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8篇(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全套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06-17 18:45:29 阅读: 评论:0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t7t8美文号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 篇一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 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二)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难点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

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七、课堂评价建议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评价的内容 评价细目 结果 备注

A B C

主题选择

1、为什么选择此设计思路?

2、对能否完成好此设计思路是否进行论证?

活动过程评价

1、学生的参与意识

2、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资料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是否有恰当的帮助?

资料收集与整理

1、小组成员能否分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相关资料?

2、能否对收集资料进行有序的分类整理?

3、收集的资料是否充分并能围绕设计思路?

交流与表达

1、能否对所选设计思路作准确、有条理的表达?

2、能否对他人观点做准确、恰当的补充?

3、能否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正确回答他人质疑?

整体评价

1、参与意识

2、合作意识

3、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交流表达能力

5、查阅和整理资料能力

6、处理现场提问的应变能力

整体表现评价结果

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等几部分。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另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是高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有关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教材的引入是从初中学习过的质量分数开始的。通过复习旧知识,回忆溶液的组成,表示浓度的方法,分析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中的不便之处。自然顺畅的引出表示溶液组成的另一种方法。量体积是很方便的,同时物质的量的使用比起质量来也很简便。由此展示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着重分析了以下几点:

概念的理解。表达式更加简洁明了。与质量分数有明显的区别。而且通过公式的变形可以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也就是说为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材中以讨论的形式提出了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其一:物质的量浓度中涉及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其二:从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变化的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但是二者的比值没变。对于这一点必须给学生澄清。此处可以运用恰当的比喻来形象说明。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正确操作很重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方法,学会容量瓶的使用。

关于计算,教材中按照不同类型分成1.关于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均以例题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具体方法,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训练解题的规范性。此处的计算不宜过多的拓展。例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新教材的第四章第三节介绍,目的是分散难点。有关稀释的问题,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加水稀释”,因此不宜加深,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稀释的计算不作要求,只是对于条件好的学校可以作为知识的拓展。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本节难点: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气体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法建议

1、 本节引入方法

(1)首先复习初中化学有关溶液的知识,特别着重复习有关溶液组成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知识,指出这只是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引出新课--另一种常用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2)阅读课本55页,组织学生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是什么?使用时有什么不方便之处?溶质的量用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有哪些便利条件?使学生了解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用好教材中的讨论,加深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避免有关常见的错误。

例如:课本56页讨论题(1),如果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不清,容易出现错误。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在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而不是1L溶剂中的溶质的物质的量。避免错误的方法是在讲述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时,强调指出“单位体积溶液里”,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讨论题(2),帮助学生认识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不论取出多少,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不变的,就象一壶糖水倒出的两杯糖水一样甜,浓度与壶中均相等。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3、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根据学校的条件也可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边实验边小结配制的步骤。

4、在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之前,首先向学生详细地介绍容量瓶的规格、使用方法和使用时应先检漏等注意的问题。例如:容量瓶上标有“250mL 20℃”,它的含义是: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

讲清以上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或将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原因。因为配制过程中是用容量瓶定容的,只有一个刻度线,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

5、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师演示,让后排学生也能看得清楚。

6、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立足于有关概念的计算,要从概念出发分析解题思路。除例题的计算类型外,其它类型不宜过早涉及。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有关计算的教学时,要注意归纳方法,如:溶液加水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n(浓)=n(稀) 即

c(浓)V(浓)=c(稀)V(稀) (例题5)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c =

(例题3)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

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学生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此处的书写注意和物质的量浓度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表达式:

特点: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是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的。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B表示,单位mol/L或mol/m3

表达式:

讲解:注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比。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或m3。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

投影练习: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4、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0.5mol/L;2mol/L;2mol/L;49g)

讨论:

1、将342gC12H22O11(蔗糖)溶解在1L水中,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2、从1L浓度为1mol/L的蔗糖溶液中取出100mL,这100mL溶液的浓度是多少?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哪些量变化了,哪些量没变?

(1.不正确。因为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而不是单位体积的溶剂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所取溶液的浓度不变。例如:日常生活中从一大杯盐水中倒出一小杯,盐水的浓度不变。对比取出液和原溶液,浓度没变,溶质的物质的量变小了,溶质的质量变了。溶液的体积变小了。就象大杯中的盐多,小杯中的盐少。)

提出:若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体积相同,浓度也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如何?质量如何?例如:1L1mol/L的氯化钠溶液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

(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而质量不同。)

板书:

特点: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目如何计算呢?

提问: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的微粒个数相同吗?

由于体积和浓度相同,因此酒精和蔗糖的物质的量相同,它们都是非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分子,因此分子个数相同。

追问:那么对于强电解质呢?例如:1mol/L的氯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各1L,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吗?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微粒的数目是多少,相同吗?

