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及翻译(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3-04-16 13:28:30 阅读: 评论:0

内容结构

选择考点+翻译考点+文言知识+阅读我的观察日记题考点+历年真题总结

选 择 题 考 点

① 本文选自《国语·周语》

② 《国语》又称为《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③ 成书于战国时期

④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⑤《国语》记言(记载了8个国家的史实)《左传》战争

《战国策》故事(记载了12个国家的史实)《史记》人物

翻 译 题 考 点

1. 厉王虐,国人谤王。

虐:残暴(古今意义不同) 谤:指责(古今意义不同)

周厉王残暴,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

2. 民不堪命矣!

堪:忍受 命:指厉王暴虐的各种政令

博尔赫斯诗歌

百姓都承受不住这样的暴政了!

3.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莫:没有人(代词) 目:名词作动词

国都的人都没有谁敢说话,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目光示意。

4.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弥:消除 谤:指责的言论 乃:于是

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于是民众不敢讲话了。

5. 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重点句子)

障:阻拦,意为暂随笔一篇时阻挡,并未彻底制止。

这是阻塞人们的言论啊。堵百姓的嘴,比堵塞河流后果更严重。

6.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溃:堤防崩溃 民:治理民众(名词作动词)

河流被阻塞一旦堤防崩溃,死伤的民众一定很多。治理民众也是这样.

7.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为:治理 决:排除

所以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理民众的人,开导民众让他们讲话。

8.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宣言:发表言论 兴:显现,体现

百姓口头发表言论,国家治乱就从这里显现出来。

9.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备:防备 阜:增加,增多

推行好的防备坏的,这是用来增加财务衣食的方法。

10.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雍也?

宣:表达出来 成:考虑成熟 行:自然流露

人民心中所想而通过嘴表达出来,考虑成熟而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住呢?

11.若雍其口,其与能几何?

与:赞成 几何:多少

如果堵塞民众的口,赞成的人能有多少?

12. 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国人:国家的民众

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责他。

文言知识

文 言 虚 词【之】

①以告,则杀之。

代词,代指卫巫报告的指责议论朝政者。

②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代词 这样

③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

①以告,则杀之。

介词,把

乔迁之喜祝贺词

②道路以目

介词,用

③是以事行而不悖

介词,因为

【于】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介词,表示比较

②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介词,从

③三年,乃流王于彘。

介词,到

特 殊 句 式

①是障之也。(是…也,判断句)

②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也,判断句)

③是以事行而不悖。(以是,介词宾语前置)

④夫民虑之于口,而宣之于口。(于心虑之,于口宣之,状语后置)

阅 读 理 解 考 点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翻译,名句出处,主题中心思想,构成了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民主性精华的一页。

2.5句比喻,论证方法为类比论证。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②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说明压制民众言论自由的危害性)

③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④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

① 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注意:为民者宣之使言 不属于类比。

3.成语:道路以目

4.问答:召公认为为君者应该怎样治国?

善于纳谏

历 年 真 题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04年)

A.《春秋》 B.《左传》

C.《史记》 D.《汉书》

2.先秦历史散文著作中,尤其擅长描写战争的是 ( ) (06年)

A.《春秋》 B.《左传》

C.《论语》 D.《孟子》

3.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 ) (08年)

A.《春秋》 B.《左传》

C.《国语》 D.《史记》

4.下列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代的是 ( ) (10年)

A.《左传》 B.《国语》

C.《诗经》 D.《战国策》

5.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 (11年)

A.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B.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C.王好战,请以醋组词语战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D.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6. 警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 ( ) (11年)

A.《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B.《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C.《史记·李将军列传》

D.《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7.【翻译】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10年)

8.【翻译】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 (10年)

真 题 答 案

1.C

2.B

3.B

4.B

5.答案B。ACD中“以”都是用作介词,意为“用”,B选项“以”用作连词,表示目的“来”

6.D

7.【翻译】老百姓内心考虑的事能说出来,就对照着实行,怎么能加以堵塞呢?

8.【翻译】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这样的暴政了!”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12:46: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01ef3fb88a07364cddf14ff6c48d703f.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及翻译(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及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及翻译(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及赏析).pdf

标签:介词   左传   史记   甚于防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