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讲述刑满释放的殡葬师三哥在一次出殡中遇见了孤儿武小文,意外地改变了三哥对职业和生活态度的故事。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2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观看人生大事有感,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电影《人生大事》直面中国人讳莫如深的大事——死亡,但它又不止是在谈论死亡,也不止是在提醒生者珍惜生命,它也是一场爱的教育。
*1
爱与血缘
十六年前我在美国做visiting teacher,期间经历过四个住家,四家中有两家收养了中国孩子。同一个项目的其他老师接待家庭里也有不少收养中国孩子的。我们共同的感受是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亲如一家,每一个家庭都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们他们从哪里来,并且都有过带孩子回中国寻根的行动或是计划。当时这一点对我们的触动比较大。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别人家的孩子是“养不家”的,“家鸡打了团团转,野鸡打了满天飞”。就算是因为各种原因收养了别人家孩子,一般的中国家庭不仅不会告诉孩子真相,甚至还会努力阻隔任何与孩子的出生信息有关的消息。若是有知情人有意无意透露出这个消息,那主家很有可能会与之反目成仇。因为他们担心,一旦孩子知道了自己不是亲生的,就会和养父养母有隔阂了。在上个世纪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前,也有一些原本没有孩子的家庭在领养过一个孩子后又接着生了一个,从此,对领养的那一个也会区别对待。在传统的中国人心里,没有血缘关系的爱,不是不存在,但一定是打了折扣的。
四年前的暑假,我看过一部日本电影《小偷家族》,那也是一个因为各种机缘古代经典诗词巧合组合起来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大家庭,但一大家子相亲相爱,共同面对和克服了各种困难,赚足了观众的泪水。
而《人生大事》是我们自己拍摄的电影里很少见的反映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的电影。这一头,朱一龙摄影的“三哥”莫三妹,一个从小不被父亲待见,长大为女友打架蹲过监牢的街头混混,出狱后没有工作只好“子承父业”做了一名殡葬师勉强度日,被女友抛弃后更加没有了生活目标,更不用说思考人生的意义了。另一头是一位可怜的小姑娘小文,外婆去世后小文成了一名孤儿,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哪吒”为了寻找死去的外婆而与莫三妹结缘,两个陌生人“不打不成交”。后来,小文被莫三妹和殡葬店的两位伙计共同领养,成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后天亲人。他们从一开始的互相抵触到后来的相依为命、难舍难分,无不让荧幕前的观众动容。尤其是当小文被亲妈领回去后又在深夜跑回殡葬店,莫三妹心疼地吼她“你跑丢了怎么办?” 小文哭着说:“我的爸爸叫莫三妹,我家住在延江路雨花区槐安路七十三号‘上天堂’(殡葬店地址),我不会丢。” 电影观众们无不泪奔……虽说“血浓于水”,但这种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又如何不叫人更加感慨、更加珍惜呢。
*2
爱与责任
喜欢这段话:世人无数次书写爱、讴歌爱,但如果说爱有形状,“羁绊”一定是其中之一,像绳索一样将我们彼此牵绕,让爱意在其间传输与流动。
《人生大事》中,小文并不是莫三妹他们主观上想要收养的孩子,只是小文没有亲爹亲妈(后来才知道她的亲妈只是暂时消失)。外婆去世后,舅舅想要把她带到北京,却被舅妈阻止。舅舅不得已才拜托莫三妹他们照顾几天。没想到几天后舅舅回来,小文依然不受欢迎,舅舅只好央求莫三妹领养小文。而本身不符合领养条件的莫三妹因为看不惯小文势利的舅妈那副欺负人的嘴脸,便和店里的伙计们一起克服困难领养了小文。从此,他们对小文就有了责任。
出场时的三哥抽着烟、嚼着口香糖、留着板寸头,颈子上挂着条粗粗的金项链,俨然一副地痞流氓的模样。但后来,他学着帮小文扎头发,帮她修补随身携带的布老虎“豆角”,想方设法让小文上学,还叼起了棒棒糖,陪她参加亲子活动。小文误食了弹丸,他和两位小伙伴每天候着小文拉完粑粑,就立刻奔去厕所扒拉粪便,直到小文终于把那个“宝贝”拉了出来,他们喜极而泣。小文想外婆的时候,他会跟她说:“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用莫老爷子的话说:他也终于有了上心的事情了。