板书:NaCl=Na+ + Cl -

1mol 1mol 1mol

MgCl2=Mg2+ + 2Cl-

1mol 1mol 2mol

分析: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都是1mol,由于都是强电解质,溶于水会全部电离成离子。其中钠离子和镁离子的数目相同,而氯离子数目不同。

小结:对于非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的分子数目相同;对于强电解质,同体积同浓度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离子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课堂练习:

1.0.1molAl2(SO4)3溶液中Al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

2、有5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0.60mol/LNaOH水溶液,②20mL0.50mol/LH2SO4水溶液,③30ml0.40mol/LHCl水溶液,④40mL0.30mol/L醋酸水溶液,⑤50m0.20mol/L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分子、离子总数的大小顺序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0.2mol/L,0.3mol/L 2. ⑤>④>③>②>①。在解答本题时,必须考虑到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两个因素。而溶质又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之分。对于10mL10mL0.60mol/LNaOH水溶液来说,由于NaOH完全电离,其中溶质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60×0.01×2=0.012mol,溶剂水的物质的量约为10/18=0.55mol,相比之下,溶剂分子占绝大多数,其他4瓶溶液中,溶剂的物质的量更大,而且依次增大。因此只要比较溶剂的量的大小就可以排出顺序。

作业:教材P61一、1,2,4 二、1,2

探究活动

体积可以简单加和吗

我们做这样两个实验:(1)取一支100 mL量筒,精确量取蒸馏水50 mL,另取一支50 mL量筒,精确量取无水酒精50 mL,然后把50 mL无水酒精倒入盛有50 mL水的100 mL的量筒中,混合均匀再读数,结果并不正好是100 mL,而只是96.7 mL。显然,在形成混合溶液时,总体积减少了,这里是50+50<100。

能够相互混溶的两种液体的体积不具有加和性,这是物质分子间具有空隙的有力证明。当酒精和水混合后,这两种分子互相钻入对方分子的空隙里。另外,物质分子之间总是有相互作用的。由于水分子与酒精分子的作用力不同于水分子间的作用力和酒精分子间的作用力,也会使分子与分子间的空隙发生改变。因而,总体积的减小,绝不是有一部分水分子或酒精分子消失了。

实验(2):在盛有50 mL冰醋酸的烧杯里,慢慢加入50 mL苯,冰醋酸的密度1.05 g/cm3,苯的密度是0.879 g/cm3,冰醋酸比苯重,所以冰醋酸在下层,苯在上层,用彩笔在烧杯外壁做一记号,以标出混合前液面的高度。混合均匀后总体积比它们混合之前体积之和还要大。也就是说,在这里,50+50>100。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苯和冰醋酸混合后,苯分子与醋酸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比苯分子间的吸引力和醋酸分子间的吸引力都要弱,导致苯与冰醋酸分子间距加大。

为此,在溶液的计算中,不能简单的采取V+V=2V,即把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当作混合前两种溶液体积之合,因为混合后溶液的密度发生了变化。除非,(1)题目中说明体积不变;(2)相同溶剂的稀溶液混合;(3)如果是浓溶液则应是溶剂和溶质相同且浓度相近的溶液。除此之外,都应通过溶液的质量和密度求出体积。

说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这两个实验让学生操作练习,作为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和拓展。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篇三

一、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

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

对!它们都很小!

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进行反应吧!

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样取用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啊?

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筒量液体的体积。

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利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L)的化学物质来进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微观粒子的数目和物质宏观的质量或者体积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

板书课题:物质的量

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麻烦,现在老师的粉笔用完了,所以呢,只有再买一些。可是粉笔好小啊,一支支的数好麻烦啊!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学生答:买一盒、买一箱、、、、、

看来同学们都很留心生活啊!如果我们用盒子把粉笔装起来,那就方便多了。

我们之前说我们不能取用分子、原子等微粒来进行化学反应是因为它们都太小了!那我们可不可以也用一个“盒子”将它们按一定数目的集合体的形式“装”起来呢?

其实早就有人想到这个“盒子”了!国际科学界是用“物质的量”来“装”这些微粒的。

物质的量它是一个物理量,就像同为物理量的质量一样,它也是有符号和单位的。

回忆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紧跟思路,渐渐进入课题

紧跟课堂节奏,思考老师的问题,兴趣提升

意识到微观粒子时需要集团概念的

通过对物质组成,分子等微观粒子共性的回顾,让学生懂的在研究微观粒子时“集团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分组达到了使问题简化的目的。

过渡到物质的量的概念

板书:

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2)符号:n;(3)单位:摩尔(mol)(4)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5)注意:

“物质的量”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不能把它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这一单位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等),不适用于宏观物质。

[问]能否说1mol小麦约含有6.02×1023个麦粒?

物质的量描述的对象是粒子的集体,但没有限定是何种粒子集体,因此,我们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要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例:1molNa+或n(Na+)=1mol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1摩尔氧

(B)1.5摩尔O2

(D)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E)0.5摩大米

那这个“盒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个微观粒子呢?

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个。

并且也给这个数值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阿伏伽德罗常数

板书:2、阿伏伽德罗常数

定义: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NA;单位:mol-1。约为6.02×1023mol-1

跟进老师的节奏,结合预习开始学习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相关知识;

正式过渡,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课题;

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老师又有问题了,请问1molFe含有多少个铁原子?那2molFe呢?

请问你们是怎样得到2molFe中铁原子的个数的呢?

