第16页共37页
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
..
,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
.
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
.
刘病日
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
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
正确的一项是
A.除
.
臣洗马除:授予官职。
B.当
.
侍东宫当:应当。
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
吊:安慰。
D.门衰祚
.
薄祚:福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
的一组是
A.臣欲奉诏奔驰,则
.
刘病日笃何则
.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B.急于
.
星火是臣尽节于
.
陛下之日长
C.臣以
.
供养无主猥以
.
微贱
D.外无期功强近之
.
亲报养刘之
.
日短也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
的一项是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B.郡县逼迫
..
,催臣上道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
不许
十三.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1-5题。(19分)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
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
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每3字1分)
①沛公欲王
.
()关中②旦
.
()日飨
.
()士卒,为
.
()击破沛公军③范
增说
.
()项羽曰④好
.
()美姬⑤皆为
.
()龙虎
⑥未得与项羽相
.
()见⑦使子婴为
.
相()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分,每词0.5分)
①旦日飨
.
士卒()②范增说
.
项羽曰()
3.解释下列多义词。(7分,每空0.5分)
⑪军
〈文言文阅读〉
第17页共37页
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⑫相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使子婴为相()
⑬为
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皆为龙虎()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⑭在
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②此其志不在小()
⑮于
①使人言于项王曰()②贪于财货()
③长于臣()
4.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每句2分)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译文: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文:
5.根据文段内容填空。(4分,每空1分)
本段文字交待了刘、项双方的对比,表明项羽一
方,。但此时双方此时本应“戮力攻秦”,而曹无伤
的告密,。
十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屈原庙赋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①子之故乡。伊②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
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③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
兮,俯千仞之惊湍④。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⑤将去此而沉吟⑥。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⑦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
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
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⑧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
〈文言文阅读〉
第18页共37页
独茕茕乎中浦⑨。”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
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
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⑩以为
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曰惟:句首语助词。②伊:助词。③处死:处理死的方式。④惊湍:惊人的急流。⑤逝:发
语词。⑥沉吟:犹豫不决。⑦退默:引退隐居。⑧九关:九重天门。⑨中浦:水滨。⑩要:总结。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扁舟以适
.
楚兮适:到
B.去
.
家千里兮去:离开
C.又或为之臣佐客服自我介绍
.
佐:辅佐
D.黾勉
.
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勉:鼓励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赋《怀沙》以
.
自伤兮以尔车来,以
.
我贿迁
B.独嗷嗷其
.
怨慕兮其
.
如土石何
C.独茕茕乎
.
中浦生乎
.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黾勉于乱世而
.
不能去兮君子博学而
.
日参省乎已
3.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子孙散兮安在
B.宜夫人之不吾与
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句读之不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屈原庙赋》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记念“骚体赋”的创使人屈原,
此赋是发屈原之心而作,其词气与屈原有暗合之处。
B.本赋叙事、议论、抒情相给合完成英语怎么读 ,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
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国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他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建立匡时
济世的情感。
〈文言文阅读〉
第19页共37页
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
全生命而远离祸害。
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
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2)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3)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
十五.文言文阅读
李秉,字执中,曹县人。少孤力学,举正统元年进士,征入都察院理刑,寻改户部主事。宣府屯田
为豪占,秉往视,归田于民,而请罢科索①,边人赖之。
景泰二年命佐侍郎刘琏督饷宣府,发琏侵牟天蝎座明星 状。即擢右金都御史代琏,兼参赞军务。宣府军民数遭
寇,牛具悉被掠。朝廷遣官市牛万五千给屯卒,人予直,市谷种。琏尽以畀京军之出守者,一不及屯卒,
更停其月饷,而征屯粮甚急。秉尽反琏政,厚恤之。军卒自城守外,悉得屯作。凡使者往来及宦官镇守
供亿②科敛者,皆奏罢,以官钱给费。寻上边备六事,言:“军以有妻者为有家,月饷一石,无者减其
四。即有父母兄弟而无妻,概以无家论,非义。当一体增给。”从之。时宣府亿万库颇充裕,秉益召商
中盐纳粮,料饬戎装,市耕牛给军,军愈感悦。
三年冬,命兼理巡抚事。顷之,又命提督军务。秉尽心边计,不恤嫌怨。劾总兵官纪广等罪,广讦
秉自解。帝召秉还,以言官交请,乃命御史练纲,给事中严诚往勘,卒留秉。时边民多流移,秉广行招
徕,复业者奏给月廪。军家为寇所杀掠无依者,官为养赡,或资遣还乡。厘诸弊政,所条奏百十章,多
允行。
三年冬,吏部尚书王翱致仕,廷推代者,帝特擢秉任之。乘锐意澄仕路。监生需次八千余人,请分
别考核。黜庸劣者数百人,于是怨谤纷起。会朝觐考察,秉斥退者众,又多大臣乡故,众怨交集。大理
卿王概亦欲去秉代其位,乃与彭华谋,嗾同乡给事中萧彦庄劾秉十二罪,且言其阴结年深御史附己以揽
权。帝怒,以秉徇私变法,负任使,落秉太子少保致仕。方秉之被劾也,势汹汹,且逮秉。秉谓人曰:
“为我谢彭先生,秉罪惟上所命。第毋令入狱,入则秉必不出,恐伤国体。”因具疏引咎,略不自辩。
(选自《明史•李秉传》)
【注】①科索:赋税。②供亿:按需要供应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概以无家论,非义
.
