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什么龙应台①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②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 ;人懂得尊重别人—— ;人懂得尊重自然—— 。
③胡兰成描写他所熟悉的江南乡下人。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坎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
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会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何谓底蕴,不过就是,没有学问、不识字的也自然会知道的礼数,因为祖辈父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而形,就是文化。
农妇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她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④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
他的简单的家,粉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斯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
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⑤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
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
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⑥对于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坚持,在乱世中尤其黑白分明起 来。
今天我们看见的巴黎雍容美丽一如以往,是因为,占领巴黎的德国指挥官在接到希特勒“撤退前彻底毁掉巴黎”的命令时,决定抗命不从,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住一个古城。梁漱溟在日本战机的炮弹在身边轰然炸开时,静坐院落中,继续读书,思索东西文化和教育的问题。
两者后果或许不同,抵抗的姿态一致。⑦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就是文化。
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抵抗的力量所源。就是文化。
(文章有删改)18.作者在文中举了很多例子来阐释“文化是什么”,纵观全文内容,分条列出文化的内涵。(4分) 答: 19. 根据破折号前的短句,第②段三处横线上应填入的语句顺序是( )。
(2分)①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②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③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20.阅读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认为“文化是什么”?(4分) 答: 参考答案:91阅读答案网网整理 18.文化是对人、对己的尊重,文化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文化是对知识的尊重,文化是对“价值” 和“秩序”有所坚持。文化是对破坏“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
(共4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19.C(共2分) 20.本题做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明确“你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可以从原文中某一方面选取,也可以是自己的观点;其次,要有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和分析,不能照抄原文;再次要有自己的生活实例,此实例必须和“这一观点”相匹配。(共4分,观点2分,认识、分析1分,生活实例1分)。
阳光洒落在幽静的花园里,梧桐叶斑驳的影子落在我身上。我席地而坐,膝上摊开一本厚厚的《论语》,不停地读着、背着,一股清新、淡雅、古朴的墨香沁入心脾。身旁,一只又一只小鸟儿飞来飞去,美丽的歌声时而婉转动人、时而清脆动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国学教我们学习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教我们为人处事;“百善孝为先”国学教我们孝敬之道。
中国文化,就是风雨中坚忍不拔的大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无法将他打败;就是风雨时同舟共济的努力,团结一心用爱温暖每一个人;就是风雨后七色的彩虹,只有在与困难搏击之后才会显现。
5.12,我要爱。在5.12特大地震中,我们泪流满面,在巨大困难面前,所有同胞众志成城;2008,中国北京。在圣火遭遇困难的时刻,中华儿女不惜一切代价,在08奥运之风吹遍世界的时候,炎黄子孙热情欢迎各国各族人民。这,不就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吗?这不就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经久不衰吗?
其实中国文化就在我们细小的举动中流露。在早上,妈妈耐心的叫我们起床;上学路上,不随便攀折树木;学校里,见到师长礼貌问好;上课时,谦虚认真地倾听;课间,朋友互相帮助,不耻下问……国学并不是一定多么深奥的哲学,而是在最细微中体现的。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如此,但是腹有诗书却不能够真正做到书中所讲,岂不是变成了书呆子?!现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学问,却显得特别肤浅,是他们学问少吗?不,是他们做不好。在如此发达的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质”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文明、礼仪、帮助、关爱、感恩等素质的重要性。而这些素质就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中国文化,这些中国文化,就是大家所说的国学。
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纪中国文化就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共同传承让我们发扬光大!