很好!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物质的量n、阿伏伽德罗常数NA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了:

N=n×NA即:n=N/NA

板书:二、基本公式

N=n×NAn=N/N

强化练习:

1、1mol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6.02×1023;

2、2molO2含1.204×1024个氧分子;

好,来给大家简单说说NA≈6.02×1023mol-1的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

将1分硬币排列成1mol,可来回地球与太阳之间400亿次。

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在我们有了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以后,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思考并回答:1molFe含有6.02×1023个铁原子;2molFe含1.204×1024个铁原子。

回答:2×6.02×1023就得到2molFe中铁原子的个数

跟进思路,思考问题,强化记忆

通过实际练习得出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易于接受、记忆深刻;

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通过实例使学生印象深刻,对阿伏伽德罗常数有一定的认识

请同学们看教材12页,

1molH2O的质量是18g,约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0.5molH2O的质量是9g,约含有3.01×1023个水分子;

1molAl的质量是27g,约含有6.02×1023个铝原子;

2molAl的质量是54g,约含有1.204×1024个铝原子;

数学是很奇妙的,数据中常常会体现出一些规律!那么在这些数据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提示:当它们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时它们的粒子数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当它们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1mol的粒子的质量与他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又有什么关系呢?

总结:

1、1mol任何粒子集合体都含有6.02×1023个粒子;

2、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在这里科学界又达成了共识!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是相对分子质量。

板书:3、摩尔质量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g.mol-1)

练习:

Mg的摩尔质量是24g/mol;

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

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

那么:我们接着探讨上面数据中的规律,表中显示1mol的Al质量为27g,2molAl的质量是54g,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Al的摩尔质量是27g/mol。我们从这里就得到了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m=n×M也即:n=m/M

板书:n=m/Mn=m/M

我们说:学以致用!

那么我们能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怎样的问题呢?现在老师这里刚好有一瓶“380mL的农夫山泉”我们怎样才能通过计算知道里面有多少个水分子呢?

知道了它的体积,我们可以通过密度求得它的质量为300g,那么物质的质量和它所含的微粒个数之间是通过什么纽带来联系的呢?(通过公式,提示学生运用物质的量)

解:m=ρ×V=1g/mL×380mL=380g

M=18g/mol

n=m/M=380g÷18g/mol=21.1mol

N=n×NA=21.1mol×6.02×1023mol-1=1.27×1025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算出一瓶水里面含有多少水分子,假如现在老师手里的是一瓶纯净的气体呢?我们有怎样求算其中的微粒数目呢?下次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课后积极地预习和思考。

紧跟课堂节奏,认真分析,教材12页的材料,得出结论;紧跟老师的提问得到摩尔质量的概念;

认真听讲,分析题目,得出答案;

认真分析,得出答案;分析规律;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忆课堂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教材实例,让学生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通过题目使学生对摩尔质量的概念有一定的掌握;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得出结论,加深记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联系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回顾课堂,达到加深学生记忆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

一、基本概念二、基本公式

含义

符号

1、N=n×NA

单位(符号)

1、物质的量

含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n

2、n=m/M

摩尔(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NA

mol-1

3、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M

g/mol(g.mol-1)

七、教学反思

点击显示全文,继续预览

高中必修1化学教案范文总汇 篇四

1、常见危险化学品

爆炸品:KClO3KMnO4KNO3易燃气体:H2CH4CO易燃液体:酒精_苯汽油等自燃物品:白磷P4遇湿易燃物品:NaNa2O2氧化剂:KMnO4KClO3

剧毒品:KCN砷的化合物腐蚀品:浓H2SO4,浓NaOH,HNO3

2、物质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大小<1nm1~100nm>100nm

3、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区分溶液与胶体:丁达尔效应(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分离浊液与胶体、溶液:滤纸(只有浊液不能透过滤纸)

分离胶体与溶液:半透膜(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4、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KClHCl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SO2CO2NH3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大多数的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酸HClOH2SO3

弱碱NH3·H2O

5、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水

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过滤和蒸发(例如:粗盐的提纯)

除去NaCl中含有的CaCl2,MgCl2,Na2SO4等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NaOH→BaCl2→Na2CO3→过滤→HCl可以;改为:BaCl2→Na2CO3→NaOH→过滤→HCl也可以。改为:BaCl2→NaOH→Na2CO3→过滤→HCl也可以。

但要注意,BaCl2溶液一定要在Na2CO3溶液之前加入,且盐酸必须放在最后。

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适用于分离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自来水得到蒸馏水,汽油和煤油的分离等。

蒸馏需要的仪器:酒精灯,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

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2.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3.冷凝管下口进水上口出水;4.蒸馏前先通水后加热;蒸馏结束后,先撤灯后关水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下层液体自下面活塞放出,然后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分液前为什么要打开玻璃塞?