义:合理。
〈文言文阅读〉
第20页共37页
B.秉尽心边计,不恤
.
嫌怨恤:怜悯。
C.广讦
.
秉自解讦:攻击。
D.厘
.
诸弊政厘:改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归田于民,而
.
请罢科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
.
走
B.军以
.
有妻者为有家方其系燕父子以
.
组
C.方秉之
.
被劾也欲人之
.
无惑也难矣
D.因
.
具疏引咎,略不自辩因
.
击沛公于坐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秉“尽心边计”的一项是
①秉往视,归田于民,而请罢科索
②景泰二年命佐侍郎刘琏督饷宣府,发琏侵牟状
③朝廷遣官市牛万五千给屯卒,人予直,市谷种
④秉广行招徕,复业者奏给月廪
⑤军家为寇所杀掠无依者,官为养赡,或资遣还乡
⑥第毋令入狱,入则秉必不出,恐伤国体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李秉刚正不阿,不计个人得失,敢于揭发侍郎刘琏侵害屯卒利益的罪状,虽因此而遭诬陷,但
仍继续弹劾总兵纪广。
B.李秉少年时学习刻苦,中进士后受到皇帝重用,在担任户部主事时,他把被豪强侵占的屯田归
还给老百姓,赢得了边民的信赖。
C.李秉对屯垦戍边工作尽心尽力,他鼓励屯作,使府库充裕;整饬边备,革除弊政,所上奏百余
章建议,人多得到皇帝批准而施行。
D.李秉在担任吏部尚书时,锐意整顿吏治,罢汰庸劣,因而得罪众臣,遭到他们的怨恨诽谤,皇
帝认为他有负使命,将他革职。
十六.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
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
..
;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
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
.
,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
〈文言文阅读〉
第21页共37页
D.
A.
B.
C.
子懼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
.
厄,何
.
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屈于不知
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
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
.
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抑损
..
,晏
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
多有之,是以不论
.
,论其轶事。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
.
欣慕焉。
(摘自《史记管晏列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语及之,即危言
..
危言:危险的言论
B.晏子出,遭之涂
.
涂:道路
C.其后夫自抑损
..
抑损:谦卑,不自满
D.世有多之,是以不论
.
论:论说
12.下列句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婴虽不仁,免子于
.
厄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
.
其址
何
.
子求绝之速也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
.
哉
然
.
子之意自以为足
然
.
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限
余虽为之执鞭,所
.
欣慕焉
较秦之所
.
得,与战胜而得者
13.对下列各句中”其”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归,其
.
妻请去称代前文的“御者”
B.今者妾观其
.
出称代前文的“晏子”
C.其
.
后夫自抑损称代前文的“御者之妻”
D.详哉其
.
言之也称代前文的“《晏子春秋》”
〈文言文阅读〉
第22页共37页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在朝中说危言,行
危行,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B.越石父被抓,晏子将他赎出来,越石父回来之后,不但没有表示感谢,还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晏子大惊,又感到不理解。
C.晏子的驾车人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到妻子的指责,有了改变,
晏子于是推荐他担任大夫。
D.司马迁推崇晏子,表示倘若晏子在世,非常乐意做他的驾车人,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的无限敬
仰,也包含着深沉的感慨。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
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
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
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
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
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
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
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
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11.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传
.
之(传:写文章记载)B.与可以书遗
.
余曰(遗:赠送)
C.近语
.
士大夫(语:告诉)D.袜材当萃
.
于子矣(萃:会集)
12.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与可是日与
.
其妻游谷中B.一寸之萌耳,而
.
节叶具焉
而读书者与
.
之轮扁,斫轮者也,而
.
读书者与之
〈文言文阅读〉
第23页共37页
C.士大夫传之
.
D.余因
.
而实之
与可厌之
.
因
.
河为池
13.对省略内容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A.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苏轼)者B.(四方之人)可往求之
C.(与可)发函得诗D.吾将以(之)为袜
14.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译文:带着白绢来他这里,他就请入家中,前脚与后脚跟着
B.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译文:知道您是懒于动笔,希望得到这些绢罢了
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译文:我的话错了,世上哪有万尺长的竹子呢
D.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译文:苏先生真会说呀!但二百五十匹绢,我将用它们买些田回家养老啊!
十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庄辛说楚襄王
《战国策》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
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
.
