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童国贵

更新时间:2023-03-18 23:46:23 阅读: 评论:0

纸花手工-桂阳坛子肉

童国贵
2023年3月19日发(作者:冰清诀)

(3)第11军

第11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其前身是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

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黄(安),麻(城)农民起义部队的

一部分发展起来的。

1927年黄(安)、麻(城)农民起义所组成的工农革命军鄂

东军,于1928年1月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7军,吴光浩任

军长,戴克敏任党代表,汪奠川任参谋长。5月,第7军和

地方党组织领导人在黄安县清水塘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创建

以柴山堡(今河南新县陈店乡)为中心的根据地,部队遂改

编为红军第11军第31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戴克敏任

党代表,曹学楷任参谋长,陈定侯任政治部主任,郑行瑞任

经理处主任。1929年底,发展到700余人,徐向前任军长;

新编了第5、9、11大队。1930年4月,第31师和由商(城)

南起义组成的第32师、由六霍起义组成的第33师,合编组

成红1军,许继慎任军长,曹大骏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副

军长,原第31师改编为第1师,徐向前兼任师长,李荣桂

任政治委员。6月第1师缩编为两个团,第1团,王树声任

团长,戴克敏任政治委员;第2团,倪志亮任团长,江竹溪

任政治委员。1930年读骆驼祥子有感 12月到1931年初,红1军和红15

军,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援下,英勇地进行了鄂豫皖地区地

第一次反“围剿”斗争。

1931年1月,红1军和红15军于商城长竹园合编为红4军,

旷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参谋长,辖第

10、11师。红4军组成后,向京汉线的信阳、广水段出击,

前后作战50天,歼敌1万余人。5月底,红4军粉碎了敌

人对鄂豫皖根据地二年级美术作品 的第二次“围剿”。11月7日,红四方面军

成立,下辖红4军和红25军。1932年秋,由于张国焘的错

误,致使红四方面军撤销军的番号,率领第10、11、12、

73师退出鄂豫皖根据地,进入川北,创建了川陕根据地,部

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33年7月,恢复军的编制,以第

10师为基础,连同赤江、赤北两县独立团等部,重新组成了

红4军,王宏坤任军长,周纯全任政治委员,刘世模任副军

长,徐立清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0、11、12师。1934年

11月,红4军又缩编为第10、11两个师,王宏坤任军长,

王建安任政治委员,刘世模任副军长,冯学志任政治部主任。

为了歼灭广元、昭化地区之敌,方面军于1935年1月22

日发起了广昭战役。红4军第10师参加了包围与攻打广元

的作战。

广昭战役后,红4军6个团和兄弟部队一起,出击陕南,以

迷惑调动敌人,创造了在苍溪地区渡江的有利条件。4月18

日,红4军胜利渡过嘉陵江,并占领梓潼。从此,红四方面

军离开了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4月进行整编,红4

军辖第10、11、12师和独立师,陈再道任军长,王建安任

政治委员,陈伯钧任参谋长,刘志坚任政治部主任。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四方面军红4军奉命改