打开玻璃塞使分液漏斗内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有利于下层液体的流出。

萃取:利用某种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的不同,来分离液态混合物

仪器:分液漏斗,烧杯

分离出溴水中的溴,可以用苯或者四氯化碳,水/CCl4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不用酒精萃取(注意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苯比水小)

分离碘水中的碘,可以用四氯化碳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不能用酒精萃取

焰色反应操作要点铂丝用盐酸洗涤然后在酒精灯燃烧至无色再蘸取待测液

钠的焰色:_;钾的焰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

6、离子的检验

Cl-检验:加_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_(Ag2CO3也是白色沉淀,但加稀_溶解)

SO42---检验:加入BaCl2溶液和HCl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盐酸Na2SO4+BaCl2=BaSO4↓+2NaCl

NH4+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3+检验:加入KSCN出现血红色溶液Fe3++3SCN-==Fe(SCN)3

Al3+检验:加入NaOH先出现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加沉淀消失

7、关于容量瓶:瓶身标有温度,容积,刻度线

(1)使用前检查瓶塞处是否漏水。

(2)把准确称量好的固体溶质放在烧杯中,用少量溶剂溶解。然后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里。为保证溶质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要用溶剂多次洗涤烧杯,并把洗涤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里。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方法是将玻璃棒一端靠在容量瓶颈内壁上,并在刻度线下方注意不要让玻璃棒其它部位触及容量瓶口,防止液体流到容量瓶外壁上

(3)向容量瓶内加入的液体液面离标线1厘米左右时,应改用滴管小心滴加,最后使液体的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则需重新配制,不能吸掉多余的溶液。

(4)盖紧瓶塞,用倒转和摇动的方法使瓶内的液体混合均匀。静置后如果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这是因为容量瓶内极少量溶液在瓶颈处润湿所损耗,所以并不影响所配制溶液的浓度。

实验仪器:天平,药匙,容量瓶,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步骤: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若配的是浓硫酸,在溶解后还要静置冷却。

常见误差分析:

浓度偏低(1)溶液搅拌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2)转移时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3)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流出。(4)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5)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再加水。(6)定容时,仰视读刻度数。

浓度偏高(1)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2)定容时,俯视读刻度数。

无影响(1)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2)容量瓶中原来就有少量蒸馏水。

8、金属钠的性质:质软,银白色,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保存在煤油中。着火用干沙扑灭。

金属钠在空气中点燃实验现象:熔化成小球,剧烈燃烧,产生_火焰,生成淡_固体。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①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②熔:说明钠的熔点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③游:说明有气体产生④响:说明有气体产生⑤红: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生成的溶液显碱性。(3)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Na的用途①制取钠的重要化合物②作为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③冶炼Ti.铌锆钒等金属④钠光源

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可以用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2Na2O2+2H2O==4NaOH+O2↑(加入酚酞,先变红,后褪色)

还可用在呼吸面具上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的来源。2Na2O2+2CO2==2Na2CO3+O2

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或苏打,是白色粉末。碳酸钠晶体化学式是Na2CO3·10H2O。碳酸钠是广泛地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中,也可以用来制造其他钠的化合物。

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除杂:Na2CO3固体(NaHCO3)加热2NaHCO3==Na2CO3+CO2↑+H2O

Na2CO3溶液(NaHCO3)加NaOHNaHCO3+NaOH==Na2CO3+H2O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加热出现气体是碳酸氢钠,或者加酸先出现气体的是碳酸氢钠,先没气体后出现气体的是碳酸钠。

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解度(碳酸钠溶解的多),碱性(碳酸钠碱性强),稳定性(碳酸钠稳定)

铝是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主要是以化合态存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

9、铝的性质:银白色金属固体,良好延展性导热导电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坚固的氧化膜(加热发红,但不滴落),4Al+3O2====2Al2O3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

常温下铝与浓硫酸浓_钝化

与强碱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Al2O3_氧化物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Al(OH)3_氢氧化物

(1)Al(OH)3+3HCl==3AlCl3+3H2OAl(OH)3+NaOH==NaAlO2+2H2O

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受热分解2Al(OH)3==Al2O3+3H2O

(2)将NaOH滴加入AlCl3溶液中至过量现象: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Al3++3OH—==Al(OH)3↓Al3++4OH—==AlO2-+2H2O

实验室常用铝盐与足量氨水制取Al(OH)3

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

(3)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2·12H2O]易溶于水,溶于水生成絮状氢氧化铝,有吸附性,吸附了水中悬浮物而下沉,因此明矾常用作净水剂。

10.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

Fe2+Fe3+Fe3+Fe2+

氧化剂还原剂

2FeCl2+Cl2==2FeCl32FeCl3+Fe==3FeCl2Cu+2FeCl3==CuCl2+2FeCl2

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3Cl2点燃2FeCl3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Fe+H2O(g)=Fe3O4+H2

氢氧化铁制备:FeCl3+3NaOH==Fe(OH)3↓+3NaCl受热分解2Fe(OH)3==Fe2O3+3H2O

4Fe(OH)2+2H2O+O2==4Fe(OH)3现象:常温下,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氧化铁:红棕色固体

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金属材料。(钢是用量,用途最广的合金。根据组成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合金与纯金属相比:优点在合金熔点低,硬度大。

11、硅: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硅元素在自然界以SiO2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硅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等半导体器件。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