乎?将以为楚国祅祥(凶兆)乎?”庄辛曰:“臣诚见其
.
必然者也,非敢以
为国祅祥也。君王卒
.
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揜(yn:流亡,困迫)于城阳。
于是使人发驺(zu车马)征庄辛于赵。庄辛曰:“诺。”
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
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
.
?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
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也如同这样)。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
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颈为招
.
。倏忽之
.
间,坠于公
子之手。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
〈文言文阅读〉
第24页共37页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鳝鲤,仰啮菱衡,奋其
.
六翮(h翅膀)
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碆p:石镞,即石制
的箭头;卢,涂漆的黑弓),治其矰缴(zngzhu:矰,短矢。缴,系矢的生丝线),将加己乎百仞之上。
被礛磻(jinb:锐利的石制箭头),引微缴,折清风而抎(抎:同“陨”,音yn,坠落)矣。故昼游
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流,食湘波之鱼,
左抱幼妾,右拥嬖女(b宠幸的女子),与之
.
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
.
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楚将名)
方受命乎灵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
.
封禄之粟,
而载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
.
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rng)侯(秦将魏冉名)方受
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于是乃以
.
执珪(楚国爵名)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
的一项是
A.先生老悖
.
乎悖:违背
B.君王卒
.
幸四子者不衰卒:始终
C.以其颈为招
.
招:射击的目标
D.饭
.
封禄之粟饭;:动词,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以
.
天下国家为事以
.
执珪而授之
B.王独不见夫蜻蛉乎
.
与之驰骋乎
.
云梦之中
C.臣诚见其
.
必然者也奋其
.
六翮而凌清风
D.倏忽之
.
间,坠于公子之手与之
.
驰骋乎高蔡之中
11.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
...
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都由对话完成,塑造了庄辛这
一机智果敢、有胆有识、从容善辩的策士形象。
B.庄辛针对楚襄王的淫逸侈靡、不顾国政直言进谏,指出襄王如此行径必遭杀身之祸,触怒襄王
而被逐出了楚国。
C.本文引譬设喻,由蜻蛉、黄雀、黄鹄至蔡灵侯,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由物到人,最后指出襄
王处境的危险,娓娓道来却步步紧逼,极具说服力。
D.这篇作品通过庄辛对楚襄王的劝谏,说明一国之君必须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如果只图眼前享
〈文言文阅读〉
第25页共37页
乐,丧失警惕,必将引起严重祸害。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庄辛用“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的事例有何目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
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谘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侯仁
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
.
之。”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路经家门,
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
.
可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
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
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诣者,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或谓之曰:“玄猜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
若遂不诣,祸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是殷侯吏,见遇
.
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
殄丑逆,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
当释汝。”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
答曰:“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①,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许之。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
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
.
镇,
升坛盟誓,口血未干,而
.
生奸计。自伤
.
力劣,不能翦灭凶逆,恨死晚也。”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
咸悼焉。先是,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赞曰:重义轻生,亡躯殉节。劲松方操,严霜比烈。白刃可陵,贞心难折。道光振古,芳流来哲。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九》
注:①嵇绍为嵇康之子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堪更
.
以企生为谘议参军(再)
〈文言文阅读〉
第26页共37页
B.我是殷侯吏,见遇
.
以国士(相逢)
C.荆州奔亡,存亡未判
.
(断定)
D.自伤
.
力劣,不能翦灭凶逆(悲伤)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吾当死生以
.
之欲居之以
.
为利
B.作如此分离,何
.
可不执手徐公何
.
能及君也
C.并奉王命,各还所
.
镇得无教我猎中所
.
耶
D.口血未干,而
.
生奸计掩口胡卢而
.
笑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仲堪性情优柔寡断,罗企生很为他担忧,认为他仁慈却不能决断,事情一定不会成功。仲堪
果然失败,逃跑时,除了企生外,文武官员中没有一个跟随他。
B.桓玄不但猜疑残忍,而且野心很大,常常背信弃义。他与各路军队升坛结盟,信誓旦旦,犹在
耳边,但转身就发动战争,攻击其他盟友。企生斥他为“凶逆”。
C.罗企生多才多艺,很得殷仲堪赏识,接连被任命为佐著作郎、功曹、武陵太守。企生到武陵任
职不久,桓玄发兵攻打仲堪,仲堪又任命罗企生为谘议参军。
D.罗企生知恩图报,在仲堪失败时,他决心与仲堪同生死。他为被弟弟拉住不能追随仲堪而后悔
不已,他不畏桓玄的威吓和利诱,坚持“士为知己者死”的节操。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
译文:
(2)生死是同,愿少见待。
译文:
(3)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
译文:
二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
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
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①。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
〈文言文阅读〉
第27页共37页
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
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
“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②。安乐
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
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
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
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
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晋书李密传》节选)
[注]①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②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
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8、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刘终,服阕
.
,复以洗马征至洛阕:破、缺
B、孔明言教何碎
.
