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社工实践总结报告篇一二、实习任务:
走进改造中的城中村,观察城中村的相关社区元素、社会现象与社区居民行为方式及其变化情况等。
访谈城中村居民与村务管理人员,了解居民对对社区变迁的个体认同状况,居民之间的关系改变状况以及城中村整体治理状况。
三、实习时间:
四、实习地点:石家庄留村、赵村
五、实习课题概况:城市改造中社区整合机制研究——以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的城中村改造为例。以质化研究为主,采取访谈法与观察法两种方法收集资料,进而针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文本分析。
六、实习内容:结合城中村改造过程,分析原城中村社区改变状况。进而分析原城中村居民个体的社区认同、居民之间的关系与社区事务整体治理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再探讨城中村改造中认同、关系与治理等三个方面的社区整合机制,最后分析社区整合机制的建构,实现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社区整合。
实习的具体内容:城中村改造中原社区的改变状况;城中村居民对改造中社区认同意识的变化;城中村居民之间关系的变化;城中村社区整体治理状况的变化;综合上述研究,探讨城中村改造中的社区整合机制。
实习中资料的收集与总结:第一阶段:召开小组成员会议。首先小组成员选定王秀丽为小组组长,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内的成员及任务分配;然后通过交流与讨论设置访谈问题,选定访谈地点,决定访谈具体时间安排。第二阶段:进入石家庄留村进行实地访谈。小组成员内部经讨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进行观察与访谈。结果,经观察与实地与村民的访谈得知留村不属于石家庄“三年大变样”范围之内,所以此阶段宣告失败。第三阶段:再次召开小组内部会议。经过上网等方式,精心选定石家庄赵村为我组第二次访谈地点,并重新设置了访谈问题。第四阶段:进入石家庄赵村进行访谈:此次,吸取上次教训,在小组全部成员进入访谈之前先由两人提前进行了一番了解。此阶段,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经三次访谈,通过与村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收集了大量事实可靠的访谈资料,实地访谈工作圆满完成。第五阶段:访谈资料汇总。在收集到得资料基础上,经过组员的分工合作完成了资料的汇总,最后交到指导老师——张学东老师处。第六阶段:指导老师检查工作阶段。此阶段老师检查小组工作情况,小组成员随老师到赵村进行了回访。第七阶段:工作总结评估阶段。小组开会对此次实习访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最后撰写实习报告。
七、实习感想:
以下将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收获来综合总结我在此次暑期实习生活中的感受:
第一、学习方面:通过此次实习,深刻了解到城中村改造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变,而且社会空间——社区也会发生改变。后者的良性改变依赖于社区整合机制,该机制从认同、关系与治理等三个方面,促进社区在整合,减少问题的发生。社区整合是居民个体认同的重构:在原有社区认同受到冲击时,社区整合机制能够有力地促进社区居民个体认同重构,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与
社会凝聚力,进而促进社区、社区居民整体地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社区整合机制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关系的融洽: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由于空间关系变革导致居民之间关系地变迁,同时又有新居住者迁入导致居民关系复杂化。社区整合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为社区居民服务,减少居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增进居民相互了解与相互融合,促进社区居民之间关系融洽;社区整合还可以促进社区事务整体治理更加有序:由于社区改造使原先由村委会单一管理模式向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治理模式转变,社区整合机制能够结合国家实施的城市社区服务与建设工作,从而有效地推进社区事务治理有序化、规范化、民主化。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才知道现实是那么的复杂,仅从书本知识是难以顺利地走入社会的。
第二、生活方面:在此次短短的实习中,我深切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皆学问”这句话。我们所走访的城中村就近在我们学校周边,以前只知道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转来转去,然而却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而多留一份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与事。以后会以此次实习为教训处处去留心身边的一切,从学习与生活上全面提高自己。切实地用心去听听身边的声音,去看看身边发生的事情,做一个有心人。
第三、人际关系方面:因为是团体实习,就免不了与团队的配合与交流。“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访谈中,要做好一次访谈仅凭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在一次访谈中,一个人询问问题、一人记录、一人录音,完成的效率又高质量又好。还有在问题的设置方面,因为要访谈的对象形形色色,一个人所设置的问题难免有遗漏,通过大家的讨论那就基本天衣无缝了。
总之,社工工作的难度在此次实习中可窥其一斑,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我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社会实习。同时也希望多多给同学们提供社会实习的机会,多多指导学生的实习。使学生们在每次实习中都能学有所得,有所成长。
社工实践总结报告篇二一、实习目的
1、通过这次的实训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基础。
2、通过此次 实训使我更能明白到作为一个学生与作为一个在职人员的差别,体会到转换角色的过程。
3、通过此次实训使我明白作为一名社工的职业价值的维持度。
二、实习时间
20__年9月—20__年12月,到社区实地走访调查六次以上。
三、实习地点
同沙社区、东城科技园
四、实习单位
东莞市毅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五、实习的主要内容
