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政府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格式篇一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这条主线,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努力把建设成为以机械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化基地。以开展“两学一做”学教活动和“机关作风整顿”为契机,立足实际,内强素质抓提高,外树形象创业绩,着力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特色产业发展,做好信访稳定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目标。截止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47家,培育25家拟入统企业,目前已录入1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67.4亿元,同比增长8.1%;工业投资完成171.5亿元,同比增长14.33%,完成技改投资123.8亿元,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06亿元,申报省市技改项目4个;圆满完成“20xx杯全国铸工竟赛和**省铸造技能大赛”各项赛程,扩大了我市铸造产业知名度;新增军民融合型企业4家(超额完成任务);淘汰燃煤工业锅炉25台(超计划4台),排名位居各县市前列;开展中小企业订单式服务、名家大讲堂等培训活动18场(次),培训人员20xx余人次;68家铸造企业过工信部准入评审;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1755万元已全部到位。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以“两学一做”学教活动为契机,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机关新形象
1、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促进工信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我局党委高度重视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通过“两学一做”集中学教活动、“机关作风整顿”和“一问责十清理”专项行动的开展,修订完善了规章制度5项。在干部队伍建设上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加强了机关管理,使工作作风明显改善,敬业精神得到加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2、丰富学教形式,不断提高服务行业、企业能力
加强业务学习是提高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也是服务好企业的客观要求。每周五的下午为全局固定学习日,推行主管领导、科长轮流讲课制度,丰富学习形式,使大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积极学习,在全局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开展“培训提高年”活动为契机,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共 40 余人次来开展培训、交流活动18(场),人员全部参与学习。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机关党员、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服务企业的能力。
(二)重点抓好经济运行工作,助力企业转型发展
由于当前经济运行进入了新常态,为及时掌握经济运行走势,我局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不利条件下,对全市40家未开工生产的规上企业进行调研,形成报告。同时对我市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真正摸清当前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活动的基本情况,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全力做好新常态下的工业经济工作。
1、20xx年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7.4亿元,同比增长8.1%;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利税27亿元,同比增长6%。全年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99.1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21亿元,同比增长10.2%;预计实现利税39.5亿元,同比增长6.1%。1-10月份完成工业投资171.5亿元,同比增长14.33%;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23.8亿元,同比下降12.46%。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06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83亿元,同比下降10.7%。
2、燃煤锅炉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完成情况:1-10月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完成25台,超计划4台。淘汰冲天炉7台、普通机床6台、20xx吨粘土砂干型芯铸造生产线1条、造型流水线1条、年产10000纱锭生产线1条、铸造造型设备2台套、压线焊接设备1台、fa512细纱机5台。
3、争取上级专项项目资金情况:一是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1755万元已全部到位;二是申报省、市技改项目3个:**市兴达汽车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年产380套大型精密汽车模具技术改造项目、永欣铸造有限公司高档不锈钢阀门一期项目、**市龙达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瓦楞纸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目前申报资料审核和现场设备查验已经全部通过;三是**市华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大型复杂薄壁高强度优质铝合金舱段类铸件工艺研究和扩大生产能力项目申报20xx年省级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此军民结合产业项目为20xx年省、市国防科工局调剂的资金项目)。
