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继“社交恐惧症”“热度排斥症”之后,一种新型“病症”——“文字讨好症”冲上了

更新时间:2023-06-28 22:48:30 阅读: 评论:0

继“社交恐惧症”“热度排斥症”之后,一种新型“病症”——“文字讨好症”冲上了热搜,①_:有人认为“这是刚需”,有人认为“被戳中了”,还有人感觉“被冒犯到了”。 所谓“文字讨好症”,指的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习惯性地添加一些语气词或者 特定符号对语言进行“软萌化”,以达到讨好的目的。比如“好的”会说成“好呦”“好哒”“好滴”等;“收到”说成“收到啦”“收到哈”“收到了哟”等。某网站曾以“语言通货膨胀”来形容这一现象,但该词并没有流行起来。 文字讨好,“症”从何来?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网络成为了人们社交的主要阵地之一。网络虽然便利了人们的交往,却阻隔了情绪的传达。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缺失,可爱的语气词和表情包成为了传达我们情感的工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2,而是为了避免歧义和误会。与其因词不达意引发矛盾,花更多时间解释,不如多打几个字或加上各种辅助修饰,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真实意思——这是许多“文字讨好症患者”的心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语言通货膨胀”和“文字讨好症”是针对同一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命名,为什么后者成为了信息时代的网络“热词”?请简要分析。(6分) 答 21.①并且引发了不少争议②“文字讨好症”的初衷并不是讨好(4分。每处2分,意思对不超字数即可) 22.①后者更语合大众语言风格,“通货膨胀”是书面语,“讨好症”更语口语化;②后者更贴近网络语言环境,“文字”适合网络交流,“症”字更语合网络受众特点;③后者更具有语言表现力,同为比喻,“讨好症”更生动形象;④后者更具有话题热度,“讨好症”容易引发网络争议,比“通货膨胀”更具有话题热度。(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22:4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e18d7c5c44bdbcbd29e2c325809c0a3a.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继“社交恐惧症”“热度排斥症”之后,一种新型“病症”——“文字讨好症”冲上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继“社交恐惧症”“热度排斥症”之后,一种新型“病症”——“文字讨好症”冲上了.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上了   病症   社交   热度   恐惧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