1、访问社区工作者,讲述社区工作的工作模式、工作技巧;
2、研究社区工作的现状及分析问题;
3、做社区需求分析、服务方案的设计。
六、实习过程与内容
在实训的过程中,有疑惑有收获,当然也会产生一些倦怠感。疑惑的是每次活动的主题是否符合工友们的需求;收获的是能够真正的去接触这个领域,融入这个集体,更深入的去了解工人这个团体,至少了解到工友们表面上的需求,也认识到作为一名社工,我们应该怎样去融入工友这个群体,与他们搭起一条桥梁;当然,在这其中我也产生过一些倦怠,认为目前我在机构所做的工作是无用的,毫无意义的。
在社区实训的上半期,我主要的工作是进行外展活动,在下半期主要负责是做关于《工友之声》方面工作,下半期的工作还没有开展,现在还处于筹划阶段。
(一)外展工作
所谓外展也就是向外展开的意思,而我们的外展,也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向工友们传达我们中心本周所开展的主题活动及其内容,我们外展的形式是多个方式相结合的,例如包括发放活动宣传单张、固定地点摊位宣传、流动书摊宣传等方式。
对此,我有一个疑问,我们的宣传是在宣传我们的中心本身还是在宣传中心所开展的活动,或者是二者皆俱?因为如果只是想宣传我们中心,那么我们就不用太过计较工友们的需求是什么;而如果是宣传中心开展的活动那么我们就要了解清楚工友们到底想要什么,然后我们才能根据他们的所需来适当采取行动。这个疑惑是在中心刚开始开展活动而进行外展时,由于没有多少人报名参加活动的时候产生的。在我看来,原因有三,第一个原因是工友们并不相信我们,把我们当成搞传销的机构,而这也是很多新开的机构所要面临的挑战;第二个原因就是时间问题,初来乍到,谁都不认识谁,活动肯定很难开展下去,只有跟工友“混熟”了,才能拉动工友积极的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活动开展的时间非常少,而工友们几乎每天都要上班与加班,我们的活动时间安排与工友们的时间安排有冲突。而我有时候在思考,我们能不能在他们短暂的休息时间进行一些有意义的行为呢?(他们空闲的时间就在吃完午饭跟晚饭的时候了,又或者是在他们加完班的时候。)在这段时间,我们社工是否可以尝试着在那个时间段与工友们建立关系呢,从而进行一次次短暂交流,从中获取我们想得到的信息,也可以与工友们保留着一份紧密的联系。正如曾飞扬所说:他每天宁愿少做点事情,都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员工交流。我觉得这也适合我们机构的当前发展阶段的工作方法,因为交流的不仅是信息,而且还有精神;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沟通问题,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与人在进行沟通,但我们的沟通对象大多是我们所熟知的或者是同一群体的或者是思想在同一频道上的。而我们应该如何与工友们沟通,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一,我与他们并不熟识,很难进行交谈;第二,我感觉我很难去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在哪,他们已在社会中摸爬打滚好几年了,对社会制度已经很清楚了,而我仍然是伸手向父母要钱的阶段,所以我根据我们的思维维度存在异同,我总觉得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隔阂而我却不知之的。
外展活动不仅可以向外界传达我们中心的活动,还可以获取一些关于工友们的需求。例说到年末了,工厂的订货量增加,工友们的休息时间剪短了,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他们说年末的工作压力很大,没有地方可以减压,他们建议我们可以开展多一点的有关释放压力的活动。还有在一次书摊外展活动中,有挺多工友都说现在都很少接触书本了,就算是看书,也是看那些杂志,例如知音啊、家庭之类的,因为这些书比较薄,很容易看完;他们说现在根本没时间去看书,也没精力去看书。听到这些信息,我开始思考,如果我们要开展一些关于《工友之声》的活动应该怎样进行,这样才能得到工友们的支持呢。
(二)工友之声的筹备
何为工友之声呢?所谓的工友之声也就是能代表工友们发出他们的声音,又或者提高某些合法渠道给工友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在中心,我们的工友之声所预设的内容为图书借阅服务1000人次/年,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计150小时;读者志愿者利用订阅的报纸制作剪报(1次/月);6期工友读书会,吸引48人次参加,产生2人以上的“身边的故事”小组;组建《工友之声》小组,组员10名以上,出版两期《工友之声》杂志。图书借阅服务基本没问题,现在中心的图书只要交20元的押金,就可以自由借阅。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图书室的书大多数小说类的,篇幅比较长,很多工友并不想借回宿舍看。原因就如上述所说,工友们没时间看书,回到宿舍也没心思看。
中心现在除了与我们学校社协(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社会工作协会)建立长期的志愿者关系合作外,另一方面也正在积极的组建工友志愿者,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有益于我们工作的开展。
对于如何开展工友之声的一些活动,我觉得开展起来很难,但又有点模糊的想法:在开展读书会之前,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调查,调查工友们喜欢哪一类书,工友想看书的兴趣有多浓。然后,把一些对读书感兴趣的工友们组成一个小组,除了开展工友读书会外,组员还可以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投稿到我们的杂志,又或者把自己身边的故事通过文字来演绎出来,投稿到我们的《工友之声》的杂志中,这不仅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向外界展示我们工友的一种方式,这也是让本地居民了解我们工友这个群体的途径。
在做剪报之前,我们也要了解清楚那些工友是比较喜欢看报纸的,毕竟只有喜欢看报纸的人,才会了解到报纸里哪些内容是比较吸引人的。剪报是每月制作一次,我想通过比赛的方式由工友们来选出最优秀的剪报,每季度一次比赛。
制作《工友之声》,并不是只靠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一个小组来完成这个任务,我觉得这个小组组员应该由2—3名学院学生、4—5名工友组成。学生主要负责策划工作,而工友们则主要负责联系其他工友,发动其他工友积极参与我们的活动。
以上是属于我的一些模糊想法,可能实施起来有点不切实际,但我觉得通过小组讨论也不妨可以试着去实施。
七、访谈社工
(一)本社区工作的工作模式