SiO2是难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不活泼,耐高温耐腐蚀

①不与水、酸(除HF)反应SiO2+4HF==SiF4↑+2H2OHF酸不用玻璃瓶装,用塑料瓶。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CaSiO3

③与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实验室装NaOH的试剂瓶用橡皮塞

硅酸盐:硅酸钠Na2SiO3(NaO·SiO2)(用途:黏合剂,耐火材料)

高岭石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制造水泥以粘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其中的主要反应是: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人工制造的分子筛是一种具有均匀微孔结构的铝硅酸盐,主要用作吸附剂和催化剂;

1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发生装置:圆底烧瓶、分液漏斗等;

除杂:用饱和食盐水吸收HCl气体;用浓H2SO4吸收水;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浓盐酸

检验: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尾气处理: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

MnO2

干燥布条

潮湿布条

NaOH溶液

浓硫酸

收集

饱和食盐水

高中必修1化学教案范文总汇 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Na2O和Na2O2性质的探究,掌握Na2O2的重要化学性质及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初步学会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会从同类化合物找出性质的差异性、相似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对比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对比教学,培养学生对比研究的思维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善于合作的科学品质,树立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Na2O2与H2O,Na2O2与CO2的反应及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同学们,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水可以用来灭火,那水可不可以用来生火呢?今天,我给大家做一个小魔术,叫“滴水生火”,大家看好了

【实验演示】滴水生火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引入】奥妙是什么?——过氧化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钠的重要化合物。首先学习钠的氧化物

【提问】(1)钠有哪些氧化物?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以及化合价是怎样的?

(3)氧化钠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书写氧化钠与水、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种钠的氧化物,接下来继续学习钠的另一种氧化物——过氧化钠

【问题引导】过氧化钠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实验3-5:探究Na2O2和水反应

操作+现象

初步结论

把水滴入少量的Na2O2中,现象_____________;

有O2产生

带火星的火柴伸入试管内,现象:__________;

有O2产生

手触摸试管外壁,现象:_____________

反应放热

加1-2滴酚酞溶液,

现象:______________;

生成碱(NaOH)

【问题引导】请说明从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学生活动】书写Na2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并用双线桥进行分析。

【分析推理】通过对比氧化钠与水、过氧化钠与水,推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问题引导】结合Na2O2的化学性质,Na2O2可能有那些用途呢?

【问题引导】展示食用纯碱、食用小苏打商品图片,提出探究问题

Na2CO3

NaHCO3

(1)在2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0.5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记录它们的颜色和状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5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并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

加水结块成

晶体,放热

加水部分溶解,感受不到热量变化

(3)继续向两支试管内加4mL的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

振荡长时间后可溶解

振荡长时间后仍有固体剩余

(4)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溶液变红

(较深)

溶液变

微红色

初步结论

两者都易溶于水,其中Na2CO3更易溶于水;

碳酸钠溶液碱性比碳酸氢钠强。

【问题引导】请说明从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小苏打的用途介绍,引出热稳定性的探究

实验装置图

Na2CO3

NaHCO3

澄清石灰水

不变浑浊

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结论

受热不分解

具有热稳定性

受热易分解

热稳定性差

【问题引导】请说明从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碳酸氢钠药片的适用症,推出碳酸氢钠可以和盐酸反应,

写出碳酸钠和碳酸钠反应的方程式。

【小结】

【布置作业】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篇六

第二节 离子反应1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

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

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通过观察与思考,我们可以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推进新课〗

老师提问:“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

学生思考、讨论。

〖小结〗

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金属导电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电子,而电解质溶液导电则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离子。

而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就叫做电离。

〖板书〗

1、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例题剖析〗

【例题一】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

①nacl②naoh③h2so4④h2o⑤盐酸溶液 ⑥小苏打 ⑦fe⑧ca(oh)2

〖学生回答〗略

〖教师精讲〗

电解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判断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定义来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 首先,电解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所以⑦错误;电解质也不是混合物,所以⑤也是错

误的,小苏打是俗名,是纯净物,小苏打(nahco3)是电解质,因此,最后的正确答案为:①②③④⑥⑧。

〖小结〗我们接触的物质中,哪些属于电解质?

〖结论〗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

〖板书〗

2、类型:酸、碱、盐和水

〖推进新课〗

我们还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 〖板书〗

3、电离方程式

〖老师提问〗

请同学写出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书写〗

h+2-

2so4=2h+so4

naoh=na++oh-

na2so4=2na++so2-4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p27第一段。

〖学生回答〗

课本介绍了酸的定义,即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讨论得出碱和盐的定义。

〖答案〗

碱:在水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板书〗

4、酸、碱、盐的定义

【布置作业】

p29 1、2、3、6 做在书上。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1、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类型:酸、碱、盐和水

3、电离方程式

4、酸、碱、盐的定义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 在学习离子反应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

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具准备】

cuso4溶液、bacl2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

〖过渡〗

有上述知识作基础,下面我们学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电解质在溶液里的反应

必定有离子的参加,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就叫做离子反应。离子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反应的本质又是什么?

