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丰城拖船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人,总要仰望点儿什么
厉行濂
①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向着远。这样,才能支撑起有灵魂的生命。
②仰望就是追寻,追寻的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存姿态,是一种精神上的增长力量。这种力量能使生命
战栗、贯注、凝神,形成张力。它是推动生命的涌动之流,贯穿于人的躯体与心智之中,贯穿于大自然以
至宇宙的一切之中,就像鲜花绽放、泉水喷涌般地无穷无尽。
③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升起。突然,他被那种无与伦比
的饱满和圆润,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
上苍深情的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那一刻,他的心灵得到启发,激起灵感的浪花,涌动着
一种对艺术完美追求的激情。
④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深夜仰望星空。每当我静静地凝视那浩渺深邃的夜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庄
严便油然而生,使他得到某种启示,领悟到宇宙的神秘和生命的崇高。
⑤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夜幕降临时,贝多芬满怀惊奇,仰望星空,坠入沉思。
一群闪闪发光的天体在那儿旋转运行,永无停息。此时此刻,他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思绪超越了群星。
渐渐地,他把那种激情转化为音乐——打开心坎的东西,来自仰望的天空!
⑥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着我们行走;让崇高穿
透灵魂,直接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支柱,把匍匐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
让崇高的精神支撑起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世界。
⑦有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深夜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鸣泉、惊鸟、山岚、夜露,掩不住
心中的渴望和激动。黎明的曙光踏着朝露款款而来,苏醒了的泰山在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示出它坚实的
身影。一轮朝阳从云海中喷薄而出,光芒万丈,普照世界!喷涌,奔流,一股热流浸透我的全身,一切狂
妄、贪婪、猥琐都被挤压出去。我感觉到了崇高的不可企及,我充满着憧憬。
⑧又一次,仰望诺日朗大瀑布。漫山遍野的泉水从一绿色的灌木林中冒出,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
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我走近瀑布,抬头仰望,云雾迷蒙的天空仿佛裂开一道
巨大的豁口,天水汹涌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惊心动魄。
我直感到自己是漫天飘荡的水雾中的一颗微粒。仰望大瀑布,心中那一点怨天尤人的悲哀、可怜,又有何
资格絮叨呢?
⑨我确信,人在天地之间,总要仰望点什么。从宇宙万物中吸收精神,吸收正气,使自己壮大。因为,
人毕竟是万物之灵,除了血肉之躯,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
(有改动)
1.给全文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②自然段,下面加点的“它”指代什么?
3.③自然段中,俄罗斯画家仰望月亮时得到的收获,错误的一项是()
A.艺术创作的灵感。B.追求完美艺术的激情。
C.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艺术。D.“满月初升”的创作题材。
4.⑤自然段中,贝多芬仰望天空时,收获的是什么?
5.⑥自然段,作者对“崇高”的态度,错误的一项是()
A.心向往之B.亦步亦趋
C.仰之弥高D.推崇备至
6.对第⑧自然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欣赏到了漫山的绿色灌木千姿百态地挂在绝壁上的美好景象。
B.“我”由远而近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看到了泉水的姿态、激起的水花,听到了水流的回声,由此表达了内心
的感受。
C.“我”看到天空裂开的口子里天水奔涌而下,在山谷激起水花和回声,惊心动魄。
D.壮观的瀑布与微渺的“我”形成对比,“我”感到悲哀、可怜,有理由怨天尤人。
7.第⑨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8.下列内容,本文没有涉及的一项是()
A.仰望星空会探索到许多宇宙的奥秘。
B.追寻的是一种崇高精神。
C.追寻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存姿态。
D.大自然的壮观景象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9.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游记B.说明文
C.议论性散文D.记叙性散文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小拉面馆
左岸
在城乡接合部一处老街巷的拐角有一个小小拉面馆,门匾两个仿米芾的墨字:归家。生意属于小打小
闹,还不错。小老板年近五十,单身,姓水,山东人,面善,眉心宽,两个酒窝,看人总是笑嘻嘻的。
这天中午,阴雨天,顾客少,老水闲来无事,在玩扑克。突然,大门外进来一位七十出头的老人,面
容枯槁,衣着邋遢,手拄拐棍,背着一个大袋子,此光景一看就知道是个拾荒者,嚷嚷要吃面。
老水连忙起身帮老人卸下大布袋子,问老人吃哪种面,老人喉咙里像打雷,老半天才听清楚,俺只要
贱的,只要能填饱肚皮就行。
好嘞!老水走进厨房,给厨师递了递眼神说,做清汤面,随后悄声说,碗底放几块牛肉,来大号碗。
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上浮香菜葱花的清汤面端到老人面前。老人来个老牛埋头饮水,稀里哗啦,不足
两分钟,连吃带喝造个碗底朝天。这才打着饱嗝,用脏兮兮的袖子擦擦嘴,说,好面好面,问老水多少钱,
老水不假思索地回道,老人家,给五元吧。你要是有就给,没有就算了。嘿嘿,俺有钱。说着,老人从兜
里摸索半天拿出几个一元钢镚儿,数好五个递给老水,接过钱的老水赶忙递上一支烟给老人家,说,大叔,
你觉得面好,每天都来吃吧。老人连连点头,谢谢你大兄弟。
从那以后,拾荒老人每天必来,选墙脚旮旯吃面,生怕影响别人。老水也不食言,每次都给他碗底偷
加牛肉,实际就是碗牛肉面。老人照旧狼吞虎咽地吃罢,从兜里扒拉出皱皱巴巴的一元钱或者五角钱,凑
齐五元钱,双手递给老水,老水笑眯眯地接过,照样递给老人一支烟,叫他莫急,抽完了烟再走也不迟。
大约有一年光景,拾荒老人从没缺席地来老水的小面馆吃面。老水曾经问过老人的身世,老人以耳聋
