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诗经〉的礼义、乐义、诗义与经义》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29 00:26:16 阅读: 评论:0

《诗经》难解,一在于断章取义。由孔子所谓的“不学《诗》,无以言”,可知春秋是一个言必称诗的时代。而春秋学者称引赋诗,往往各取所需而望文生义,使得诗之原初义渐远而文本义得以强化。战国孟子时诗之原初义渐已失传,其只能“以意逆志”推论之。荀子的引诗证言,又将断章取义从外交场合的交流意会转化为学术论著中的引经据典,断章所取之义,便脱离了诗作为乐歌、用于礼仪的原初意义,而成为仅剩下道德赋能、语言赋义的文本形态。其文本义随引用者的理解而随意游移。二在于汉儒解经。两汉经学的功能。不是求其真论其实,而是借助前代经典形成一套理论体系,为汉王朝的国家治理提供学理支撑。以《禹贡》治河,借助历史经验管理水道;以《洪范》察变,形成五行学说确定天人秩序;以《春秋》决狱,建构历史价值观用以评骘行政得失,三者皆直面客观现实而能够引证。而以《三百篇》为谏书,在赋予了《诗》的政治经典性地位的同时,也使得《诗》失去了求真求实的必然性,与时俱进地跟着政治学说在不断调整,从辨风知政、补察民情的王道之作被解读为颂美先王、讽刺昏庸之说。 宋儒最能体会汉儒借助经典稳定世道、引导人心的用意,但其不能不面对唐以诗赋取士、宋以策论科考的新需求。汉王朝奉若神明高高在上的经典文本,其知识体系及其学说已经在史学、子学、玄学、释道的传承之中被重构、被阐释。汉儒在五经中寄托的政治理想、价值认同、制度建构以及文本阐释已经无法面对近世的读书人,更无力像汉代那样作为经验提供给帝国用于国家治理。宋代的疑经风气,与其说是对汉儒解经的反思,毋宁说是宋儒对经学传统的自救。他们是在维持经学地位的前提下,对汉儒的不合理的阐释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改或者完善。朱熹《诗集传》中对汉儒曲解之诗有所解放,但对“郑卫之诗”要比汉儒更加深恶痛绝。宋儒改良式的解经,是对汉儒经说的修订,其所打开的门径,却成为明清怀疑、放弃《诗经》经解并自立新说的坦途。 这一坦途解放了《诗经》,使得原本被误解被曲解的诗作,可以去除外部的捆绑而活泼存在,但却无意中将之引向了望文生义的歧途,即不再关注时世背景、制度形态、礼乐用义而直接解读,或径将之作为民歌,或多言男欢女爱,或常为阶级斗争,《诗经》刚从经学清规戒律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便又进入到随心所欲的阐释之中。董仲舒时代因“诗无达诂”而逐渐建立起来的经解,给《诗经》一个方向性、规定性的解读,使得《诗经》成为一个超稳定的学理形态,给此后的诗学提供了诗学肌理和叙述样板。但后经学时代,研究者或以经说为本,在传统的说解之中顾盼自如,或弃经解于不顾,在文本表层感悟生发。此两途,自宋儒以来便日渐分道扬镳,至今仍为余风日炽,未能代雄。故研究《诗经》者离开经解便茫然若失凭据,阅读《诗经》者则弃其旧说,以己度人,以今例古的《诗经》注释层出不穷,诗义阐释更加莫衷一是。 要想在经学阐释的道德赋义与断章取义的文本直解中寻求到更为理性中和的研究之路,则必须回归到《诗》所形成的历史现场,从礼义、乐义、诗义、经义四个向度对《诗经》的篇章进行详细考察,穿越历代经解的迷障,以历史考证的眼光审视存留于诗篇中的礼乐用义,结合文献记述,对诗的文本进行尽可能质实的解读。 (摘编自曹胜高《〈诗经〉的礼义、乐义、诗义与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学者称引赋诗或引诗证言往往各取所需、断章取义,这使得诗渐失其原初意义。 B. 汉儒解经并不是为了求真论实,而是为了借助前代经典形成理论体系,以服务于国家治理。 C. 在汉代被奉为神明的经典到了宋代开始被质疑和重构,宋儒通过对汉儒解经的反思来自救。 D. 自宋儒以来,《诗经》研究逐渐走上两途,要么以经说为本,要么弃经解于不顾,二者互不相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开宗明义,点明《诗经》难解,并从断章取义和汉儒解经两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证。 B. 文章以时间为序,分别论述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历代在《诗经》解读方面的困境,脉络清晰。 C. 除了大量举例,文章还引用不少名人言论并形成对比,使论证更具体、鲜明,更有说服力。 D. 文章在论证诗学研究的诸多不足之后,提出在历代经解的基础上全面解读《诗经》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中的篇什本是作为乐歌用于礼仪的,但随着历代对《诗经》的阐释和应用,其礼乐用义已不明了。 B. 宋儒对汉儒经说的补充、修改或者完善,维持了经学的地位,也为明清学人怀疑、放弃经解打开门径。 C. 研究《诗经》的人习惯于依凭经解之说,而阅读《诗经》的人则易以己度人、以今例古,诗义阐释多有分歧。 D. 结合相关文献记述,回归历史现场,对《诗经》篇章进行详细考证,就可以寻求到《诗经》的原初意义。 答 1. C .“在汉代被奉为神明的经典到了宋代开始被质疑和重构”错,原文是“其知识体系及其学说……被重构、被阐释”,并非经典本身被重构;“宋儒通过对汉儒解经的反思来自救”错,原文是“与其说是对汉儒解经的反思,毋宁说是宋儒对经学传统的自救”,是对“经学传统”的自救,而非对“宋儒”的自救。 2. 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自春秋战国以来历代”错,文章并没有对历代的《诗经》解读困境逐一梳理,而是重点论述了先秦、汉代、宋代、明清至今的《诗经》研究情况。 C.“引用不少名人言论并形成对比”错,文章主要是举例论证,没有引用“不少名人言论”,也不存在对比。 D.“提出在历代经解的基础上全面解读《诗经》的观点”错,文章最后提出“要想在经学阐释的道德赋义与断章取义的文本直解中寻求到更为理性中和的研究之路,则必须回归到《诗》所形成的历史现场,从礼义、乐义、诗义、经义四个向度对《诗经》的篇章进行详细考察,穿越历代经解的迷障”,可见是要破除历代经解的干扰,而非“在历代经解的基础上”,“全面解读《诗经》”的说法也与原文不符。 3. D.“就可以寻求到《诗经》的原初意义”错,根据原文,“回归到《诗》所形成的历史现场,从礼义、乐义、诗义、经义四个向度对《诗经》的篇章进行详细考察”“以历史考证的眼光审视存留于诗篇中的礼乐用义,结合文献记述”等也只能“对诗的文本进行尽可能质实的解读”,不能说就一定可以“寻求到《诗经》的原初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3-06-29 00:2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d2ce94f85fe117292b094ca47345ed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诗经〉的礼义、乐义、诗义与经义》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诗经〉的礼义、乐义、诗义与经义》阅读答案.pdf

标签:经义   礼义   诗经   答案   乐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