(三)创新方式,深挖服务中心和协会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1、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依据承担的任务和职能,与协会建立了互动、联动体制。扎实开展了“企业培训提高年”活动。通过参加技术研讨会、聘请专家讲座等形式对各行业企业家进行培训、提高。到目前,聘请铸造专家李增民、清华大学马立志教授等40余人来授课及现场指导,开展中小企业订单式服务、名家大讲堂等培训活动18场(次),培训人员20xx余人次。同时创新形式,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展会、年会、论坛、研讨会、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企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好企业的对内对外交流活动。对外组织企业赴山东、山西、沈阳、上海等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协会分别组织企业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第xx届上海国际模具技术及装备展览会”、“中国模具高层论坛”、“第xx届中国环博会”、“20xx中国绿色博览会”等系列活动。
2、协会活动有声有色,产业、行业发展得到会员企业充分认可。自今年5月份,中铸协确定20xx“杯”全国铸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举办开始,截至11月4日,该竞赛活动经历了前期竞赛筹备、中期竞赛选拨、最终决赛结束近半年时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圆满落下了帷幕。1月12日,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李英冀一行五人,来我市考察环保产业发展情况,并到高科环保、九州环保、鑫泰环保等企业进行调研,针对扰环保发展的资金供给困难和投资效率不高等问题进行了沟通;截止目前,共接待全国各地党政机关、行业协会及业内人士来参观考察达300余人次,有效地提升了各行业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优化我市铸造产业资源配置,继续和工信部、中铸协一道做好铸造企业准入工作,完成我市二批共计132家铸造准入企业复核工作,为我们整个铸造产业提档升级做了铺垫和提升。
3、依托协会,产业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我市宏业、亚奇、兴达等3家企业的产品获“优质铸件金奖”。此次展会,我市到会观摩的企业家近500人次,多人次获得“全国优秀巾帼铸造工作者”、“全国铸造行业优秀青年企业家”、“全国铸造行业优秀行业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我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被中铸协认定为“中国铸造行业培训教育基地”;铸造产业集群成为中国铸造协会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单位;在20xx杯全国铸工技能竞赛中我市两名铸造工人分获粘土砂工艺、铸铁通用项目冠军,被授予“全国铸造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并入选中国铸造行业专家库专业技能人才库;在“**省铸工大赛”上我市多家企业获奖;复核申报了**市为“**省环保产业特色产业名市”称号,为金诚信公司“金诚信”牌冷弯成型设备、亚奇公司申报“**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荣誉称号;完成**市铸造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项目申报工作。
(五)对接京津、对接军工,促进企业提档扩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1、对接京津产业转移,不断拓展产业发展外延。一是分别参加了“协同创新 对接中国制造20xx ”论坛和“协同创新对接中国制造20xx北京高层次人才论坛”。论坛以“协同创新、制造先行”为主题,邀请《中国制造20xx》起草组专家、三地制造领域高层次人才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二是分别对接中国铸造协会、中国模具协会、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成型分会、中国环保机械协会、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核集团等国家级行业协会和国字号大集团,及时掌握、跟进相关行业的前瞻信息和央企、国企、外企的投资方向,组织企业精准对接,为企业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三是以铸造产业联盟为突破口,推进三地产业协同发展。
2、对接标准体系,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向纵深发展。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过程中,适应行业发展细分要求和我市机械制造加工的传统优势,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对接军工的发展思路,1月份,修编完成了《**市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获得了省领导的重视、关注,积极协助建新铸造、超德机床、精达机床、航凯机械、亿海机械等5家企业办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质认证”;为建新铸造、超德机床、精达机床、航凯机械、亿海机械、吉奥铸业等5家企业申报“**省军民融合型企业”称号;协助中防爆、精达机床申报“**省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称号。拥有资质企业情况:截止目前,我市军民结合产业拥有四证齐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质认证、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承制单位资格名录认证)的企业有:恒盛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宏业永盛汽车加热器股份有限公司、**市京汽车模具有限责任公司、**市华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拥有三证齐全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质认证、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是:**市瑞恒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拥有二证齐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质认证、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是:**市华远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刚办理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质认证的企业有:吉奥铸业有限公司、**市益升机械有限公司、**市远东油泵有限公司、中防爆工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另:中**集团获得省军工检测三级机构建设批复)。恒盛、宏业、中三家企业由做产品到制定行业标准,再到授权做检测检定标准的发展跨越,充分展示了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军地位。
(六)推进两化融合,信息产业工作逐步步入正轨
为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发展需要,我局自己内设信息产业科,旨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我市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cad/cam/cae技术逐渐进入企业生产领域,提高企业对“两化融合”的认识。