〖板书〗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课堂实验〗

1、5 ml cuso4+5 ml nacl 现象:无明显现象

2、5 ml cuso4+5 ml bacl2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

cuso4+bacl2=cucl2+baso4↓

cuso4和bacl2在溶液中分别发生了电离:

cuso4=cu2++so42-

bacl2=ba2++2cl-

当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混合时,cu2+和cl-之间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ba2+和

2-so4之间则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该反应的实质是:

ba+so4=baso4↓

〖板书〗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推进新课〗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为:写——改——删——查

3 2+2-

〖举例〗ba(oh)2+h2so4—

〖答案〗略

〖板书〗

(1)、书写的步骤:写——改——删——查

〖小结〗

从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中可以得出:我们要对初中学习过的溶解性表熟记。 〖黑板演练〗按10%的葡萄糖溶液,振荡、水浴加热。

有红色沉淀生成。

【多媒体】:cuso4 + 2naoh ==== cu(oh)2↓+ na2so4

ch2oh(choh)4cho+2cu(oh)22oh(choh)4cooh + cu2o↓+ 2h2o

[板书]生理氧化:c6h12o6(s)+6o2(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co2(g)+6h2o(l)

【动手探究】:怎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淀粉可以遇碘变蓝色呢?

生:(设计方案,当堂验证)

1、把碘酒滴到土豆片上;

2、把碘酒滴到面包片上;

3、用淀粉水溶液在白纸写字,然后晾干,制成化学密信等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那么,蛋白质有什么特征反应呢?

[演示]取一小块鸡皮,置于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也可以取用鸡蛋白溶液,加入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这个反应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

【链接生活】视频材料:李奶奶上街买毛线,无法区分晴纶线和纯毛线,你能帮助她吗?

【视频】纯毛毛线的灼烧(学生观察后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师: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常用来鉴别蛋白质。

【过渡】:刚才认识了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它们还有什么共同的性质呢?

【板书】: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师: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够发生水解反应。下面先以糖类中的二糖代表物蔗糖为例,观察

现象。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演示】:实验3-6,如图连接实验装置,验证蔗糖的水解反应。

1、取1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后取少量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加热3-5分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 取1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少量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加热3-5分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多媒体】c12h22o11+h2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生:淀粉和纤维素等多糖能否水解呢?

师:可以,不过它们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多媒体】:

【多媒体】肥皂工业制法生产流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肥皂就是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称为皂化反应。 师:请大家回忆以前初中生物上学习的蛋白质消化过程,在酶等作用下,蛋白质最终水解的产

物是什么呢?

生:氨基酸。 师: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我们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可见其重要性。

【例题剖析】

例1、 (20xx·理综)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产生白色泡沫,溶解氧渐渐耗尽。随后,酵母菌繁殖速度迅速下降,糖度加速降低,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当糖浓度下降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鲜啤酒。

根据以上过程,回答下述问题:

(1)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菌异化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3)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发酵产物,其余1.5%则是用于________。

(4)请写出由麦芽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葡萄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酒精的反应方程式。

(5)如果酵母菌消耗的糖(设为麦芽糖,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42)有98.5%(质量分数)形成了酒精(相对分子质量为46.0)和其他发酵产物。设有500 t麦芽汁,其中麦芽糖的质量分数为8.00%,发酵后最多能生产酒精浓度3.20%(质量分数)的啤酒多少吨?

师:本题是一道化学和生物联系的理科综合试题,前三问是生物问题,后两问涉及化学知识,如何解决呢?

生:前三问是生物问题,考查了呼吸作用和生殖方式知识。后两问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

和简单计算,容易得到结论。

例2.现有五种有机物:①甲苯 ②乙酸 ③葡萄糖 ④淀粉 ⑤蛋白质。其中除甲苯外其余均为水溶液。可分别用五种试剂加以检验。试将选用的试剂、对应现象的代号和结论填入表格

用心 爱心 专心

课堂小结:由于课时有限,内容较多,设计的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

特点,知道他们共同的性质,并能简单地加以鉴别即可。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活动和讨论为主。 布置作业:p76t5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探究实验:如何证明淀粉已开始水解?如何证明淀粉已水解完全?注意检测时溶液酸碱性的调节。

2、 有关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小论文评选和专题演讲。

3、 可放油脂水解的'录像,或实验室中制取肥皂的录像;也可以将制取肥皂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在课外进行。

用心 爱心 专心 4

高中必修1化学教案范文总汇 篇七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工具

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 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3、HCl、NH4Cl、Ca(OH)2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出国留学网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二、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H2O NH3↑+H2O

[板书]NH3+H2ONH3·H2O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讲解]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3)NH3与O2的反应: 4NH3+5O2 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板书]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提问]:

1 能否浓硫酸干燥NH3?

2 能否使用NH4HCO3、NH4NO3 、NH4Cl?为什么?

