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医共体护理方面工作 医共体帮扶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的健康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省政府办公厅《黑龙江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黑政办规〔20__〕5号)以及省卫健委、中医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黑卫基层函〔20__〕100号)等文件精神,以推动构建我县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目标,以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为宗旨,通过创新管理机制、运营机制、激励机制、绩效分配机制等制度措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通过实施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医保政策杠杆调节等改革措施,让县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镇卫生院,实现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完善、患者有序就诊格局,提高县域就诊率。
二、工作目标
20__年,县医院、中医院分别与劳动镇、连丰乡卫生院分别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县域内就诊率基本实现90%。
20__年,县医院、中医院与其他13个乡镇卫生院以及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立医共体关系。县域内就诊率力争达到95%以上。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原则。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卫健、发改、财政、人社、医保、市场监督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协同作用,研究确定医共体试点单位管理形式、建设标准、倾斜政策等,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坚持公益性质、权责清晰原则。严格履行政府办医责任,在保持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公益性的基础上,既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协作机制,也要明确双方责权利关系。
医共体护理方面工作 医共体帮扶计划篇二
坚持资源下沉、能力提升原则。通过县级医院向乡镇卫生院植入医疗技术团队提供医疗技术服务,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实现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
(四)坚持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原则。医共体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实施疾病急慢分治、医疗质量同质化、慢性病综合防治等措施,使基层医务人员具备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不断增强乡镇卫生院信誉度。
四、工作内容
(一)组建2个医共体
青冈县人民医院与劳动镇卫生院组建青冈县人民医院医疗共同体。
青冈县中医医院与连丰乡卫生院组建青冈县中医医院医疗共同体。
(二)管理形式
1、医疗技术团队植入。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在两家卫生院设立住院部,并向两家卫生院植入医疗技术团队(由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组成)与卫生院原有医疗技术人员组建医疗组(以内科人员为主),为辖区居民24小时提供门急诊、住院等医疗服务并参与家庭医生签约、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劳动镇卫生院挂青冈县人民医院医疗共同体、连丰乡卫生院挂青冈县中医医院医疗共同体牌匾。
2、统一制度管理。医共体签署医疗服务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乡镇卫生院严格执行县级医院各项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和服务标准,实现制度服务同质化。
3、统一业务管理。县级医院成立医共体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等职能部门,将乡镇卫生院作为医院的一个科室实施同步管理,实现管理一致性。
4、统一技术管理。县级医院建立医学影像中心、临床检验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并与乡镇卫生院建立互联互通网络。患者暨可以在乡镇卫生院做检查由县级医院做出诊断,也可以在乡镇卫生院缴费在县医院做检查出诊断,达到医技协同、资源共享,实现“少付费、少跑路”目标。乡镇卫生院逐步开展二类以上医疗技术,有效解决农村患者看病不方便问题。
5、统一信息管理。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医院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医保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对接融合、数据共享,为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6、统一人员管理。县乡人员实施一体化管理。即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医疗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考核,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调配使用。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本辖区乡村医生。
7、统一药品管理。实行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和使用药品。在医保报销时不受医院级别限制。
8、统一绩效管理。乡镇卫生院医疗组业务收入由县级医院核算,卫生技术人员工资待遇执行县级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由县级医院职能科室实施考核,实现同工同酬。
(三)实施疾病分级诊疗
1、强化县级医院建设。县级医院要建立管理章程,建立健全各专项管理委员会和规章制度,保证依法、规范运营。要引进拓展前沿医疗技术、加快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提高诊疗水平,承担全县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任务,今后县级医院至少收治全县45%以上的住院病人任务,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
2、强化乡镇卫生院建设。在完善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配套基础上,通过县级医院植入医疗团队等形式全面提高乡镇卫生院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治能力。对于ct、核磁、病理检查项目可在乡镇卫生院收费、县级医院检查、享受乡镇卫生院报销政策。乡镇卫生院积极开展中医药、中医适宜技术服务,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开展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同时纳入医保报销政策范围。最终达到乡镇卫生院能够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乡镇卫生院至少承担本辖区45%左右的住院病人收治任务,实现“多发病、常见病不出乡”目标。
3、强化村卫生室建设。按照服务人口1000:1.3比例配齐乡村医生,保证村卫生室业务用房达标、基本设备齐全、药品基本满足常见病治疗需求。能够为本村居民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争取做到辖区签约群众首诊在卫生室,实现“小病不出村”目标。
4、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是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待遇、感情投资、师傅带徒弟等办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让他们自愿留在乡村为农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二是选送现有人员到县级或者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好为患者服务;三是县级医院名医名家要在卫生院设立专家诊室或工作室,利用休息或者业余时间到工作室出诊、会诊、查房等工作,方便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由此产生的利润可以作为绩效工资发放。