东莞市毅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刘社工提起说,他觉得做关于工友方面的社区工作很难集合一群人来参与社区工作,因此,他觉得可以采取“一点带试”的方法去联接社区的工友们,也就是通过与每个工厂里的一两个工友建立良好的关系,邀请他们成为社区的志愿者,就这样把他们串联起来,也就是等于把他们背后的工厂串联起来,然后等到社区要举办一个活动的时候,联系他们来参加,而又通过他们来带动其他工友。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提他们所厌恶的东西,应投其所好,也就是应该避免提及他们所避忌的东西,也就是根据他们的需求来改善社区。另外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救世主一样,认为你来到这个社区你就应该去改变这个社区,我们应该要接纳它,你只有适应它们,才能真正的被允许融入这个社区,我们能做的就只有通过某种方式来改善这个社区,还有发展这个社区。他还提到做社区工作的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当工友想要学习某种新的知识,我们也必须一起去学习,而且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学会。还有就是做社区工作这一类工作的,并不是说一种工作模式可以一直做到底的,毕竟人是会变的,社区也会跟着变化,工作模式为了适应也会在不停的发生改变。在一种模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必须换另一种工作模式,这样还会得到不同的情况。
以上所说的工作模式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滚雪球”方法,一个小球在雪地里会越滚越大,在社区也是这样的,通过一两个工友的积极参与活动,慢慢的带动其他工友尝试着去参与我们社区举办的某些活动。
(二)本社区工作的工作技巧
1、建立工友志愿队,通过成立一个志愿队,提供一个让工友了解我们中心的机会,使得我们中心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社区的认同。同时,也可以使得工友们能够从参与中心的志愿活动中得到另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2、尽量多的与工友们接触,每天至少要空出1—2个小时来与工友们沟通、交流,但在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巧问题,尽量不提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敏感的问题。在交流中,慢慢的引导他们说出内心深处的问题,挖掘他们的内心需要,现在我们知道的只是他们表面的需求,而他们或许也未必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年轻的工友对未来并没有什么所谓的长久计划,只是得过且过的过日子,而处于青中年的工友们他们想要的就是赚钱养家,但它们之间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他们对社交缺乏安全感,不只是他们才存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几乎在整个中国都普遍存在的,当然如果是在“熟人社区”当然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了。
3、通过意识层面协助他们互助。这说起来好像挺难懂得,我也不是很理解,但我觉得社区工作者的意思是想从旁协助他们,使得他们的精神在某种层次上达到一致,然后他们在参与活动的时候可以很快领会到组员的意思,并且是在潜意识中觉得某种行为就是应该这样做。
4、整合资源并非像我们在上理论课时讲的那么容易,比如向社区居委会申请场地、邀请社区的发廊来做义工等,并不是你过去跟他们说某日请某人到某地来参加义工活动,他们就一定会参加的。且不说他是否会相信你,是否把你认为是一个神经病,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在沟通技巧上出了一些小瑕疵,你就有可能会得罪他们,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把你赶出门,更不用说做义工了。因此,做社工不仅有一颗爱心,有理论知识就行了,还必须要懂得说话,能够把你的想说的话说得有逻辑性。
5、社会工作者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实践社会工作者,另一种是理论社会工作者。实践社会工作者意味着从实践中走出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他们在工作中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专业之路。理论社会工作者就是在工作中遵循某一理论的专业社工。
(三)社区工作者如何宣泄压力
1、有一段时间是通过跑步的方式来宣泄的,而且并不是他自己一个人去跑,而是邀请一大批的工友一起去跑的,只不过是因为天气冷了才停止而已,他说跑步是围着山那条道跑的,不但空气清新,还可以喝那里的山泉水。
2、还有就是在篮球场上跟工友们一起打羽毛球,这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在运动中促进工友与社工间的关系。
八、实习总结
1、调整做外展工作的心态。在做外展的时候,即使你在无意中会看到那些被遗弃在地上的宣传单;即使在你很认真的跟他们解说我们的活动有多么多么好的时候,他们总会回你一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时候;即使我们在那里很卖命的说这是免费为工友所预设的活动的时候,他们总会怀疑我们这个搞传销;但我们只要把我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我们是以真诚去对待他们,我们就会无愧于心了。
2、作为一名实习生,我感觉自从暑假实践结束后,我们就好像与中心那边脱离了,不了解它的最近的活动有哪些,它最近的变化有哪些,我们能做就是在固定的时间点到那里,然后准备做做外展,然后就回来了。而我们以前所设的那个q群好像也不存在一般,已很久不能在上面找到我们的消息记录了。有很多实习生在中途的时候都不怎么想过去中心帮忙,我也曾有一段时间不是很想过去,因为那时感觉很无力,没什么动力,而且我们的工作好像停留在表面,总是匆匆的过去,匆匆的回来。不过现在,我们实习生准备分不同的小组负责不同的领域,这种方式不知道是否会一直进行下去。
3、在行动中反思。我们在行动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反思,反思我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然后在这之中又重新发现新的问题,就这样不断的循环。这是我在社工那里学到的一点。不要纠结自己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而是要在把我们的问题运行于行动中,在行动中再次寻找新问题,这也是第一序改变与第二序改变的区别,它们一个是不断地被困在同一个问题中,一个是跳出这个问题转向另一个问题。
到目前为止,以上就是我想要说的。但其实在实习的过程中还发生挺多小事情的,比如当你遇到一个男性工友搭话的时候那应该怎样去应对呢,而又或者当你遇到你暑假教的一个很小很小的小朋友的时候,在你以为她已忘了你,她突然叫你老师时,你那时的感受是多么的难以形容。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有时会产生无奈、有时会感到有种莫名无力感,有时会有快乐、有时可以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另外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当大家一起努力去完成工作的时候,就好像一家人一起为将来奋斗。