1、重点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工作。在安吉宏业集团四个两化融合储备项目里面选择宏业永泰流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项目申报20xx年“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项目。推荐宏业永盛汽车加热器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省级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全年两化融合培训500余人次,帮助我市十余家铸造企业进行两化融合网上诊断评估,效果良好。
2、“**企业网”影响力逐渐扩大,目前成为我市企业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20xx年页面浏览量达到200万次。为企业提供网上产品展示平台,全年发布各类信息543条,7种行业原材料行情信息268条,建立了完备的企业信息沟通体系。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宣传手段有效充分利用,网站内容实时更新,微信公众号的订阅人数达到500余人,涵盖了我市主要产业的工业企业相关负责人,短信平台共计发送8000余条短信。为配合我局20xx企业培训提高年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网站独家发布权威专家讲义和技术资料。**企业网与国内相关知名网站百铸网、国际铸业网、压铸网等开展全方位、多角度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等。推动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电子商务活动。目前我市企业电子商务活跃,平台量具、齿轮泵、阀门、压瓦机、除尘器、汽车装具等尤为突出,网站数量达到600余个。
3、按照市政府批复工信局落实的《**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提速降费,提高服务质量,我局制定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实施意见》并下发给个电信运营企业。并借此进行了对我市电信发展情况,包括基站建设、用户数量,网络带宽等调研。
4、为加快推进我市无线wifi网络建设,促进信息惠民,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快捷、畅通、免费的无线wifi服务促进我市信息网络经济的发展,助推我市产业升级,为城市发展建立低成本高效率信息化环境。制定了**市无线局域网(wifi)建设和免费开放实施方案,推进我市免费wifi网络建设。在全市实现八类公共服务场所wifi网络全覆盖。年底基本完成**市主城区公共区域wifi建设和免费开放。
(七)、做好信访稳定、安全生产和融资担保监管等工作,尽全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1、按照“事要解决”、“人要控住”的基本原则,进一步理顺各项工作机制,对上访人员进行耐心细致解释工作,引导其通过正当渠道反映合理诉求;在“两会”期间,我局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全力做好工信系统信访稳定工作,尽最大可能化解积案,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全年办理网上信访案件16件,应受理11件,及时受理10件,及时受理率90.9%,按期答复率100%。全年接待各类上方人员130余人。
2、全年共转发省市各级安全生产文件20余份,及时传达中央、省市各级安全生产文件精神,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和暑期、汛期系统内无安全事故发生,分别到三井、经纶纺织、宏业、恒盛、开源木业等企业进行安全检查,查处各类隐患8处,并及时整改,有效地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
3、融资担保不仅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还是关系到民生稳定的一部分。因此我局高度重视做好融资性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工作,今年对融资担保公司共检查3次,对非融资担保公司进行了2次突击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责令整改,全年无非法集资事件发生。
4、做好志愿兵和进藏兵情况摸底工作,逐户走访、逐人见面,确保全系统转业士官稳定;为将党的温暖送到军转干部中,分别安排做好8023部队军转干部体检工作,及时发放慰问金,重新规范建立了动态管理档案。
(八)、存在问题
一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较多。例如:我市铸造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受经济环境影响,环保设备、汽车等行业订单减少的问题。
二是企业运营成本增大与利润空间缩小的矛盾;科研成果转化慢、管理体制疏散等问题。
三是我局人员少,工作量大,影响我们更好服务企业的能力。
四是由于历史原因,我系统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多、情况复杂,人员控制难度大、上访隐患多。
二、20xx年工作安排
明年工作的总体思想:深入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对接军工、对接京津,着力抓项目建设,加大技改工作力度,突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步伐,保持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继续深入开展“企业培训提高年”活动,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巩固对接京津产业成果
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与协会一道继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企业培训提高年”活动。组织企业走出去观摩交流,采用外联、展会、年会等创新培训方式。组织企业参加“第xx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第xx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组织环保企业参加中环协、省环协、省工信厅举办的相关系列展会;突出抓好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严格按《**市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培育军民融合市场,采用“点对点”模式加强与总装、总后、军需部门的联系。继续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研发中心建设,在现有宏业汽车综合实验室、亚奇铸造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再重点培育兴达模具博士工作站、宇清环保与工业大学环保成果转化基地、3d工业打印服务平台、中防爆公司军民融合产学研示范产业基地等。做好对接京津产业转移大文章,继续联合北京、天津、**省铸协、山东铸协推动鲁铸造产业联盟进程。