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王宏坤任旅长、

王维舟任副旅长、耿飚任参谋长、方强任政训处主任(不久

改称政委)。原所属第10师改编为第769团,陈锡联任团长。

原所属第12师改编为第770团,张才千任团长。9月6日,

第769团在三原誓师,遂即在第129师前方指挥所率领下,

奔赴抗日前线。

10月18日,第769团夜袭阳明堡敌军机场,焚毁日寇飞机

24架,取得初战的重大胜利。

11月初,第769团在太行山区开展游击活动,建立抗日政

权。

12月中旬,以第7连为骨干,加入昔阳、邢台、榆次三个游

击大队,合编为第385旅独立游击支队,汪乃贵任支队长(又

称汪乃贵支队),李定灼任政治委员。

1938年1月,第769团将第1、5连和第10连、第2营机

枪连组成东进纵队开赴冀南。同时,第129师又将骑兵团派

出干部组成的赞皇独立营和临城独立营以及稍后组成的冀

西游击支队等合编为第385旅独立团。4月,第769团、汪

支队随师主力挺进冀南。

1938年6月12日,第129师将第769团、汪乃贵支队和

独立团百家乐规则 组成了新的385旅,陈锡联任旅长,谢富治任政治委

员,全旅约8000人。

1939年夏初,新第385旅在辽县地区进行了整训,将原独

立团改编为独立第1团,原冀豫支队(由汪乃贵支队和赵辉

楼支队合编组成)改编为独立第2团。

1940年5月白晋战役后,新的第385旅根据中共北方局黎

城会议精神进行了整编,原独立第1团改编为第13团,独

立第2团改编为第14团,第769团番号不变。

“百团大战”后,新第385旅在八路军总部及第129师直接指

挥下,转战在太行山区,同日寇的“扫荡”进行了坚决而又灵

活的斗争。

1943年3月,新385旅旅部与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合并,

第769团和第14团归第3军分区指挥,由陈锡联任军分区

司令员,彭涛任政治委员。第13团和旅直一部分归第6军

分区,宗凤洲任军分区司令员,谢富治任政治委员。

日寇投降后,为适应反攻作战的需要,太行军区抽调7个团

组成作战主力支队。将第385旅第13、14团和第129师新

编第10旅第30团,合编组成第3支队,郑国仲任支队长,

秦传厚任政治委员;将第769、34、31团等合编组成第4

支队,马忠全任支队长,赵兰田任政治委员,在太行军区司

令员李达的带领下西进,协同太岳军区部队消灭勾结日寇的

阎伪军,并阻止可能北上之蒋军。

1945年9月,为保卫人民的抗战胜利果实,晋冀鲁豫军区

决定集中太行、太岳及冀南主力和地方部队一部,发起上党

战役,同时将太行西进部队改编为太行纵队。

上党战役结束后,太行纵队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3

纵队,陈锡联任司令员,彭涛任政治委员,曾绍山、阎红清明节是哪天 彦

任副司令员,卢仁灿任政治部主任,辖第7、8、9旅。第7

旅,赵兰田任旅长,曾庆梅任政治委员。第8旅,马忠全任

旅长,鲍先志任政治委员(未到职,后由卢南樵担任)。第9

旅,郑国仲任旅长,秦传厚任政治委员。10月,第3纵队参

加邯郸战役。

1946年6月,国民党发起全面内战后,第3纵队三次出击

陇海路,两次横渡黄河,奋战于冀鲁豫和黄河两岸广大地区,

先后参加定陶、巨野、鄄南、滑县、巨金鱼(巨野、金乡、

鱼台)、豫皖边等重要战役。1947年3月,参加豫北战役。

在友邻部队配合下,歼灭了敌第2快速纵队(第49旅),活

捉敌少将司令李守正、副司令蒋铁雄、袁峙山等。7月,第

3纵队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突破黄河天险,挺进鲁西

南。鲁西南战役后,又奉命挥师南进,向大别山区进军,并

迅速完成了战略展开任务。从12月开始,该纵队在生活艰

苦和连续作战的情况下,与敌周旋33天,圆满地完成了开

辟、坚持大别山根据地的任务。

1948年3月,第3纵队各旅除留一个团坚持大别山地区外

其余部队北渡淮河,进入中原地区协同兄弟部队作战。至10

月,先后参加了宛东、开封、豫东作战,解放了郑州、开封

等重要城市。11月,参加淮海战役。第1阶段,配合华东野

战军作战,攻克宿县;第2阶段参加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

并生擒敌第12兵团中将司令黄维。

1949年3月1日,第3纵队于安徽阜阳地区正式改编为中

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归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建制。曾绍

