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见面礼俗
跪拜礼古代见面时的礼仪。古人席地而坐,臀部紧靠脚后跟。伸腰并使臀部离开脚后
跟,用两膝着地则为跪。跪着行礼则为跪拜,根据《周礼》的记载,古人的跪拜礼大致可分
九种:稽首、顿首、宝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稽首拜时,头俯伏至地,抱拳相握,左手按住右手。拜的时候,头先俯伏至手,然后
拱手下至于地,头也随着俯伏于地。拱手至地时,手仍不松开。手的位置在膝盖前,头的位
置又在手前。稽首是臣对君的拜礼。稽首、拜手共成一拜之礼,以表示极大的敬意。
顿首叩首,九拜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姿势和跪差不多,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
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因为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所以叫顿
首。顿首是平辈之间的拜礼。稽首是称扬之辞,顿首是请罪之辞。后来,又因其拜礼至重,
人们在有重大的事情请求时也用“顿首”。如《左传》记楚人申包胥因为国家危亡,在秦适九
顿首于赵宣子,以求秦国援兵。
空首拜时,头至于手,所以也叫“拜手”。行空首礼时,跪而拱手,头俯伏至于手,与
心平,也就是说,拜时,头不至于地,所以称“空首”。空首是男子常用的拜礼,上下尊卑均
可使用。
吉拜施用于宾、祭、嘉好之事的礼节。拜时拱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
凶拜与吉拜相对,拜时拱手,左手在内,右手在外。
振动之拜关于此礼,有两种猜测:①用于凶事,振就是“踊”,也就是跳脚哭;动就是
恸。②在行拜礼时,应笔记方法 和着音乐的节奏。
奇拜即一拜,“奇”读为奇偶之奇。
褒拜指的是再拜“两次拜”以上。褒是大的意思。平板支撑多久合格 如《左传》僖公十五年所说的“三拜稽
首”,定公四年所说的“九顿首”,都是“褒拜”。古人行礼,多用一拜。有的再拜以加敬,三
拜以示周遍,都是褒大之拜。
肃拜妇人之拜,跪而俯首下手。比空首拜手的礼节都轻,肃拜是跪而微俯其首,手垂
下,这样,头虽然俯伏下来,但未至于手,手虽然垂了下来,但没有着地。
凡是吉拜,拜时拱手,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刚好妇与男子相反,这也就遵从了“男左
女右”的习俗。妇人吉事,即使国君有赏赐,也只是肃拜就可以了。妇人之拜,在上古时都
是这样的,如苏秦将游说楚王,路过洛阳时,全家人在郊外三十里外迎接他,“妻侧目而视,
侧目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隋志》记皇帝册封皇后,皇后先拜后起,皇
帝后拜先起。到了唐朝武则天时,为了尊崇妇人,妇人始拜而不跪。
肃拜是九拜中最轻的一种,军队中也用肃拜,因为将士披甲,不便于拜。
再拜拜两次,表示礼节降重。再拜之礼,用于平辈之间。如果是臣对君,再拜之外,
还要行稽首礼。
百拜多拜的意思。
拱手合抱以表示敬意。合抱,一般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如遇凶丧,则右手在外,
左手在内。
揖拱手为礼。现称“作揖”,是宾主相见时的礼节。拱、揖一般用于非正式场合,平素
十分熟悉的人也往往用此礼节。
长揖比拜较轻的一种敬礼。不分长幼卑尊皆可使用。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这是站立
时最表示敬意的一种姿势。
鞠躬两脚并拢,两手下垂于大腿两侧,弯曲上身以表敬意。现仍用于某些集会及祭扫
亡灵的场合。
唱诺旧时男子给人作揖的同时出声致敬的一种礼节。宋代已很流行。
道万福旧时女子礼节。唐宋时妇女与人见面行礼的同时常口道“万福”,意为祝对方多
福。行礼时双手手指相扣,放至右腰侧,弯腰屈身以示敬意。
坐古人席地而坐,姿势是:两膝着地,两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后跟上。坐姿像跪,
但有不同,主要是跪时身体要挺直,臀部须离开脚后跟。
踞古代一种较为省力的坐法,即带踞。姿势是脚板着地,两膝耸起,臀部向下而不贴
地,和蹲一样。
箕踞最不恭敬的一种坐法。姿势是臀部贴地,两腿张开,平劳动补偿 放而直伸,像箕一样。在
他人面前箕居是对对方的极不尊重。但有时又可作为不拘小节的表现。
长跪耸身而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紧靠脚后跟。伸腰及臀而两膝柱地为
跪。挺直腰板以示敬意和庄重则为长跪。最初称“跽”,因为跪时挺身直腰,身体似乎长长了,
所以又称“长跪”。
席次席位的次序。古代室内席次以东向(坐西面东)的最尊,其次是南向,再次是北向,
最后是西向。堂上席次与此不同,以朝南为尊。
寒暄问候起居寒暖的客套话。旧时多在拱手的同时说“久仰久仰”或“幸会幸会”,然后
询问对方家人是否安好等。