3 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过渡]氨与酸反应形成氨盐,我们下面分析氨盐的性质

[板书]4、氨盐

[讲述]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

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1)铵盐受热易分解:

[实验]加热NH4Cl观察现象,是否时升华?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4Cl NH3↑+HCl↑、 NH3+HCl= NH4Cl

NH4HCO3 NH3↑+H2O+CO2 ↑

[讲解]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例:(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板书](2)铵盐与碱的反应:(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强调]这个性质是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

[注意事项]: 实验条件:浓溶液或固体,加热。

较稀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先浓缩,后检验。

[板书]5.NH3的用途:

[讲述]可用于氮肥工业及其它化工产业上(如:制纯碱),制冷剂。

[思考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点击高考试题]

1下面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

A.豆科植物根瘤菌  B.用烧碱溶液吸收NO2

C.合成氨车间 D.闪电

解析:选C。豆科植物根瘤菌、闪电均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该过程属于自然固氮,A、D错误;烧碱溶液吸收NO2不属于氮的固定,B项错误;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属于人工固氮,C正确。

2、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A.易溶于水 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

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NH3

解析:选D。铵盐都是晶体,均易溶于水,与NaOH共热都能发生NH4++OH-NH3↑+H2O而产生NH3;部分氧化性酸对应的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产生NH3。如NH4NO3。

3、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NH4Cl与浓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解析:选C。A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不生成氨气,B选项在一般的实验室中是不能实现的,C选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同时可选用碱石灰干燥,D选项中的P2O5是不可以干燥氨气的。

4、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不宜做氨气的尾气吸收的是( )

解析:选C。氨气极易溶于水,若用C装置,易发生倒吸现象。A、B、D均可避免此现象产生。

5、如图表示A、B、C、D、E五种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B、C、D常温下都是气体,B为红棕色,写出A、B、C、D、E的化学式和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

(2)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B为红棕色气体,B是NO2,C与O2能生成气体B,故C为NO。E在常温下不是气体,故E为HNO3,由图转化关系进一步分析知A为N2,D为NH3。

答案:(1)N2 NO2 NO NH3 HNO3

课堂总结及评价: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铵根检验方法,了解氮的循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作用。

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第一课时

一、氨

1、 氨气的物理性质

2、 氨气的化学性质

a.与水反应

b.与酸反应

3、 制备

二、铵盐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不仅为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提供感性基础,也为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二氧化硅的性质、硅酸盐的性质、硅及化合物的用途。在教学中可采用碳和硅(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进行对比,突出它们的相似性与不同性。另外多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彩图、实物照片等形式,增强教学的直观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硅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2、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采用对比的方法,联系碳、二氧化碳大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介绍硅、二氧化硅等新知识。

2、 运用日常生活中事例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硅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哟鸥鸟国土,体会化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并关注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2、 利用实物、模型及学生自己手机的有关实物或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3、 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硅的性质

教学难点:

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学方法:

对比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二氧化硅、硅酸

第二课时:硅酸盐、单质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美国的硅谷——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南郊,圣克拉拉县和圣胡安两城之间的一条长48公里,宽16公里的长条形地带上。由于它集中了全世界90%以上的著名半导体公司(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 ,而半导体的基本元件是硅片,所以该地区被称为“硅谷”。该地区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

现在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半导体工业聚集区的代名词。也是高新科技的象征。

[师]既然硅这么重要,那么他是如何存在,有些什么性质呢?

[板书]§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师]主角,我们足以看出硅的地位。我们看课本P46 图3-1,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仅次与氧。

硅的氧化物及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岩石、沙子和土壤、约占地壳总量的90%以上。

[学生活动]看图4-1

[师]大家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硅,并且写出硅和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活动]

C Si

[师]它们最外层均为四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也不容易失去,性质稳定。但他们却是不可以忽视的:碳--统治了有机界:碳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硅—统治了无机矿物界:硅是构成岩石与许多矿物的基本元素。

下面我们的学习就围绕着碳和硅的相似性进行学习。

[学生活动]回顾碳的相关知识

存在 酸性氧化物 弱酸

性质

[师]阅读课本P74-76页内容,从碳的性质总结硅、二氧化硅、硅酸的性质。

[学生活动]

[资料卡片] 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由单质生成1molCO2时放热393.5kJ;而在同样条件下,生成1molSiO2时放热910.9kJ.放热越多,其生成物通常越稳定,可见SiO2比CO2更容易生成,而且更稳定。

[思考] 比较碳、硅亲合氧的能力及硅在自然存在形式?

[归纳] ①硅的亲氧性强于碳的亲氧性。

②因此硅元素在氧化气氛包围的地球上,硅主要以SiO2及硅酸盐形式存在。

[板书]1、二氧化硅 SiO2

[师]从课本P74-75的内容,大家对二氧化硅进行树型分类?

[学生思考、书写]

[展示]二氧化硅的结构模型

[师]二氧化硅晶体,基本结构单元是正四面体,每个Si结合4个O,每个O结合2个Si,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正是这种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思考与交流] 请根据SiO2的存在和应用思考:

二氧化硅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如何?你的根据是什么?SiO2的这些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板书]

① 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

② 用途:建筑材料、饰品、工艺品

③ 化学性质:稳定性好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SiO2的化学性质,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我们通过其性质,来看SiO2的性质。

[师]我们可以用玻璃瓶来装试剂:酸、碱、盐,这可以看出其化学性质稳定,不能够跟一般的酸发生反应,除HF外。

[板书]a、不与酸反应,氢氟酸除外

SiO2+4HF=SiF4↑+2H2O

用途:可以在玻璃上雕刻花纹等

[师]因为HF酸可以和SiO2反应,所以HF的保存就不能使用玻璃瓶,而用塑料或橡胶瓶,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在玻璃上雕刻花纹,量器上雕刻刻度等。

[展示]装有NaOH的试剂瓶

[思考]一般的试剂瓶都使用玻璃瓶塞,而这个试剂瓶使用的是橡胶塞,为什么?

