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顺德清晖园

更新时间:2023-03-21 02:06:36 阅读: 评论:0

海钓-儿童菜谱

顺德清晖园
2023年3月21日发(作者:钓鱼教程)

清晖园的园林艺术文化探究

作者:卢应斌

来源:《广东园林》2012年第2期

卢应斌(顺德清晖园管理处,广东顺德528300)

LUYing-Bin(ShundeQinghuiGardenOffice,Shunde528300,China)

摘要:园林历史文化特色,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园主思想境界

等因素的影响。据此,本文对清晖园的建园历史、园林布局、庭园空间、建筑特征什么的智慧 和装饰风格

等进行研究探讨以了解其园林艺术文化,希望为新时期的园林建设提供借鉴经验,并使优秀的

广东传统园林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清晖园;园林艺术;园林文化;广东园林

文章编号:1671-2641(2012)02-0020-04

中图分类号:TU986

收稿日期:2012-01-13

文献标识码:A

修回日期:2012-03-22

Abstract:TheforaOonofagardenanditshistoricalculturalcharacteristic

ticle

focusonthehistory,gardenlayout,space,buildingcharacteristic,ornamental

styleofQinghuiGarden,promotetorearchofthetraditionalLingnangarden

brulding,ithopestoprovidereferencetothedevelopmentandconstructionofurban

landscape,andhelptocarryforwardthetradiOonalgardenculture.

Keywords:Qinghuigarden;Gardenart;Gardenculture;Guangdonglandscape

architecture

1清晖园背景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诸岭和越城岭)之南的概称。五岭

是重要的地理分界,岭北四季温差大,冬季寒冷,夏季酷暑;岭南终年温暖,多山少地,河网

纵横,阳光充足,海陆季风明显,具有优良的造园气候条件。然而,古代岭南曾经被称为“南

蛮之地”,后随着秦统一中国,中原正统汉文化融入岭南,岭南地区逐渐改变了文化落后的局

面。

广东园林历史悠久,源起“三朝六帝”之宫室园林。秦统一岭南建郡南海.南越王国及南

汉王朝在广州建造宫殿园林。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开海贸易之后,广东私家园林开始

兴起,到清末民初达到极盛,而以广府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则被誉为广东园林最为集中、最

具代表性之地区。

广东园林不拘一格的园林风格和充满趣味的构图方式是中国地方园林一大特色:有空间的

实用、经济;组织的便捷、旷朗;装饰的平实、通俗;山石的实在、水泽的写意、花木的自然。

上述关于空间、组织、装饰和山水花木的四个特征贯穿于整个广东园林的发展始末。其中,广

东的宦官园林及行商庭园主要分布在以广府为核心的番禺、南海(佛山)、顺德及东莞等城镇,

顺德清晖园、佛山十二石斋、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被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

2清晖园的建园历史

顺德清晖园,历史可上溯至明代。明代万历丁未(1607年)状元、礼部尚书、大学士顺德

杏坛人黄士俊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在原太艮城(今顺德大良)南郊建了黄家祠和天章

阁、灵阿之阁,这些祠、阁周围都有花园,这便是清晖园的最初形态。

到清乾隆年间,黄家衰落,以上祠、阁、花园被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

购得,析产后其子龙廷槐、龙廷梓将它们改建为庄园居住。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

生,自幼聪颖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不久授监

察御史,后入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到嘉庆五年(1800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

三年,后见皇亲和砷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威望颇高。到嘉庆十年(1805年),龙廷槐在

父亲生前购得的产业中部拓建园林,侍奉母亲居住。一年后,龙廷槐之子龙元任请同榜进士、

江苏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取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

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共经历了五代

人,屡经修缮,龙渚惠还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进行

大规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岭南园林风貌。获得左右两部分庭院的龙廷梓,将它们建成

以居室为主的庭院,另成一格,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后来龙太常花园的园主衰

落,卖给一位商人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为“广大园”。到20世纪50

年代后,由政府拨款进行修葺兴建,将清晖园、楚芗园、广大园及龙家住宅等一起收入园址,

基本恢复当年黄士俊花园的规模。近年来,为了进一步保护顺德历史文化资源,各级有关部门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将古老的清晖园游览面积从原来约6600m2扩大到22000m2。新扩