社工实践总结报告篇三一、概述经过
我和很好的朋友商量好的这个假期会在外面打兼职体察社会,但是没能找到,朋友找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去西宁市批发塑料灯笼再到互助县出售挣取差价,本人觉得不错,我总是很新奇,街头卖东西的人是怎么可以那么不顾风雨兼程地在一个地方冒着被城管抓住的风险去推销他的商品。我带着150元的车费前往互助县,见到了朋友,并且陪着朋友真正地摸了一下市场的经脉。我们一共卖了三天,但是不是整天都卖,我们集中在每天的20点到21点钟去外摆货,因为灯笼就是要靠光线吸引买家,在天黑以后才宜出门,但是又不能太晚,因为如果冬天太晚会没有行人,效率也就会大打折扣了。从__-03-02到__-03-04之中,预购40只灯笼,卖出去41只,每只进价大概8元,我们分段出售,第一天晚上20/每只出售,第二天晚上15/每只出售,第三天晚上就是快要收工了,于是就是10/每只出。最后一天还有9只没卖完,就将9只处理,获得40元。
二、存在问题
我们是第一次尝试社会实践,结束之后总结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问题。第一,进货的时候没有考虑是否可以全部售出,一次性进货太多,不利于集中管理和出售;第二,没有和批发商商量退货和返货的事情,导致卖不出去的东西最后只能降价处理;第三,我们因为没有资金而没有坚持到正月十五当天,如果计划推迟,销量应该会更加可观。第四,我们热情不足,由于第一次尝试,会羞赧于叫唤,但是对于小物品的零卖,叫卖是必须的,大声是必须的;第四,由于是在离家较远的地方,我们的住宿费用和车费就是一个很大的支出,因此会导致收益极少甚至收支相抵的情况。
三、解决办法
此处解决办法与上“存在问题”一一对应。
第一,进货可以和批发商商量将货物定为一周内按原价退货的模式,这样可以避免因效率低而出现的亏本或者货物积存,提高出售效率,便于管理,解除后顾之忧。
第二,针对销量不好,我们可以选择提高出售价格或者买一批卖一批的措施,很显然,后者更明智一点,因为不会因价格过高而失去市场竞争力。
第三,时机不准,市场基本分为时间区间市场和空间区域市场,对于空间区域我们选择的很好,暂且不说,对于时间区间的选择,我们在短时间的控制还算有所效果,但是没有一个长远的时间规划,导致失去这个时间市场。对于此,我们可以提前做规划,找准最佳时机出击便可得到最佳效益。
第四,打好最精准的收支预算,将花费摆动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找办法解决住宿问题以及伙食问题。
四、未来规划
不去卖小物品,选择大物品出售,有两个好处,一,可以不用出门,不受时空约束,找买家定时约地交货挣差价;二,大物品可以签订发票,卖不出也可以退货,因为没有在外,不用害怕有亏本的境况。
五、总体心得
市场就像恋爱一样,不亲身接触就不会知道冷热酸甜!
社工实践总结报告篇四一、实习目的
1、通过这次的实训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基础。
2、通过此次 实训使我更能明白到作为一个学生与作为一个在职人员的差别,体会到转换角色的过程。
3、通过此次实训使我明白作为一名社工的职业价值的维持度。
二、实习时间
20__年9月—20__年12月,到社区实地走访调查六次以上。
三、实习地点
同沙社区、东城科技园
四、实习单位
东莞市毅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五、实习的主要内容
1、访问社区工作者,讲述社区工作的工作模式、工作技巧;
2、研究社区工作的现状及分析问题;
3、做社区需求分析、服务方案的设计。
六、实习过程与内容
在实训的过程中,有疑惑有收获,当然也会产生一些倦怠感。疑惑的是每次活动的主题是否符合工友们的需求;收获的是能够真正的去接触这个领域,融入这个集体,更深入的去了解工人这个团体,至少了解到工友们表面上的需求,也认识到作为一名社工,我们应该怎样去融入工友这个群体,与他们搭起一条桥梁;当然,在这其中我也产生过一些倦怠,认为目前我在机构所做的工作是无用的,毫无意义的。
在社区实训的上半期,我主要的工作是进行外展活动,在下半期主要负责是做关于《工友之声》方面工作,下半期的工作还没有开展,现在还处于筹划阶段。
(一)外展工作
所谓外展也就是向外展开的意思,而我们的外展,也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向工友们传达我们中心本周所开展的主题活动及其内容,我们外展的形式是多个方式相结合的,例如包括发放活动宣传单张、固定地点摊位宣传、流动书摊宣传等方式。
对此,我有一个疑问,我们的宣传是在宣传我们的中心本身还是在宣传中心所开展的活动,或者是二者皆俱?因为如果只是想宣传我们中心,那么我们就不用太过计较工友们的需求是什么;而如果是宣传中心开展的活动那么我们就要了解清楚工友们到底想要什么,然后我们才能根据他们的所需来适当采取行动。这个疑惑是在中心刚开始开展活动而进行外展时,由于没有多少人报名参加活动的时候产生的。在我看来,原因有三,第一个原因是工友们并不相信我们,把我们当成搞传销的机构,而这也是很多新开的机构所要面临的挑战;第二个原因就是时间问题,初来乍到,谁都不认识谁,活动肯定很难开展下去,只有跟工友“混熟”了,才能拉动工友积极的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活动开展的时间非常少,而工友们几乎每天都要上班与加班,我们的活动时间安排与工友们的时间安排有冲突。而我有时候在思考,我们能不能在他们短暂的休息时间进行一些有意义的行为呢?(他们空闲的时间就在吃完午饭跟晚饭的时候了,又或者是在他们加完班的时候。)在这段时间,我们社工是否可以尝试着在那个时间段与工友们建立关系呢,从而进行一次次短暂交流,从中获取我们想得到的信息,也可以与工友们保留着一份紧密的联系。正如曾飞扬所说:他每天宁愿少做点事情,都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员工交流。我觉得这也适合我们机构的当前发展阶段的工作方法,因为交流的不仅是信息,而且还有精神;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沟通问题,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与人在进行沟通,但我们的沟通对象大多是我们所熟知的或者是同一群体的或者是思想在同一频道上的。而我们应该如何与工友们沟通,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一,我与他们并不熟识,很难进行交谈;第二,我感觉我很难去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在哪,他们已在社会中摸爬打滚好几年了,对社会制度已经很清楚了,而我仍然是伸手向父母要钱的阶段,所以我根据我们的思维维度存在异同,我总觉得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隔阂而我却不知之的。
外展活动不仅可以向外界传达我们中心的活动,还可以获取一些关于工友们的需求。例说到年末了,工厂的订货量增加,工友们的休息时间剪短了,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他们说年末的工作压力很大,没有地方可以减压,他们建议我们可以开展多一点的有关释放压力的活动。还有在一次书摊外展活动中,有挺多工友都说现在都很少接触书本了,就算是看书,也是看那些杂志,例如知音啊、家庭之类的,因为这些书比较薄,很容易看完;他们说现在根本没时间去看书,也没精力去看书。听到这些信息,我开始思考,如果我们要开展一些关于《工友之声》的活动应该怎样进行,这样才能得到工友们的支持呢。