(二)抓好工业重点项目库尤其是技改项目库建设,涵养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紧紧抓住工业投资的“牛鼻子”,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督促在建项目早期竣工投产,进一步完善工业项目库,做好项目基础性工作,及时更新项目库,提前做实做熟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新增一批规上企业,计划培育25家拟纳入规上的企业,估计明年**市指导目标不低于15家,为完成任务奠定基础。盯紧年初**市级下达各项任务指标,确保各项指标圆满完成。完成27家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工作。省工信厅下20xx-20xx年的任务为71家,20xx-20xx年完成了48家,其中4家不在省下达的计划盘子里,明年与质监、环保等部门对剩余的27家全部到现场一一核查,确保完成三年的任务目标。与电力部门一道做好20xx年工业用电“迎峰度夏”工作。
(三)信息产业及信息化工作
推动健全市级信息化相关行政机构设置,引导我市企业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协调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加强全市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协调基础电信运营商,促进信息消费快速增长。
(四)盯紧最大信访隐患
配合有关部门积极稳妥的落实退伍士官相关政策,确保全系统转业士官的稳定,为全市稳定打好基础。
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信系统的改制工作,努力做好等少数无理缠访人员相关工作,进一步规范网上信访办理机制,提高网上办理效率。
搞好日常宣传,远离非法融资活动,做好融资监管工作,重在加强日常监管,加大检查力度,规范运行,确保不发生代偿风险,有效促进和保障我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健康发展。
(五) 、进一步巩固“两学一做”、“机关作风整顿”工作成果,机关建设抓规范,严格落实“八项规定”、“一问责十清理”各项制度;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及时上报全局各项工作。
政府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格式篇二人社局20xx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谋划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就业服务工作
我局以扩大就业、扶持创业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攻坚克难、务实创新,开拓就业服务工作。组织开展了20xx年公益性岗位招聘工作。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返乡农民工为重点,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并利用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全面的创业帮扶,提高创业成功率,实现创业带动就业。按照“集中资金、关注民生、突出重点、规范使用”的原则使用就业专项资金,主要在鼓励就业、创业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方面取得突破,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充分体现了扶持困难群体、增加就业岗位的功能。
截至9月底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1128人,安置新增城镇就业3263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9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5万元,累计发放2392万元,带动创业490人,吸纳就业719人;累计发放小企业贷款7家,金额1400万元,累计带动就业859人,有效促进了我市的就业工作。筹集就业专项资金412万元,支出创业贷款贴息23.9万元、创业贷款担保基金29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119.85万元。
按上级要求将《就业失业登记证》更名为《就业创业证》,并更新了信息系统,为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人员办理986本;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市场作用,为用工双方搭建平台,大力征集就业岗位,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开展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000人次,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10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做好档案托管工作,健全完善了接收调转手续和程序,共接收托管档案172份,申报退休人员419人,出具查阅档证明305份,并做好相关微机登统工作。
对我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进行检查清理,取缔了科普职业培训学校。与妇联联合开展了2期巾帼妇女创业培训,55人参加培训。举办了第一期创业培训班,共培训25人。对全市50名40、50人员进行计算机技能培训,已全部就业。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培训120人。在**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职业资格考试,95人参加考试,并办理了职业资格证书。
发挥失业保险“社会稳定器”作用,加强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和发放工作,今年新增参保人员240人,参保总计24286人,征缴失业保险费440万元,支出失业保险金、取暖费、医疗保险费、援企稳岗补贴等335万元。
2、社会保险工作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完成了将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年检认证权限下放乡镇、街办处的工作,形成生存认证工作的网络化、社会化管理,部分街办处将认证权限进一步深入到社区,实现市、乡镇(街办处)、村(居委会)三级网络办公,方便群众的同时也保证了年检认证的及时准确。抽调社保所、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科室力量组成两个工作组,对欠费企业开展专项稽核,目前完成我市178个欠费企业欠费能力专项稽核工作,现正整理有关稽核数据,逐个分析欠费企业缴费能力,研究出台针对欠费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办法,为省、市及我市的养老保险工作提供准确数据和政策参考。为我市20xx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职工进行了待遇调整,人均增加157.3元,截至9月底新增参保1806人,共有参保人员68057人,其中在职43517人,离退休24540人,征缴13724万元,支出47258万元。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我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养老保险工作正式启动,召开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开展养老保险参保登记数据采集。为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组织开展了参保软件数据采集培训工作。