5、强化实施双向、多向转诊。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用,引导患者养成“看病先找家庭医生”习惯,让家庭医生分诊、医疗机构转诊,逐步实现按需诊疗格局。县级医院建立接收转诊患者绿色通道,预留住院病室和床位。对于乡镇卫生院或者村级卫生室上转患者提供直接接诊服务免收挂号费,需做检查的优先安排,需住院的直接进入病室。对于急危重症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应及时转回乡镇卫生院继续住院治疗或者让家庭医生居家观察治疗。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都要根据能力尽力收治患者,不得轻易往外转出患者,提高县域就诊率,降低患者自付部分费用。
(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团队医生应履行职责,积极加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0__年,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重症精神病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为重点实施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服务全覆盖,签约率实现90%,贫困人口签约率100%。签约后,家庭医生通过上门服务、门诊接诊、接收住院、电话随访、新媒体服务(微信、短信、手机app)等形式为签约对象提高基本医疗、健康评估、用药指导、转诊、健康知识指导等打包(基础包)履约服务,实现全周期健康管理,让患者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优质医疗保健服务,大大提高获得感。县财政优先安排基础包资金,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让家庭医生完成履约服务。卫生健康部门要建立考核机制,在调动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医保部门发挥家庭医生在医保付费控制中的作用,通过制定实施转诊患者连续计算医保起付线、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1个月用药量的长处方等措施,实现合理双向转诊,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引导居民有效利用签约服务,使家庭医生不仅是健康“守门人”,而且是就诊“引路人”
五、保障政策
(一)落实政府办医责任。落实政府办医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除按规定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和公共卫生等经费外,还要有计划地安排基本建设、设备(含信息化建设)购置和人才培养等经费,保证乡镇卫生院运营需要。
(二)发挥医保调节作用。在现行医保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制定转诊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慢病患者长处方、将预防疾病费用、中医适宜技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础包等政策列入医保支付政策,倒逼医疗机构加快推进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分级诊疗等制度实施,实现患者合理就医。
(三)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医共体实行统一绩效工资标准,可自主调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绩效工资和奖励要向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倾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加强医共体建设工作成立青冈县医疗共同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医共体各项政策,领导小组在卫健局设立办公室,组织协调各项工作落实,各相关单位也要成立工作组织,负责实施领导小组的决策和部署。
卫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医共体实施细则,牵头协调各部门全面安排部署我县医共体建设和运行工作,探索运行模式、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人社局:按照医共体实施办法,制定引进人才、吸收人才、留住人才优惠政策;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指导医共体建立科学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和考核办法。
医保局:协调上级医保部门调整我县试点医疗机构医保报销政策,运用医保政策杠杆作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取得实效进展,实现患者有序就医。
发改局:做好医共体各项医疗服务价格审核认证和审批工作。
财政局:保障基层医疗单位运营经费,按时拨付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费。
(二)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卫健局负责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双向多向转诊流程、医共体医疗风险防范和分担机制、医共体绩效考核办法和标准等系列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文件,确保顺利实施。其他部门要按职责全力做好配合,同时还要出台积极的支持配套政策。
(三)搞好培训宣传。卫健局应开展针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做好政策解读,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强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的宣传,增加社会对医共体建设的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逐步接受认可医共体模式。同时要大力宣传医共体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广大群众拥护、支持和参与改革,推进医共体建设深入开展。
医共体护理方面工作 医共体帮扶计划篇三
为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__〕32号)、省医改办《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医改办发〔20__〕15号)、省卫健委等6部门《关于加快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苏卫医政〔20__〕5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医共体建设,区域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整合,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首诊不断扩大,双向转诊衔接顺畅,急慢分治高水平实现,为“健康仪征”建设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二)通过医共体建设,促进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分级诊疗制度更加科学合理,真正实现“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让群众享受到分级、连续、节约、高效的健康服务。
(三)通过医共体建设,实现医疗对公共卫生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质量不断提高;防治结合更加紧密,医防深度融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模式逐步推开;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通过医共体建设,充分发挥核心医院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市、镇、村三级联动更加顺畅,分级诊疗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推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公益性质,突出以人为本。坚持政府主导,将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将公益性贯穿于推进医共体建设的全过程,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试点先行、创新机制,资源整合、提高效率,上下联动、合作共赢。
(二)坚持三级联动,突出共同发展。建立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事业统筹发展、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三级联动、以市带镇、以镇促村的医疗卫生发展格局。
