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训练----《史记循吏列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
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
..
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
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
..
,丧期不令而
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
..
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
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
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
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
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
.
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
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
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
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
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
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
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
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B.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C.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D.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竖子,用于对人的鄙称,如《鸿门宴》中的“竖子不足与谋”。
B.尺籍,汉制,将杀敌立功书写于竹板。文中应指男子无须服兵役。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源于战国,秦汉时相承。后称专精一艺的职官为博士。
D.“乃其父也”与“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两句中的“乃”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挚与子产都是郑国国相,一个上下不亲,父子不和;一个民心所向,政绩斐然,其为
政之道引人深思。
B.公仪休拒绝客人所送之鱼,其理由是:做国相有人送鱼吃,接受贿赂免去职务就没人送
鱼吃了。
C.石奢在所管辖区内巡查时遇到父亲行凶杀人,于是放走父亲,把自己囚禁起来,最后刎
颈而死,令人感佩。
D.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因枉杀人命,自判死罪,虽晋文公一再劝说,李离也不接受晋文
公的赦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三年级造句 罪,上惠也。
(2)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5.司马迁在本文小序中说“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请结合本文所选材料概括作者理想的
吏治蓝图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史公
...
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
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三月为楚相
.
,施教导民,民皆乐其生。庄王以为币轻,更以
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
“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
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
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
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
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
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
..
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
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
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
鱼者?吾故不受也。”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
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
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
不受令,自刎而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
..
列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
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B.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
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C.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
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D.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
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此处指《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自称。
B.相,本意为辅助,亦指辅佐的人。文中是古代官名,辅佐君主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C.博士,古代对学识十分广博精深的读书人的尊称,是评定学识水平的最高一级。
D.循吏,指奉公守法的官吏,其名最早见于《史记》之《循吏列传》,后为正史所承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发展经济。庄王改铸大币,引起市场混乱。孙叔敖劝说庄
王恢复通行小币,市场恢复旧貌。
B.子产为相,改变郑国混乱的局面,社会治安良好,民风淳朴,耕田农具大家共用,不归
私有,因而他极受百姓感激爱戴。
C.公仪休担任鲁国国相,清正廉洁,遵纪守法,表率百官,他爱鱼而不受鱼的自我约束行
为,体现了高远的政治智慧。
D.石奢担任楚昭王国相,刚正廉洁,勇于担当,虽然犯了违法庇父的错误,却用请死自刎
的方式维护国家法令的尊严。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原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2)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
..
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
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
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
曰:“市乱,民奠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
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
来言曰市乱。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楚民俗好庳①车,王以
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
教闾里
..
使高其捆②。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子产者,郑之大夫
..
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
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
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③,丧期不令
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
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
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
..
亦有罪邪?”李离曰:“理
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
不受令,伏剑而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庳:bi,矮小。②梱:kun,门槛。③尺籍:汉制,把杀敌斩首的功劳记录在一尺长
的竹板上,称“尺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
非所闻也/
B.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
非所闻也/
C.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
所闻也/
D.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
/非所闻tt浏览器 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与“隐士”的含义完全相同。
B.闾里,古代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一般为平民居住的地方。借指平民或邻居。
C.大夫,古代官阶。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D.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敖宽政教民,社会和美。孙叔敖执政宽缓,注重教化,使官民和睦同心,社会风俗和
谐淳美。
B.子产执政为民,深受爱戴。子产为相,百姓安居乐业;子产去世,举国悲痛,仿佛失去
主心骨。
C.李离执法公平,以身作则。李离认为属下断案有误而枉杀人命,自己有失察之罪,便自
刎而死。
D.循吏勤政爱民,恪尽职守。文中三位先贤都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守初心,
担使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市令言之相日:“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2)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答案
1、A句意: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难道
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吗?”