开展了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工作。现有参保人员2814人,退休人员1258人,基金收入841万元,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3296万元,基金结余947万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部署开展了城居保基金征缴工作,组织各乡镇相关人员召开了专门会议。经过市、乡镇、村(社区)三级工作人员集中会战,现除四营乡外,其余乡镇全部结束,初步统计实现基金征缴2350万元,新增扩面3000余人,实现了基金征缴“四连增”。截至目前为全市75377名60岁以上老年城乡居民发放5519万元,发放率100%。对重复领取养老金情况进行清理,清理出69人,停发了养老金,追回重复领取养老金8916元;开展了待遇领取人员生存认证工作,筛查出死亡待遇领取人员1672人,及时停发了养老金,确保了基金安全;落实老农保与城居保并轨工作,全市1920名老农保中1681名办理了退保,退款117万元,为53人办理了并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系统,其余193人失联人员进行了相关账目处理,累计办理22名失联人员退保。
医疗、生育保险:对辖区内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申报的诊疗项目进行验收,对超范围开放的收费项目进行了清理,共计取消超范围收费46项,涉及6家医疗机构,更好地规范了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杜绝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福星园护理院通过审批,成为我市也是**地区首家定点护理院,代表着医保定点进入多元化时代,可以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医疗服务。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整合完毕,原政策执行到年底,现原农合工作原轨正常运转。开展了全市女职工生育保险免费体检活动,体检总数为1万人,预计9月份结束。开展了20xx年慢性病体检工作。按市局部署,整理完毕诊疗目录和药品目录,为全省开通异地就医、结算打下基础。截至目前,职工医保参保人员37707人,基金收入6921万元,为3746人次支付统筹金共计5317万元,参保率96%,累计结余基金10019万元;居民医保参保人员53292人,基金收入2266万元,为2864人次支付统筹基金2452万元,参保率90%,累计基金结余1069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员20388人,基金收入354万元,为338人次支付统筹基金249万元,参保率95%,累计基金结余701万元。
工伤保险:积极扩大覆盖面,加大建筑等行业、农民工参保工作力度,启动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截至目前新增参保1220人,达到28948人,农民工参保9252人;征缴基金1441万元,支出1400万元,享受工伤待遇298人,有效减轻了企业和家属的负担。
社保卡工作:联合电视台做好社保卡宣传工作,已发放社保卡35万张(农村28万张,城镇职工、居民7万张),补办社保卡600张。做好20xx年新参保人员信息采集,涉及人员数量13万人。
3、人事人才工作
公务员管理工作:做好职务职级并行工作,全市公务员1593人,符合晋升条件921人,其中科员级晋升副科级695人,副科级晋升正科级143人,正科级晋升副处级78人,副处级晋升正处级5人。完成20xx年度政府系统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参加考核821人,评出优秀人员85人(其中嘉奖75人,三等功10人),督促各单位完成20xx年上半年网上平时考核工作;根据市委组织部干部任免通知,为张凤奎、孙国平等8名提交了任免职务的请示;安排布置了我市政府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上学习工作;完成政府系统行政单位644名科级以下公务员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审批工作;按照**市“一问责十清理”通知精神完成政府系统机关单位部分人员情况摸底排查、自查自纠工作。接收军队转业干部2人。对全市151名企业军转干部进行了春节慰问工作。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完成事业单位人员20xx年度考核工作,参加考核人员10088人,嘉奖925人,记功81人;完成20xx年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及岗位统计工作:现有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9975人,岗位总数11033个,现聘用人员9812人;完成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签订,共对我市235个事业单位10105人进行了合同签订工作;由人社、教育、编制、财政、纪委等五部门组成联合考核组对我市20xx年招聘的81名教师进行了实地考核,考核主要围绕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通过学生评议、教职工评议、业务考核、检查学校考核小组鉴定等方法进行;完成20xx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计划申报工作,计划为我市教育、财政、环保、水利、乡镇等申报招聘208人。开通了我市事业单位招聘网上报名系统。开展20xx年教师招聘工作,公开招聘教师总计185人,其中一中12人、二中7人、职教中心11人、农村小学教师143名,幼儿教师
10 人,聋哑学校教师2人。
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力度,加速培养造就一支与“经济强省、美丽”相适应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按照省人社厅《关于申报**省20xx年高层次创业人才项目补助的通知》的要求,积极组织申报相关材料;开展了20xx年**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才选拔工作,推荐本市青年专业技术人员3人次;组建并开展了**市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录入工作,完成下设管理员30人次;组织专业技术报名考试人员现场审核2人次;组织20xx年考试合格人员办理职称证书,其中卫生专业初级46人、中级29人,会计专业初级3人、中级1人,经济师2人。开展了**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过渡工作,完成高级资格人员538人次,中级资格人员2163人次的过渡审批。组织执业药师96人、造价工程师6人、注册设备注册电气注册土木5人、经济师21人、消防工程师8人、一级建造师64人参加资格考试。
工资福利工作:完成20xx年度绩效工资总量审批工作;完成20xx年精神文明奖审批工作;完成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按比照职务等级落实工作待遇工作;完成20xx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级别工资晋升、晋档和薪级工资晋级工作;完成新聘(录)用见习期满人员档案审核、定级、信息录入工作;做好乡镇工作补贴审批工作和职级并行工资审批工作;完成新工资管理系统信息采集工作;完成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工作;对达到退休年龄人员167人进行退休工资审批工作,对符合享受条件人员34人进行遗属补助审批工作;完成符合条件要求的中、高级工人报名、考试及考试合格人员评审材料审核、上报工作。