碎:破碎,国破
C、周门人方
.
之游夏方:把„„并列、等同
D、孔明与言者无己敌
.
敌:敌对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密奉事以
.
孝谨闻臣具以
.
表闻,辞不就职
B.士之
.
有名,不虚然哉名之
.
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C.有暇则
.
讲学忘疲欲奉诏奔驰,则
.
以刘病日笃
D.齐桓得管仲而
.
霸赂秦而
.
力亏,破灭之道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
〈文言文阅读〉
第28页共37页
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8.B(以为:以,而;为,为了)
9.B(焉,代词,他;A其,代词,它的/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C之,助词,
的/主谓之间,不译;D者,助词,„„的人/助词不译)
10.D(文章巧妙地以“志于仁”为枢纽,把“忘己以为人”“独善于隐约”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统
一在一起,避免了互相抵牾。)
11.(10分)
⑪他们在乱世中坚持高尚的节操,不因死生而动摇心志,他们同一味贪图功名利禄的臣子大不相同
了。(句意通顺2分,句式各1分,“以”1分)
⑫)孺子足不出乡里,独独被人们称扬怀念到今天。这样看来,世上想靠智慧、权力取胜的人,难
道不是很糊涂吗?(句意通顺2分,“闾巷”“称”“智力”各1分)
二.10、D(希:揣摩,迎合)
11、B(均为介词,因为;A、介词,向,对/介词,被;C、连词,递进关系,况且,再说/连词,
让步关系,尚且;D、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他的,他们的)
12、B
13、C(由“不见省”可知“休养生息”政策未被皇帝采纳。)
三.9.D那/表反问语气但是/形容词词尾女子出嫁/归附于是(2分)
10.B介词结构后置(2分)
11.(1)妻子常常让她靠在小桌子旁边吃饭。快吃饭时,眼珠骨碌碌转动。
(2)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子,什么叫阁子
〈文言文阅读〉
第29页共37页
呀?”
12.归有光散文的特点: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多用白描手法,细节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细节:削荸荠,持去不与。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寒花:天真可爱,不拘于世故;魏孺人:和蔼
可亲。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结合文段内容来谈,答出两点即给全分)
四.7、B(宗:归顺)
8、A(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至于;比得上。C再说;尚且。D指示代词,哪个;表反问
语气)
9、C(①是说伯夷、叔齐不记仇;③是说伯夷、叔齐以西伯昌为贤,准备投往;④是说伯夷、叔齐
进谏;这些都不能体现他们的“淡泊名利,坚持操守”)
10、A(“含蓄地批判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遁世行为”错误。作者对他们是赞扬的态度。)
五.8.C(“羞”是“食物”的意思,通“馐”。)
9.B(B项第一个“乃”是副词。作“才”讲;第二个“乃”作“竟然”讲。)
10.B(此项叙述“李允则甚至拿出自己的家产来赈济百姓”,原文中无此信息。)
11.(1)现在边民没有作乱,没有原因而增加戍守人贝,这是助长边境的祸患。
(重点考查“扰”“益”“长”等词语的意思,每词1分,共3分。大意正确即可。)
(2)我们已经出洞了,有人就责怪那些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以至不能尽情
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重点考查“既”“咎”“极”等词语的意思,每词1分.共3分。大意正确即可。)
六.9.A10.C11.B12.C
13、(1)又曾经隐藏了一个犯了死罪的官奴,怕事情败露,就把这个官奴杀了。事被发觉,应处死,
正赶上大赦就只除名。父亲王福畤因此被贬为交趾县令。
(2)而先磨好几升墨,然后痛快饮酒,拉过被子蒙面大睡,等到醒来后,提笔就写成诗文,一个字
也不必改动,人们称之为“腹稿”。
七.9.C10.B11.D12.A
13.(1)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
堤的水毁了城墙。
(2)案件审问了很久也没有判决。神宗非常喜欢苏轼的才学,安排他担任黄
八.8、C(C项中的“拜”,指的是“授予官职”。其余三项解释正确。)
9、B(B项中加点的“则”字,都是副词,相当于“即”“就”,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故该
项意义和用法相同。A项中加点的“其”字,都是代词,但前者为指示代词,表远指,译为“那”;后者
〈文言文阅读〉
第30页共37页
为人称代词,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译为“他的”。故该项意义和用法不同。C项中加点的“而”字,都
