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是作者老舍更是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赏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粥里的品种又多又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赏析:形容“腊八蒜”的味道和样子很是诱人,好吃有颜值。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赏析:人们为迎接春节的到来做好吃喝玩乐准备。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hǔ)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赏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让人一下就联想到老铺子的繁华热闹。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赏析:抒情表达春节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重量。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赏析:关于春节的各种活动依次结束了,人们要开启春天忙碌的生活了。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4、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春节对联及赏析(10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深得世人喜爱,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广泛,影响较大。
联意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世间一切事物都除旧布新,得以新生和发展。“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又要开始。
“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新”,除旧布新。
联语紧切新春佳节世人辞旧迎新的心态,简洁明快,言约意丰,凝炼工整。因此,人们除了单独作春联外,还常常以它为春联的基本词组,构成较长的新春联,如“一元复始春光好;万象更新喜气多。”
“瑞气盈门,一元复始;春风拂面,万象更新。”等。
人登寿域;世跻春台。——这也是一副传统春联。
春为一岁之首。中国民俗,不论出生在哪个月份,大多以“过一年,长一岁”推算,而健康长寿又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
此联就是表达的这个祝福。“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
“春台”,春日登眺览胜之处。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
联语既切春节,又含祝福,言简而意深。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此联出典于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桃符都是古代人们在春节时用来驱除邪鬼的道具。
现在春节燃放鞭炮,过去没有发明火药之时没有鞭炮,就用火烧竹子,使其毕剥发声,来驱除山鬼瘟神,称之为“爆竹”。“桃符”也是古时民俗,用桃木板画神像挂在门旁,以驱鬼避邪,每年春节都要更换。
大约从唐、五代开始在红纸上写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联),但春联称“桃符”一直延续到清代。写春联以迎新春佳节,已是几乎所有华人的习俗,长盛不衰,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常有更新罢了。
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
一元二气三阳泰;四序五福六合春。——这是一副使用了数字入联和词语典故的传统春联。
上联“一元”,指事物的开始,这里指一年之始。“二气”,指阴气和阳气。
“三阳泰”,即三阳开泰。《易》中,农历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冬至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
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所以旧时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语。
下联“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五福”,五种幸福。
《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桓潭《新论》:“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多。”
“六合”,指上下前后左右四方,凡指天地之间、整个天下。联语巧用数字,用典恰切,既合节日,又表达了对天下所有人的良好祝福。
梅呈五福;竹报三多。——五福,即寿、富、康宁、好德、老终命。
见《尚书·洪范》。三多,即多福、多寿、多男子。
见《庄子·天地》。联写冬物,意在以之迎春祈福。
既能援引典故,使其意绪丰富,又用词简练,对仗工稳,此春联遂广为应用。两袖清风,造福大众;一身正气,振兴中华。
——元代诗人魏初《送杨季海诗》有句“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以“两袖清风”喻杨季海为官廉正,囊空如洗。后世沿袭,成惯用语。
此种春联,并非随处可用,一如衣饰,须量体而服。此联只宜于政府机关。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此联乃清朝邓石如自题于书房的楹联。
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何等气度,何等清高。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花永开。——春天代表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的话,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欣欣向荣、兴旺的样子;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斑斓,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一年四季如春,天天百花盛开,形容社会蒸蒸日上、生活红红火火,这是个美好的祝愿的意思。此联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尽情地抒发了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迈步迎春,春风扑面;抬头见喜,喜气盈门。——词人李清照十分赞赏欧阳修《蝶恋花》一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盖以为三“深”字连用,其用不同,殊为奇妙。
此联“春”“喜”二字亦各连用,前后词性不同,颇与其相类。兼之一“迎”一“见”,前者有意,后者无意;前者“有我”,后者“无我”,对举工整且意绪丰美,此针顶联实为佳对。
惠风远拂,神州溢彩。
