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蝶恋花》词,双调小学教资六十字,篇幅甚短。而晏殊却在这有限的天地中,以生花妙笔,将传统的离愁别恨题材,写得情致深沉、缠绵而气象高华阔大。
词的上片,以环境衬染。开篇一句“槛菊愁烟兰泣露”,移情入景,给全词定下了基调。槛菊庭兰,既是居处幽雅之物事,也是衬比人品之高洁。“餐秋菊之落英”,“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这里暗含此意。深秋之时.菊笼轻烟而“愁”,兰沾晓露而“泣”,这是词中主人公内在愁怨之情的“外射”和“物化”,状物实是写人。虽然仅只七个字,但交代的内容却很丰富。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承上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飘荡着缕缕轻寒,梁间羽燕穿过帘幕,双双飞去!这两句虽写客观物象,然而却透露了主人公的内心愁苦。
惟其孤独,所以对时序迁移、节候冷暖特别敏感。如刘禹锡《秋风引》所云:“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所以感知轻寒透入帘幕,实是由于空闺的寂寞,同时也暗示了欢情的消歇。而梁间羽燕的双双飞去,更加反衬出闺妇的孤独无依的处境。“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怨无知之明月不知人间的离别之苦,斜照到今日晨晓,实是抒有情之人长夜不寐的相思之苦。
下片的过片几句,于写景叙事之中抒怀人之情。“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夜西风,碧树凋尽,这样的情景未必是真实,但浸透了感情的色彩。在离人看来,由于人在人去,可以一夜之间,景象全非。“碧树”在这里是美好希望的象征,一夜西风,也是一种突然的变化,吹尽了碧树;实际上也就是吹碎了思妇的心。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着一“独”字,显出思妇的伶何孤单。“独上高楼”,为望远人。“望尽”是极目远眺,思飞神驰之态可见。“天涯路”,表明遥远,难以寻见,境界宽阔,怀人之离愁亦随之泛溢无边。人既望而不可得见,相思怀人之情,只能托之于书翰相传。
“彩笺”、“尺素”,分言则一供题咏,一传书信,这里复叠使用,以言离情之多,怀人之切,独处之苦。而山长水阔,阻隔重重,世路茫茫,人踪渺渺,音信亦复难以凭寄。情自无由相达,则无限失望、感个体工商户登记条例伤之情,何能穷已。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在三处提到这首词。一处是:““我瞻四方,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另一处是“词有三种境界”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在我是一只猪称赞《诗·秦风·蒹霞》“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几句“最得风人之致”的同时,又举引这几句,认为“意颇近之”。
王国维从“西风凋碧树”这几句所创造的意象,引申出“忧生”的感喟,并比喻为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显然王氏的理解与这几句原意了不相涉,但晏殊所写的这几句不只是含义狭窄的具体的表面形象,而是含蕴丰富、涵盖深广的意象,凝聚着更广更深的现实生活体验,从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理解。
正如谭献《复堂词话叙录》所云:“作者之用心未必然,高中家长而读者之心何必不然。”这也充分说明晏殊词不仅以情动人,而且以其理致深蕴的特点,增加耐人寻思的韵味。
这首词是《珠玉词》中小黑豆抒写离愁别恨的名篇。全词形象疏朗,境界浑成,风格含蓄圆融。它写秋意而不凄苦,抒离情哀而不伤,写富贵气象而不言“金玉锦绣”,刻画人物心理,极平淡而又风流蕴藉。陈廷焯称赏这首词“缠绵徘侧,雅近正中”(《词则·大雅集》),也是指晏殊与冯延巳词都具有意蕴深厚这一特点。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21:40: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0cd4e19331e55d8b9db20530f103e6e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晏殊蝶恋花注音版(蝶恋花古文赏析及翻译诗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晏殊蝶恋花注音版(蝶恋花古文赏析及翻译诗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