为借口,不予回答,老水也不好再问。
有一天,老水突然接到老家的电话,说老爹突发脑血栓,虽然抢救过来,生活却不能自理,无人照料,
速回来。老水听罢,泪水吧嗒吧嗒掉个不停,大手掌一抹眼泪,决定把小面馆兑出去。随之,在门口贴了
广告,隔天,就来了个承租人,此人为大连人,浓眉大眼,大胡子。老水把他让进屋来,说,租俺小面馆
什么都好说,只要答应俺一件事,立马成交。大胡子说,老兄尽管说。
好好,快人快语。是这么回事,一年前,饭馆来了一位拾荒老人,老人爱吃清汤面,看老人可怜,想
不收钱,老人不让。我就做了文章,在碗底偷放了牛肉,本来一碗牛肉面价钱是十五元,我只收了五元钱。
老人挺高兴,事后,他一天也不落,已经年把有余,不成想老爹病了,唉!
大胡子一听,说,老兄,不就这点小事吗?行,这个接力棒我接了!
嗨,俺话还没说完,我要从租金里一年给你减去五千元,作为老人吃面的本钱。
大胡子上来犟劲非要他来出钱。老水说别争了,再争,俺就不租了。大胡子只得让步。
次日,老水匆匆拾掇拾掇踏上归家路。
天擦黑时,老人照例来了,大胡子走上去与老人打招呼。大爷,你坐你坐。大爷似乎没听见,问,老
水大兄弟哪去了?
噢噢,老水哥啊,他家有点事,临走把大爷您的事情交给我了,放心,我保证像水哥一样照顾您。说
着,朝厨房一声喊,来碗清汤面。顷刻,热气腾腾的面上来了,老人吃罢,问价钱,大胡子说,老价钱,
五元。您老要是不方便,赊账也行。老人摇摇头,哪能哪能,说毕,掏出五个一元钢镚儿递给大胡子,再
看老人满脸笑成一朵花。
一日,拾荒老人吃完面,擦擦汗,心满意足地掀开门帘走出去,门外碰见多日不见的打工青年六斤,
六斤把老人拉到墙旮旯说,老爷子,面好吃不?老人说,好哇。那我问你,面里是不是有牛肉?有嘞,老
人面露愠色,你啥意思,直说!六斤凑近老人耳根说,你那碗面,其实是牛肉面,价格是每碗十五元,他
们同情可怜你老人家,少收十元钱。真难得啊!老入若有所思,说,当真?六斤拍了拍胸脯说,当真。
半晌,老人没吱声,一行老泪在眼圈里直打转。
(选自2017年12月5日《辽宁日报》,有删节)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老水的肖像描写,突出了他的“面善”“总是笑嘻嘻的”,为下文他的行善做铺垫。
B.老水给拾荒老人做的是碗牛肉面,表面上却说做清汤面,并按清汤面收钱,是怕老人嫌贵不吃。
C.老水曾问老人的身世,老人以耳聋为借口不予回答,表现出这个老人贪便宜而问心有愧的心理。
D.小说最后通过六斤的口讲出事情的真相,一方面使小说情节完整,也表现出人们对此事的态度。
11.请概括小说中老水的形象特征,并简要分析。
12.小说最后写拾荒老人“一行老泪在眼圈里直打转”,这一句包含了老人复杂的思想感情,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普通劳动者
王愿坚
将军和刘处长刚走过牌楼,一片喧闹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喇叭声就迎面扑来,整个坝后工地展现在
面前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
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的流到坝顶上。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中奔跑。
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场景激动了。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这里是作为军事重地
留在他的记忆里的。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就是十三陵)而焦虑过:
他不止一次地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
高他还依稀记得。但是,现在变了,作为战场的一切特点都变了,当年敌军构就的防御工事早已被山洪冲
平,那依山筑成的小长城也只成了一条白的痕迹,连那座小山头也被削下了半截填到大坝上了。几年来,
他每次看到过去战斗、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地涌起一种胜利和幸福的激情;而现在,他又
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所有的疲劳、酷热全都忘记了。
他俩悄地把行李放好,走向前去。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他俩便每人抓起一只,用手提起
土来。
将军刚提了几筐,就听见有人喊他:“喂,老,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
将军被这个友好的玩笑逗笑了,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战士。青年战士说:“来,咱俩组织
个互动组好不好?”“好。”将军高兴地回答。
他们一口气三个多小时。
直到这时,他觉得实在有些累了。本来,像这样的劳动,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新课,28年前,他已经
是水口山矿上的一个有着三年工龄的矿工了,砸石头、挑矿砂,他什么活没干过?更不要说参加红军以后
那些艰苦的战斗生活了。但这毕竟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这会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砂土,他才意识到,自己
的体力是不比以前了,腰上的伤口隐隐作痛。在1935年东渡黄河的战斗里,被阎锡山的队伍打断了一条肋
骨。他把腰眼贴在沙土上烙着。那沙土被太阳晒得滚烫,烫得伤口热乎乎的,十分舒服。
忽然一场雨,震击得人们手忙脚乱,就在这时,呼隆呼隆,空斗车开进了装料台。“得马上装料才行。”
将军四下里望了望,提高了声音喊道:“们,走哇!”
说完,他一躬腰走出了草棚,钻到暴风雨里去了。
这句话像一道命令,人们都站起来了,一个,二个,三个……跑进风雨里。他们哄笑着,叫嚷着,跟在
将军后面向装料台奔去。将军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看,这情形很使他兴奋。“有多少年没有这样做了?”他暗
暗问自己,脑子里忽然浮上了另一幅情景:那是在草地上,也是这么个暴风雨的傍晚,被疲劳寒冷和饥饿
折磨得衰弱无力的战士们直往草丛里钻。但是天黑之前找不到干些的地方宿营,摸黑在烂泥里钻是很危险
的。当时,他也是这么喊了一声,队伍又前进了。
将军和小李跑到装料台边,抓起铁锹,装了满满一筐沙,便抬起来紧跑。正跑着,迎面两个人跑过来,
走到前面一把抓住了将军的扁担梢,喘呼呼地说:“首长……这活你……”
将军一定神,才看清那人臂上的红袖章,他随手拨开他的手说:“在这里我是战士,你才是首长哩。我
有个意见:赶快把大家组织一下,要特别注意安全!”
“对。”分队长无可奈何松开手,他走到小李身边,伸手挽住小李的肩膀,低声说:“将军年岁大,又负
过伤,你可得留心照顾着点……”
“将军!”小李不由得惊叫起来。这情况太意外了,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只觉得自己
的心跳得很急,眼里像灌了雨水,有点发涩。他连忙放下扁担,走到将军面前,结结巴巴地说,“将军,
我不知道是……”
“嗨,你这小鬼。”将军爱抚地把手搭在他肩上,顺手轻轻地推了他一把,说道,“快,快掌好舵,我这
火车头要开啦!”说罢,他弯腰抄起扁担,搁在肩上。
小李激动地抓起启担,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怔了一霎:雨水混着汗水,正从那发梢上急急地流下来。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趁势悄悄地把筐绳又往后挪了半尺。