莫老爷子虽然表面上不看好莫三妹这个小儿子,两人见面不是吵就是打,但老爷子又不着痕迹地教育和帮扶着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因为这护士考试答案是他的责任。他又如何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这种爱换了一个面貌出现罢了。
亲生的也好,后天的缘分也罢,一旦人与人之间有了羁绊,有了责任,就有了爱。《人生大事》中,不止是莫三妹和小文的双向奔赴令人感动,他们周围的那些善良可爱的普通人在责任与道义面前所表露的脉脉温情,也让观众感受到人世间的美好和珍贵情义。
*3
爱与生死
《人生大事》的导演刘江江谈起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他说:“我逐渐意识到,原来葬礼是活人办给活人看的。当所有人聚集在葬礼上缅怀逝者,回顾他的一生,讲述自己和他的感情,为他入殓穿衣、守灵吊唁、烧纸出殡……原来葬礼上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治愈活着的人。” 原来他是想通过拍摄一部“死亡影片”,表达他对逝去亲人的眷恋和对生命的珍爱啊。
《人生大事》,英文名Lighting up the stars。当镜头对准殡葬店的店名“上天堂”,当小文告诉老师她的家长是“种星星的人”,当莫老爷子去世后他的骨灰化成满天的星花与烟火在夜空中闪烁,我选择相信:那些原本离开了我们的亲人,其实都去了天堂,他们化作了漫天的繁星照耀着我们;所以,每当地上少个人,天上就会多颗星,而每一颗闪烁的星星,都是我们失去的亲人在跟地上的我们说话,他们其实从来不曾远离,只是换一个地点、换一种方式,继续爱着我们。
同事孙老师说:这是一部讲述死亡的电影,却满眼都是活着的珍贵。在今天这个“后疫情时代”,这样的情绪弥足珍贵,它会让我们想起多久没有见过面的亲人、多久没有关心过的朋友。在乏善可陈了太久的电影院里,《人生大事》或许能够为我们扮演短短两个小时的“摆渡人”,载我们重新审视那些人间烟火,感悟生命的温度。
一同观影的闺蜜小雨说: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地看完整场电影。常把“以后”挂在嘴边的我,多了一些身在当下的紧迫。贪生的我,也多了一点变成烟花的勇气。尽管什么都留不住,可我还是喜欢这人间的喧闹和悲喜。我想外婆了,也不知道哪一颗星星是外婆的眼睛。
从电影院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一定接受了一场爱的洗礼,对人生、对死亡、对爱,会有一些新的理解吧。
奔着美团上9.6的评分,我完成了在六库的第一次观影活动,也算是新生活中又一个“零”的突破。刘江江执导的《人生大事》,英文名:LIGHTING UP THE STARS低值易耗品管理(点亮星星)。入场前我也反复期待:何为人生大事?“点亮星星”的英文翻译又有什么深意。这些内容,在观看完毕后终于有了解答,也给我一些思考。作为一个不常看甚至不喜看电影的人,我对影视的审美缺乏眼光,更乏善可陈,因此写下的东西远谈不上为影评。
莫三妹(朱一龙 饰)和武小文(杨恩又 饰)的角色设置,给我很大的新鲜感。这两人跌宕起伏的故事纠葛是本剧的线索所在,亦是全剧的关键。
这部剧有太多针砭时弊的地方,就像一束束光,射进了人们心中最黑暗的角落,照亮那些从来被人忽视但又最令人痛心的地方。
一、生与死
故事的开篇,便是小文外婆的去世。僵硬的遗体、殡葬师的出场、殡仪馆的场景,使我一开始对这部剧竟有一丝丝抵触。是否剧情太过于“开门见山”,是否情节设置太过“直白”呢……转念一想,这大概是我的心理作祟。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死”是不吉利的,是应该避讳的,我想这样的观念确实已经深入我心,这方面我的确是个“传统”的国人。
中国人畏惧死亡,可谓谈虎色变,甚至忌讳在言语中提及。古代帝王常有求生不老的行为,中国人的神话中,有“长生不老”的愿望,这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皆知,生命从来到去,有自然的规律,但却常没有一种正确的生死观念。在当下中国,有这样一种丑态:父母在时不尽孝,甚至有死于榻上才发现者;然父母去世后大操大办,搞排场,请专人来哭灵,表示自己之“孝”,以至于竞相攀比,形成极差的乡俗风气,着实可恨。剧中,小文外婆的去世的情境,便是很好的说明,年幼的小文并不知道迟迟不接电话的外婆已经死亡,更是苦苦纠缠殡葬师莫三妹以寻求外婆下落,甚至为寻找外婆而大闹殡仪馆。小文的少知和舅舅的软弱、舅妈的绝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依为命的婆孙俩或许是当下许许多多这样残破家庭的写照。同样,因拆迁款而对子女心灰意冷的老头,破天荒地搞了一出“活出丧”的闹剧,同样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人生一世,谁都要走向终点。