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补脾益气

更新时间:2023-03-22 18:42:24 阅读: 评论:0

财务管理分析-倒插门女婿

补脾益气
2023年3月22日发(作者:圆圈符号)

补脾健胃的中药方

健胃丹

【处方】豆蔻2钱,陈皮3钱,砂仁2钱,香附2钱,厚朴2钱,公丁香1钱,白术

3钱,白芍3钱,龙胆草3钱,黄芩2钱,茯苓3钱,3仙1两,当归3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2钱重。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调气止痛。主胃脘胀痛,消化不良,呕吐吞酸,嘈杂胁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1时许开水送下。

【注意】禁忌鱼肉、生冷物品。

补脾藿香散

【处方】藿香1分,丁香1分,羌活1分,红豆蔻1分,川芎1分,独活1分,木香

1分,草豆蔻去皮1分,甘草炙1分,干姜3铢,陈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受水气,吃转药后便服此药以补之。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2-3沸,空心和滓服。

补脾人参散

【处方】人参1两去芦头,石斛2分去根,黄耆3分锉,桔梗3分去芦头,白术3分,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去皮,白茯苓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丁

香半两,草豆蔻半两去皮。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虚身重如石,四肢不举,食少无力,腹胀肠鸣,神思昏闷。

【用法用量】补脾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四。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人参

汤”。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

补脾健胃的食物

1、五谷杂粮类粳米:又名大米。味甘,性鱿鱼炒蒜苔 平,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

功。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黄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宽中,润燥之功。

用于疳积瘦弱,腹胀泻痢等症。荞麦:味甘,性凉。有消积下气,健脾除湿之功。用

于胃肠积滞,腹胀满,及脾虚而有湿热的腹泻、痢疾。芝麻油:味甘,性凉。有润肠

通便,解毒,生肌之功。用于肠燥便秘,蛔虫,食积腹痛,溃疡等。

2、肉蛋类猪肚:味甘,性温。有补虚损,健脾胃之效。用于虚劳瘦弱,胃疼痛,

胃下垂,小儿疳积等。猪脾:味甘,性平。能健运脾胃。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食欲不

振,神疲乏力,腹胀,便溏之症。牛肚:味甘,性平。有补脾胃,助消化,益气血之

功效。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气血不足的体质虚弱。兔肉:味甘,性凉。有

补脾益气之功。向领导承认错误检讨书 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体倦乏力,或消渴口干。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

服用。

3、水产品类草鱼:味甘,性温。有补脾暖胃之功。用于流产后腰疼 虚损,少气乏力,饮食

减少之症。鲫鱼:味甘,性平。能益脾开胃,利水除湿。适用于脾胃虚弱,少食乏力,

或呕吐、干哕。鳙鱼:又名胖头鱼、大头鱼。味甘,性温。可暖脾胃,益脑髓。用于

治疗脾胃虚弱而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平鱼:味甘,性平。有补益气血,健脾益

胃之功。用于小儿久病体虚,气血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

4、蔬菜类番茄:又名西红柿。味甘酸,性微寒。有健脾开胃,生津止渴之功。

用于食欲不振,热病,口渴等。大头菜:味苦辛甘,性平。有温暖脾胃,顺气开胃,

解毒利湿之功。用于食积不化,寒凉饮冷所致的腹痛,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猴

头菇:味甘,性平。有补脾益气,助消化之功。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或

体倦乏力。扁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开胃,和中益气,消暑化湿之功效。用于暑湿

吐泻,脾好听的游戏名字古风 虚呕逆,食少便溏,泄泻水肿等病。

5语文卷 、水果烟酰胺怎么用 类苹果:味甘酸,性平。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之功。用于中气不足,

腹泻,便秘等。椰子:味甘,性温。椰子肉补虚,强壮身体,用于治疗小儿疳积黄瘦;

还可驱虫,对绦虫、姜片虫有效。大枣:味甘,性温平。有益气养血,补脾健胃,生

津止渴,强神壮力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纳食不香,大便稀溏,气血不足,贫血缺血,

面黄肌瘦,睡眠不安者。小儿不宜生食,熟食每次不宜过多,食入过多则助湿生热,胃胀

中满,损坏牙齿。橙子:味酸,性凉。有健脾和胃,止呕宽胸之功。用于食欲不振,

食后腹胀,呕吐,便秘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18:42: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0056e0a36407cbda13742348005c60c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补脾益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补脾益气.pdf

标签:补脾益气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