[思考、讨论]

[总结]我们开始将CO2和SiO2比较,CO2是酸性氧化物,SiO2也是酸性氧化物,所以其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即能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板书]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与碱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师]正是因为其能与NaOH发生反应,所以其瓶塞使用的是橡胶塞。

[过渡]CO2溶于水生成H2CO3,SiO2我们知道它是不能溶于水的,它有没有对应的酸呢?如何制取呢?

[思考]碳酸的制取,使用的是强酸制弱酸的方法,那么硅酸是不是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获得呢?

[探究实验4-1]试管中取3ml Na2SiO3溶液,滴入2滴酚酞,逐滴加入稀HCl,边加边振荡,至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

[总结、归纳、板书]2、硅酸

实验过程:

现象:红色消失,生成白色凝胶

结论:硅酸钠转化为硅酸

反应: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师]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后的到多空的硅酸干凝胶,称为“硅胶”。硅胶多空,吸附水的能力强,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的干燥剂,也可以作催化剂的载体。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有关性质关系的比较,正确的是( )

A.溶解性:CO2H2CO3

C.熔点:SiO2>CO2(干冰) D.硬度: SiO2

2、要除去SiO2中的CaO杂质,最适宜的试剂是( )

A、纯碱溶液 B、盐酸

C、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

[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二氧化硅的存在、用途、性质和硅酸的制取、用途。需要重点掌握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硅酸的制取。

板书设计:

§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二氧化硅 SiO2

① 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

② 用途:建筑材料、饰品、工艺品

③ 化学性质:稳定性好

a、不与酸反应,氢氟酸除外

SiO2+4HF=SiF4↑+2H2O

用途:可以在玻璃上雕刻花纹等

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与碱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2、硅酸

实验过程:

现象:红色消失,生成白色凝胶

结论:硅酸钠转化为硅酸

反应: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和硅酸的制取用途。

对照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学生活动]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创设情境]在农田的施肥中,如何才能使 ,K+更大程度的吸收呢?联系胶体的性质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阅读P77 ,科学视野。

[师]硅酸盐岩石长期在水和大气中二氧化碳侵蚀下,风化为黏土,并且形成土壤胶体。土壤胶体带负电,与 ,K+等营养离子相结合,使土壤具有保肥作用。

土壤、岩石中都含有大量硅酸盐,硅酸盐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其结构复杂,大多数不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

[展示]Na2SiO3溶液

[师]SiO2与NaOH反应生成的Na2SiO3就一种最简单的硅酸盐,其能够溶于水,水溶液俗称为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主要原料。

[实验4-2]取两个滤纸片,分别浸在水和水玻璃中,取出,放在酒精灯外焰上。

[学生活动]观察、填表。

放入蒸馏水 放入Na2SiO3饱和溶液

现象

结论

[师]浸泡在Na2SiO3饱和溶液的滤纸不能燃烧,所以其可以作木材的防火剂。

[师]看图4-8 应用广泛的硅酸盐产品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8-79内容,填写下表

[板书]

原料 生产设备 主要成分

水泥

玻璃

陶瓷

[师]以上我们介绍的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现在非金属材料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介绍SiC、硅钢、硅橡胶、新型陶瓷等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9,单质硅,完成下列问题。

[板书] (1)硅单质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_和 ________两种。

(2)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性质:常温下___________。

(4)硅的用途:高纯硅是良好的_______材料,于制造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

[师]指导学生完成,并介绍相关内容

[课堂练习]

1、熔融烧碱应选用的器皿是( )

A.石英坩埚 B.普通玻璃坩埚

C.铁制坩埚 D.陶瓷坩埚

2、生产水泥、普通玻璃都要用到的主要原料是( )

A.黏土 B.石灰石

C.纯碱 D.石英

3、下列所列各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石英砂:制玻璃、制单晶硅 B.硅胶:干燥剂、吸附剂、催化剂载体

C.碳化硅:砂纸、砂轮 D.硅酸:粘合剂、耐火材料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硅酸盐和单质硅的相关知识。需要重点掌握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的原料,生产过程和主要成分,以及硅做半导体的特性的用途。

板书设计:

3、 硅酸盐

原料 生产设备 主要成分

水泥

玻璃

陶瓷

4、 硅单质

(1)硅单质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_和 ________两种。

(2)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性质:常温下___________。

(4)硅的用途:高纯硅是良好的_______材料,于制造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

教学反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整理的8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t7t8美文号。

本文发布于:2023-06-17 18:4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df9f0c225551ed567d5e79440c2463dc.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8篇(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全套人教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8篇(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全套人教版).pdf

标签:人教版   全套   教案   高中   优秀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