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李息

更新时间:2023-03-19 02:42:00 阅读: 评论:0

衣服颜色搭配表-米粉怎么吃

李息
2023年3月19日发(作者:快乐的小火车)

1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全文

【说明】晚安的英文 本传叙述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的事迹,并附传当时战将李

息、公孙敖、李沮、张次公、赵信、赵食其、郭昌、荀彘、路博德、赵破奴

等十人履历。卫青,出身cpu过热 下层,因同母姊卫子夫受武帝宠爱而立为皇后,得

以任用,努力征战匈奴,步步高升,官至大将军、大司马。霍去病,卫青姊

少儿之子(即卫皇后姊之子),年十八侍中,善于骑射,英勇作战,征伐匈

奴之功过于卫青,官至骠骑将军、大司马。两人身逢汉武帝兴功之时,又因

是外戚,年少为将,加之个人才干,英勇善战,取得了大胜匈奴的武功,成

了汉代抗击匈奴最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但两人高升不无裙带关系的因素,待

士不如李广那样体恤,装备比之他将条件优越,战报可能报功多而报失少。

《》《》传

写卫、霍两将,颇梦见在水里游泳是什么意思 为认真,战功多依据档案材料,不任情损益。两书评语都

引了苏建与卫青的问答,点明卫、霍不敢荐士;这一方面说明卫、霍为了保

全个人功名,怕牵累受祸;另方面反映出君主专制淫威,人臣奉法尊职而已,

何与招士!

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1),以县吏给事侯家⑵。平

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3)。季与主家僮卫媪通(4),生青。青有

同母兄卫长君及姊子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武帝,故青冒姓为卫氏(5)。

卫媪长女君孺(6),次女少儿,次女则子夫。子夫男弟步广,皆冒卫氏。

(1)河东:郡名。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平阳:县名。在今山

2

西临汾市西南。⑵侯:指平阳侯。(3)曹寿:当为曹时,曹参之曾孙。曹

时以景帝四年嗣侯,中秋节简笔画 立二十三年薨,正是郑季为县吏之时。阳信长公主:因

其为平阳侯曹时所尚,故又称平阳公主。⑷僮:奴

婢。卫:举其夫家之姓。媪:老妇人。此称媪,是后年老之称,非当时所呼。

通:私通。(5)冒:谓假称。(6)君孺:《史记》作卫孺。

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父使牧羊。民母之子皆奴畜之(1),

不以为兄弟数。青尝从人至甘泉居室(2),有一钳徒相青曰:贵人也,官至

封侯。青笑曰:人奴之生(3),得无笞罵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1)民母:《史记》作先母,是也。先,义同前,先母即前母。(2)

甘泉居室:指甘泉居室令的官署(设在甘泉宫内)。(3)人奴之生:言人奴

之一生。

青壮,为侯家骑(1),从平阳主(2)。建元二年春(3),青姊子夫

得入宫幸上。皇后(4),大长公主女也(5),无子,妒。大长公主闻卫子

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青时给事建章(6),未知名。大

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之(7),故得不

死。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8),侍中(9)。及母昆弟贵,赏赐数日间累

千金。君孺为太仆公孙贺妻(10)。少儿故与陈掌通(11),上召贵掌。公

孙敖由此益显。子夫为夫人。青为太中大夫(12)。

(1)骑:骑士或骑吏。⑵平阳主:即平阳公主。(3)建元二年:前

139年。(4)皇后:指陈皇后。(5)大长公主:景帝之姊,为堂邑侯陈午(陈

婴之孙)所尚。(6)建章:建章宫。(7)公孙敖:本传附其传。篡:逆而夺取曰篡。

(8)建章监:官名,掌建章宫守卫。(9)侍中:秦汉时加官。侍从皇帝左右,出

3

入宫廷。(10)公孙贺:本书卷六六有其传。(11)陈掌:陈平之曾孙。(12)太中

大夫:官名。掌议论,属郎中令(光禄勋)。

元光六年(1),拜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2);公孙贺为轻车将军,

出云中⑶;太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⑷;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5),

出雁门(6):军各万骑。青至笼城(7),斩首虏数百。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广消防安全观后感