(二)工友之声的筹备
何为工友之声呢?所谓的工友之声也就是能代表工友们发出他们的声音,又或者提高某些合法渠道给工友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在中心,我们的工友之声所预设的内容为图书借阅服务1000人次/年,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计150小时;读者志愿者利用订阅的报纸制作剪报(1次/月);6期工友读书会,吸引48人次参加,产生2人以上的“身边的故事”小组;组建《工友之声》小组,组员10名以上,出版两期《工友之声》杂志。图书借阅服务基本没问题,现在中心的图书只要交20元的押金,就可以自由借阅。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图书室的书大多数小说类的,篇幅比较长,很多工友并不想借回宿舍看。原因就如上述所说,工友们没时间看书,回到宿舍也没心思看。
中心现在除了与我们学校社协(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社会工作协会)建立长期的志愿者关系合作外,另一方面也正在积极的组建工友志愿者,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有益于我们工作的开展。
对于如何开展工友之声的一些活动,我觉得开展起来很难,但又有点模糊的想法:在开展读书会之前,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调查,调查工友们喜欢哪一类书,工友想看书的兴趣有多浓。然后,把一些对读书感兴趣的工友们组成一个小组,除了开展工友读书会外,组员还可以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投稿到我们的杂志,又或者把自己身边的故事通过文字来演绎出来,投稿到我们的《工友之声》的杂志中,这不仅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向外界展示我们工友的一种方式,这也是让本地居民了解我们工友这个群体的途径。
在做剪报之前,我们也要了解清楚那些工友是比较喜欢看报纸的,毕竟只有喜欢看报纸的人,才会了解到报纸里哪些内容是比较吸引人的。剪报是每月制作一次,我想通过比赛的方式由工友们来选出最优秀的剪报,每季度一次比赛。
制作《工友之声》,并不是只靠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一个小组来完成这个任务,我觉得这个小组组员应该由2—3名学院学生、4—5名工友组成。学生主要负责策划工作,而工友们则主要负责联系其他工友,发动其他工友积极参与我们的活动。
以上是属于我的一些模糊想法,可能实施起来有点不切实际,但我觉得通过小组讨论也不妨可以试着去实施。
七、访谈社工
(一)本社区工作的工作模式
东莞市毅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刘社工提起说,他觉得做关于工友方面的社区工作很难集合一群人来参与社区工作,因此,他觉得可以采取“一点带试”的方法去联接社区的工友们,也就是通过与每个工厂里的一两个工友建立良好的关系,邀请他们成为社区的志愿者,就这样把他们串联起来,也就是等于把他们背后的工厂串联起来,然后等到社区要举办一个活动的时候,联系他们来参加,而又通过他们来带动其他工友。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提他们所厌恶的东西,应投其所好,也就是应该避免提及他们所避忌的东西,也就是根据他们的需求来改善社区。另外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救世主一样,认为你来到这个社区你就应该去改变这个社区,我们应该要接纳它,你只有适应它们,才能真正的被允许融入这个社区,我们能做的就只有通过某种方式来改善这个社区,还有发展这个社区。他还提到做社区工作的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当工友想要学习某种新的知识,我们也必须一起去学习,而且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学会。还有就是做社区工作这一类工作的,并不是说一种工作模式可以一直做到底的,毕竟人是会变的,社区也会跟着变化,工作模式为了适应也会在不停的发生改变。在一种模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必须换另一种工作模式,这样还会得到不同的情况。
以上所说的工作模式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滚雪球”方法,一个小球在雪地里会越滚越大,在社区也是这样的,通过一两个工友的积极参与活动,慢慢的带动其他工友尝试着去参与我们社区举办的某些活动。
(二)本社区工作的工作技巧
1、建立工友志愿队,通过成立一个志愿队,提供一个让工友了解我们中心的机会,使得我们中心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社区的认同。同时,也可以使得工友们能够从参与中心的志愿活动中得到另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2、尽量多的与工友们接触,每天至少要空出1—2个小时来与工友们沟通、交流,但在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巧问题,尽量不提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敏感的问题。在交流中,慢慢的引导他们说出内心深处的问题,挖掘他们的内心需要,现在我们知道的只是他们表面的需求,而他们或许也未必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年轻的工友对未来并没有什么所谓的长久计划,只是得过且过的过日子,而处于青中年的工友们他们想要的就是赚钱养家,但它们之间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他们对社交缺乏安全感,不只是他们才存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几乎在整个中国都普遍存在的,当然如果是在“熟人社区”当然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了。
3、通过意识层面协助他们互助。这说起来好像挺难懂得,我也不是很理解,但我觉得社区工作者的意思是想从旁协助他们,使得他们的精神在某种层次上达到一致,然后他们在参与活动的时候可以很快领会到组员的意思,并且是在潜意识中觉得某种行为就是应该这样做。
4、整合资源并非像我们在上理论课时讲的那么容易,比如向社区居委会申请场地、邀请社区的发廊来做义工等,并不是你过去跟他们说某日请某人到某地来参加义工活动,他们就一定会参加的。且不说他是否会相信你,是否把你认为是一个神经病,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在沟通技巧上出了一些小瑕疵,你就有可能会得罪他们,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把你赶出门,更不用说做义工了。因此,做社工不仅有一颗爱心,有理论知识就行了,还必须要懂得说话,能够把你的想说的话说得有逻辑性。