投刺投名片(帖)求见或代为拜贺。古人把自己的姓名、籍贯、官爵和要说的事项刺在
削好的竹片上或写在纸上,叫“谒”或“名帖”。唐宋以后,“名帖”的使用相当盛行。学生、下
属拜谒老师和上级,都得先投递“名帖”,然后方能谒见。但到了明清之际,又盛行只投刺、
不见面的陋习。拜客者并不是真的想拜客,只在门口投刺,表明儿童简笔画大全 “来过了”,于礼不失。所拜
之人,有的根本就不认识;甚至连马都不下,只让仆人带着自己的名片到处“投刺”。古书中
曾描述这种投刺拜客者心情,坐在马背上在人家家门投刺,又惟恐主人出来,主人也担心客
人进去。
见面执挚周代见面礼仪,挚通蛰,即礼品。周代人拜谒尊长及走亲访友必须携带见面
礼物,天子以黑黍酿成的酒为礼,诸侯以玉为挚,卿以小羊为挚。一般老百姓多以家鸭为挚,
但也因男女长幼之别而有多种,如学生以一束干肉为挚,妇女以水果为挚等。
古人的“执挚”不同于今天走亲访友时的馈赠。一是不能无挚;二是不能根据自己的经
济条件随意选择以何为挚,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物品网络游戏外挂 为挚是一定的;三是挚并非馈赠之物,
除表示礼貌外类别英文 ,主要作用是表明身份,在一般情况下,都应在第二天回拜时原物送还。
回拜也称“回访”。客人来访后,主人也应前往复见客人,俗称回拜。若有来而无往,
则为失礼。古时回拜以异日为敬,后世则以同日为肃,至近代可根据情况随意确定回拜日期。
古时,客人来访必须带见面礼,回拜时应送还客人带来的礼物。但后世回拜时忌原物
送还,只有在拒绝对方时才用这种不受礼的方式表明态度。
以趋示敬趋即小步疾走。卑幼拜见尊长;或经过尊长面前,都不得大摇大摆或慢腾腾
地踱步,而应低头弯腰,小步疾走,以示敬意。后世相沿成俗,现在与久别的亲友和尊长见
面,仍要快步走向对方,然后握手问候,否则为失礼。
前行示敬卑幼与尊长同行,不可率先走在前头,应请尊长前行,以示尊敬。陪同客人
也是如此。主人需引路时,应说“那我就先走了”诸如此类的话,以示歉意。
握手古代人以石块、棍棒等为武器,若遇陌生人,彼此无恶丰收反义词 意,即放下手中的东西,
伸开手掌让对方抚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没有武器,这种摸手习惯沿袭下来,成为今天表示友
好的礼节。
通常是双方伸出右手相握。紧紧相握,屡握不止者表示双方情谊深厚;戴手套时需先
取下手套再握手。男人在平辈间握手不论谁先伸手皆可。男女之间握手,一般应由女方先伸
手,轻握片刻即可,否则为失礼。多人相握,不能交叉。
敬鼻烟壶蒙古族牧民相见礼俗。客人至家中,主人将一袋装有烟粉或药粉的小壶敬献
于客人面前,让其嗅一嗅。客嗅后以礼相答。
献哈达藏族相见礼俗。哈达为白或浅蓝色丝织品,亦有棉或麻织品,哈达愈长,意愈
隆盛。献时躬身以双手捧献给对方,受者若与献者地位相当,要双手捧接,且要以自己的哈
达回赠,否则为失礼。一般人向大活佛等尊者献哈达,则将其置桌上,或受礼者脚下。生人
相见必献哈达,遇喜庆节日也以此为礼。
请安即问好。旧时卑幼对尊长的问候礼。平辈之间有时也以此为礼。始于辽代,盛于
北方。一足跪,另一足立地,垂手近踝关节。后来又演变为垂右手屈左膝。妇女则“请双安”,
即以手抚双膝,且同时屈之。
碰头旧时藏族贵族相见礼俗。地位相当的贵族相见,以额头轻轻相触为礼。
伸手弯腰藏族相见礼俗。藏民平常相见,习惯伸出双手,掌心朝上,同时弯腰以示恭
敬。流行于青海、甘肃一带藏民之中。
拥抱维吾尔、俄罗斯、哈萨克、满族等少数民族伯乐相马的意思 久别相见时以拥抱为礼。平时相见多
以稍稍弯曲身体为礼。
先问牲畜哈萨克族相见礼俗。哈萨克牧民宾主相见时,通常先问候“麻勒加浓曼姆”,
意为“牲畜平安”,然后问“维玉兴阿母”,意为“全家平安”。
接吻塔吉克族相见礼俗。妇女相遇以接吻为礼。
吻手塔吉克族相见礼俗。丈夫远行归来,妻子奔出,接捧丈夫伸过来的手掌,多次亲
吻;老者远行归来,青年一面向老人问安,一面躬身捧起老人右手,吻其手背。老人则亲吻
青年面颊,抚摸其头顶,以示爱抚;青年男子相遇,则热烈拥抱,然后俯身互吻紧握的双手,
并不停地互道吉祥。
抱膝而吻与捧足而吻塔吉克族相见礼俗。塔吉克族人久别相见多以吻手为礼。若遇尊
贵长者则抱膝而吻或捧足而吻,以示敬意隆重。此属大礼,只在个别特别隆重的场合才行此
礼。
互道支持塔吉克族相见礼俗。塔吉克人途中两人相遇,无论是否相识均要互相问候。
若数人相遇,则将自己的双手拇指并拢,并互道“要等力买克提”,意为互相支持。
随儿孙称呼长者随自己的儿孙辈称呼对方,以示敬重或敬意。如称呼亲家母为“他姥
姥”。汉族和侗族、布依族等民族流行。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9:30: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04cfe0e0b942fb4d26b0b664dd4535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见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见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