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出自《后汉书·虞诩传》,意思是立志不应贪求
更新时间:2023-06-29 12:18:58 阅读: 评论:0
材料一: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出自《后汉书·虞诩传》,意思是立志不应贪求容易实现的目标,做事不回避艰难,这是为人臣子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队伍提出的“四有”要求中,也对干部的担当提出了要求,即“心中有责”。可见,古往今来,责任与担当都是为政者的操守。
① 。古人云,“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担当是一切动力的源泉,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与发展问题相伴,经济与社会矛盾交织,这对广大干部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在面临前辈从未遇到过的复杂问题时,干部能否承担责任与担当就显得更为重要。每个干部都应身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拿出骏马追风、驰而不息的踏实,敢啃硬骨头,打破利益藩篱,用自己艰苦奋斗的汗水来换取社会和谐、民生幸福。
② 。大时代需要大担当,而大担当需要大能力。如果水平跟不上,只会好心办坏事。因此,每个干部都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作为成长、成熟、成功的重要阶梯,一方面加强理论武装,积极主动地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学深科学理论,学透专业知识,学精现代科技,着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努力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真正做到政治上清酲、业务上娴熟、知识上广博,实现靠博学蓄才气。
③ 。范仲淹的“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颂,就是因为他能正确看待得失,敢于担当、襟怀坦荡,正直无私做人做事。越是在危急时分,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越是在艰难时刻,越能感到担当的珍贵。当前形势下,领导干部的“日子”大多“不好过”,既然选择留下来担当,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付出,意味着牺牲。在工作中,干部要出于公心,要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看待得失,不能计较个人的名誉、前途。当然,担当有时会受到挫折和委屈,也要顶得住压力,经得起风险,把逆境和挫折作为人生阅历的财富,做到泰山压顶不弯腰,心中始终有群众。这样才能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干部。
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中国正昂首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虽然完成民族复兴的使命指日可待,但是前路依旧荆棘丛生。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我们唯有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才能把握机遇,成就一番“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事业。
(节选自陈思《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材料二:
经常“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多到吃劲的岗位上磨练,一个人终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
哲人有言,“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钻厚板”才能取到火种,“凿深井”方能得到甘泉,这是干事创业过程中颠扑不破的硬道理。
由此而言,成长无法抄近道,成功没有短平快。不可否认,现实中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付出太多、收获太少,哀怨时运不济、命运不公。其实,把付出转化为养分需要一定的过程,恰恰需要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只不过,有的人缺乏闯劲,拈轻怕重,喜欢简单重复,一味“复制粘贴”;有的人缺乏韧劲,遇到难题瞻前顾后,“总是在奇迹发生前五分钟停止努力”。倘若凡事追求眼前成绩,没有“再坚持一下”的定力,那么一个人是不可能钻透人生的硬木板的。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坠入自怨自艾的陷阱。
王安石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最厚的地方”往往意味着困难多、风险大,却也是离成功最近的地方。事实上,成功大多长着一副“困难外表”,披着一层“危险外衣”。砥砺攻坚克难的毅力,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力,多倾注些耐心,多下点笨功夫,胜利的曙光就不会遥远。
换言之,经常“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多到吃劲的岗位上磨练,一个人终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或许只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但对国家民族而言,却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譬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了,就会永远受制于人;腐败这个“最大威胁”拔除不掉,就会失去民心;深化改革中的“拦路虎”清除不尽,就会影响前进步伐。这些,都是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直面考验,迎难而上,钻得进去,研究透彻,才有利于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因“没有后方”而困难重重。邓小平却说,“共产党员的特点是越困难越有劲、越团结”。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在最困难的地方站住脚、生下根的那股劲。面向未来,铭记“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我们拥有的将是无穷的力量。
(节选自陈大昊《事不避难者进!干事创业就要“朝最厚的地方钻孔”》)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期、深水区,面临前辈从未遇到过的复杂问题,更需要干部能够承担责任与担当,促进社会和谐,保障民生幸福。
B. 在当前形势下,干部要出于公心,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看待得失,更多地奉献牺牲,不考虑个人名誉与前途,成为人民需要的干部。
C. 凡事追求眼前成绩,没有“再坚持一下”的定力,因而现实中会出现缺乏闯劲、拈轻怕重的人和缺乏韧劲、遇到难题就瞻前顾后的人。
D. 对于国家民族而言,面对绕不开的“最厚的地方”,只有直面考验,迎难而上,钻得进去,研究透彻,才能够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习近平所提倡的“心中有责”与《后汉书》的“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责也”一脉相承,都论证了责任与担当是为官的操守。
B. 材料一通过援引《行路难》的诗句说明身处时代变革下的我们要学会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把握机遇,成就事业,同时也呼应了选文标题。
C. 材料二引用王安石观点旨在证明“最厚的地方”虽常意味着困难风险,但往往也离成功最近,只有真正的“有志者”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D. 材料二举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例子,说明共产党要在困难的地方站住脚,坚守革命奋斗精神,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砥砺意志,开创局面。
3. 下列材料,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陆谷孙教授为完成《英汉大词典》,花费近20年的工夫,等到下卷出版时已年过半百。
B. 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在拍摄前闭门三年专门研究《红楼梦》,听取红学家意见。
C. 作家费孝通理论联系实践,走入基层,综合研究,最终完成了社会学著作《乡土中国》。
D. 《现代汉语词典》定期更新,有编辑甚至用了半年时间来修订“骑”的读音及其含义。
4. 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分论点,要求三个分论点结构一致。
5. 两则材料都发表了关于“事不避难者进”的看法,请分析两篇文章论证上的不同点。
【答案】
1. 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不考虑个人名誉与前途”错,原文为“不能计较个人名誉与前途”;
C.“……因而……”错误,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能说因为“追求眼前成绩,没有‘再坚持一下’的定力”就促使了社会上出现两类人,两者有相关性但不存在必然性;
D.“才能够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错,原文为“有利于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故选A。
2. D .“说明共产党要……”错误,材料二结尾举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例子,其目的是提出号召,让新时代背景下的我辈青年仍然发挥刘邓大军的精神,而非“共产党”。
故选D。
3. C.谈的是费孝通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而非“朝最厚的地方钻孔”。
故选C。
4. ①担当需要勇气(责任)
②担当需要能力(勤奋)
③担当需要无私(奉献、牺牲)
5. ①论证角度不同:材料一从为政者角度出发论证,提倡当下为政者敢于、勤于、乐于担当,只有“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材料二个体层面、国家民族层面分析,“事不避难者”才能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②论证方法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引用论证;材料二除引用论证外,还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手法。
③分论点结构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并列式结构,从三方面论证如何勇于担当;材料二主要运用递进式结构,从“个人”引申向“国家”。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材料一:“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出自《后汉书·虞诩传》,意思是立志不应贪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材料一:“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出自《后汉书·虞诩传》,意思是立志不应贪求.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