是连词,但前者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才”;后者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却”。故该项意义和
用法不同。D项中加点的“为”字,都是介词,但前者读“wi”,表示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相当于“替”;
后者读“wi”,表示被动,译为“被”。故该项意义和用法不同。)
10、D(A项前一句写张养浩少年时拾金不昧,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后一句写张养浩适时为朝廷献
策,表明他对朝廷的忠心。与“行义”和“直言”无关。B项前一句写张养浩带头捣毁滥设的神祠,表
明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行动;后一句是张养浩上疏里的内容之一,表明了他的“直言”。但前
一句与“行义”无关,故该项不正确。C项前一句写张养浩对残害百姓者绝不手软,坚决打击,表明他
心系百姓;后一句写张养浩立即将奏疏交给左丞相拜住,表明了他的“直言”。但前一句与“行义”无
关,故该项不正确。D项分别表明了张养浩的“行义”和“直言”)
11、B(B项表述错误有三:一是文中“鳌山”是指堆成巨鳌形状的灯山,作为山名的“鳌山”是在
湖南常德市北,而非在“宫内”;二是张养浩的“上疏”是通过左丞相拜住转达的,而非“直接给皇帝
上疏”;三是“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过于牵强,原文是“帝大怒,既览而喜曰„„即罢之”。)
12、⑪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⑫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⑬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它国家几乎要消灭完的时候,可以说是智慧力量孤立危急,战败而
灭亡,实在是不得已。
九.8.D9.C10.C
十.15.B16.A17.D
18.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但是今天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让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
19.“敢”与“能”一字之别,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境?(2分)
“敢”:用诸侯的畏惧反衬相遇的威势
“能”:用左右的不忍衬托项羽的凄惨。
20.19题题干中划线部分和选文第一段分别包含一个成语,请填在横线上。(2分)
(1)破釜沉舟(2)四面楚歌
十一.9.D(两个加点词都表示两事顺承相同。“才”A.①显现,出现②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
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B.①介词“被”②动词,“叫做”、“称为”C.①“坚定”、
“坚决”,副词②副词“本来”)
〈文言文阅读〉
第31页共37页
10.C(①表明王昙首的“文才”;②表明王昙首的“才器(智局:才智度量)”;⑥表明王昙首的
“度量”,三句都是直接描写;③表明王昙首的“清廉”;④⑤虽然表明王昙首的“才能”,但不是直
接描写,而是间接描写。
11.B(根据原文,“昼夜保护文帝安全”的不是“王昙首与王华”,而是“朱容子”)
12.(1)如果只像我,家门还寄托谁呢?(3分)高考资源网(“但”,“何寄”各1分,全句完整
通顺1分)
(2)陛下虽然想偏爱我,将会怎么面对正直的史官呢?(3分)(“私”“如„„何”的翻译(怎么
对待)各1分,全句完整通畅1分)
十二.8.B(当:担任。)
9.D(A.则
.
刘病日笃:连词,表转折关系;何则
.
?:表疑问的语气词。B.急于
.
星火:介词,
比;是臣尽节于
.
陛下之日长:介词,对,向。C.臣以
.
供养无主:介词,因为;猥以
.
微贱:介词,凭借;
D.之:均是放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
10.B(A.不行:不能走路(古义);B.古今意义相同,都是“催促”的意思;C.成立:成
人自立(古义);D.告诉:申诉苦衷(古义))
十三.1.①沛公欲王(wng)关中②旦(dn)日飨(xing)士卒,为(wi)击破沛公军③范增
说(shu)项羽曰④好(ho)美姬⑤皆为(wi)龙虎⑥未得与项羽相(xing)见⑦使子婴为相(xi
ng)
2.①旦日飨士卒(犒劳)②范增说项羽曰(劝说)
3.⑪军①沛公军霸上(动词,驻扎)②为击破沛公军(名词,军队)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
词,驻扎军队的地方,军营)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带兵的人,将领)⑫相①未得与项羽相
见(副词,相互)②使子婴为相(名词,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⑬为①为击破沛公军(介词,
替,给)②皆为龙虎(动词,成为,此处可引申为“呈现”)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给)
⑭在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在„„地方”)②此其志不在小(介词,引出