春节对联及赏析(10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here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深得世人喜爱,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广泛,影响较大。
联意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世间一切事物都除旧布新,得以新生和发展。“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又要开始。
“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新”,除旧布新。
联语紧切新春佳节世人辞旧迎新的心态,简洁明快,言约意丰,凝炼工整。因此,人们除了单独作春联外,还常常以它为春联的基本词组,构成较长的新春联,如“一元复始春光好;万象更新喜气多。”
“瑞气盈门,一元复始;春风拂面,万象更新。”等。
人登寿域;世跻春台。——这也是一副传统春联。
春为一岁之首。中国民俗,不论出生在哪个月份,大多以“过一年,长一岁”推算,而健康长寿又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
此联就是表达的这个祝福。“寿域”,指什么工作稳定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
“春台”,春日登眺览胜之处。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
联语既切春节,又含祝福,言简而意深。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此联出典于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桃符都是古代人们在春节时用来驱除邪鬼的道具。
现在春节燃放鞭炮,过去没有发明火药之时没有鞭炮,就用火烧竹子,使其毕剥发声,来驱除山鬼瘟神,称之为“爆竹”。“桃符”也是古时民俗,用桃木板画神像挂在门旁,以驱鬼避邪,每年春节都要更换。
大约从唐、五代开始在红纸上写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联),但春联称“桃符”一直延续到清代。写春联以迎新春佳节,已是几乎所有华人的习俗,长盛不衰,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常有更新罢了。
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
一元二气三阳泰;四序五福六合春。——这是一副使用了数字入联和词语典故的传统春联。
上联“一元”,指事物的开始,这里指一年之始。“二气”,指阴气和阳气。
“三阳泰”,即三阳开泰。《易》中,农历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冬至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
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所以旧时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语。
下联“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五福”,五种幸福。
《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桓潭《新论》:“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多。”
“六合”,指上下前后左右四方,凡指天地之间、整个天下。联语巧用数字,用典恰切,既合节日,又表达了对天下所有人的良好祝福。
梅呈五福;竹报三多。——五福,即寿、富、康宁、好德、老终命。
见《尚书·洪范》。三多,即多福、多寿、多男子。
见《庄子·天地》。联写冬物,意在以之迎春祈福。
既能援引典故,使其意绪丰富,又用词简练,对仗工稳,此春联遂广为应用。两袖清风,造福大众;一身正气,振兴中华。
——元代诗人魏初《送杨季海诗》有句“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以“两袖清风”喻杨季海为官廉正,囊空如洗。后世沿袭,成惯用语。
此种春联,并非随处可用,一如衣饰,须量体而服。此联只宜于政府机关。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此联乃清朝邓石如自题于书房的楹联。
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何等气度,何等清高。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花永开。——春天代表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的话,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欣欣向荣、兴旺的样子;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斑斓,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一年四季如春,天天百花盛开,形容社会蒸蒸日上、生活红红火火,这是个美好的祝愿的意思。此联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尽情地抒发了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迈步迎春,春风扑面;抬头见喜,喜气盈门。——词人李清照十分赞赏欧阳修《蝶恋花》一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盖以为三“深”字连用,其用不同,殊为奇妙。
此联“春”“喜”二字亦各连用,前后词性不同,颇与其相类。兼之一“迎”一“见”,前者有意,后者无意;前者“有我”,后者“无我”,对举工整且意绪丰美,此针顶联实为佳对。
惠风远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历代诗人着力描写的重要内容。在这些诗章中,有记录各种传统习俗的,有抒发个人情怀的,有描写喜庆气象的,可谓五彩纷呈。
腊月廿五日,人们开始打扫卫生,以迎新春。清代诗人写道:“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
年末岁尾,百姓希望来年五谷丰登,有“祭灶”风俗。晚清诗人罗昭隐这样描述:“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除夕守岁,一家人开怀畅饮,团圆取乐,共祝新年。宋代席振起在《守岁》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岁尾年初,家家爆竹,户户焰火,不绝于耳,气势如虹。元代诗人赵孟頫在《岁月》中说:“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描写春节喜庆气氛者,王安石可算写到极致,他的《元日》诗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对联加赏析: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深得世人喜爱,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广泛,影响较大。
联意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世间一切事物都除旧布新,得以新生和发展。“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又要开始。