“见”作谓语,“其家织布好”作宾语,应在“好”后停顿,排除BD。
“出”作谓语,“其家妇”作宾语,故“其家妇”之间不能停顿,排除C。
2.D“两句中的‘乃’字含义不同”错。两个“乃”含义相同,都解释为“竟然”。“乃其父也”,
意为:竟是自己的父亲。/“乃不知有汉”,意为: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3.B“做国相有人送鱼吃”错误。“今为相,能自给鱼”的意思是“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
得起鱼吃”,而不是做国相有人送鱼吃。
4.(1)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
恩惠。
(2)您因为我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
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
5.①善施教化,为政宽简人和,如子产。②清廉自正,不与百姓争利,如公仪休。③严守
法纪,当公私利益发生尖锐冲突时,甚至甘愿以身殉法,维护君主和纲纪的尊严,如石奢、
李离。
参考译文:
子产,是郑国的大夫。郑昭君在位时,曾任用自己宠信的徐挚做国相,国政混乱,官
民不亲和,父子不和睦。大宫子期把这些情况告诉郑昭君,昭君就改任子产为国相。子产
执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两年之后,
市场上买卖公平,不预定高价了。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后,农民收
工不必把农具带回家。五年后,男子无须服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子产治
理郑国二十六年后就去世了,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
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
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国相。他遵奉法度,按原则行事,丝
毫不改变规制,因此百官的品行自然端正。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
不许占小便宜。有位客人给国相公仪休送鱼上门,他不肯收纳。客人说:“听说您极爱吃
鱼才送鱼来,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很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啊。现
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
鱼?所以我决不能收下。”公仪休吃了蔬菜感觉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
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难道要
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吗?”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
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
便囚禁了自己。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
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
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
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是为臣的职责。”
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
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
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
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于下级,这种道理我
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
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
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
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6、D句意:法令是用来引导民众的,刑罚是用来禁止奸邪的。法令与刑罚不完备,而善良
的百姓依然心存戒惧,修身行善,那是因为为官者不曾胡作非为啊。官吏若能奉公尽职依
理办事,也可以使国家大治,又何必要动用严刑峻法呢?
“良民”为“惧”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C;
“官”为“未曾乱也”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B。
7.C“古代对学识十分广博精深的读书人的尊称,是评定学识水平的最高一级”错误,博士
是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
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8.B“耕田农具大家共用,不归私有”错,“田器不归”意为“耕田的农具都不必再带回家中”,
印证前面说的“道不拾遗”。
9.(1)市场混乱了,百姓无法安心从业,秩序很不稳定。
(2)你追捕凶犯而没有抓到,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处理政事吧。
(3)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与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
的。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法令是用来引导民众的,刑罚是用来禁止奸邪的。法令与刑罚不完备,而
善良的百姓依然心存戒惧,修身行善,那是因为为官者不曾胡作非为啊。官吏若能奉公尽
职依理办事,也可以使国家大治,又何必要动用严刑峻法呢?
孙叔敖是楚国的隐者。孙叔敖担任楚相三个月,施行教化,引导百姓,老百姓都安居
乐业。庄王认为楚国原有的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币改铸为大币,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
全都放弃了自己的本业。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混乱了,百姓无法
安心从业,秩序很不稳定。”孙叔敖问:“这样乱了多久了?”市令回答:“已经有三个
月了。”孙叔敖说:“别说了,我现在就让市场恢复原状。”五天后,上朝时,楚相对庄
王说:“前些时更改钱币,是认为旧币太轻了。现在市令来报告说‘市场混乱了,百姓无
法安心从业,秩序很不稳定’。我请求立即下令恢复原来的币制。”庄王同意了,颁布命
令才三天,市场就恢复了原来的状况。
子产,是郑国的一位大夫。郑昭君在位时,曾任用自己宠信的徐挚做国相,国政混乱,
上下不亲近,父子不和睦。大宫子期向郑昭君进言,任用子产为国相。子产担任国相一年,
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再手提肩负重物,儿童也不再需要犁田耕地。两年之后,
买卖没有人再预先算计价钱。三年过去,可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之后,耕田的农
具都不必再带回家中。五年后,士民无需再服役当兵,国丧期间,朝廷不用下达政令也秩
序井然。子产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后去世,青壮年号啕大哭,老人也像孩子一样悲啼,说:
“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老百姓又将依靠谁呢?”