山任军长,鲍先志任政治委员,郑国仲任副军长,杨国宇任

参谋长,刘华清任政治部主任。原所属第7旅改编为第31

师,赵兰田任师长,周维任政治委员。原所属第3旅改编为

第32师,何正文任师长,卢南樵任政治委员;原所属第9

旅改编为第33师,童国贵任师长,高治国任政治委员。4

月21日,第11军于八沟一带突破长江天险,千里追歼残敌。

9月,向大西南教师党员思想汇报 进军,先后参加了解放重庆和成都的战役。

1950年1月,军直兼万县军分区,郑国仲任司令员,鲍先

志任政治委员;第32师兼大竹军分区,何正文任司令员,

高治国任政治委员;第33师兼酉阳军分区,伍国仲任司令

员,梁岐山任政治委员;第31师为军区机动部队。

1950年8月3日,第11军军直及直属队共6262人,在副

军长郑国仲、参谋长杨国宇、政治部主任胥治中率领下,开

赴青岛,组建青岛海军基地(现北海舰队)。12月,第31

师调归第12军建制。1951年3月,随第12军参加抗美援

朝作战(现第12集团军步兵第36师)。

1951年3月,第32、33师分别由大竹、万县地区出发,开

赴河北廊坊地区集结,并奉命组成新的第11军,曾绍山任

军长,鲍先志任政治委员,张廷发任副军长,王汝照任参谋

长,裴志耕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32、33、182师(第182

师原属第61军序列)。全军共38825人。

新的第11军组成后,部队进行入朝作战的战前整训。1951

年8月,第182师改编为铁道兵,调离该军建制。10月,

军部率32、33师开赴东北凤城地区进行入朝作战准备。1952

年10月,新的军部及直属队奉命调至杭州,组建空5军。

第32师奉命转移至辽宁义县,隶属第16军建制,11月,

随第16军主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第33师亦相继入朝参战,

由第3兵团直接指挥。1955年归国后,正式隶属第16军建

制。

第11军及其前身各部队,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

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参加重要战役战斗数十次,

歼灭了大量的敌人,解放了大片土地和城镇为人民的解放事

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由于第11军32、33师也随其他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

并且11军的老军直和新军直与现在的解放军重要部队关系

密切,所以我把11军的资料全抄上了。)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本文题目虽为楚辞中最唯美的名字女 “十五军鏖战上甘岭”

但实际上参战的还有十二军的部队,如果再深挖下去,还有

第十军和十一军的部队。正如秦基伟将军说得那样“上甘岭战

役的胜利,是以十五军第四十五、二十九师为主体,各兄弟

部队配合参战的结果。”这场战役的胜利,充分的体现了我军

各部队之间“亲如兄弟”的战斗友情。

下面我再抄录一些指挥员的资料,这些人都是秦基伟在

文章中提到过的。指挥员的正确指挥对于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秦基伟(1914~)【时任十五军军长】

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第15军军长。1914年11月生于湖北

省黄安(今红安)县秦罗庄。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

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曾任红1军战士、排长,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营连长、

少共国际团连长。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

1933年起,任四川省红江县指挥部指挥长、西北革命军事

委员会警卫团团长、第31军第274团团长。参加了川陕苏

区反“围攻”斗争。1935年参加长征,曾任补充师师长。1936

年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第4局参谋,随部西渡黄河作战。抗日

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游击支队支队长,与政治委

员赖际发率部在正太路南开辟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起,

任晋冀豫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新编第11

旅副旅长。参加磁武涉林战役和百团大战。1941年3月起

任太行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任中共地委书记、太行军区

参谋长、太行纵队第5支队司令员。指挥所部参加太行区

1942年夏季反“扫荡”和1944年、1945年攻势作战。抗日战

争胜利后任太行军区司令员。1947年8月任晋冀鲁豫野战

军第9纵队司令员,率部南渡黄河,参与开辟豫西解放区。

后参加平汉、陇海路破击战和洛阳、郑州、淮海等战役。1949

年3月任第二野战军第15军军长,率所部作为第4兵团先

遣应制诗 军强渡长江,参加广东、广西和滇南战役。1951年3月

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军长。参加了第

五次战役,后参与指挥上甘岭战役。1953年回国后,任云

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

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

章。1957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后任昆明军区司

令员,曾兼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1973年后任成都军

区司令员,北京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司令员。

1977年8月任中共中央委员。1988年4月任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同年9

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

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二

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德生(1916~)【时任十二军副军长。反击时负责五圣山

前敌指挥所】

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第12军第35师师长。河南省光山县李

家垇(今属新县)人。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

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在

红四方面军第4军历任班长、排长、团供给处指导员。参加

过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抗日战争

爆发后,在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任排长、连长、营长。

1943年在太行军区任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

区太行纵队团长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团长、旅长。参

加上党、定陶、淮海等战役。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二野战军第12军第35师师长,参加渡江、西南诸战役。1951