“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新”,除旧布新。
联语紧切新春佳节世人辞旧迎新的心态,简洁明快,言约意丰,凝炼工整。因此,人们除了单独作春联外,还常常以它为春联的基本词组,构成较长的新春联,如“一元复始春光好;万象更新喜气多。”
“瑞气盈门,一元复始;春风拂面,万象更新。”等。
人登寿域;世跻春台。——这也是一副传统春联。
春为一岁之首。中国民俗,不论出生在哪个月份,大多以“过一年求三角形面积公式,长一岁”推算,而健康长寿又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
此联就是表达的这个祝福。“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
“春台”,春日登眺览胜之处。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
联语既切春节,又含祝福,言简而意深。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此联出典于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桃符都是古代人们在春节时用来驱除邪鬼的道具。
现在春节燃放鞭炮,过去没有发明火药之时没有鞭炮,就用火烧竹子,使其毕剥发声,来驱除山鬼瘟神,称之为“爆竹”。“桃符”也是古时民俗,用桃木板画神像挂在门旁,以驱鬼避邪,每年春节都要更换。
大约从唐、五代开始在红纸上写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联),但春联称“桃符”一直延续到清代。写春联以迎新春佳节,已是几乎所有华人的习俗,长盛不衰,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常有更新罢了。
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
一元二气三阳泰;四序五福六合春。——这是一副使用了数字入联和词语典故的传统春联。
上联“一元”,指事物的开始,这里指一年之始。“二气”,指阴气和阳气。
“三阳泰”,即三阳开泰。《易》中,农历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冬至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
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所以旧时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语。
下联“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五福”,五种幸福。
《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桓潭《新论》:“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多。”
“六合”,指上下前后左右四方,凡指天地之间、整个天下。联语巧用数字,用典恰切,既合节日,又表达了对天下所有人的良好祝福。
梅呈五福;竹报三多。——五福,即寿、富、康宁、好德、老终命。
见《尚书·洪范》。三多,即多福、多寿、多男子。
见《庄子·天地》。联写冬物,意在以之迎春祈福。
既能援引典故,使其意绪丰富,又用词简练,对仗工稳,此春联遂广为应用。两袖清风,造福大众;一身正气,振兴中华。
——元代诗人魏初《送杨季海诗》有句“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以“两袖清风”喻杨季海为官廉正,囊空如洗。后世沿袭,成惯用语。
此种春联,并非随处可用,一如衣饰,须量体而服。此联只宜于政府机关。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此联乃清朝邓石如自题于书房的楹联。
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何等气度,何等清高。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花永开。——春天代表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的话,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欣欣向荣、兴旺的样子;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斑斓,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一年四季如春,天天百花盛开,形容社会蒸蒸日上、生活红红火火,这是个美好的祝愿的意思。此联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尽情地抒发了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迈步迎春,春风扑面;抬头见喜,喜气盈门。——词人李清照十分赞赏欧阳修《蝶恋花》一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盖以为三“深”字连用,其用不同,殊为奇妙。
此联“春”“喜”二字亦各连用,前后词性不同,颇与其相类。兼之一“迎”一“见”,前者有意,后者无意;前者“有我”,后者“无我”,对举工整且意绪丰美,此针顶联实为佳对。
惠风远拂,神州溢彩。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view/10323.htm 除夜 作者: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写作背景: 此诗当为元和四年岁未所作。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 1.除夜:即旧历除夕。 2.凄然:凄凉,悲伤。
3.霜鬓:两鬓白如霜。 [释意] 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
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
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名句赏析】“故乡今夜思千里”: 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这种反客为主的写法,即为反衬手法。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赏析】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这一首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
恰恰是在丹心如铁男儿这一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脆弱”,更让我们深刻体味了伟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 《除夜》一诗,没有雕琢之语,没有琐碎之句,更无高昂的口号式咏叹。
可是,我们仍旧感到心灵的一种强烈震撼。无论时光怎样改变,无论民族构成如何增容扩大,无论道德是非观念几经嬗变,文天祥,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作为忠孝节义人格的伟大图腾,万年不朽,颠扑不灭,仍会是在日后无数个世代激励一辈又一辈人的道德典范。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这首诗叫“元日”,莲花漏是宋代一种计时器,一年滴尽莲花漏,就是指一年过去了 柏叶耐寒,古人用它来泡酒,在元旦时饮用,以祝长寿,和饮屠苏酒意思差不多。椒花颂,就是节日饮酒前的祝辞。
