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材料一:历史剧是基于历史真实进行艺术虚构的产物。从媒介形态来划分,历史剧

更新时间:2023-06-28 22:42:52 阅读: 评论:0

材料一: 历史剧是基于历史真实进行艺术虚构的产物。从媒介形态来划分,历史剧可以用话剧或影视剧的形式呈现;从风格类型来划分,历史剧又有“正说”与“戏说”的区别。但究其共性,它们都是基于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展开的。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历史剧以“历史”为修饰,就杜绝了完全虚构的可能。如果一个故事毫无疑问是虚构的,那么观众不会向创作人责问其是否真实。如《步步惊心》《宫》这类穿越剧被限定在“奇幻”一隅,这是因为剧中的穿越情节消解了历史框架,解构了观众对于历史真实的意义期待。 那么,历史剧应该对历史忠实到何等程度呢?这一向是戏剧评论家们争论的课题。诸多论者都论及这个“度”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厘清“度”的形式边界。比如,有的论者认为这个“度”体现了与历史真实相符合的程度,一旦失去这个“度”,就有可能改变“正说”的本质,而完全走向“戏说”;有的论者认为历史剧虽然应该严格遵循历史,但不等于不可虚构,只是要注意把握住“度”,即莱辛所说的“历史内在的可能性”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可能发生的事”。前者以“度”来划分正说与戏说,后者以“度”来评估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二者都强调了“度”在历史剧创作中的关键性,但都没有说清楚可供判别的标准。所以,类似于“适度的戏说、隐射、反讽、戏仿,有助于让历史人物脱掉过于僵化刻板的面具”这种说法,往往又会遭遇“过度戏说以致消解历史”的批评。由此来看,文本类型与观众阐释之间始终存在着形式边界与解释策略的关系问题;这就需要着力探讨历史剧在建构真实上的叙述策略,即“度”的形式特征。 真实与虚构的意义判定无法交由个体,毕竟任何文本都会被一些人视作“事实”,而被另一些人视作“虚构”。再者,意义判定的标准也在流变,虚构的边界随着历史的发展是动态的,是不断变化着的。例如,远古神话被先民视为历史真实,如今却被判定为艺术虚构。因此,对于真实与虚构的意义判定只能交由整个阐释社群。但是,阐释社群提供的意义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阐释社群会随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迁,成员范围也在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文本的真实与虚构时要有一种动态的视域。 历史真实所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片段的、存有矛盾与秘密的,这些空白可以经由剧的内容来串联,丰富与自洽。历史剧有意创造了一个自洽的可能世界,并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生成新的景观。超然客公众号 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与细节为历史剧的虚构提供了底本,在此基础上的推演、改造,填充,既保证了情节要素的正确,又差异化地再现了某种可能真实。 最终的结果是,历史剧的真实与虚构需要确立各自的意义限度,即通过一系列叙述策略去建构彼此之间的形式区隔,既不能消解观众对于历史真实的期待,更不能陷入消解历史的虚无。历史剧中的虚构也只是有限度地去改编历史真实,历史真实也需要为其中的虚构部分提供必要的理据支撑;而在真实与虚构博弈过程中生成的形式特征,恰恰是需要通过学理辨析才可以廓清的。 (摘编自陈文斌《真实与虚构:历史剧中的符号区隔及其文化效应》) 材料二: “失事求似”的创作理念,为历史剧创作插上了浪漫主义的翅膀。郭沫若说:“剧作家的任务是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剧作家有他创作上的自由,他可以推翻历史的成案,对于既成事实加以新的解释、新的阐发,而具体地把真实的古代精神翻译到现在。” 在历史剧《屈原》的创作中,郭沫若对史料进行了提炼加工,运用丰富的想象,去推测历史的必然,发掘历史的精神,进行了大胆而合理的虚构。他有意削弱屈原忧郁彷徨的一面,而突出其刚毅坚定的一面;削弱屈原忠君的一面,强调其反抗的一面,并且将屈原放在抗秦反媚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郭沫若根据个别史料进行想象,把宋玉写成一个小人。张仪的形象,也不完全符合历史真实。这些艺术创造,都尽可能有史实的依据,既不失历史真实的限制,又能凸显历史人物的精神,满足现实斗争的需要。 《屈原》的演出在当时的国统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剧中的屈原与现实生活中坚持抗日、进步的爱国者和民族志士,面临的矛盾和遭遇有神似之处。因此,屈原所受的冤屈、陷害,以及他的愤怒、他的抗议,便极能叩击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心灵,引起他们强烈的共鸣。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使这部作品更具战斗性和时代性。 (摘编自宁爽《浅析郭沫若话剧〈屈原〉的艺术特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剧可以按照媒介形态或风格类型进行划分,但这都基于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展开,兼具真实与虚构这两个特征。 B.莱辛等人认为历史剧的创作要体现与历史真实相符合的程度,也就是要遵循历史内在的可能性,叙述可能发生的事。 C.当代艺术研究者未必认同远古先民眼中的历史真实,因为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是动态的,可能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 D.