这回,将军却没有发觉。他一手扶肩,一手甩开,挺直了腰,迈开大步向前走去。他走得那么稳健,
又那么豪迈。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当他带着他的团队通过日寇的封锁线时,当他
带着他的师跨进“天下第一关”时,他也是这样走着的。
(有删改)
【注】原文发表于1958年8月号《北京文艺》。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他们来到劳动现场,“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说明来这里参加劳动的人非常多,突出了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拼搏奉献的精神风貌。
B.小李初见将军时说的“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中“‘单干'户”与“互动组”既形象
幽默,又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
C.当小李知道他的搭档是将军后,他“心跳得很急”,而且说话也“结结巴巴”,这表明他对将军参加劳动感
到十分意外,也写出了他的恐慌与担忧。
D.“小李……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雨水混着汗水……流下来”这一句从小李的视角来刻画将军的形象,体
现了小说以简驭繁的高超艺术表现力。
14.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普通劳动者”为标题,表明了全文的描写对象,即从普通劳动者的角度来塑造劳动现场中的人物
形象,主题集中而明确。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劳动场景的火热与繁忙,突出了人们劳动时的热情与积极,氛围变得越来越
热烈,情节也不断向前发展。
C.小说对分队长这个人物着墨不多,通过“抓”“松”两个动作以及他的两句话,就把他坚持工作原则又关心
将军的形象刻画出来了。
D.小说语言优美,特别是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文言语、口头语结合使用,使小说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有
气势,极具可读性与感染力。
15.小说开头对劳动场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6.小说在当前的水库建设描写中穿插了哪些对革命战争的回忆?为什么要这样写?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
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
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
梁尝有栎阳逮①,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
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
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
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
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
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
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
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
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
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①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竟:从头至尾
B.以故,事得已故:缘故
C.梁以此奇籍奇:认为特别
D.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将:将领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封于项长于臣
B.梁以此奇籍不及召下兵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独籍知之耳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
寻常。
C.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
降服了地方。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②,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北宋期间,苏轼由于朝党之争被一贬再贬,最后远放儋州(在今海南),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还。
本诗即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
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
的音乐。
2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味深长。
B.诗中星移、月明、海澄之景呼应了诗题的时间与地点,视野开阔,意境清明。
C.本诗所描写的景物既是作者渡海途中所见,又有其隐含的深层含义,指向人生的哲理。
D.尾联乃反语,作者说不悔恨,并说这次游历平生奇绝,借此表达遭贬蛮荒的困顿和失意。
22.如何理解颈联的两个典故?请结合诗句及苏轼生平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23.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会桃花之芳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心而离居,__________________。
(7)久在樊笼里,_________________。
(8)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目前在我国,影视作品中对吸烟行为的呈现仍较为普遍,②影视行业尚未形成普遍性的“禁烟”乃至
“控烟”共识。③根据中国控制吸烟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④和十年前相比,尽管在吸烟镜头的个数、时长
方面有所减少,⑤但我国的影视剧内容中吸烟镜头比例依然至少为86.7%以上。⑥在这种背景下,让青少
年远离烟草和电子烟是控烟的关键。⑦而在“00后”成为影视行业新的主流受众后,⑧如何在内容创作和传
播过程中传达正确的健康观念,⑨特别是能否在青少年群体中树立“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是决定我国未
来控烟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5.下面是一封书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语文报》编辑部:
我是清远XX中学学生李小红,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你刊大名,决定投稿。现奉上大作《擂茶
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拨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李小红
2020年11月2日
四、写作(60分)
26.作文。
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提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口号。随着时代发展,它成为深圳最有影响力
的观念之一。2020年2月26日,第一批“重组新冠疫苗”从生产线下线。人民英雄陈薇说了八个字:“除了
胜利,别无选择。”
上面关于“胜利”或“失败”的话题,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
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层次的把握能力。
本文第①段提出观点:人总要仰望点什么。第②③④⑤段是在说仰望就是追寻,追寻的是一种昂扬向上
的生存姿态,是一种精神上的增长力量。第⑥⑦⑧段是在说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
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着我们行走。第⑨段总结全文。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
“它”为代词,承前指代,前面一句话的主语是“这种力量”,而“这种力量”指代的是“精神上的增长力量”,所
以“它”指代的是精神上的增长力量。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提取信息能力。
由原文“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的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
那一刻,他的心灵得到启发,激起灵感的浪花,涌动着一种对艺术完美追求的激情”可知,当他仰望月亮时,
他看到了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艺术(C),并且他的心灵得到启发,激起艺术创作的灵感(A),还涌动着一种
对艺术追求完美的激情(B),但并没有提到提供给他“满月初升”的创作题材(D)。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此时此刻,他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思绪超越了群星。渐渐地,他把那种激情转化为音乐——打开
心坎的东西,来自仰望的天空!”可知,当贝多芬仰望星空时,他激情澎湃。并且他把这种激情转化为了音
乐,所以贝多芬仰望星空时收获的是音乐创作的灵感。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重要词语的能力。
第⑥段所说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是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我们行走,让崇高的
精神支撑起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命世界。所以作者对“崇高”的态度有心向往之(A),有推崇备至(D),有
仰之弥高(C),但没有亦步亦趋(B)。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段落内容的理解能力。
B项,“由远而近仰望”是错误的。由原文“我走近瀑布,抬头仰望”可知,我是在近处仰望,而不是由远而近
地仰望。
C项,“天空裂开的口子里”是错误的。由原文“云雾迷蒙的天空仿佛裂开一道巨大的豁口”可知,天空并不
是真的裂开了口子。
D项,“‘我’感到悲哀、可怜,有理由怨天尤人”是错误的。由原文“仰望大瀑布,心中那一点怨天尤人的悲哀、
可怜,又有何资格絮叨呢?”可知,仰望大瀑布,虽然感觉人特别的渺小,但是并不可悲、可怜,不应该怨
天尤人。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语段作用的能力。
本段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有总结全文的作用,并且说到“人在天地之间,总要仰望点什么”,和首段的“人,
总要仰望点什么”相照应,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从内容上来看,写到人在天地之间,总要仰望点什么。深
层而言从宇宙万物中吸收精神,吸收正气,使自己壮大,从而再次强调人在天地间要有精神力量。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本文的观点是人,总要仰望点什么。然后从两个角度进行论证的,一是仰望就是追寻,追寻的是一种昂扬
向上的生存姿态(C),是一种精神上的增长力量。二是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
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着我们行走,仰望大瀑布,心中那一点怨天尤人的悲哀、可怜,又有何资格絮叨
呢?(D)所以仰望和追寻都跟你的精神追求(B)有关。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体裁的把握能力。
本文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并且能从不同的角度论证,所以具有议论性文体的特征,但是又不是典型的议论
文,他选取了古今中外以及自己的一些经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语言具有文学性,而且取材广泛,形散神
聚,所以应该是一篇议论(哲理)散文。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
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
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
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表现出这个老人贪便宜而问心有愧的心理”说法
牵强附会,“老水曾问老人的身世,老人以耳聋为借口不予回答”并不能表现这个老人贪便宜而问心有愧的心
理。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
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
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概括小说中老水的形
象特征。小说中老水的形象特征可以根据文章中老水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概括。比如:老水不因
拾荒老人衣着邋遢就拒之门外,而是热情招待,还少收饭钱,说明老水平等待人;老水常年如一日地照顾
拾荒老人,贵面贱卖,并且在外租面馆时,自掏腰包为老人预付多出的面钱,说老水淳朴善良;老水父亲