无论是被烧成烟,还是骨灰伴随烟花变成星星,它的实质都是终结。这部剧,或许能教会我们部分人认识生命,正视死亡。既然这一天总会来临,你又会选择怎样的人生?这个问题,必然是人各有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到最后一时刻的我们一定都会有很多很多的遗憾,也会有许多牵挂的人事,剧中的外婆、“老六”、小女孩、莫老头(罗京民 饰)的去世,留下的是另一群人的痛苦,当然这即将与逝者无关了,人世间的疾苦莫过于此。鉴于此,我想人活着的时候更应该选择宽容赞美老师佳句和温暖,做好身前事,毕竟人生的转折,我们无法预料。
二、关于职业
子承父业的莫三妹是一名殡葬师。从事这个职业,他常常被人边缘化,甚至污名化,就连他自己,也从小就对自己鄙夷,对父亲很失望。但就是这样一个职业,能给逝者最后的尊严,送走人的最后一程。这是莫老头坚守的原因。他的一生,见证了多少人的最后一程,人世间的冷暖悲喜全在他心里。因此他说,做这一行要有一颗“圣人心”,这是对人性与生命的尊重,深刻阐释了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以人为本。“圣人心”,我粗浅理解为“公心”,区别以“私利心”。殡葬师,给逝者以形体美,冒传统心理之大不韪,甚至要复原因车祸而毁坏的躯体,捞江底的沉尸,这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给从业者带来极大的挑战。这仅仅是高额收入就能吸引人去做的吗?莫老头说“这一行有能耐的人看不上,没能耐的人干不了”。若没有一颗“公心”,没有对人性和生命的尊重,恐怕确实做不了这个行业,若莫三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他也做不好这份工作。
职业的认同感,首先来自于从业者本身,对职业的认知,不能仅怀有私心。养家糊口固然是就业的第一驱动力,但除此之外还应加入职业道德。若为牟利而泯灭天良,这样的职业必然为人不耻。唯有怀一颗“圣人心”,手中的职业有了温情,才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意义。这对教书育人的我,有极大的启示。
对职业的包容,来自于社会。莫三妹常被人恶语相向:“吃死人饭”,主营婚庆的邻店生意总是火爆,自家冷门的“上天堂”店总显得格格不入、不合时宜。平日里人们对莫三妹避之不及,但有事相求时才意识到他的重要性,这是中国人观念中的“死者为大”使然。也正是莫三妹的坚守,填补了人们这一心灵空白。所谓“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或许让我们更好地看清世人可耻的功利心。
三、道路的选择
剧中的莫三妹曾因一时冲动坐过牢,出狱后又遭遇情感变故,这让他更加暴躁,三句话不离“老子”,糟糕的家庭关系,从事连自己都厌恶的职业,在大众眼里,这样的人是“不干净”的,不出意外的话,他的人生似乎注定是失败的。同样“不干净”的还有当过小偷的同行王建仁(王戈 饰),因年少无知而伤痕累累的武小文生母海菲(李春媛 饰),他们都有不被看好的过去,但并不等于他们不能有一个改正的机会和美好的未来。剧情设计也从侧面戳中当今社会问题的一些要害:家庭教育与监管的缺失、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社大家一起来歌词会毒瘤的铲除等等,由此引发的悲剧比比皆是。剧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较为圆满的大结局,在沉浸于剧情的哭与笑中,我们都在感悟。人生大事,莫过于人的逝去,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救赎,追寻幸福与光明的过程,有些人总是一帆风顺,有些人也曾误入歧途,有些人则彻底堕入深渊,愿天下世人,皆能务正业,走正道。
潦潦绪绪,行笔于此,仔细想来还是漏掉了剧本中许多珍贵的信息,那些东西或者又会给我不一样的思考。急剧反转的剧情或许会成为它的缺陷,但需要指出的是,能切中要害,能戳中泪点,能唤醒灵魂,我便认为这是一部好剧。
【2022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观看人生大事有感】
本文发布于:2023-04-18 03:19: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01fa90ce84091373e1bb3c5e7301fdc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2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2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