建的庭院充分吸收了岭南园林建筑的精粹,也借鉴了江南和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获得以小见

大、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步移景换、景随人意的出色效果,集园林建筑、书画、文学、园艺

等美学要素于一身,在我国造园艺术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3清晖园的园林艺术

顺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气候环境,培育了顺德人开放、务实、兼容与通达的文化性格,

表现在清晖园的造园理念和风格上,便是依据生活东北虎平均体重 需要进行灵活变化。造园主人不拘泥于传统

经典,以为我所用为尺度,博采众长、兼收并蓄,采用了多变、创新、有趣的构园方式。顺天

理、审时道、从人情,乃清晖园造园理念的真谛。

3.1园林布局——舒适实用

由于清晖园占地较少(相对于北方皇家园林、江南园林而言),只有八九亩余(约合6

600m2)。因此,清晖园布局的特征是:主要的建筑物、回廊、亭榭等均沿园的周边布置,所有

建筑均背朝外而面向内,并由此围合成一个较大、较集中的庭院空间。这种布局的好处是可以

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布置更多的建筑,且不致造成局促拥挤的局面。此外,清晖园还采用了园

中园的形式,除在外围布置主要的高大建筑物形成大院外,还在大院中部用较矮小的建筑再围

合成小院,从而增加了布局的层次,亦丰富了大院的空间,使人进入院门后不能一览无遗,保

留访园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因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顺德常年高温多雨,于是清晖园减少外墙,以降低热辐射。同时,

相互比肩有利于建筑物共同抵御台风、暴雨的袭击,消解雨季时内部联系不便的状况,使庭园

空间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清晖园这种将园林建筑物的外围边线成群成组布局的方式被称

为“连房博厦”。其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环境来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清晖园以

人为本的造园理念。这种建筑包围庭院的布局方式1307年 对现代的建筑设计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2庭院空间——尺度宜人

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是千余年来从事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中国

古典园林闻名遐迩的魅力所在。

由于清晖园范围极为有限,为求得景的深邃,便不遗余力地采用了各种方法,利用空间的

渗透便是其一。

园林空间的渗透与变换,主要是通过对空间分隔与联系的处理形成的。一个大的空间既有

分隔之又有适当的连通,才能使人的视线从一个空间穿透至另一个空间,显现出空间的层次变

化(图1)。一个大的空间通过分割后可得到更适合人的尺度,而借助艺术化的门洞、窗口使

被分隔的空间互相连通、渗透,清晖园多隔墙、多门洞、多花窗的特色可同时实现意的幽雅和

境的深邃。岭南古典园林专家刘管平教授参观清晖园后评价说,清晖园在空间尺度的处理上非

常适宜,现代建筑可以多借鉴学习。

3.3建筑风格一兼收并蓄

在建筑风格上,清晖园体现了岭南(顺德)文化中开放性、务实性、兼容性等文化特征,主

要表现在:1)建筑体型轻盈、朴实、体量较小;2)建筑空间通透,含蓄而大方;3)喜欢运用

木雕、砖雕、陶塑、灰塑等民间工艺品器件;4)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中西合璧,

如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工整的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图

2)。

3.4园林装饰——传承古典

清晖园运用大量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园林装饰。如采用木雕的花檐、挂落、洞罩、隔

扇等,细致纤巧、玲珑浮凸,使室内空间封而不闭、隔而不断,并可适应朝夕季节之需要随时

装卸,依陈设使用之情况加以调整。如小姐楼(船厅)二层以岭南佳果为题材的木雕花罩、碧

溪草堂及其回廊,花饰层次丰富、形式多样。格扇上的九十六个不同写法的“寿”字,门前木

雕竹枝的绿色圆光罩,工艺精巧,栩栩如生(图3)。这些木雕佳作,该实就实、需漏就漏,

精美与实用兼具,为人所赞叹不止。

此外,砖雕、石雕、灰雕、陶塑、泥塑、铸铁和陶制构件等也被普遍用于装饰上。有的用

来饰墙,有的用于柱础,有的用在过门窗楣,有的用在脊饰、檐饰、基座等构件上,古朴典雅。

如笔生花馆的“苏武牧羊”灰塑,以立体的塞外风景图画点缀园景;荷花池边的“三狮会球”