5、社会工作者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实践社会工作者,另一种是理论社会工作者。实践社会工作者意味着从实践中走出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他们在工作中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专业之路。理论社会工作者就是在工作中遵循某一理论的专业社工。
(三)社区工作者如何宣泄压力
1、有一段时间是通过跑步的方式来宣泄的,而且并不是他自己一个人去跑,而是邀请一大批的工友一起去跑的,只不过是因为天气冷了才停止而已,他说跑步是围着山那条道跑的,不但空气清新,还可以喝那里的山泉水。
2、还有就是在篮球场上跟工友们一起打羽毛球,这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在运动中促进工友与社工间的关系。
八、实习总结
1、调整做外展工作的心态。在做外展的时候,即使你在无意中会看到那些被遗弃在地上的宣传单;即使在你很认真的跟他们解说我们的活动有多么多么好的时候,他们总会回你一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时候;即使我们在那里很卖命的说这是免费为工友所预设的活动的时候,他们总会怀疑我们这个搞传销;但我们只要把我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我们是以真诚去对待他们,我们就会无愧于心了。
2、作为一名实习生,我感觉自从暑假实践结束后,我们就好像与中心那边脱离了,不了解它的最近的活动有哪些,它最近的变化有哪些,我们能做就是在固定的时间点到那里,然后准备做做外展,然后就回来了。而我们以前所设的那个q群好像也不存在一般,已很久不能在上面找到我们的消息记录了。有很多实习生在中途的时候都不怎么想过去中心帮忙,我也曾有一段时间不是很想过去,因为那时感觉很无力,没什么动力,而且我们的工作好像停留在表面,总是匆匆的过去,匆匆的回来。不过现在,我们实习生准备分不同的小组负责不同的领域,这种方式不知道是否会一直进行下去。
3、在行动中反思。我们在行动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反思,反思我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然后在这之中又重新发现新的问题,就这样不断的循环。这是我在社工那里学到的一点。不要纠结自己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而是要在把我们的问题运行于行动中,在行动中再次寻找新问题,这也是第一序改变与第二序改变的区别,它们一个是不断地被困在同一个问题中,一个是跳出这个问题转向另一个问题。
到目前为止,以上就是我想要说的。但其实在实习的过程中还发生挺多小事情的,比如当你遇到一个男性工友搭话的时候那应该怎样去应对呢,而又或者当你遇到你暑假教的一个很小很小的小朋友的时候,在你以为她已忘了你,她突然叫你老师时,你那时的感受是多么的难以形容。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有时会产生无奈、有时会感到有种莫名无力感,有时会有快乐、有时可以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另外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当大家一起努力去完成工作的时候,就好像一家人一起为将来奋斗。
社工实践总结报告篇五
20__年5月份我参加了在松江区西林成校举办的社会工作者培训班,经过这次培训,我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价值观等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简单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我对社会工作的多种理解——科学的助人方法,是助人活动,是一种艺术,是一个专业。现代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秉承利他助人的价值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最多的是老师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系统的将知识分块整理后传授给我们。例如根据介入方法分为小组和个案两个专题,又根据服务对象分专题讨论。这种“专题”式的授课模式让我们更专注于各个不同领域呈现出来的问题及针对的技巧,在归纳与分析中加深了对不同技巧的认识和运用,可谓是“温故”。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分小组讨论让同学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念,是让同学们积极投身到知识创新与分享上来的一种良好方式,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增加了与老师的互动,可谓是“知新”、一举多得。我本人非常喜欢课堂上这种讨论的环节,觉得在讨论过程中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听取其他人的观念和思想是互相促进与提升的一种良好方式,并且在展示小组成果时展示的是智慧也是分享的喜悦。
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头脑中假设的简单的助人行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一是价值理念。与其他社会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三是实务能力。
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管理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应能够与各类服务建立专业关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预估,制定服务计划和服务协议,能够独立接案、结案和提供跟进服务,能够对提供的专业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整合、运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影响社会政策。
时间过得很快,这次社会工作者培训已结束。在这次培训中,我认真听取了精彩而又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虽然培训中的课程并不一定与平日工作有直接关系,但社区工作分工不分家,掌握各个条块相关政策、情况是每位社会工作人员都应该做到的。
新世纪的社工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在社区这个基层岗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作为年轻一代的社工,我们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努力提高服务对象的本领和水平,为基层建设做出贡献!