(三)坚持纵向整合,突出优化结构。统筹优化诊疗资源配置,注重发挥核心医院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四)坚持责权统一,突出资源共享。实行市、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定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核心医院权力和责任清单,及时协调解决医共体实施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核心医院对成员单位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村卫生室等实行全面管理和运营,享有管理权和人事任免建议权。
(五)坚持两个确保,突出共建共享。确保医共体单位独立法人地位、事业单位性质、功能定位、制度、财政投入不变;确保医共体单位的职工身份不变,把医共体建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医院命运共同体。
四、主要措施
(一)明确医共体建设布局规划
20__年以市人民医院为核心医院,与大仪中心卫生院、真州镇胥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成市人民医院医共体试点。20__年覆盖全市所有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健全医共体治理体系
建立医共体外部治理体系,由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承担医共体建设与管理的职能,医共体建设办公室设在市卫健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卫健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市卫健委分管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执行管委会决策、协调部门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完善医共体内部协调机制,核心医院设置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成员单位之间上下联动、双向转诊、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等协调工作,做好工作信息、数据收集和汇总等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提交医共体建设办公室研究解决。
(三)探索“1+1+2医共体”模式
市人民医院作为核心医院,帮助大仪中心卫生院20__年创成二级医院。构建以大仪中心卫生院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刘集、陈集镇卫生院共同参与的二级紧密型医联体。大仪中心卫生院的普外科、儿科、妇产科、影像科、麻醉科等科室开展的相关业务与刘集、陈集镇卫生院共享,相关的患者可直接转至大仪中心卫生院。本着资源人才向中心集聚的原则,刘集、陈集镇卫生院的外科、妇产科、麻醉科等科室医师可横向多点注册到大仪中心卫生院,开展相应的医疗服务。
(四)推行医共体医保总额付费管理
全面推行总额控制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基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核心医院和成员单位年度医保总额指标,重点强化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扶持。年度总额指标确定后,包干给核心医院统一考核结算,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探索实行同一病种同一定价。
(五)加强基层药品供应保障
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确保全面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在医共体内探索建立统一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实现核心医院和成员单位间药品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严格执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购销“两票制”,认真落实短缺药品“每月零报告”制度,着力保障临床用药需求。
(六)坚持医共体“八统一”管理
1.统一机构管理。充分发挥核心医院的管理优势,实现与成员单位统一的医疗护理管理制度、服务行为规范和诊疗规范。医共体成员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原机构性质保持不变,所承担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不变。
2.统一财务管理。医共体成员单位保持市财政投入渠道、补助政策不变,执行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保持财务独立建账、单独核算,实行“统一领导、独立核算、集中管理”模式。成员单位原有债权债务归属性质不变。设备采购、工程维修等实行年初上报项目预算计划,由市卫健委根据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及当年预算资金情况审批后实施。核心医院与成员单位原有的物价收费政策、医保报销等政策保持不变。核心医院强化对成员单位的成本核算。完善医疗服务收费制度,建立医疗收费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
3.统一人事管理。一是推行“县管乡用”,按照“动态调整、周转使用、人编捆绑、人走编收”的原则,从医共体成员单位调剂一定数量的编制,统一由核心医院招聘及引进人员。医共体内部实行人员双派送,各成员单位编制数和在编人员保持相对稳定。二是核心医院可下派业务院长和护士长到基层挂职;基层医务人员到核心医院进修、轮训实行制度化安排。为避免削弱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核心医院不得将基层医务人员抽调到核心医院工作。核心医院统筹人力资源,结合基层需求合理安排下基层人员,并报市卫健委备案。根据成员单位发展短板,组成医疗、院感、护理等技术帮扶团队,每个成员单位至少配置一个不少于4人的医疗团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督查指导工作。通过设立专科专病门诊、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等方式,积极推动成员单位特色科室建设。三是赋予核心医院对成员单位的干部提名权,核心医院派出人员担任成员单位院级领导人数,不占成员单位干部职数,不纳入委管干部序列。成员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任免按现行体制办理。四是医共体内医技人员可横向多点注册,核心医院派出的专家按“双百双驻”相关规定予以补助。
4.统一业务管理。核心医院帮助成员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安全等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成员单位医疗质量控制,保持规章制度相同、技术规范相同、培训要求相同,定期开展监督评价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核心医院医务、护理、院感、药事等职能科室对成员单位对应科室实行业务垂直管理。由核心医院组织相关专家团队对成员单位开展质量控制管理督查指导,定期开展考核,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5.统一资源管理。核心医院应对相应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共享,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能。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消毒供应、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后勤服务等统一。
6.统一绩效考核。制定医共体绩效考核方案,将医共体内医疗机构职责和任务落实情况、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双向转诊落实情况、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等作为绩效考核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与核心医院的专项补助、院长年薪等挂钩。核心医院建立医共体运行考核机制,将成员单位履行功能定位职责、分工协作、能力提升、遵守章程等情况作为考核指标,并对医疗业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保指标执行情况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别与财政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医保基金挂钩。
7.统一药品耗材配送。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机制,实行以医共体为单位的药品耗材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集中竞价、联合采购、统一配送机制,医共体内部药品耗材实行统一目录、统一带量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监管,核心医院负责监管成员单位药品、医药耗材采购情况,允许药品在医共体内相互流通,保障药品的供应配送和质量安全。