动作的范围,“在„„方面”清宫定理 )⑮于①使人言于项王曰(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对)②贪于财货
(介词,引出动作的范围,“在„„方面”)③长于臣(介词,表比较,比)
4.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译文: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②今入关,财
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译文:现在进了关财物不掠取,女色不迷恋,这说明他的志向
不在小的方面。
5.本段文字交待了刘、项双方军事力量(或兵力)的对比,表明项羽一方占有绝对优势,掌握着
战争的主动权。但此时双方此时本应“戮力攻秦”,而曹无伤的告密,拉开了刘、项斗争的序幕。
〈文言文阅读〉
第32页共37页
十四.1.D(勉:努力)
2.C(都是介词,相当于“于”;A为连词“来”和介词“把”;B为“助词”和副词“将、将要”;
D为连词,分别表“转折”和“递进”)
3.C(C为介词结构后置,A、B、D为宾语前置)
4.C(“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说法错误,应是“哀叹孤独的个人面对
社会压力和人生必死的脆弱性,也是他流放后的理性思索”。)
5(1)答案:生前既不能奋力争辩直进忠言,死后仍期望君王受到感发改变行为。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争”“谏”“冀”“改行”的意思。
(2)答案:我怀揣美玉、身佩香草而无处容身,只能在水滨孤独忧伤。
解析:“怀”名次作动词怀揣;“归”:容身;还要注意“独”“茕茕”的意思。
(3)答案: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崇尚世故圆
滑。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畏讥”“改度”“斫”“以为”的正确意义。
十五.1.B(恤:顾虑)
2.C(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而”,前为连词,表并列关系,而且;后为连词,
表修饰关系。B“以”,前为介词,把;后为介词,用。D“因”,前为副词,于是,就;后为介词,趁,
趁机。)
3.D(②罢黜贪残,⑧朝廷的政策,⑥关心国家。)
4.A(被诬陷是因弹劾纪广)
参考译文:
李秉,字执中,是曹县人。小时候成为孤儿,努力学习,考取正统元年的进士,被征召到都察院审
理案件,不久又改任户部主事。宣府的屯田被豪强霸占,李秉前去视察,把屯田归还给百姓,并奏请取
消赋税,边地的百姓都信赖他。
景泰二年(朝廷)命令他协助侍郎刘琏到宣府督促(上交)军饷,(李秉)揭发刘琏侵占贪污的罪状;于
是就提升他为右佥都御史代替刘琏,兼参与协助军务。宣府的军民多次遭受寇贼的侵犯,耕牛农具全被
抢走。朝廷派官员买了一万五千头牛送给屯田的士卒,每人给钱购买谷种。刘琏全都把它给予出守的京
军,一点也不给屯田的士卒,另外还停发他们的月饷,可是征收屯粮十分急迫。李秉全部改变了刘琏的
政策,宽厚地体恤屯田的士卒。军卒们除了守城以外,全部得以屯田耕作。凡是往来的使者和镇守的宦
官的各种费用需要供给摊派的,都上奏取消,用官府的钱支付这些费用。不久又上书陈说边疆防备的六
件事,说:“军中把有妻室的人算作有家,每月给饷一石;没有家室的减去四成。即使有父母兄弟而没
〈文言文阅读〉
第33页共37页
有妻子的人,一概按没有家室看待,不合道理。应当全部增加供给。”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当时宣府
很多仓库库存很充裕,李秉又招徕商人交粮换盐,添制军装,买耕牛送给军士,军士们更加感激喜悦。
(景泰)三年的冬天,朝廷命他兼管巡抚事务。不久又命令李秉统管军务。李秉为边疆的谋略尽心
尽力,不顾仇怨。(他)弹劾总兵纪广等人的罪行,纪广攻击李秉来解脱自己的罪责。皇帝召李秉回到朝
廷,因谏官们纷纷求情,就命御史练纲.给事中严诚前往调查,最终留下李秉。当时边民大多流离迁移,
李秉广泛招徕,恢复生产的人奏请每月给予粮食。家人因被寇贼残杀掠夺没有依靠的人,官府替他
们赡养,或者出资让他们回乡。改正各种政事的弊端,分条陈述的奏章有百十份,大多被允许施行。
三年冬天,吏部尚书王翱辞职,朝廷推选代替的人,皇帝特地提拔李秉担任。李秉坚决地澄清进入
官场的道路。监生需要依次任职的有八千多人,李秉请示分别考核。罢黜平庸低劣的几百人,于是怨恨
诽谤声四起。正碰上外地官员进京拜见皇帝接受考核,李秉斥退的人很多,又大多是大臣同乡故旧,大
家的怨恨汇集在一起。而大理卿王概也想使李秉离职以代替他的职位,就和彭华谋划,唆使同乡给事中
萧彦庄弹劾李秉十二条罪状,并说他暗中勾结资深御史依附自己来独揽大权。皇帝很生气,以李秉徇私
改变法律,辜负了所担任的使命,取消李秉太子少保,并让他退休。在李秉被弹劾的时候,气势汹汹,
将要逮捕李秉。李秉对人说:“替我谢谢彭先生,定我的罪是皇上的命令。只是不要让我入狱,一旦入
狱,则我必定不会出来,恐怕伤了国家的体面。”于是上疏承担过错,一点也不为自己辩解。
十六.11.解析:A.危言:正直的言论
答案:A
12.解析:A于;从;B何:为什么;D.„„的事;C然:可是,连词;这样,代词。
答案:C
13.解析:C.“其”指代“其妻请去”这件事。
答案:C
14.解析:晏子进内室没有告辞,让越石父久等。是“无礼”。
答案:B
15.文言翻译
(1)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本来不如在牢狱之中.
(2)我已经读了晏了著的书,又想看看他做的事,所以写到他的传记.