人才交流服务工作:做好18名20xx届和20xx届“三支一扶”志愿者考核及考勤等日常管理工作,接收20xx年度9名志愿者,已全部到岗;完成我市20xx年456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为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54人次,进一步完善了登记工作,建立了详实的信息库;为16名预备党员办理了转正手续,接转流动人员党关系168人次;收集整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档案材料3610份,并全部登记、整理、入档;接收我市事业单位新聘任人员档案109份,接收学生档案125份,20xx年高校毕业生报到人数245人,办理流动人员档案托管169人次,办理流动人员档案接转139人次,为流动人才办理人事代理85份;接收整理了76名大学生村官档案,为其办理了人事档案工龄接续工作,为我市9名大学生村官办理了社会保险缴纳工作;为8名部队复员人员办理了退休申报工作。组织我市三家企业参加了北京市人社局组织的**企业进校园招聘活动,达成意向协议36人次。
4、劳动保障工作
认真做好日常投诉、举报,接待劳动保障投诉来电来访686人次,接待群众投诉举报4起,办结4起,为94名农民工追讨工资89.93万元。完成了20xx年双节期间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3月份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检查用人单位20家。寺扩建工程拖欠54名农民工工资已先期发放38万元,齐桥奇正铁艺拖欠51名工人53.4万元工资一案按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交公安部门。对全市所有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年审工作,现有37家单位领取了年审手册,发放年审资料120份。
新签劳动合同1603份,续签622份,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关系)339份,新增用工备案44家,总数达212家。通过下企业和企业报送资料等方式,审核企业用工备案47家,为其享受稳岗补贴做出前期认定工作。
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98件,其中经审查不符合受案范畴不予受理23件,受理175件,调解撤诉41件,裁决结案126件。处理信访案件15件,含网上信访14件,均已办结。
接收工伤认定申请428起,企业放弃51件,依法作出认定377起,保障了受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和补偿,有效维护了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20xx年工作谋划
1、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做好劳务输出,计划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人次;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以促进就业;加大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引导、帮助创业者创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确保就业总量稳步增大。
2、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促进各类企业特别是城镇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参加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中断缴费是普遍现象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将研究针对措施,坚持宣传和挖潜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严把审核关,力争收到实效;鉴于每年有5000人由缴费人员转入待遇领取,为防止出现基金征缴下滑,20xx年着力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及参保缴费工作,确保参保率达到95%;加大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养老金足额发放;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合并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后,争取降低原居民医保缴费基数、增加慢性病待遇,提高原农合报销比例、实现内直接入院;启动职工医保省内异地结算工作;积极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加大建筑施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力度,启动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社保卡20xx年全面启用,按省厅部署落实好45万原农合参保人员的社保卡制作及发放工作。
3、完善人事人才工作。做好公务员年度考核及奖惩工作;对政府系统公务员开展培训,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及稳定工作;加强事业单位管理,做好岗位设置工作,理顺岗位设置与职称聘用问题,并适时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福利工作;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落实好职称制定改革工作;充分利用多种媒介,组织多样的活动,选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来我市工作;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各类招聘洽谈会,引进急需的人才,助力我市经济发展;加强人才交流中心党支部管理工作,解除大中专毕业生后顾之忧;联合组织部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表彰工作。
4、加大维权工作力度,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开展阳光服务活动,宣传和贯彻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继续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数据采集,与建设、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双节期间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专项行动;继续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做好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仲裁;做好工伤认定工作。
政府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格式篇三招商局20xx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计划
小编寄语:招商局是各地政府为加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促进招商引资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为政府直属事业机构。下面是我们第一范文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招商局20xx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计划,请大家参阅!