8.统一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信息化建设,依托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共体之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上推”和电子病历核心内容“下传”。支持医共体内部的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慢病管理、资金结算等协同应用与服务。核心医院通过信息平台加强对成员单位的监控。积极推行“互联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健康数据库,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以远程医学会诊系统为手段,建立检验、影像、远程会诊、病理检测和消毒供应“五个共享中心”,实行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减少重复检验、检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建立网上智能教育,提供临床诊疗业务和操作规范培训。
(七)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探索推出便民惠民就医措施,引导居民在基层首诊。核心医院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对上转病人优先安排接诊、检查和住院,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下转到成员单位,并指导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工作。建立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
五、组织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20__年7月)。召开工作动员会议,解读政策,统一思想,让所有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并支持医共体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二)制定方案阶段(20__年8月)。拟定核心医院的权力与责任清单,制定医共体章程、工作方案、考核细则,签订相关协议,进行工作对接。
(三)实施运行阶段(20__年9月)。市卫健委与核心医院进行相关工作衔接,落实核心医院对成员单位的管理,医共体试点正式运行。
六、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市卫健委要牵头制定完善相关规范标准和配套政策,加强业务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作有序开展。核心医院要结合实际,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和完善医共体工作制度和日常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医共体有效运行。
(二)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市财政、人社、编办、医保等部门,对医共体建设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医共体建设顺利开展。核心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医共体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考核评估,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医共体考核制度,将资源整合、财务管理、公共卫生职责履行、基层就诊率、区域就诊率、年人均就医次数、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比和费用控制、双向转诊比例、运行绩效、技术质量、医务人员廉洁从医和社会满意度等核心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每年底市卫健委牵头组织对成员单位开展绩效考核。
(四)加强舆论宣传,确保建设效果。积极组织政策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对医共体建设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医共体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建设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医共体护理方面工作 医共体帮扶计划篇四
为纪念5.12国际护士节,弘扬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按照省卫健委《关于举行20__年万名护士下基层帮扶活动启动仪式的通知》文件要求,市卫健局决定以医联体为依托,在全市组织开展为期1周的万名护士下基层帮扶活动,举办“市卫健系统万名护士下基层帮扶活动”启动仪式。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帮扶活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能力,逐步形成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使优质护理服务更加贴近患者,促进基层护理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活动时间
20__年4月22日上午9:00。
三、活动地点
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楼门前。
四、参加人员
各二级医疗机构分管护理工作的院长、护理部主任及护理人员。(每单位方队10人)
五、活动安排
1、市卫健局领导讲话。
2、医疗机构下基层进行帮扶活动。
六、有关要求
1、各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由指定人员负责该活动的具体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各医疗机构自备救护车,车上悬挂条幅,启动仪式结束后深入到帮扶单位进行帮扶活动。
3、各单位参加启动仪式的人员提前15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护理人员统一着工作装,仪表着装规范,戴护士帽。
4、各医疗机构在帮扶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做好总结与工作量统计,活动结束后,将影像资料及活动总结报医政科。
医共体护理方面工作 医共体帮扶计划篇五
为加强我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建设,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同质化、一体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强基层为重点,以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和就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目标,系统整合升级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创新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有效建立以健康为中心、防治结合的县镇村三级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有效解决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到20__年6月,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区)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到20__年底,各地级以上市至少有1个县(市、区)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服务优质、有效运行的县域医共体,医共体所在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住院率达到85%左右,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
到20__年,全省县域医共体功能形态更加健全完善,运行管理更加优质高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分级诊疗便捷有序,健康管理精准实施,财政保障和医保支付可持续,县域内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得到合理控制,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健康服务获得感明显增强。
(二)工作原则。
1.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强化县级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整合、优化配置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推动人、财、物的统一和集中管理,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卫生人才下沉到基层,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2.健康优先,医防融合。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将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融合,加强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形成医防同向激励机制,实现居民全方位健康管理。