社工实践总结报告篇六一、实习目的及意义:通过社会访谈与观察,了解城中村改造中的社会整合机制。从而在实习中锻炼自身的社会实习能力及团队配合能力,使书本知识与实习知识先后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实习任务:
走进改造中的城中村,观察城中村的相关社区元素、社会现象与社区居民行为方式及其变化情况等。
访谈城中村居民与村务管理人员,了解居民对对社区变迁的个体认同状况,居民之间的关系改变状况以及城中村整体治理状况。
三、实习时间:
四、实习地点:石家庄留村、赵村
五、实习课题概况:城市改造中社区整合机制研究——以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的城中村改造为例。以质化研究为主,采取访谈法与观察法两种方法收集资料,进而针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文本分析。
六、实习内容:结合城中村改造过程,分析原城中村社区改变状况。进而分析原城中村居民个体的社区认同、居民之间的关系与社区事务整体治理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再探讨城中村改造中认同、关系与治理等三个方面的社区整合机制,最后分析社区整合机制的建构,实现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社区整合。
实习的具体内容:城中村改造中原社区的改变状况;城中村居民对改造中社区认同意识的变化;城中村居民之间关系的变化;城中村社区整体治理状况的变化;综合上述研究,探讨城中村改造中的社区整合机制。
实习中资料的收集与总结:第一阶段:召开小组成员会议。首先小组成员选定王秀丽为小组组长,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内的成员及任务分配;然后通过交流与讨论设置访谈问题,选定访谈地点,决定访谈具体时间安排。第二阶段:进入石家庄留村进行实地访谈。小组成员内部经讨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进行观察与访谈。结果,经观察与实地与村民的访谈得知留村不属于石家庄“三年大变样”范围之内,所以此阶段宣告失败。第三阶段:再次召开小组内部会议。经过上网等方式,精心选定石家庄赵村为我组第二次访谈地点,并重新设置了访谈问题。第四阶段:进入石家庄赵村进行访谈:此次,吸取上次教训,在小组全部成员进入访谈之前先由两人提前进行了一番了解。此阶段,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经三次访谈,通过与村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访谈,收集了大量事实可靠的访谈资料,实地访谈工作圆满完成。第五阶段:访谈资料汇总。在收集到得资料基础上,经过组员的分工合作完成了资料的汇总,最后交到指导老师——张学东老师处。第六阶段:指导老师检查工作阶段。此阶段老师检查小组工作情况,小组成员随老师到赵村进行了回访。第七阶段:工作总结评估阶段。小组开会对此次实习访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最后撰写实习报告。
七、实习感想:
以下将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收获来综合总结我在此次暑期实习生活中的感受:
第一、学习方面:通过此次实习,深刻了解到城中村改造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变,而且社会空间——社区也会发生改变。后者的良性改变依赖于社区整合机制,该机制从认同、关系与治理等三个方面,促进社区在整合,减少问题的发生。社区整合是居民个体认同的重构:在原有社区认同受到冲击时,社区整合机制能够有力地促进社区居民个体认同重构,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与
社会凝聚力,进而促进社区、社区居民整体地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社区整合机制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关系的融洽: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由于空间关系变革导致居民之间关系地变迁,同时又有新居住者迁入导致居民关系复杂化。社区整合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为社区居民服务,减少居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增进居民相互了解与相互融合,促进社区居民之间关系融洽;社区整合还可以促进社区事务整体治理更加有序:由于社区改造使原先由村委会单一管理模式向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治理模式转变,社区整合机制能够结合国家实施的城市社区服务与建设工作,从而有效地推进社区事务治理有序化、规范化、民主化。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才知道现实是那么的复杂,仅从书本知识是难以顺利地走入社会的。
第二、生活方面:在此次短短的实习中,我深切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皆学问”这句话。我们所走访的城中村就近在我们学校周边,以前只知道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转来转去,然而却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而多留一份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与事。以后会以此次实习为教训处处去留心身边的一切,从学习与生活上全面提高自己。切实地用心去听听身边的声音,去看看身边发生的事情,做一个有心人。
第三、人际关系方面:因为是团体实习,就免不了与团队的配合与交流。“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访谈中,要做好一次访谈仅凭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在一次访谈中,一个人询问问题、一人记录、一人录音,完成的效率又高质量又好。还有在问题的设置方面,因为要访谈的对象形形色色,一个人所设置的问题难免有遗漏,通过大家的讨论那就基本天衣无缝了。
总之,社工工作的难度在此次实习中可窥其一斑,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我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社会实习。同时也希望多多给同学们提供社会实习的机会,多多指导学生的实习。使学生们在每次实习中都能学有所得,有所成长。
社工实践总结报告篇七
一眨眼,在玖久实习三周的时间就结束了。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感触还是不少,也收获了很多东西。这次实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第一周,主要是留在玖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机构那边实习,简单了解了些机构的宗旨、理念、组织运营状况、以及已经开发过的项目。第二阶段:也就是第二、三周,转移到金水区金色港湾社区金夕阳托老服务中心实习,除了做些简单的日常工作外,主要协助托老中心驻岗社工策划了两次活动,学到些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方面的方法和技巧,体会到了实务和理论知识间的不同。
实习是我们石老师统筹安排的,但实习单位是自己选择的,我在结合学姐学长和老师意见后,就果断选择了在玖久实习,因为玖久在咱们郑州发展早,做实务也比较专业。来玖久实习后发现果真是这样,第一天见到孙主任就被她的人文关怀深深打动了,感谢玖久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实习机会,感谢玖久给我们实习成长的平台!