今年以来,我局依据市和县政府工作报告下达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围绕做优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的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招商宣传推介,着力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精心组织招商活动,不断强化项目对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作一汇报: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xx年,全县预计完成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05亿元,同比增长5%;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67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2%。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8个,总投资55亿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个,总投资162.23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2个(炫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建设项目、巧鑫车辆有限公司高端自行车零配件及整车研发生产销售基地项目)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实效
1、完善政策,招商引资工作有序开展。我局根据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特点,结合省、市产业扶持相关政策和产业发展现状,草拟了《xx县产业扶持政策暂行办法》,《办法》涉及工业、农业、商业及股权投资等项目,并明确产业扶持资金的使用范围、扶持政策条件、扶持资金种类、产业扶持政策适用以及扶持申报要求、审核认定与兑现、管理监督等,目前草案已形成,待上会研究后下发。通过建章立制,完善招商政策,在实际招商引资过程中,达到有章可循的目的。
2、主动出击,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今年以来,我局结合在外成功人士及入驻xx企业上下游客户等人脉资源,收集相关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信息进行甄别,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赴上海、浙江、江苏、重庆等地开展定向招商活动,对接产业转移项目,重点引进符合我县产业定位的项目。同时,截止10月份共接待来考察客商180余批次、近20xx人次,对接涉及装备制造汽车零配件、自行车整车及配件、食品精深加工、城市建设、新能源发电、旅游等产业类项目。目前,食品、机电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东南电器、达康自行车、重庆国际信托融资等多个项目已签约落户,正在洽谈的、食品、综合类大市场、生态农业、电、等项目,有望下步签约落户。
3、组织推介,着力营造招商引资氛围。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实施“凤还巢”工程,吸引和鼓励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做贡献,春节前夕,我县成功举办xx县在外创业返乡工作企业家座谈会;5月份,我局根据上海产业转移的信息,在上海成功举办自行车产业推介会,宣传推介经济社会发展及地理区位优势,会上成功签订投资框架协议4个,总投资8.5亿元;为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我局结合第二届石榴文化节,计划10月25日组织xx县第二届石榴节招商推介会,邀请近200名落户已投产重大企业负责人、在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成功人士和重点在谈项目企业的代表参会,期间33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达71.23亿元。通过活动的开展,摸排掌握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信息,进一步营造全民招商的氛围。
4、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帮办服务水平。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今年以来,我们通过主动思项目、谋项目、抓项目,着力强化项目跟踪服务,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协调相关单位部门解决企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全年我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50余家企业签约待建、在建、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其中,帮办完美日化办理公司注册手续,配合规划、国土部门进行土地规划调整、挂牌、报批等;帮办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培训员工、招聘人员等;帮办华泰特种钢、百姓能源、菲雷克斯物流装备制造、xx科技等多家企业解决小孩就学问题。通过帮办服务,不断提高为企业服务水平,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
1、招商模式单一。系统全面、灵活多变的招商模式是招商引资成功的关键,但目前招商的办法还不够多,机制还不够灵活,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被动招商的层面。
2、项目库储备不够完善。目前,招商引资项目库更新较慢,缺乏一批有分量、上档次、有吸引力的大项目和好项目。
3、服务企业不够到位。对客商承诺的“一条龙”、“保姆”式的服务还没有真正到位,大部分是等企业上门求助得多,主动登门为企业解决困难得少。
四、20xx年工作打算
1、突出重点招商,把握主攻方向。一是突出重点区域,我们要继续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等区域上门推介,实施定向招商。二是突出重点产业,围绕电子器件、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食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主动对接、跟踪服务,实施精准招商,结合我县现有企业,有针对性的对入驻产业上下游进行产业链招商,并着力推进专用电子器件产业集聚发展。三是突出重点平台,根据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的产业整体战略布局,围绕中小企业产业园、自行车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园中园”的标准化厂房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着力提高产业发展集聚度和综合竞争力。