生病,老水很难受,立即将面馆租出去回家照顾老人,说明老水孝顺老人。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中重要句子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主旨能力。此类题,要通读
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主旨。本
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最后写拾荒老人“一行老泪在眼圈里直打转”,这一句包含了老人复杂的思想感
情。先通读文章,理清文章的结构,根据前文情节具体分析拾荒老人“一行老泪在眼圈里直打转”这一句包含
了老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前文写拾荒老人在换了老板的拉面馆吃完面后出门遇到见多日不见的打工青年六
斤,六斤告诉拾荒老人,他每天去面馆吃的清汤面其实是老板偷偷加了牛肉的牛肉面,价格是十五元一碗,
但是老板同情可怜照顾老人家,少收十元,只收他每碗五元。老人想到自己第一次到面馆吃面,老板老水
就给了自己一碗牛肉面,只收自己五元,自己就一直来这家面馆吃面,老人感到前老板老水诚心诚意照顾
自己,此处流泪表现了拾荒老人对面馆前老板老水的感激之情。还有面馆现在换了新老板,新老板还是和
以前的老板一样照顾自己,老人此时的老泪在眼眶里转,还包含着对社会上还是好人多的感慨之情;还有
老人一定想到自己一年来一直吃着牛肉面,却付着清汤面的钱,要不是别人告诉自己,自己还不知道自己
每碗少付了十元,还心安理得,此时的老泪在眼圈里转还应该包含着老人感觉自己占了面馆老板便宜,还
心安理得的内疚之情。
【点睛】解答人物形象赏析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
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
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
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
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
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分析题有两种思路:①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
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②分析→概括:先列出文
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也写出了他的恐慌与担忧”错,依据文本“小李不由得惊叫起来。这情况太意外了,他分不出自己是
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得很急”,可知当小李知道将军参加劳动时,感动意外,内心是
感动、激动,甚至有一丝紧张,并非恐慌与担忧,选文曲解文意。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D项,“文言语”错,文本中“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运用了比喻,“一口气”“摸黑”“可得留心”等处
运用口语,没有运用文言语,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劳动场面描写属于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所写内容、刻画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突出主题等方
面考虑。
从氛围角度,所写劳动场面热烈忙碌,这是渲染氛围,林将军来此劳动,这就是为林将军参加劳动营造环
境。
从结构角度,题干指向内容在小说开头,多半有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阅读文本后,发现与此
相关的内容有林将军回忆九年前攻打此地的情景、来到工地却找不到工具、雨中空斗车开进了装料台等。
从感情基调和人物角度,根据注释,当时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本文塑造的是林将军和战士小李两个普
通劳动者鲜明丰满的典型形象,林将军是身经百战、淳朴谦逊、富有高度革命责任感的老前辈,小李是天
真活泼、爽朗热诚、对无比关怀,对革命前辈无限敬仰的生气勃勃的战士。小说中的林将军,身经百
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仍表现出了共产主义精神,展现了革命传统在以小李为代表的新一代身上发扬光大,
使人们感受到千万个普通劳动者身上迸发出来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据此归纳整理,组成规范的答案。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分析历史与现实交织写作作用的能力。
筛选整合穿插革命战争回忆的信息。解答此类题,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
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组织语言规范答题。依据文本“九年前,他曾经
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就是十三陵)而焦虑过:他不止一次地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
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高他还依稀记得”,可得出答案“攻取
山岭,保全古陵”。
依据文本“在1935年东渡黄河的战斗里,被阎锡山的队伍打断了一条肋骨”,提取关键词句“战斗”“打断了一
条肋骨”,可得出答案“战斗中负伤”。
依据文本“那是在草地上,也是这么个暴风雨的傍晚,被疲劳寒冷和饥饿折磨得衰弱无力的战士们直往草丛
里钻。但是天黑之前找不到干些的地方宿营,摸黑在烂泥里钻是很危险的。当时,他也是这么喊了一声,
队伍又前进了”,提取关键词句“草地”“战士们”“队伍又前进了”,可得出答案“带领战士们过草地”。
分析当前的水库建设描写中穿插写对革命战争的回忆的作用,其实就是分析历史与现实交织写作的作用,
可从主题、人物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主题角度,穿插写将军曾经攻取这一带山岭时,为保全古陵焦虑,至今那几个山头的标高还依稀记得,
表现将军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现在曾经的军事重地成为人们热火朝天劳动的建设工地,当雨来临,空斗车
开进了装料台需要马上装料,将军喊了一声,带头冲进雨中劳动,人们跟在将军后面向装料台奔去,文本
在此处穿插写革命战争年代将军在雨天带领战士们过草地的回忆,表现出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和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奋斗精神是一致的,人们的跟随也说明奋斗精神在新社会新一代中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对主题起到深化作用。
从人物角度,将军在战斗中被打断了一根肋骨,劳动时却一口气三个多小时,过草地时将军带头前进,
工地搞建设突遭大雨,将军带头冲进雨中装料,将军普通劳动者的身份与战争年代将军形象相互映衬,突
