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身边的冬野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28 21:30:48 阅读: 评论:0

身边的冬野 彭程 冬至之日,我又来到了这一处远郊公园。 没有一点风,前后左右,到处都是一幅静寂凝止的模样。抬头看去,天空呈现为一种均匀的淡蓝色,没有一片一绺云彩,仿佛有几分不真实。一排高大的白杨树,稀疏光秃的枝干叠印在一尘不染的天空中,线条疏朗遒劲,有油画般的效果。目光从高处和远方渐次滑落,徐缓地移到眼前。脚下是一条柏油路,路边的草地上,连同每一棵树的树坑里,都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黄褐色的落叶,干枯卷曲,仔细看还裹着不少细细的树枝。路的另一侧,是几畦收割后的稻田,一簇簇大约两寸高的根茬,紧紧贴附在浅白色的干涸的地表上,像是凝结了一层薄霜。 一种深沉寥廓的宁静笼罩着原野。公园远离城市,乡野特色十分明显,加上游人稀疏,就更是如此。但主要的原因还与时令有关。在其他几个季节里,大自然呈现出的是无比的热闹和喧哗。那么多的乔木和灌木、花卉与杂草,用树冠的搭连,用枝条的交错,用藤蔓的牵绊,用根须的虬结,彼此勾肩搭背地交织在一起,茂盛葱郁。它们遮蔽了天空,阻挡了平视的目光,更将地面遮盖得严严实实。 如今想来,数月前的从绿叶纷披杂花乱眼中走过,以及油然生出的亲昵愉悦的感觉,都好像不真实,仿佛一场梦幻。庄子的梦里,不清楚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置身冬日的原野中,在某个恍惚的瞬间,我也产生过这样的意念:哪一个才是错觉?是眼下视野里的肃杀萧瑟,还是不久之前的蓬勃葳蕤? 这样的静寂和旷远,容易让思绪从眼前逃逸出去。我的意识曾短暂地跌入遥远的过去,脑海中模糊地闪现出华北农村的乡野田园,在那里我度过了童年。它们影子一样飘忽,连接了某件模糊的往事,某种朦胧的情绪,但都不能成形,仿佛一只掠过天空的飞鸟,还未来得及看清楚就消失了。 一只流浪狗追着我跑了一段路,有时跑到身旁,随后又后退几步,目光中有一些讨好和乞求,还有几分胆怯和畏惧。它试图接近我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寻觅一口吃的,可惜我什么都没有带。这样的严寒季节,对它是至为艰难的时日。 四野寂寥。我想到了一个说法:“冬藏”。《史记 太史公自序》中写道:“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这个属于节气物候的古典词汇,指代的是大自然的规律,本身也具有一种文学的意味,一种修辞的魅力。 走在裸露着的田野里,满目的简约清爽,让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涵义。这个时节,植物都将生命收缩在根茎里、枝干中、树皮下,仿佛坠入了一个漫长深沉的梦境。你很容易想象,当一场大雪降临时,便是给大地盖上了一床厚厚的棉被。 但沉静并不是死寂,虽然看上去似乎萎靡呆滞,但这只是假象。每一棵树都抱紧了生命。缺少光泽的粗糙的树皮下面,有汁液在蓄积和流淌,等待着合适的时刻,再将自己打开。几个月之后,我们将看到新一轮的繁盛,春天的生发,夏日的张扬,会重新降临在大地之上。就仿佛在生活中有时会看到的情形:一个人消失了,几乎被人遗忘了,但有一天重新出现,像是换了一个人,周身闪耀着别样的光彩。 一路走着看着,到处都能接受到这样的预示着蜕变的消息。 供游人散步骑行的绿道两旁,杂乱的枯叶盖满了枯黄的草地,中间掺杂着坠落下的数种树木的不同形状的果实,被融化后的残雪和泥土弄得脏污。它们都将化为肥料,滋养下一季的春华秋实。几株忍冬萧瑟光秃的枝条上,还挂着一串串豆粒大小的浆果,为小鸟提供点心,虽然色彩已不复秋天时那般晶莹红艳。那一丛有着小丘般阵势的藤蔓,我认出是连翘,春天时压弯了树冠的繁茂花朵,曾照亮过周边不小的区域,如今虽然片叶皆无,但那种蓬勃霸气的风度和姿态犹存,没有被寒冷剿灭。它们等待着地下的看不见的阳气生发、汇聚和壮大,到了合适的时候,生命从枝条花卉中喷涌出来,猛然间再一次将天地攻陷。 循序渐进,物极必反,周而复始……这些成语由于耳熟能详而显得平淡无奇,但并不因此而失却它的力度。大自然以循环轮回的方式,完成着自身的递嬗运化。一条看不见的巨大链环,在天空与大地之间,不动声色地架设起来,伸展开来。我看到的一切,都是这个链条上的细节,即便是最为细微琐屑的部分,透露出的也是某种整体性的信息。 我想到了一位美国作家兼自然学者包罗斯的一段话:“自然之书就像是以各种语言、不同字体所写成的篇章:横七竖八,掺杂着各式注脚。有粗大的字体,也有细致的笔迹,有隐晦的图标,也有象形文字。读得最慢,甚至干脆停顿下来的人,读得最好。”眼前的风景里,那一份单调中的丰盈,枯索中的活力,无疑也属于自然之书中的一页。我停下脚步,望着身边的这一片冬日原野。我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读者。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1月28日)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描写“身边的冬野”,在写作顺序上先总后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极富层次感。 B.作者把冬季和其他季节相对比,认为相对于冬季,其他季节的“蓬勃葳蕤”不真实,仿佛一场梦幻。 C.寒冷的季节加上公园远离城市,远郊公园游人稀疏,作者由此感受到“身边的冬野”格外宁静。 D.本文围绕“身边的冬野”展开描述,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形散神聚。 8. 作者对“身边的冬野”认识有着怎样的变化?由此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9. 文章最后一段引用美国学者包罗斯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7)B.“认为相对于冬季,其他季节的‘蓬勃葳蕤’不真实,仿佛一场梦幻”错误,原文说的是“我也产生过这样的意念:哪一个才是错觉?是眼下视野里的肃杀萧瑟,还是不久之前的蓬勃葳蕤?”,因此冬天和其他季节都是“梦幻”的。 故选B。 (8)变化:①原先在作者的眼中“身边的冬野”是静寂、旷远和萧条的。②后来作者认识到“身边的冬野”是一种沉淀、等待、蜕变,为生命的勃发做准备。 启示:①换个角度看问题;②内心要充满希望;③乐观向上,即使身处黑暗,也要心向光明。 (9)①内容上,指出自然之书丰富多彩的特点,告诉我们应当静下心来,品味自然。②结构上,总结上文,是对前文作者关于身边的冬野思考的概括总结。③表达效果上,引用富有哲理的话,充实文章内容并增加了文章的理论深度,引人思考。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21:3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e43f7d6cb8f6c208db482d4660d34a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身边的冬野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身边的冬野阅读答案.pdf

标签:答案   身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