“失事求似”的理念为历史剧创作摆脱历史事实的束缚提供了可能的途径,也有助于把真实的古代精神翻译到现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历史剧中真实和虚构的关系,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B.历史真实与虚构的意义判定无法交由个体,这导致个体不能判断历史剧情节的真伪。 C.历史剧《屈原》根据个别史料进行虚构创作,充分体现郭沫若所要表现的历史精神。 D.历史剧若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便能引发当代观众的共鸣,体现战斗性和时代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黑格尔把历史剧界定为“向过去的时代取材”的文本类型,把“维持历史的忠实”作为历史剧创作的重要原则。 B.《红楼梦》采用了“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真实、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特征。 C.俄罗斯文学家阿·托尔斯泰在《论文学》一书中说:“戏剧的本质就是大家在一起,创造性地把虚构变为真实。” D.历史剧《胆剑篇》取材于“卧薪尝胆”的历史记载,但是作者曹禺在原有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虚构与加工。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 分) 5.复兴中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在即,同学们准备依据教材中《屈原列传》《离骚》等作品,创作历史课本剧《屈原新传》参加汇演。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同学们创作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4分) 答 1.【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B项不符合文意。涉及的关键信息在材料一第2段,原文列举了两类论者论及“历史剧应该对历史忠实到何等程度”这个“度”的重要性的观点,引用莱辛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话是为了阐明第二类论者即原文所说的后者的观点:以“度”来评估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而选项中表述为“莱辛等人认为历史剧的创作要体现与历史真实相符合的程度”, “体现与历史真实相符合的程度”是原文中第一类即原文所说的前者的观点,张冠李戴。 2.【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A项符合文意。材料一、材料二都在谈历史剧创作中真实与虚构的话题,材料一侧重从理论角度论述其区隔路径,材料二侧重从实践角度阐明其处理方式。B不符合文意。涉及的关键信息在材料一第4段,原文的表述为“真实与虚构的意义判定无法交由个体,毕竟任何文本都会被一些人视作‘事实’,而被另一些人视作‘虚构’ ”,强调个体判断的差异性。而选项得出的结论“这导致个体不能判断历史剧情节的真伪”无法从原文推理得出,属于无中生有。C项不符合文意。涉及的关键信息在材料二第2段,原文表述为在历史剧《屈原》的创作中,郭沫若对史料进行了提炼加工,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塑造宋玉这个人物时,郭沫若是“根据个别史料进行想象”的,而选项中直接认为“历史剧《屈原》根据个别史料进行虚构创作”,属于以偏概全。同时,这一做法在原文中并不能推断出其“充分体现郭沫若所要表现的历史精神”这一观点,属于妄加推断。D项不符合文意。涉及的关键信息在材料二第3段,该段论述了历史剧《屈原》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引发观众的共鸣,使作品更具战斗性和时代性。选项表述将范围扩大到“历史剧”,且“体现”与原文的“使”所表达的逻辑关系不同。 3.【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A项黑格尔的观点只强调了历史剧“维持历史的忠实”,不能从真实与虚构的关系角度支撑材料一;B项《红楼梦》不属于历史剧范畴,不在论题范围内;C项阿·托尔斯泰的观点适用于戏剧,对于历史剧来说范畴过大,且他所谈到的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与材料一的观点不同,不能作为论据;D项历史剧《胆剑篇》可以作为例证论证在历史剧中创作中既忠实于历史真实,又可进行适当的虚构处理,是正确选项。 4.【参考答案】①材料一围绕历史剧真实与虚构的理论问题,从历史真实及其“度”的争议、判定,到历史真实与虚构各自意义限度的确立,纵向展开,以例证、引证等方法加以阐释;②材料二围绕历史剧《屈原》的实际创作,首先引用郭沫若的论述阐释“失事求似”的创作理念,接着以屈原等人的形象塑造为例介绍其艺术处理方法,最后以演出效果与其观点形成呼应。 5.【参考答案】①确立历史真实与虚构各自的意义限度,实现情节要素正确与差异化再现某种可能真实之间的统一;②发掘历史精神,呼应时代需要,在不失历史真实的限制下观照当下,实现历史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22:4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e7da4db4a2320b7d4bd9bf94ad50cc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材料一:历史剧是基于历史真实进行艺术虚构的产物。从媒介形态来划分,历史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材料一:历史剧是基于历史真实进行艺术虚构的产物。从媒介形态来划分,历史剧.pdf

标签:历史剧   媒介   产物   形态   真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