石山,由一只雄狮作主峰,两只小狮作次峰组成,并各向一方,雄狮挺胸回首,气慨非凡,小

狮则前扑后奔、活泼可爱,整座假山石景均用英石叠砌(图4)。

4清晖园的文化特色

由于受海洋文化的影响,顺德人亲水、爱水,不拘于传统和主动吸收外来文化的生活态度,

不仅体现在清晖园造园思想和布局上,也表现在一些主体建筑和园林细部上。

清晖园的船厅(小姐楼)放在庭园的主要位置,引人注目。这样的设计除了美观上的考虑,

更多的也是海洋文化情结的体现。船厅“小姐楼”,是当年园主为其女儿建造的闺阁,整个建

筑犹如一艘大客船,走道是“船舷”,房屋如“船舱”,栏杆则以水波纹为饰,主体突出、动

感十足。

清晖园的园林建筑细部装饰也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比如小姐楼与碧溪草堂、丫环楼的两

个连廊门口的造型,运用了西方罗马柱式造型装饰,外观新颖、临水隔水、方便好用;一些细

部装饰也吸取了外来建筑形式和技术,如情深深雨蒙蒙主演 拱形门窗、木楼的外廊式阳台、读云轩的的满洲窗、

沐英涧的西式假天花以及其他一些柱头的变形等(图5),随处可见,令人耳目一新。

由于靠山面海的地理环境,岭南园林常常会考虑运用海洋生物材料。在墙体和装饰材料中,

喜欢直接使用海边的蚝壳或将壳类烧制成贝灰代替石灰使用,既能防水又能防海风侵蚀。清晖

园也不例外,用蚝壳做砌墙材料,用蚝壳代替玻璃安装在窗户上(生蚝壳磨平具有透光性)也

不鲜见。这种近海取材、因地制宜的做法体现了顺德人民与自然相处的智慧。

文化的开放性必然带来兼容性。顺德文化是外来文化与本土自然和人文文化融会贯通而成

的。如“外通内兼”就成了清晖园独具一格的造园手法。海洋文化作为一种奇特的催化剂,推

动了清晖园园林文化的成熟。清晖园朴素生动、清新旷达、开朗有致的风格就是外通内兼的顺

德文化的产物。

发扬园林的文化魅力就要解放思想,善于创造。而这种创造必须将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

和发展同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结合在一起。清晖园就是这种创造的成功实例。

5清申请执行书范本 晖园的保护与利用

近年来,各级部门以保护、传承清晖园的园林文化、岭南建筑艺术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契

机,推动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1989年清晖园被批准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顺德首个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文物主管部门还对清晖园进行多次修缮:2000年清晖园启动旧园修

复和增加文化内涵工程,拆除了在保护范围内的酒楼,将改成招待所的房间还原,重现了古名

园的风采;2005年清晖园全园进行修缮和翻新,全面撤出园内的饮食档和小卖部,重点改造

“状元堂”、办公楼(含接待室、会议室),新增状元科举文化展厅、园史展厅、顺德风情展

厅、香港学海书楼吉他调弦 清晖阁等专业展厅;2009年按照相关古建、文博专家的意见,清晖园旧园进

行了修缮复原,增加旧园与前园的分隔围墙,并复原部分门楼、亭台等建筑;2012年清晖园的

荷花池进行解放后第二次清淤换土(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并建立水处理过滤系统。通

过近年来的园林保护、修缮,使清晖园的文物保护价值和岭南建筑艺术价值更加彰显。这种做

法在广东以至全国都是极具先进性的。

清晖园是顺德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凭借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棉花面纱犬 和历史价值,清晖园已

入选中国十大名园之列,成为岭南古典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

审稿编辑:杨宏烈孙卫国

作者简介:

卢应斌(1977-),男,广东顺德人文物博物馆员

E-mail:sdluyb@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2:06: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0217f34e3b50080a71519b3c1316a1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顺德清晖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顺德清晖园.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顺德清晖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