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杞人忧天》读后感(杞人忧天读后感100字)

更新时间:2023-04-30 04:43:07 阅读: 评论:0

300字杞人忧天读后感

重温杞人忧天的故事,我想得很多很多。

为什么这种看似童真实 则含有科学探索意义的忧天对话只能出现在先秦时代呢

为什么忧天 者是杞人而不是宋人鲁人呢

为什么长庐子这样的古典宇宙学家其书 不传其思想体系也在学术史上彻底失踪了呢

为什么哥白尼、伽利略、 开普勒、牛顿、爱因斯坦都出现在欧洲而中国却没有一位这样的自然 科学大家呢

中国古典宇宙学的基本理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然是以那个 时期整个社会的实践经验作为依据的。

那时人与天地的关系是平等的 友好的。

《周易·说卦》以天地人并列为“三才”,《老子》说“天 大、地大、人亦大。

”庄子法天,荀子论天,驺衍谈天,屈原问天, 杞人忧天,这些具有独立品格的学术头脑还未受到天命论的污染,他 们的想象力也还未受到儒家教条的伤害,他们突发奇想,巧妙假设, 精于预测,在智慧上是活活泼泼的自由人。

杞,乃夏之后裔。

夏代有 高度发达的天文学,创造过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那位忧天的杞人,他 的细胞染色体很可能就有其祖先喜爱探索自然奥秘的遗传基因,这是 鲁人宋人所不具备的。

汉武帝罢黜百家,经学成为主流文化,忧天意 识已完全失去了社会条件。

长庐子的智慧之光闪电式地掠过思考的荒 原,影响等于零。

文人“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 肉食者以琢磨人为能事,不以琢磨天为己任。

近五百年来,当爱作好 奇梦的欧洲人向近代自然科学大步迈进时,中国却“伤心秦汉,生民 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即使所谓乾嘉盛世,也只许你代圣贤立言, 下驷之徒则皓首穷经,困于场屋。

君不闻“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 为稻粱谋。

”社会如此,人生如此,还发什么忧天之奇想呢

20世纪下半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 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现代化,也为了拯救日趋 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呵,我的同胞,21世纪该忧地忧天了

忧地忧天,匹夫有责。

成语故事杞人忧天读后感

篇一:杞人忧天读后感读了《杞人忧天》这个故事,我颇有感触。

它通过记叙一位杞人成天担心天会塌下来,而心里愁云惨雾一事,比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乱担心。

真是傻瓜

那可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天怎么会塌下来呢。

非也

笑了二年,也该回头看看天了。

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每年有50亿吨二氧化碳排出,只有25亿吨被处理过。

二氧化碳破坏了大气层,无疑是一个凶恶的杀手。

可是二氧化碳也是可以控制的。

如果我们大家不再给地球搞破坏的话,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加美好。

如果我们再不改正这个污染破坏大自然的行业,天可能会在以后,真的塌下来。

写一篇寓言读后感,字数在六百字以上,要关于《杞人忧天》的

急用

当时 人忧天”,人们嘲笑他,今日,人们还在嘲笑“杞人”。

“天地崩坠”之日虽遥不,但“忧天”是否就是毫无根据的“庸人自扰”呢

近年科学家们发现,全球范围的臭氧层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乃至出现了两个“臭氧层空洞”,一个在南极,一个在北美。

而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层空洞大于美国国土的面积,深如喜玛拉雅山的高度,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使人类受到太阳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后果不堪设想。

臭氧层位于离地面约10至50公里的高空,在25公里上下臭氧浓度最大。

含量不足大气总量10万分之一的臭氧,对人类乃至地球上生灵万物极其重要——它能保护地球表面不受来自太阳紫外线的有害辐射。

紫外线辐射是太阳光谱波长小于400毫微米的辐射,对地球生物的影晌很大,尤其是300毫微米以下的短波高能辐射对生物细胞更有着强烈的破坏作用。

科学家们证实,大气中臭氧每减少1%,则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皮肤癌患者可增加4%左右。

另外,强烈的紫外辐射还会使海洋浮游生物和鱼、虾等水生动物受到损害,阻止植物茎叶生长,使农作物产量降低,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等。

据科学家考察分析,早在几千万年前,一颗像美国曼哈顿大小的流星撞击地球,发出的烟尘和有毒气体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就窒息死了一个庞大的生命族群——恐龙。

而今天,人类亲手制造的烟尘、有毒气体更是可怕!仅此而言,可见忧天者并非是迂腐、荒唐、毫无根据的“庸人自扰”了。

读与其杞人忧天不如做好现在有感

现代文明的使得书籍成为最不起眼的东西,但是,为书籍是人类最伟大的杰中外许多名人都毫不保留的表达了对书籍的钟爱和推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等。

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还可以使人进步,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今天便读了一篇名为《为杞人忧天辩》的文章。

《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故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故事讲的是我国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头上的天会塌下来,整天吃饭不香睡觉也不甜,最后病入膏肓。

《为杞人忧天辩》是为《杞人忧天》中的杞人辩护的文章。

《杞人忧天》故事中的杞人被世人看作是一个傻瓜,可是我们现在仔细想一想,这位杞人的忧天行为也许是正确的。

如果更多些杞人去忧天、 忧地、 忧山林、 忧大海,代代相传,我们的地球何至于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大气污染、雾霾重重、河流枯竭、紫外线辐射、赤潮频发、荒漠化加速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讲,杞人也许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傻子,而是思想深邃的先哲,他在用自己的生命提醒世人,做事应多加考虑,珍爱我们的地球。

做事应多加考虑

这是多么正确呀

想想现在,有多少人为了金钱和利益,疯狂的糟蹋着承载一切的地球--被毁的森林、林立的黑烟囱、肆意排放的污水。

随之而来的地下水一再减少,众多的河流相继断流干涸,沙尘暴疯狂肆虐......这些都是地球母亲的哭诉,是对人类的警示。

因此,在这里我要说杞人忧天忧的好,今人《为杞人忧天辩》辩得好。

如果每个人做事都多加考虑,像爱护自己一样尊重呵护我们的地球母亲,我相信天一定会更蓝,大地一定会更美丽。

我倡议,保护环境从我们身边做起,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还地球一片绿色

杞人忧天 文言文

原文: 杞国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读了《杞人忧天》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读了《杞人忧天》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根本不必要担心将来发生的事,就算将来事情发生了,我们再想办法去解决就是了。

读了杞人忧天有什么感想

一、叙述杞人忧天的含义二、反面写杞人忧天导致个人精神抑郁,对团队士气有坏的影响三、正面写杞人忧天的积极意义,例如开头,杞人忧天也并非一无是处,很多伟大的发明与创造正是在看起来是杞人忧天实际上居安思危的环境中产生的。

四、总结,杞人虽忧天,但只要他们是从爱国爱民爱身边人出发…

本文发布于:2023-04-30 04:4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f7d6fe3e502eabca696651bcfcbd477a.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杞人忧天》读后感(杞人忧天读后感100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杞人忧天》读后感(杞人忧天读后感100字).pdf

标签:杞人忧天   读后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