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网络安全资料 凭借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国相。他奉公守法,按原则行事,丝毫
不改变规制,因此百官自觉端正言行。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享受很大福利
的人不得再去牟取小利。有位客人送鱼给国相,他不肯接受。客人说:“听说您喜爱吃鱼,
送些鱼给您,为什么不肯收呢?”公仪休回答说:“我正是因为很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啊。
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谁还肯给我送鱼?
所以我不能收下。”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有
一次巡行各地,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上凶犯(一看),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了父
亲,回来后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若以惩治
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我罪该处死。”昭王说:
“你追捕凶犯而没有抓到,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处理政事吧。”石奢说:“不袒护自
己的父亲,不算是孝子;不奉行君主的法令,不算是忠臣。大王赦免我的罪责,这是主上
的恩惠;伏法而死,则是做臣子的职责。”于是他不接受楚王的赦免命令,自刎而死。
10、D提示语“曰”,是动词“说”,因为整个句子都是李离说的话,故“曰”字应管到句子末
尾,故“曰”都断句,故排除A、C两项。
再看后边,“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这个地方的断句,根据上文意思可知,李离
是说自己因为审判有误,导致错杀了人,不该把责任推卸到下属身上。这就可知“今过听杀
人/博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这样断句才是正确的,于是可排除B、C两项。
11.A“与‘隐士’的含伤感词语 义完全相同”错误。“处士”,古时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
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而“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那些向往
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隐士,那些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也不是隐士;
只有那些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具有超凡才德学识、
并且是真正出自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才能被称之为隐士。A项混淆概念。
12.C“李离认为属下断案有误而枉杀人命”错误。根据第三段“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
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可知,是晋文公认为是李离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李离的
罪责,但李离不愿把罪责推诿于下级。C项曲解文意。
13.(1)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乱了,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做买卖,
秩序很不稳定。”
(2)您认为臣能审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所以(才)让我担任司法官。现在我错断案
情而杀了人,应该判处死罪。
译文:
孙叔敖是楚国的处士。国相虞丘把他举荐给楚庄王,想让他接替自己的职务。孙叔敖
为官三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他执政宽缓
不苛却有禁必止,官吏不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盗窃事件发生。秋冬两季他鼓励人们
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
活得很安乐。庄王认为楚国原有的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钱改铸为大钱,百姓用起来很不
方便,纷纷放弃了自己的本业。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乱了,老百
姓无人安心在那里做买卖,秩序很不稳定。”孙叔敖问:“这种情况有多久了?”市孕妇能吃鲍鱼吗 令回
答:“已经有三个月。”孙叔敖说:“不必多言,我现在就设法让市场恢复原状。”五天
后,他上朝向庄王劝谏说:“先前更改钱币,是认为旧币太轻了。现在市令来报告说市场
混乱。我请求立即下令恢复旧币制。”庄王同意了,颁布命令才三天,市场就回复了原貌。
楚国的民俗是爱坐矮车,楚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驾马,想下令把矮车改高。国相孙叔敖说:
“多次颁发政令,百姓无所适从,这样做不好。如果您一定想把车改高,臣请求让乡里人
家加高门槛。乘车人都是有身份的君子,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
座造高了。”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上行下效,老百姓都自动把车子造高了。
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
效他,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
子产,是郑国的大夫。郑昭君在位时,曾任用自己宠信的徐挚做国相,国政昏乱,官
民不亲和,父子不和睦。大宫子期把这些情况告诉郑昭君,昭君就改任子产为国相。子产
执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两年之后,
市场买卖公平,随行就市定价。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后,农民收工
不必把农具带回家。五年后,男子无需服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子产治理
郑国二十六年就去世了,青壮年号啕痛哭,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
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
死罪。文公说:“官职责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
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
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于下级,这种道理
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学习笔记的格式 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
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认为臣能审
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所以(才)让我担任司法官。现在我错断案情而杀了人,应
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01:25: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03185f08809ee77fb9f0c39ad8ec47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循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循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