3.“三医”联动,创新机制。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和保障可持续性的运行机制,创新医疗卫生健康监管方式,落实县域医共体经营管理自主权,激发运行活力和发展动力。
二、建设方式
(一)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开展“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全省医疗服务能力较强、人才资源相对集中、帮扶工作基础较好的54家三级甲等(以下简称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78家县级公立医院,其中37家三甲综合医院帮扶57家县级人民医院,17家三甲中医院帮扶21家县级中医院,全面带动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到20__年,78家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推动30家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建设成为紧密型医联体。
(二)县级政府主导建设县域医共体。县级政府是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服务能力等情况,整合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组建1-3个由县级公立医院牵头,若干家其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成员单位的县域医共体。建立由县级政府主要负责牵头,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和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参与的协调机制,统筹组织县域医共体建设,制定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具体任务,并协调推进人事、薪酬、医保支付、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各项改革措施。各县(市)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医疗卫生设施需求。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康复院、护理院加入县域医共体,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主动联合社会办诊所等组建县域医共体。
(三)县域医共体内部统一管理。县域医共体由牵头医院院长负总责,建立由牵头医院和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议事决策机制。落实县域医共体在日常运行、人员管理、内设科室和岗位设置、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等方面的自主权,实行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系统六个方面统一管理。
统一行政管理:牵头医院对各成员单位实行一体化管理。县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法人资格、机构性质、职工身份、投入保障保持不变,功能定位与职责任务不变,其法定代表人可由牵头医院负责人担(兼)任。
统一人员管理:县域医共体内部人员由县域医共体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牵头医院拥有对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任命权。
统一财务管理:县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财务实行单独设账、独立核算,由县域医共体统一管理。财政投入资金及时拨付县域医共体,按规定的资金用途安排使用。
统一质量管理:县域医共体内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环境卫生、医疗废物等管理执行统一标准,牵头医院承担各成员单位的医疗质量监管,统筹使用医共体内部床位、号源、设备,逐步实现县域医共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
统一药械管理:县域医共体设立唯一药械采购账户,统一用药目录,实行药械统一采购和配送、药款统一支付,支持以县域医共体为单位在药品采购平台自行议价,县域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制剂可在医共体内部流通使用。
统一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县域医共体内部各单位信息系统,统一运营维护,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建立远程会诊和影像、心电等远程诊断中心。
(四)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综合监管。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对县域医共体实施综合监管,落实县域医共体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其建设运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医保支付、医院等级评审、评优评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挂钩。要建立对县域医共体负责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各成员单位医疗服务、医疗质量与安全、公共卫生服务、医德医风建设等各方面的监管。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建设。三甲公立医院要切实落实帮扶主体责任,通过托管、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远程诊疗、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骨干医务人员要下沉带学科、带团队、带技术,县域医共体内骨干医务人员定期到三级公立医院研修培训。(省卫生健康委,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
(二)加强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人才、技术、资源等下沉,逐级帮扶带动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实现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牵头县级公立医院要统筹加强成员单位软硬件能力建设,服务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镇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其他机构按照满足当地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需要,以急诊急救、全科医疗、儿科、康复、护理和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等为重点,服务能力逐步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加强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原则上每个行政村都有1个公建规范化村卫生站。(省卫生健康委,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
(三)落实财政投入。根据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需要,依据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政策,按原渠道足额安排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补助资金,保障其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公共卫生服务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以及落实中医院投入倾斜政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县域医共体统筹管理和使用。(省财政厅,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由县域医共体统筹使用。县域医共体人员实行全员岗位管理,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人岗相适的原则,实现合理轮岗、统筹使用。着力推动县域医共体医务人员合理有序流动,重点要下沉到镇、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国家规定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完善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探索实施村医统招统管村用,强化村医进修培训,完善村医薪酬收入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稳定村医队伍。(省委编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