出将军永葆革命本色,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
法的正误。
D项,“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的意思是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其中“将”,作动词,译
为“统领军队”。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
正误。
A项,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比。
B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
C项,第一个“之”,代词,代“桓楚在何处”这件事;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不译。
D项,第一个“乃”,副词,于是、就;第二个“乃”,副词,却、竟然。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
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
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D项,“项籍立即起事”错误。原文,“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于是籍
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所以,应为项梁带领项籍起事,而且他们也不是立即
起事。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
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替换、组词、保留、省。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主办”,主持办理;“阴”,
暗中;“部勒”,部署约束;“以是”,根据这个。第二句关键点:“慑伏”,吓得趴倒在地;“故”,旧的、原先
的;“举”,发动;“谕”,说明。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
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
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
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
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
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兵反秦的时候,年龄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楚国
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项氏好几辈人做楚国的将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籍
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
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只能抵挡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习能抵挡成千上万人的本领。”
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军事知识,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项梁曾经有罪,
于是请蕲地的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为这个缘故,事情才得以平息。项梁杀了人,和项籍一
起逃到吴中避仇。吴中郡有才能的上层人士,(才能)都在项梁之下。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以及丧葬
事宜时,项梁经常为他们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部署约束宾客和吴中年轻人,根据这个了解他们的能力。
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捂住他的
嘴,说:“不要胡说,(否则)就要灭族了!”项梁因此认为项籍不同凡俗。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
才能、勇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畏惧他。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
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
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
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
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
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
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
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
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
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其中有一人没有被任
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主持,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
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21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
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
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
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
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
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D项,“尾联乃反语……”错误。
尾联并非反语,作者的旷达是真旷达,他确实从屡遭贬谪、起落沉浮的人生中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本题具
体为理解诗中典故的含义及作用。“鲁叟乘桴”,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是我的治