【参考译文】晏婴宇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奉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
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认人尊重。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
他在朝庭上,国君有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国家有道,就服从
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文言文阅读〉
第34页共37页
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了,
载回来。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
绝交。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不仁,不过刚把你你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
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我听说,君子不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
的人那得到伸张。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您已经了解我把我赎出来,这就知己;是知
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因此不如在牢狱之中。”于是,晏子请他进去,奉为上客。
晏子任齐国宰相,坐车出门,他的驾车人的妻子从门缝里暗中观看丈夫。她丈夫替宰相驾车,上面
遮着大伞盖,手里鞭策着四匹马,福气扬扬,非常得意。不久驾车的人回家。他的妻子就提出要离去,
驾车的人询问缘故,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宰相,在诸侯中名声传扬。今天我看他出
门,神思深沉,常常表现出自我谦抑的样子。现在你身高八尺,只是当人家的驾车人,可是你的心里自
以为很满足,所以我提出离去。”这件事过后,丈夫就也很谦虚了。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驾车
人把事情告诉了晏子,晏子就推荐他担任大夫的官职。
太史公说:我读了《晏子春秋》,其中所记载的内容真是详细啊。我已经读了晏了著的书,又想看
看他做的事,所以写到他的传记,至于他的书,世人大都有,因此不选入,只是选晏了的一些未见记载
的事迹。
假使晏子还在世,我即使是替他驾车,也是非常令人高兴仰慕的。
十七.11.A12.B13.A14.A
十八.9.A(悖:惑乱,糊涂。)
10.A(A项,均为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B项,前者语气助词,表疑问,译作“吗”,
后者介词,相当于“于”;C项,均为代词,前者译作“它”,后者译作“它的”;D项,前者音节助
词,可不译,后者代词,译作“她们”。)
11.B(“触怒襄王而被逐出楚国”有误,非“被逐”,而是庄辛自己估计楚国有难而请求避
于赵之,实为警示劝谏之意。)
12.(1)我请求到赵国躲一躲,待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
(2)见到兔子后才想起猎犬,还不算晚。
(3)(子发)(将)用红绳捆绑自己去见他。
13.正反举例,劝谏并激励襄王:贪图享乐,丧失警惕,实力再强也将走向灭亡;居安思危,励精
图治,国力才可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译文
庄辛规劝楚襄王说:“君王您左有(宠臣)州侯,右有(宠臣)夏侯,车后使鄢陵君和寿陵君跟随,
一味地恣纵逸乐,奢侈浪费,不理国家政事,郢都一定危险啦!”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呢?还是
认为这是楚国的凶兆呢?”庄辛说:“我确实看到了楚国必定会这样,不冒昧认为这是楚国的凶兆啊。
〈文言文阅读〉
第35页共37页
(假如)君王始终宠信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这四个人,不稍加收敛,楚国必定会灭亡啊。我请
求到赵国躲一躲,待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
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停留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陈这些地方,楚襄王
流亡困迫在城阳。在这个时侯,襄王叫人派遣骑士到赵国召请庄辛。庄辛说:“可以。”
庄辛回到楚国,襄王说:“我没有采纳先生的意见,现在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我听俗话说:‘见到兔子后才想起猎犬,还不算晚;丢掉了羊才修补羊圈,还不算
迟。’我听说,从前商汤和周武王凭借百里小国而兴盛起来;夏桀和殷纣凭着偌大的天下,却灭亡了。
现在,楚国虽然狭小,(如果)截长补短,尚且有方圆数千里,何止是百里之地呢?
“君王难道不曾见过蜻蜓吗?它长有六只脚,四个翅膀,飞翔在天地之间,俯身啄食蚊蝇,仰头接
饮甘露,自以为无忧无虑,与人没有争斗。没料到那五尺高的儿童,正调和糖浆,粘在丝网上,在离地
面四仞高的空中粘住自己,然后丢掉给蚂蚁吃掉。
蜻蜓的事,是其(指代贪图享乐、放松警惕以致遭遇不幸的事)中的小事,黄雀的遭遇也如同这样
呢。(它)俯身啄食白米,仰身栖息在茂密的树丛中,振翅飞翔,自以为无忧无虑,与人没有争斗。不
知道那公子王孙,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拿着弹丸,把它的脖子当着靶子,将在十仞的高空中射杀自己。
顷刻之间,就落在他们手里。白天黄雀在树林中游荡,日暮却成了桌上的佳肴。
黄雀的事情,是其中的小事情,天鹅的遭遇也如此呢。黄鹄在江海上翱游,在池沼边休息,低头吞
食鳝鱼、鲤鱼,抬头咀嚼菱角、水草,振动它的翅膀而凌驾清风,飘飘摇摇在高空飞翔,自以为无忧无
虑,与人没有争斗。(却)没料到那射手,正准备他的石箭、黑弓、短箭、丝绳,将在百仞的高空中射
杀自己。黄鹤遭受利箭射杀,拖着细绳,随风坠落。所以白天在江河上遨游,晚上(却)成了锅里炖煮
的美味。
那黄鹄的事,是其中的小事,蔡圣侯的事也像这样。他南游于高陂,北登上巫山,马饮茹溪之水,
人食湘江之鱼,左手抱着年轻的侍妾,右手搂着宠妃,和他们驰骋在上蔡,而不把治理国家作为要务。