年参加抗美援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师长、副军长,参加

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和金城反击战。曾获朝鲜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4年回

国,1955年任第12军军长,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

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

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返回部队。1968年起任

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

令员。1973年12月任沈阳军区司令员。1985年12月任国

防大学政治委员。曾被选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候

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和

副主席,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1985

年曾选、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

四、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曾绍山(1914~)【时任第3兵团第十二军军长、兵团副司

令员兼参谋长】

被遗忘的人物。秦基伟的文章里没有提到他的名字,当然人

物众多秦基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我还是要提一下,只

是稍微的提一下,不作重点。

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第3兵团第12军军长、兵

团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参加了第5次战役、1951年阵地

防御战、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

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国二级国旗勋章(两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被授

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

解放勋章。(至于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自己去查吧。)

王近山(1915~1978)【时任志愿军第3兵团代司令员】

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第12军军长兼政治委员。湖北省黄安

(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

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

争时期,任红4军第10师第30团班长、排长、副连长、连

长、副营长、营长,第10师29团团长、副师长,红31军

第93师师长。参加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

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第386旅第772团副团长,第

385旅第769团团长、旅副政治委员,新编第八旅代旅长、

旅政治委员,第386旅旅张,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

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旅张,太岳纵队副司令员。参加

了百团大战和太行、太岳区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

任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司

令员,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兼12军军长和政治委

员。率部参加了淮海、渡江、进军西南等战役战斗。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司令员。1951年参加中国人

民志愿军,任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参加了

第5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独白的意思

战、秋季战术性反击和上甘岭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任山东

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是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于南京逝世。

王新(1919~1991)【时任十五军第29师政委。带人向五

圣山送弹药的就是他。】

山东省武城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

军。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第10军第29师政治部主

任。建国后,任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向守志(1917~)【时任十五军第44师师长。镇守西方山方

向。】

原名向守芝。四川省宣汉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

军第15军第4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建国后,任南京军区司

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现为上将军衔。

谷景生(1913~)【时任十五军政治委员。虽然缺席了,但

还是介绍一下吧。】

山西省临猗县人。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北平“学联”

党团成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第15军政治委员。

建国后,任乌鲁木齐军区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

将军衔。

周发田(1911~)【时任十五军副军长。】

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第10军第29师

师长。建国后,任湖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

被授予少将军衔。

崔建功(1915~)【时任十五军第45师师长。不用多说了吧】

河北省魏县上海交大专业 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团转

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第15军第45

师师长。建国后,任昆明军区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

少将军衔。

张显扬(1915~)【时任十五军第29师师长。上甘岭的“救

火队长”】

四川省通江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第15军第43师师

长。建国后,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

将军衔。

张蕴钰(1917~)【时任十五军参谋长。派克笔原来的所有

者】

河北省赞皇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第15军副参谋长。建国

后,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刘瑄(1917~)【时任十二军31师政治委员。“神秘人”】

山东省邹平县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193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第11军

第31师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中国人雍正时期 民解放军南京高级

陆军学校副政治委员等职。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这里只列出了我找到的部分资料,至于秦基伟文章中其

他“知名人士”的资料,有兴趣的可以补全。其实我们更

应该去怀念的是那些没有留下名字和牺牲在上甘岭的普通

战士们,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正如莫斯科红场无名烈士墓

上刻的那句话“你的名字不闻于世,你的功绩永垂不朽!”

——全文完!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23:46: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063b8f37e08e9cecf41b201a091c82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童国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童国贵.pdf

标签:童国贵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