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唯青赐爵关内侯。是后

匈奴仍侵犯边。语在《匈奴传》。

(1)元光六年:前129年。⑵上谷:郡名。治沮阳(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

(3)云中:郡名。治云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4)代郡:郡治代县(在

今河北蔚县东北)。(5)李广:西汉名将,本书有其传。(6)雁门:郡名。治善

无(在今山西右玉县东南)。(7)宠城:一作龙城。在今杭爱山脉东端。卫青此

役,可能未至龙城。

元朔元年春(1),卫夫人有男(2),立为皇后。其秋,青复将三万骑出雁

门,李息出代郡(3)。青斩首虏数千。明年,青复出云中,西至高阙(4),遂至

于陇西(5),捕首虏数千,畜百余万(6),走白羊、楼烦王(7)。遂取河南地为群英会中计 朔

方郡(8)。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9)。青校尉苏建为平陵侯(10),张次公

为岸头侯(11)。使建筑朔方城。上曰:匈奴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12),

以盗窃为务,行诈诸蛮夷,造谋籍(借)兵,数为边害(13)。故兴师遣将,以征

厥罪。《诗》不云乎?薄伐猃允,至于太原(14);出车彭彭,城彼朔方(15)。

今车骑将军青度(渡)西河至高阙(16),获首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为卤

(掳)属龙的今日运势 (17),已封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案榆溪旧塞(18),绝梓领(岭)(19),

梁北河(20),讨蒲泥(21),破符离(22),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一十七级

4

(23)。执讯获丑(24),驱马牛羊百有余万,全甲兵而还,益封青三千八百户(25)。

其后匈奴比岁入代郡、雁门、定襄、上郡、朔方(26),所杀略甚众。语在《匈

奴传》。

(1)元朔元年:前128年。⑵男:指刘据,史称卫太子、戾太子。详见

《武五子传》。⑶李息:本传附其传。⑷高阙:古地名。在今内蒙古杭锦后

旗东北。阴山山脉至此中断,成一缺口,望若门阙,故名。(5)陇西:郡名。

治狄道(在今甘肃临桃)。(6)畜百余万:《史记》作畜数十万。⑺白羊、楼烦

王:匈奴二王号。(8)河南:秦汉时代称今河套一带为河南。朔方郡:郡治朔

方(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9)长平:县名。在今河南西华县东北。(10)

苏建:本书有其传。(11)张次公:本传附其传。(12)暴长虐老:匈奴之俗贵少

壮而贱长老。(13)造谋借兵,数为边割:从蛮夷借兵掠边。(14)薄伐猃允,至

于太原:见《诗经小雅六月》。薄:借为搏,击也。猃允:即匈奴。(15)出

车彭彭,城彼朔方:见《诗经小雅出车》。彭彭:马强壮貌。朔方:北方。

(16)西河:指今宁夏与内蒙古之间一段东北流向的黄河。(17)辎(z):古代一种

有帷盖的大车,可载人或物。(18)榆溪:古塞名。在今河南地区。(19)绝:

渡也。梓岭:山名。在河套地区。(20)梁北河:言在北河上架起桥梁。北河:

古时河套地区黄河分为二支(今内蒙古磴口县以下),北支称北河(约当今乌加

河),南支称南河。(21)蒲泥:匈奴王号。(22)符离:塞名。在高阙以西吃桃子 。(23)

伏听:伏于隐,听军虚实。犹今密探。(24)执讯:谓生执其人而讯问之。获

丑:谓俘获其众。(25)三千八百户:《史记》作三千户。(26)定襄:郡名。

治成乐(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

元朔五年春(1),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

5

李沮为强弩将军(2),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3),皆领属

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俱出右北平(4)。匈

奴右贤王当青等兵(5),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

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追

数百里,弗得,得右贤裨三十余人(6),众男女万五千余人老公你是我的 ,畜数十百万(7),

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

皆以兵属,立号而归(8)。上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

余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9)。而封青子伉为宜春侯,子不疑为阴安侯,子登

为发于侯。青固谢曰(10):臣幸得待罪行间(11),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

校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圭寸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

(12),未有勤劳,上幸裂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

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上曰:我非忘诸校功也,今固且图之。

乃诏御史曰:护军都尉公孙敖三从大将军击匈奴,常护军傅校获王

(13),封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从大将军出寅浑(14),至匈奴右贤王庭,为

戏(麾)下搏战获王(15)「封说为龙億骑将军贺从大将军获王,封贺为南窌侯。

轻车将军李蔡再从大将军获王,封蔡为乐安侯(16)。校尉李朔、赵不虞、公

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圭寸朔为陟轵侯(17),不虞为随成侯(18),戎奴为

从平侯。将军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中郎将络皆有功(19),赐爵关内侯。

沮、息、如意食邑各三百户。其秋,匈奴入代(20),杀都尉(21)。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02:4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0d36f57cb1000c56ef1cffdf2ecb95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李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李息.pdf

标签:李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