国大道不能实行于天下了,不如乘着木筏,泛舟远洋,去天涯海角做个隐士。反面表达了孔子知其不可而
为之,为了理想执着追求的济世情怀。一个“空”字,表明作者壮志难酬的失落。其中“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中就有这种情感。“轩辕奏乐”,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把世间万物都融在笛声
中了。作者此处用这个典故,表现了他历经磨难后的通达,感悟到人生建功立业不是唯一,可以有其它方
面的意义。意思对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
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以及表现手法。答题时注意分角度考虑,防止丢点。
【23题详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2).问君能有几多愁(3).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4).序天伦之乐
事(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6).忧伤以终老(7).复得返自然(8).万类霜天竞自由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默写能力。
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
时反复写。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写法:事、伦、兮、忧。
【24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
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
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
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第②句语序不当,“控烟”和“禁烟”词义轻重有别,应该由浅入深由轻到重;
第③句结构混乱,“根据……”和“……显示”兼用属于句式杂糅,两种表达形式要其一即可;
第⑤句成分赘余,“至少”和“以上”一个意思;
第⑨句不合逻辑,“能否”“是……决定……成功……重要因素”属于两面对一面。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
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
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
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25题详解】①“妹仔”改为“女生”
②“你刊”改为“贵刊”
③“大作”改为“拙作”或“拙笔”
④“拜读”改为“指正”
⑤“务必”改为“能”或“能够”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封投稿信,“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要求找出来并进行修改,根据语言使用的
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是否得体,并进行修改。
第一处,“妹仔”不当,过于口语化,与“投稿信”这一正式场合不合,应改为“女生”;
第二处,“你刊”不当,称呼对方,一般使用敬辞“贵”,即“贵刊”;
第三处,“大作”不当,“大作”是敬辞,称别人的作品,此处是说自己的作品,应使用谦辞“拙作”或“拙笔”;
第四处,“拜读”不当,“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不能说别人读自己的作品,应改为“指正”,“指正”
是谦辞,用于请人对自己的意见或作品加以批评修正;
第五处,“务必”不当,“务必”意思是“必须,一定”,用在此处,口气过于强硬,可以删除,或改为“能、能够”。
【26题详解】例文:
有一种失败意味着成功
人生就如茶叶一般,只有经过了沸水的温泡,才能展现出它生命的本色;人生就如苦咖啡一般,只有
经过了重重苦涩,才能品味出它淳朴的香味;人生就如雄鹰一般,只有经过了无数次的跌落,才能练就强
硬的翅膀搏击长空……所以,我说:有一种失败意味着成功!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一条真理,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失败几乎是难以避
免的,但对奋斗者来说,失败就意味着向成功又迈进一步。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时,曾几次考试不及格,老师要他留级。同学们都嘲笑他,但他没
有悲观失望,而是从此发奋学习,最后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出国留学,经过刻苦钻研,终成著名的生物
学家,为中国争了气。
而我们现在,一遇到失败就常常沉浸在沮丧、痛苦之中,失去了信心,有的甚至还放弃了反败为胜的
机会。难道我们把眼泪流,就能改变失败的机会吗?难道我们把眼泪流,就能改变失败的事实吗?
我们回答的是:不。因此我们只有坚强地面对失败才能从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
成功与失败是共同存在的,就像一对双胞胎。当你成功的时候,有着将要面对失败的危机;当你失败
的时候,也有着将要成功的希望。这主要在于我们怎样面对成功与失败。越王勾践不就是在卧薪尝胆后攻
下吴国的吗?取得了一千多项发明专利的爱迪生,既是成功者,又是失败者,他耗时十年,经历五万多次
失败,才制造出世界第一盏电灯。
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曾说过:“我坚持奋斗五十五年至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
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其实,这种为创新而奋斗中的失败难道不是一切成功之士登上顶峰的阶
梯吗?
因此,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失败与成功:面对失败不要悲观,不要气馁,一切重新开始,找到正确的方
法,为取得成功而奋斗;面对成功,也不要骄傲自满,忘乎所以,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去迎接下一个挑战。
大兴安岭火灾后,被烤得焦黑的树干被林业专家判了“死刑”,谁料到,第二年春天一到,所有的树干却
又全部绽出新芽,火化的灰烬,成了孕育新枝的肥料。有了失败,才会在绝望中重新看到希望,从而,重
新有了生命。
请铭记:成长需要失败,对创新者来说,失败就意味着向成功又迈进一步,从一定意义而言,有一种
失败其实就是成功。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已经明确了关于“胜利”或“失败”的话题,所以不至于出现偏离题意。但写作时尽量靠
近所给材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会更切合题意。那么写作之前认真审读所给材料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该材