却不知道子发正接受楚灵王的命令(进攻蔡国),(子发)(将)用红绳捆绑自己去见他。
蔡灵侯的事,是其中的小事,君王您的事也像这样,您左有州侯,右有夏侯,使鄢陵君与寿陵君跟
随,吃自己采邑的粮食,车载方府库的金银,与他们驰骋游乐于云梦泽中,而不把治理国家作为要务。
却没料到那穰侯魏冉正接受秦王的命令,在黾塞内满布军队,您却寄身在黾塞外。”
楚襄王听了庄辛这番话之后,大惊失色,浑身发抖。在这时才把执珪的爵名授给他,封他为阳陵君,
赐给他淮北之地。
十九.8.B9.B10.C
11.(1)殷仲堪镇守江陵时,提拔(推荐)企生(他)担任功曹。(4分)
(大意对,2分;“引”字译对并补出宾语“企生”,2分)
(2)我和你同生死,希望(请)稍等等我。(3分)
(大意对,1分;“愿”字译对,1分,“少”译对1分)
(3)桓玄立即把企生收入监牢,派人问他想说什么。(3分)
〈文言文阅读〉
第36页共37页
(大意对,1分;“即”与“何言”译对,各1分)
译文:罗企生字宗伯,是豫章人。多才多艺。最初任佐著作郎,殷仲堪镇守江陵时,推举他做了功
曹。企生多次升官,直至担任武陵太守。企生还没到武陵就职,桓玄就攻打殷仲堪,仲堪又让企生担任
咨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断,企生很担心他,对弟弟遵生说:“殷侯仁义但没有决断,事情一定不会成
功。事情的成功与失败,是天意,我应当与他同生死。”仲堪果然败走,文武官员中没有人送他,只有
企生跟随着他。路过企生家门口,遵生说:“作这样的分离,怎么可以不拉拉手?”企生调转马头伸出
手,遵生有力气,就把企生从马上拉下来,对他说:“家中还有老母亲,你想要到哪里?”企生擦着眼
泪说:“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为它而死。你们奉养母亲不失为子之道,一家中有忠有孝,又有什么遗
憾!”遵生把企生抱得更紧。仲堪在路边等待企生,企生远远地喊着:“我与你同生死,请等我一会儿。”
仲堪看到企生没办法挣脱,就鞭打着马离开。
桓玄到了荆州,各方士人没有不去拜见的,唯独企生不去,却帮忙经营管理着仲堪的家。有人对他说:
“桓玄性情猜疑残忍,没有抓你确实对你有义,假如你竟不去,祸害一会降临。”企生严正地说:“我
是殷侯的属官,侯把我当作国士对待,因为我的弟弟凭借着强力控制我,最终没能让我追随他。不能一
起消灭丑陋的逆贼,招来如此逃亡和失败,我还有什么颜面向桓玄求生呢!”桓玄听到这些话很生气,
然而他一向对待企生优厚,先派人对企生说:“假如向我道歉,我就会放了你。”企生说:“我作为殷
侯的属官,殷侯逃亡,生死未定,我又有什么颜面道歉!”桓玄立即把企生收入监牢,派人问他想说什
么话,企生回答说:“晋文帝杀了嵇康,嵇绍成为晋朝忠臣,我向你请求留下一个弟弟,来奉养老母亲。”
桓玄答应了他。桓玄又让人把企生带到面前,对他说:“我对待你很宽厚,你为什么背离我?你现在就
要死了!”企生回答说:“你从晋阳起兵后,军队驻扎在寻阳,各路人马一起奉王命,各自回到自己所
镇守的地方,大家设坛盟誓;但你(盟誓时喝了血酒)嘴边的血迹未干,就生出奸计来。我感伤自己力
量薄弱,不能铲除凶逆,现在遗憾自己死得太晚。”于是桓玄就杀害了他,当时企生三十七岁,大家都
哀悼他。在这之前,桓玄把一件羊羔皮衣送给企生的母亲胡氏,等到企生遇害,当天胡氏就烧掉了这件
皮衣。
二十.8、C(A、停止,完;B、琐碎;D相等)
9、D(A、因为用,在;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C、就却;D、于是)
10、C(“为人正直”文中没有说到。“未能调回京城任职”的原因是朝中没有人帮助他,而不是“没
有得到皇上的赏识”。)
11、(1)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得分点:则,)
(2)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得
分点:得,而,是,一点一分)
〈文言文阅读〉
第37页共37页
(3)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白
其书”1分;“以”,因为1分;“清慎”,“清廉谨慎”,1分;“弗之劾”,宾语前置1分)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
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
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
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
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
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
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
“(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
“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
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
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
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
为他的道理很好。
(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
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
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
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
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
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15:3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5e76552a320074d4d22f09d4976ca7e.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王重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王重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