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扁舟”是中国古诗文中的常用意象,出现频率非常高,古人常常借此表情达意,如

更新时间:2023-06-09 09:37:43 阅读: 评论:0

(1)《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设喻,得出“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了学习的意义。 (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勤于抄录,在寒冬砚台结冰、“_______”的情况下,依然不敢懈怠;向前辈请教时“_______”,非常谦虚。 (3)“扁舟”是中国古诗文中的常用意象,出现频率非常高,古人常常借此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 答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手指不可屈伸/俯身倾耳以请 (3)驾一叶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谁家短笛吹杨柳,何处扁舟唱采菱/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本文发布于:2023-06-09 09:3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f72b899f040e73406b51584125911a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扁舟”是中国古诗文中的常用意象,出现频率非常高,古人常常借此表情达意,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扁舟”是中国古诗文中的常用意象,出现频率非常高,古人常常借此表情达意,如.pdf

标签:扁舟   意象   古诗   文中   中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