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号称“四君子”,是古代文人雅士以物喻志,寄寓闲情逸致的雅玩之花。因而,历代以来留下了不少诗词歌赋,其中,“咏菊”诗词也颇多传世佳作。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给菊花取了一个十分优雅的名字:花之隐逸者也。在周敦颐的眼中,菊花如一个逃避世俗的隐者,悄然生长,悄然开放,不与百花争艳,不与世俗同流。
周敦阿尔法狗vs柯洁直播颐把菊花称之为隐者,是因为“陶渊明独爱菊”。陶令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隐之大者。
然而,菊花因陶渊明而隐逸,却不因陶渊明而永久沉默,终老于南山。在陶潜身后,“花之隐逸者”终于迎来了两次大爆发,两个皇帝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咏菊”诗。
那么,这两个皇帝是谁,他们又是如何“咏菊”的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说起“咏菊”诗词,最先想到的,不一定是李商隐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苏轼的“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抑或是“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反倒是把菊花写得十分强势,甚至饱含杀气的《不第后赋菊》。
这首一反文人雅士风月无考分查询边的“咏菊”诗,应当是传诵最广,最令人提气借菊花抒发壮志豪情的“咏菊”诗。因此,提到“咏菊”,自然就让人想起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豪迈的诗句,令人耳目一新。与黄巢的“咏菊”诗相比,李商隐等人的作品就要甘拜下风了。
《全唐诗》中,总共收录了黄巢三首七绝,其中有两首是“咏菊”诗。除了这首《不第后赋菊》,还有一首是《题菊花》。以下,抄录黄巢两首“咏菊”诗:
题菊花: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从诗中所隐含的时令看,《题菊花》似乎要晚于《不第后赋菊》。第一首诗,应当是菊花盛开之时所写,虽然没有点明是“九月八”,也就是重阳节的前一天,但至少也是仲秋季节了。第二首诗中“待到秋来九月八”,岂不就是等到了“飒飒西风满园栽”的时候了吗?
然而,从诗的意境来解读,《题菊花》应当在先,《不第后赋菊》却是要稍晚一点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就交代清楚了黄巢此时尚未起兵造反,只是胸怀壮志,借“咏菊”抒发情怀而已。《不第后赋菊》则明确了自己的志向,就是要带领义军杀进长安,让菊花栽满长安城,以此实现自己的“青帝”理想,不但要让菊花与桃花一处开放在春天,而且要压倒百花,满城都是如同金色战甲的盛开金菊。
黄巢起义
青帝,是五天帝之一,位居东方,掌春天时令,是司春之神。《晋书·艺文志》说,五天帝中,“中央黄帝,玄灵黄老,天君。”因此,东方青帝、西方白帝、南方赤帝、北方黑帝都只是神,中央黄帝才是“君”。
黄巢在《题菊花》之中只是想做一个天神,让菊花与桃花一齐开放就心满意足了。到了写《不第后赋菊》时,才立志杀向长安,自己做皇帝,主宰天下,主宰四时。
黄巢姓黄,《旧唐书·黄巢传》记载,打下长安之后,黄巢贴出安民告示:”黄王为生灵,不似李家不恤汝辈,但各安家”。黄巢自称“黄王”,不久称帝,自然就是“黄皇”,他当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由青帝变成了黄帝。“不第后赋菊”恐怕不是“不第”后的冲天牢骚,而是黄巢萌生了由“青帝”做“黄帝”的强烈愿望。
这两首“咏菊”诗表达的是黄巢不同时期以菊花喻志的作品,由小心翼翼到大鸣大放,由“青帝”之梦到成为主宰天下的“黄王”,两重意境确实是黄巢一生的精准描述。
但是,问题来了:《不第后赋菊》中,已经言明了黄巢准备杀向长安,称帝野心昭然若揭,当真是他在科举落第之后,失意之中激发自己豪情壮志的作品吗?黄巢为什么对菊花情有独钟,喜欢写“咏菊”诗呢?
据说,黄巢年少时就能作诗,五岁时曾为父亲续诗:“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这两句,竟然也是“咏菊”,与后来的《不第后赋菊》如出一辙。黄巢的父亲便夸赞便责骂,说小孩子不知轻重,命他重写一首。于是,黄巢便写了《题菊花》。
这则故事,显然是后人杜撰的,没有任何史料支持。《题菊花》是何时所作,已无从可考。然而,明代郎瑛却在《七类修稿》中引用《清暇录》中的记载,断定“待到秋来九月八”这首“咏菊”诗是黄巢科举落第之后的作品。。
清代编纂的《全唐诗》也引用郎瑛之说,给这首诗加了一个标题,叫做《不第后赋菊》。其实,这则史料引用有误,黄巢未必参加过唐朝的科举考试。
《唐六典》中说:“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也就是说,非官办工商业个体工商户一律不能入仕(做官)。《旧唐书·职官志》中则说得更加明确:“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仅这两则史料就否定了郎瑛之说,黄巢家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他自己也是“本以贩盐为事”。说白了,黄巢是个盐商,连科举的资格都没有,怎么可能以《不第后赋菊》为题写“咏菊”诗呢?
