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佳句赏析

更新时间:2023-04-12 17:18:27 阅读: 评论:0

1.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出处和.写作背景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

其中第四首写思妇怀念远行的征人,当属闺怨之类。另外五首都表述诗人“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的慷慨从戎的理想。

疏宕放逸,豪气充溢,为盛唐边塞诗中的奇葩之一。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一首。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

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

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

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

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金钟奖2016为雄壮。

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

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

“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最有创意的广告

注释 [1]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译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 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入眠, 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2.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意思是什么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出自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

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在这里,还未曾见到春色。

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枕法制小报内容着马鞍睡觉。

但愿能够发挥自己的本领,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起首四句是说,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没有花草。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扩展资料: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塞下曲六首

3.愿将腰下剑

【塞下曲六首】 李白 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属《横吹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李白所作共六首,此其第一首。

作者天才豪纵,作为律诗亦逸气凌云,独辟一境。象这首诗,几乎完全突破律诗通常以联为单位作起承转合的常式,大致讲来,前四句起,五六句为承,末二句作转合,直是别开生面。

起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

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

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见了。所以,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

同时,「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

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乃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

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不就羁缚」(沈德潜《说诗晬语》),措语天然,结意深婉,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五六句紧承前意,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

古代行军鸣金(錞、镯之类)击鼓,以整齐步伐,节止进退。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

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

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起四句写「五月」以概四时;此二句则只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亦强。

全篇只此二句作对仗,严整的形式适与严肃之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 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若有怨思,末二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

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此地球赤道一圈多长诗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愿」字与「直为」,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

这是一诗点睛结穴之处。 这结尾的雄快有力,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

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如此卓绝之精神。「总为末二语作前六句」(王夫之),此诗所以极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

如开口便作豪语,转觉无力。这写法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诗不但篇法独造,对仗亦不拘常格,「于律体中以飞动票姚之势,运旷远奇逸之思」(姚鼐),自是五律别调佳作。 (周啸天) 其二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其三 骏马似风飚,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其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上海高考总分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其六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17:18: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0808950b969b69861532cef5a838734f.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佳句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佳句赏析.pdf

标签:楼兰   天山   西域   李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