(五)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逐步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有利于人才下沉和县域医共体持续发展的薪酬制度。医务人员收入由县域医共体自主分配,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打破单位、层级和身份区别,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并与药品、耗材和检查检验收入脱钩,调动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的内生动力。鼓励对县域医共体及其成员单位负责人实施年薪制。(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
(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医保部门与县域医共体统一结算,在粤东粤西粤北以及惠州、江门、肇庆等15个地市各选择一个县(市、区)开展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引导县域医共体主动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完善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推行以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住院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制定有利于促进县域医共体内双向转诊的医保支付政策。提高县域医保服务能力,提升医保经办便民化水平。鼓励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的原则,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卫生服务比价关系,并做好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和财政投入等政策的衔接。(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
(七)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指南,明确县域医共体内县、镇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完善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规范,建立双向转诊通道和转诊平台,形成以人为本的闭环服务链。以高血压、糖尿病防治为切入点,建立慢性病县镇村三级管理模式,在县域内实现筛查、确诊、转诊、随访的连续服务。(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
(八)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分利用县域医共体内技术资源共享优势,将牵头医院专科医生作为技术支撑力量纳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落实家庭医生团队的激励机制,开展履约考核,调动家庭医生团队积极性。县域医共体要为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开通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对家庭医生上转的患者优先预约、优先接诊,提高签约居民获得感;对下转的患者交由家庭医生团队提供连续综合服务。(省卫生健康委,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
(九)强化健康服务。县域医共体在健康中国、健康广东行动中要勇于担当,立足实际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积极组建健康管理与服务团队,着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合理调配相关资金,根据城乡疾病谱,因时制宜加强对服务区域群众健康教育、疾病前期因素干预,指导群众增强健康常识,合理膳食,科学运动,保持心态平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得病、少得病。优化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扎实做好基层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计划免疫工作,重点加强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患者等健康管理。县级公共卫生机构要做好技术指导、培训和业务管理,推动县域医共体内实现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省卫生健康委,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
(十)加强中医药服务。通过三甲公立中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县级公立中医院,全面提升县域医共体牵头县级中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将中医药服务全面融入到县域医共体的整体医疗服务,构建中医药服务综合平台,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病后康复、治未病中的独特作用。整合县域医共体内部中医药资源,挖掘和拓展中医药服务潜力,提高县域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强化县中医院的县域中医药服务龙头作用,加快建成县域内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康复、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加强中医馆建设,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省中医药局、省卫生健康委,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
(十一)加强绩效评估。建立完善监测评价制度,重点监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医保基金使用、公共卫生任务落实等方面的情况,加大县域住院率和就诊率、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数量和比例、慢性病患者健康改善以及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率、医保基金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落实情况等指标的权重。评估结果与医保支付、医院等级评审、评优评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挂钩。省卫生健康委将县域医共体建设纳入各地医改考核,将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情况纳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对医共体建设成效突出的县(市、区)和个人给予表扬奖励,方向偏离、效果不佳的要及时整改,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水平。(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负责)
四、保障措施
各市、县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健康广东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内容,结合实际,细化任务清单,加强部门协调联动,统筹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确保取得实效。各市县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满足县域医共体建设需求。省卫生健康委要加强对各地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指导和督促,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省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保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改革合力。
本文发布于:2023-04-30 02:2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e086ed1d1d03b61b052d8395f4e5deae.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最新医共体护理方面工作 医共体帮扶计划(五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最新医共体护理方面工作 医共体帮扶计划(五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