有的酒同时浸泡了柏叶、椒花。总之,柏叶、椒花代表了古人春节时饮春酒的习俗,除了庆祝新年,还有驱除恶秽,以求延年益寿的意思 东君是日神,代表光和热,也预示着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意思吧 这首诗字面上并没有提到蜜蜂,只是描写了新年贺岁和春寒料峭的初春景象。
冬季是蜜蜂短暂休息的季节,冬天过去了,春天已经来了,春暖花开蜜蜂就要出来了,可以这样引申吧。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说明]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这是一首写喜庆春节的五律诗。 第一、二句,从气候角度写春节期间的祥和:无风无霜,春意盎然。
第三、四句,日历上又多了一岁,新春代替了旧年。 第五、六句,从树木的角度写春的到来,梅花、柳树展现了新姿,显得冬天不雕的松树有了些老态。
最后两句,写春节中的人,因为高兴饮了过多的屠苏酒,欢笑的声音响彻了云霄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在古代,民间妇女一年到头忙累只有到了新年才有闲空玩耍。这首诗从侧面写出妇女过年的心情,为了年后能清闲一个月,年前却分外满碌。
她们巧制首饰试做新衣,争相打扮,体现女子爱美天性。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新年佳节大家约好了一起去看。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
一到春节时,春节对联随处可见,但你了解这些春联的意思吗?小编整理了一些春节对联的赏析,大家一起来学习下。 1.门迎四海千重福;户纳乾坤万里财。
福、财是喜庆词语,四海、乾坤是借代,也是夸张的手法。主人用这副春联,希望能迎到四海很多的福禄,纳入乾坤很远的钱财。
门、户属于代词,代表主人。 2.东成西就四季来财家兴旺;南和北顺八方进宝福满堂。
这是一副生意人家的对联。表达了主人在新一年的心愿,希望能在新的一年做生意能够东成西就,南和北顺。
和气生财嘛,做每一宗商品交易都能成功,顺顺利利,就手,生财。生意兴旺了,自然钱财到手,福禄进门,家业兴隆。
3.东风送暖文明第宅春常在;千祥云集琴瑟人家庆有余。 春天来了,暖暖的东风频频吹来,给我文明富裕之家庭送来春的气息,文明之家春天常驻。
东风隐喻了国家关注民生的政策,国富民强。千万种吉祥之彩云聚集的爱好音乐的人家,琴瑟和声,社会和谐歌升平,吉祥人家用美好的音乐来庆祝年年丰衣足食,富足有余。
福禄,纳入乾坤很远的钱财。门、户属于代词,代表主人。
4.上联:冷冷暖暖方是年味; 下联:分分合合尽显年意。 横批:团圆暖春 评价:这幅春联最好的地方在于冷冷暖暖,分分合合。
意思相反,诠释到位。冷冷暖暖将的是天气冷,情意暖暖。
分分合合指的是家人一年到头相聚的喜悦。甚有年意。
而横批恰到好处,画龙点睛。 5.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赏析: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
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
“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6.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横批:新春大吉 赏析:这类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人登寿域;世跻春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春为一岁之首。
中国民俗,不论出生在哪个月份,大多以“过一年,长一岁”推算,而健康长寿又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此联就是表达的这个祝福。
“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语出《汉书·礼乐志》:“愿与大臣延及儒生,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成康?”“春台”,春日登眺览胜之处。
《老子》:“荒兮其未央(无边无际。高亨注:犹云茫茫元极耳),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联语既切春节,又含祝福,言简而意深。
椒花献颂;柏酒浮春。 这也是一幅典型的传统春联。
联用二典:上联“椒花献颂”,典出《晋书·列女传》:“刘臻妻陈氏者,亦聪辨能属文,尝正旦(正月初一)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回,三朝肇建。
青阳散辉,澄景再焕。标美灵葩,爰采爰献。
圣容映之,永寿于万。’”《椒花颂》后用来指代春节祝词。
下联“柏酒”,即用柏叶浸制的水酒海伦凯勒读后感。按古代风俗,春节期间饮柏叶酒,可以祝寿、避邪。
《汉官仪》卷下“正旦饮柏叶酒上寿。”《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
从联语内容来看,紧切春节风俗题旨,饱含祝福,言约而意丰。从形式上来看,“椒花”与“柏酒”,属小类工对,为传统春联佳作。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
此联出典于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桃符都是古代人们在春节时用来驱除邪鬼的道具。现在春节燃放鞭炮,过去没有发明火药之时没有鞭炮,就用火烧竹子,使其毕剥发声,来驱除山鬼瘟神,称之为“爆竹”。
现在鞭炮也俗称“炮仗”、“爆仗”。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华人仍沿此燃放鞭炮的风俗。
不少农村以初一起床早,爆竹大而长竞相攀比,燃放的时间早晚也有一比,以表示家庭兴旺、生活幸福。上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城市考虑安全问题,多以地方法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若干年后,又纷纷“解禁”,可见这民俗影响之深远。
“桃符”也是古时民俗,用桃木板画神像挂在门旁,以驱鬼避邪,每年春节都要更换。大约从唐、五代开始在红纸上写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联),但春联称“桃符”一直延续到清代。
写春联以迎新春佳节,已是几乎所有华人的习俗,地下大峡谷长盛不衰,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常有更新罢了。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
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 一元二气三阳泰;四序五福六合春。
这是一副使用了数字入联和词语典故的传统春联。上。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20:01: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066d14d7daa56ffb95b7a962769a1ca.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新年的佳句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新年的佳句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