下面谈谈自己的实习心得:
首先,在机构运营上,切实感受到在内陆地区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不易,虽然政府在社会工作机构运营上给予了支持,但是支持力度有限,重视程度也有待提升。不过我相信随着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工作机构也会在郑州不断地发展强大起来。同时,看到孙主任带领玖久的社工们勇于开拓、扎实进取所做的努力,在这样一群可爱的人的共同努力下,希望玖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能够越办越专业,越来越强大!其次,要学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灵活变通。转移到金色港湾社区金夕阳托老服务中心后,参与策划并组织了两次活动,收获还是挺多的。先是为社区老人们举办了一场“元旦联欢会”,从筹备工作到最后“元旦联欢会”结束,我体会到,任何一个活动,要想办的成功是需要各个方面都做好准备工作的,并且有备选方案和应急措施。从宣传通知老人们参与活动到最后的总结,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注意和反思的细节,我认识到信息反馈是很必要的,在活动后听听老人的意见和看法,听取下老人的建议对以后开展工作大有裨益。然后,在托老中心驻岗社工张秀娟的带领下,我们的“金夕阳托老站老人建档活动”也如期开始,这次活动通过入户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无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虽然我们还没有完成全部调查问卷实习时间就结束了,但还是收获了入户访谈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以及一些注意事项,体会到做实务是件不简单的事儿,里面有很多学问的,要学会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逐步积累经验,扎实工作。
最后,要学会与人交往,建立起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并学会灵活运用身边的人力资源。在托老中心的实习中发现,社区社会工作真的是要挖掘并整合社区和社会资源,调动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与进来,共同做好服务工作。这让我切实体会到不论是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还是在以后自己的发展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并学会灵活运用是很重要的。当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有许多要学习的技巧和值得注意的细节,这就要求我们社工要动用自己所学,秉承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个人品质。
当然,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不只是这些,还有许多细节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总之,在这短短的三周时间里,不论是在专业知识上还是在个人成长上收获都是挺大的,感谢三周以来玖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特别是孙主任的关怀和照顾和指导,感谢金夕阳托老站的社工张秀娟带领我们认真开展工作,让我们接触实务,并不断给我们纠正不足,让我成长了很多,谢谢!社工实践总结报告篇八
20__年5月份我参加了在松江区西林成校举办的社会工作者培训班,经过这次培训,我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价值观等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简单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我对社会工作的多种理解——科学的助人方法,是助人活动,是一种艺术,是一个专业。现代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秉承利他助人的价值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最多的是老师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系统的将知识分块整理后传授给我们。例如根据介入方法分为小组和个案两个专题,又根据服务对象分专题讨论。这种“专题”式的授课模式让我们更专注于各个不同领域呈现出来的问题及针对的技巧,在归纳与分析中加深了对不同技巧的认识和运用,可谓是“温故”。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分小组讨论让同学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念,是让同学们积极投身到知识创新与分享上来的一种良好方式,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增加了与老师的互动,可谓是“知新”、一举多得。我本人非常喜欢课堂上这种讨论的环节,觉得在讨论过程中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听取其他人的观念和思想是互相促进与提升的一种良好方式,并且在展示小组成果时展示的是智慧也是分享的喜悦。
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头脑中假设的简单的助人行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一是价值理念。与其他社会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三是实务能力。
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管理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应能够与各类服务建立专业关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预估,制定服务计划和服务协议,能够独立接案、结案和提供跟进服务,能够对提供的专业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整合、运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影响社会政策。
时间过得很快,这次社会工作者培训已结束。在这次培训中,我认真听取了精彩而又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虽然培训中的课程并不一定与平日工作有直接关系,但社区工作分工不分家,掌握各个条块相关政策、情况是每位社会工作人员都应该做到的。
新世纪的社工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在社区这个基层岗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作为年轻一代的社工,我们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努力提高服务对象的本领和水平,为基层建设做出贡献!
本文发布于:2023-04-09 07:3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d69c1b92d95f2e15e4e69dbc69f985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3年社工实践总结报告(8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3年社工实践总结报告(8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