一、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在行文中用破折号印出的解释说明的语句有以下几种。
(一)引出对概念内涵的具体解释破折号后面的话是对破折号前面词语的概念内涵作具体解释,所指范围相同。例如:(1)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阿累《一面》)(2)“雷锋精神”永远不会离开他的家乡——中国。(周阔海《在学习雷锋演讲比赛上的讲话》)(3)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4)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叶文玲《我的“长生果”》)贞观长歌剧情在行文中用一个破折号印出的解释说明部分,如果其界限不清或者在语法上不能与下文直接衔接,需要再加一个破折号。
例如:(5)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日——每年我总记得。(曹禺《雷雨》)(二)引出总括性的说明(1)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2)——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某些歌剧中缺乏革命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贺敬之《谈歌剧的革命浪漫主义》)在破折号之后,例(1)用“所有这一切”总括前面的词语,例(2)用“凡此种种”总括上文的几个自然段,然后加以说明。
(三)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1)“你买这本吧——这本比那本好。”(阿累《一面》)(2)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曹禺《雷雨》)上面两例破折号前后两部分有因果关系,后一部分是解释原因的。(四)引出补充说明的话(1)灯光,不管是哪个人的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巴金《灯》)(2)在时钟的冷冰冰的计时声中——您仔细听听罢——有一种无所不知而又对所知的东西感到厌倦的意味。(高尔基《时钟》)(3)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 ——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4)我这么一直坚持奋发读书,也想借此唤起弟妹们热爱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张海迪《我的读书生活》)表示补充的内容常常采用插叙的办法,语义不连贯时插入成分前后都有破折号,如例(1)(2)。
如果补充说明部分在句末,只在前面加破折号,如例(3)(4)。有时重复前面的词语,增添修饰成分,用扩展的办法对所讲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
例如:(5)这一切都像是在提醒这位声学家,不能用任何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 ——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何为《第二次考试》)(6)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茅盾《黄昏》)二、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1)“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我是好人!”(韩起《荷花》)(2)我偷偷睁眼看了看女医生,见她皱着眉头,脸色很紧张地说:“现在还不能判断,叫她冷静一会儿再说。
大家都去学习去,——提壶开水来。”(刘真《核桃的秘密》)(3)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例(1)话题由称赞扇上的荷花画得好突然转到询问荷花姑娘为什么敢于当面揭露小偷。不加破折号读者会因意思不连贯而发生理解困难。
例(2)话题由学习转到别的不相关的事情。例(3)“但”字本身带有转折的意思,前面加破折号是转折的语势更强。
三、强调被引出的下文提起下文主要是冒号功能,用破折号来代替是为了使语气少年强则国强作文更强烈,或阅读更醒目。(1)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2)在几千公里的铁路上,在几百公里的公路上,我从车窗望出去,我的眼睛在到处寻觅——森林!(泰似《幼林》)(3)他纳闷了——究竟是计算的什么方法失误,还是运用不到家?(苏方学《两弹元勋邓稼先传略》)报纸标题现在常在导语或引题后用破折号引出正题。例如:(4)去年11月以来,我国出现外贸进口金额大于出口金额的局面,方方面面在议论人民币汇率走势,并提出——人民币会贬值吗?(《人民日报》1996.5.16)(5)“面向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和金融风险防范”研讨会认为——中国有能力拒金融风险于国门之外(《光明日报》1988.10.4)(6)这几年,高速公路和民航线路的急剧扩展,蚕食着铁路货运的传统“地盘”。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明年火车怎么开?(《人民日报》1996.11.21)四、用于歇后语,引出语底(1)别看他们闹得这么凶,可是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胡丹佛《把眼光放远一点》)(2)赵庄的人们这时都说开了,有的说:“把田村家得罪上来,咱们也。
阳光洒落在幽静的花园里,梧桐叶斑驳的影子落在我身上。
我席地而坐,膝上摊开一本厚厚的《论语》,不停地读着、背着,一股清新、淡雅、古朴的墨香沁入心脾。身旁,一只又一只小鸟儿飞来飞去,美丽的歌声时而婉转动人、时而清脆动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国学教我们学习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动感影集制作学教我们为人处事;“百善孝为先”国学教我们孝敬之道。企业考察中国文化,就是风雨中坚忍不拔的大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无法将他打败;就是风雨时同舟共济的努力,团结一心用爱温暖每一个人;就是风雨后七色的彩虹,只有在与困难搏击之后才会显现。
5.12,我要爱。在5.12特大地震中,我们泪流满面,在巨大困难面前,所有同胞众志成城;2008,中国北京。
在圣火遭遇困难的时刻,中华儿女不惜一切代价,在08奥运之风吹遍世界的时候,炎黄子孙热情欢迎各国各族人民。这,不就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吗?这不就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经久不衰吗?其实中国文化就在我们细小的举动中流露。
在早上,妈妈耐心的叫我们起床;上学路上,不随便攀折树木;学校里,见到师长礼貌问好;上课时,谦虚认真地倾听;课间,朋友互相帮助,不耻下问……国学并不是一定多么深奥的哲学,而是在最细微中体现的。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如此,但是腹有诗书却不能够真正做到书中所讲,岂不是变成了书呆子?!现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学问,却显得特别肤浅,是他们学问少吗?不,是他们做不好。
在如此发达的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质”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文明、礼仪、帮助、关爱、感恩等素质的重要性。而这些素质就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中国公司活动策划书文化,这些中国文化,就是大家所说的国学。
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纪中国文化就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共同传承让我们发扬光大。
小题1:苟、lüè
小题2:厚时 厚实
小题3:文化是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小题4:cab
小题5:品位、道德以及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试题分析:
小题1:“苟且”的“苟”在书写时,要注意不能写成与之读音相类似的字。“掠夺”中的“lüè”这个音,要注意“ü”。
小题2:这里的“厚时”,应该是“厚实”,因为,厚实:丰富的。
小题3:此句的语病为“成分多余“,正确的表述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小题4:正确的顺序应该为“C、A、B”,因为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
小题5:“品味”与“道德”以及“智能”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并列”的关系,所以,品位、道德以及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点评:对于词语,我们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对于积累的误读误写字,我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对于语病,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对于标点符号,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14:18: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08af12c09f9775940cc741f4fbc792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文化是什么根据破折号前的短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文化是什么根据破折号前的短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