既然如此,黄巢这首压卷“咏菊”诗的大作又是什么时候写的呢?这个疑问,就隐藏在黄巢的这两句诗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八月,王仙芝兵败被杀,其部将尚君长的弟弟尚让收集残部,与黄巢合兵于亳州。《旧唐书》记载:“尚让乃与群盗推巢为王,号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冲天香阵透长安”之“冲天”,就是指的黄巢自己。
王仙芝、黄巢战败,但经历分裂之后,两支义军都归于黄巢。为了重聚人心,振奋士气,黄巢立下誓言,要杀向长安,为王仙芝等阵亡的义军报仇。此时,正是“九月八”之前,与诗中的“待到秋来九月八”在时令上是相吻合的。其中的寓意,表达了黄巢以迅速攻占帝都以振奋士气,让所有义军都身披黄金战甲,成为长安的主宰的迫切心情。同时,也是一种鼓舞士气的方式和诗言志的一种表现手法。此时的黄巢,已经准备冲进长安,建立“王霸”之业。
因此,黄巢的这首“咏菊”极有可能是在这个时期,也就是乾符五年秋天写的。
史书中说黄巢生于820年,没有记载具体月份日期,从他喜欢以菊花为题寄托志向来看,黄巢恐怕就是重阳节前后生人。这一点,后来的一个“真龙天子”可以佐证。
冲天香阵透长安
黄巢实现了自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志向,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五日,冲天大将军攻陷长安。十二月十三日,黄巢称帝,建国号大齐,年号金统。称帝后,黄巢效仿所有皇帝,大谈天命论:“唐帝知朕起义,改元广明,以文字言之,唐已无天分矣。’唐’去’丑’、’口’而安’黄’,天意令黄在唐下,乃黄家日月也。土德生金,予以金王,宜改年为金统”。
黄巢这番话,实出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大唐是“金木水火土”五德之中的“土”,黄巢则自称自己的“黄”姓五德属“金”。
其实,黄巢这番“天命论”正好印证了“咏菊”诗绝非《不第后赋菊》,而是在做了冲天大将军之后,自以为“天意”所归,大唐何当灭亡,“土德”就要让位与“金德”了。因此,黄巢两番“咏菊”,其实是在以“天命”鼓舞自己的斗志。
菊花,是金黄色的,正与黄巢之“黄”暗合。“满城尽带黄金甲”,表达的就是“乃黄家日月也”。此时,黄巢已经不再满足于做“青帝”,他要做“黄帝”了。“不第后赋菊”,其实暗藏了黄巢的“天命论”,这应当是他总是以菊花为题,留下两首“咏菊”诗的原因所在。
“日月”为“明”,巧合的是,五百年以后,又有一几月几号是万圣节个皇帝写了一首与黄巢《不第后赋菊》(行文方便,故依旧题)相仿的“咏菊”诗。这个皇帝不是别人,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的这首诗,题目却是正儿八经的《咏菊》。朱元璋的《咏菊》是这样写的: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满城尽带黄金甲
朱元璋涉嫌洗稿黄巢的“咏菊”诗,但是,无论从文采上,还是意境、气势上都远远不及黄巢的原创。假如黄巢的“咏菊”是菊花诗的上品,那么,朱元璋的《咏菊》当列下下品。那么,朱元璋为何拾人牙慧、东施效颦,写了这样一首《咏菊》诗呢?
究其原因,还是“天命论”在作怪。朱元璋认为,大明王朝是火德运,因而,以立孙子做皇帝的方式“应天承命”。朱元璋的孙子叫做朱临溪而渔允炆,是“火字辈”的。朱允炆的父亲朱标,则是“木字辈”的,朱标死后,尚有“九大塞王”等木字辈的叔叔拱卫大明,正是“木德”生“火德”的格局。因此,朱元璋给子孙们确定了“金木水火土”五德辈分,希望朱家王朝循环不已。
朱元璋名字中不带辈分,但因为他的下一代是“木德”,所以,他就是“金德”。与黄巢相似的是,朱元璋也是凭借“草军”争天下,“金德”恰与黄巢的“黄金军”是一个意思。因而,朱元璋的这首《咏菊》应当是他尚未争得天下时所做,他要效仿黄巢打入帝都,建立王朝,也来他一个“满城尽带黄金甲”。
《明实录》记载,朱元璋生于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公元1328年10月21日),与“待到秋来九月八”只差十天时间。朱元璋东施效颦,效仿黄巢“咏菊”,难道真的是巧合吗?
敢笑黄巢不丈夫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借宋江题反诗,隐藏了朱元璋《菊中国文学作品花诗》。原来,“敢笑黄巢不丈夫”的不是别人,就是朱元璋。
本文发布于:2023-04-17 00:08: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04cf06457e82cc34d7e6b3a7f3b4f4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黄巢咏菊诗赏析(咏菊最好的诗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黄巢咏菊诗赏析(咏菊最好的诗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