料的审题难度也不大,抓住关键词句即可。比如第一层次“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提出‘鼓励创新,宽容
失败’的口号。随着时代发展,它成为深圳最有影响力的观念之一”中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强调在面对
创新的前提下失败也是一种成功。第二层次“2020年2月26日,第一批‘重组新冠疫苗’从生产线下线。人民
英雄陈薇说了八个字:‘除了胜利,别无选择。’”关键句子为“除了胜利,别无选择”,强调为了人民利益,
为了生命安全只求成功不许失败。再深入理解两句话启示我们的是辩证看待成败,一定意义而言,失败意
味着成功。爱因斯坦曾有名言,“只有经历了试错的过程,才能快速地成长,最终成就能力之外的事情”,
得出“没有失败,就没有学习,更没有创新”的结论,所以作文应该围绕“失败对于成功、对于创新”的意义来
写,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非常熟悉的内容,但越是熟悉的地方越没有风景,如何把简单
的作文写“出彩”是考生应该思考的问题,比如可以在文采上下功夫,也可以在作文的深度上下功夫:是不是
所有的失败都可以转换为成功?怎样才能将失败转换为成功?这些都是作文可以探讨的角度。
参考立意:
①创新面前,没有失败。
②失败是成功的阶梯。
③失败是成功的前奏。
④失败伴随成长,有一种失败叫成功。
⑤当心中有生命眼里有人民时更容易获得成功。
供选素材:
(1)恍惚间,我看到了熟悉的名字。那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在做官时的一次次贬职,在与家人分隔两地时
只能对月畅饮,但没有忘记送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福。接踵而至的磨难让苏东坡尝到无穷的酸
楚,在他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时再次坚强,留下“大江东去”的豪情,“樯橹灰飞烟灰”的豁达。如
果没有当初的贬职,没有当初的离别,又哪有今天朗朗上口的诗句?“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坎坷的人生让
人赞叹。晚年战争不断,丈夫身亡,书画财产被扫荡一空,一下跌入贫困深渊。才有那“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的伤感。可见,我们需要失败,有了它,才有了易安脍炙人口的优美宋词。
(2)一个常常在进行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的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
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
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战斗。奥巴马访华期间,复
旦大学周元天向奥巴马请教:如何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奥巴马的答案是:我有一个忠告,就是说我最敬
仰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他们不但考虑自己,他们同时还考虑超越自己的事情,他们希望对世界作出贡献,
他们希望对他们的国家做出贡献,对他们的城市做出贡献。有时候我们会忙于挣钱、买好车、买大房子,
但是那些真正在青史留名的人是因为他们有更大的向往,看如何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吃饱饭,如何能够让更
多的儿童受到教育,如何能够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等等。
(3)失败会伴随成长,但“疼痛是成功的前奏”。遇到失败是必须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
随随便便成功。请铭记:成长需要失败。当你一次次的努力都付诸东流的时候,当你反反复复尝试却屡屡
失败的时候,当你百思而始终不得其解的时候,你是否心灰意冷?你是否无言以对?你是否在想着放弃?
成功与失败只是相对的,都只是一种经历罢了。在失败中,我们获取了经验,汲取了教训,这何尝又不是
一种成功呢?没错,失败会让你离成功更近,但最终仍需要你对成功坚定的追求与信念,这就是去走完与
成功最后咫尺之隔的动力,当你以矢志不渝的信念去追求成功,以平常心去对待失败,当失败来了的时候,
成功也就不远了。
(4)关于成功,作曲家刘心武有一个简洁的解释:达到预期的某种目标,就是成功。然而,预然登上珠峰,
如愿登上珠峰就是成功吗?其实不然。新西兰攀登者和夏尔巴向导共同攀登珠峰,然而就在离峰顶几步远
的地方时,新西兰人停止脚步让向导先行,隔着氧气罩,模糊地说:“这是你的家乡,你先上吧。”最终,两
人在这世界之巅激动地呼喊,向世界宣告:“我们成功了!”“成功,成功!”新西兰攀登者不仅在追逐梦想的
道路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更是在现实的攀登中实现了人格的升华,他在即将成为历史上登顶珠峰第一人
时,毅然向后退了一步,把这个无比荣耀的第一名让给了自己的向导,因为他深谙此时向导的成功对于他
的家乡是多么的荣耀,会赋有多么深远的意义!史册上只记载了第一个登上珠峰人的名字,也许不会太注
意攀登时的这段插曲,但无论青史如何撰写,这种人格上的成功会同日月同辉。人格的成功,看似遥不可
及,其实生活中处处可见。不要消极地认为,人格的成功只有伟人、名人才能拥有,许多凡人也能悄然地
获得这一赞誉和荣耀。见过扫马路的人吗?他们无论春夏秋冬,烈日严寒都会出来工作。他们不会嫌累怕
脏,不会拈轻怕重,总是想竭力完成自己那个简单的梦想,做到自己可以做到的最好,因而他们在默默无
闻中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5)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中国的很多扭曲和乱象,都与追求面上的成功有关。我们只是追求现
实的结果,往往不追求真理;我们把结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们从不享受过程;我们为了实现某种期待,
往往不择手段。而正像林语堂说的那样:有识之士在成功时是不以为自己成功的,在失败时也不以为自己
是失败。只有一知半解的人才把外表的成功和失败当做绝对真实的。我们正应该学习如何正确看待成功与
失败。
结构层次:文章题目“有一种失败意味着成功”,就是作者亮明的观点,揭示主题。开篇使用排比,紧扣主题,
强调对为创新而奋斗的人来说,失败就意味着向成功又迈进一步;接着列举童第周的例子加以论证;然后
指出现实中“我们”对待失败常有的错误态度,并用勾践、爱迪生、威廉•汤姆逊例子进一步论证:我们应该
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最后回归自然,用大兴安岭的树木“浴火重生”的事实再次点题:成长需要失败,对
奋斗者来说,失败就意味着向成功又迈进一步,充分论证了有一种失败就是成功的观点。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9:3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08f6fe2632951f9703a40ae4e200a1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面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面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