2、丰富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在进一步强化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以项目招商等传统招商方式的基础上,一是重点探索委托招商、代理招商市场化的招商手段,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举办、项目对接等招商活动,拓宽招商的覆盖面。二是进一步加强与在外成功人士、驻点商会、协会等人脉资源进行联系,摸排收集项目信息,达到精准招商。三是通过微信、网站等网络新媒体的建设,主动对接投资群体,定期发布县情、园区介绍、发布招商项目、服务政策,以及投资者关注的各种信息,并建立与投资者进行信息互换和信息沟通的新渠道,形成与投资客商良性互动。
3、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投资环境。一是健全完善跟踪服务制度,对新、续建项目实行动态跟踪服务,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尽快发挥效益。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与企业联系沟通,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见效,形成项目梯次发展。三是强化服务质量,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增强企业家对归属感,让企业家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参与到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来。
政府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格式篇四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一、“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是安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安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前进方向。全省人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奋进,较好完成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省生产总值24117.9亿元、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增长8.8%。粮食产量683.5亿斤,实现“十三连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财政收入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5%。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国家批复,成为全国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的重大平台。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由中国科技大学主导研制成功,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合肥上海段顺利开通,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显示触控玻璃实现量产。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7%和12.9%,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39.1%提高到4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新登记注册企业19.4万户、增长3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以上,pm
2.5
年均浓度下降3.4%,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引江济淮工程开工建设,贯通江淮的梦想照进现实。合肥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开启了安徽地铁时代。郑徐客专安徽段、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等重大项目建成运营,新改建农村公路畅通工程3.5万公里。
脱贫攻坚首战告捷。103万贫困人口脱贫,1077个贫困村出列,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全面胜利。成功抗击长江流域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灾后修复和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展开,3.18万水毁住房群众全部搬进新居。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156元和11720元,增长8.2%和8.3%。城镇新增就业66.8万人、登记失业率3.2%。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30.2万套,又解决312.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面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完成煤炭967万吨、生铁和粗钢505万吨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妥善安置职工3.8万人。商品住房去化周期由12个月降至8个月,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率56.5%。有效管控企业杠杆率,全年直接融资4386.2亿元、增长47.2%,新增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40家。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全年减免税费702.4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补短板力度,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四督四保”,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205个、建成1529个。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加快。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启动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推进“调转促”行动计划和“三重一创”建设。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53万件、增长36.8%。新增1个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2个,培养高技能人才10.8万人,实施引智项目260项。启动第二批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首批7个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4%。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6.6%。推动服务业提速提质,启动建设“电商安徽”,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68.4%,旅游总收入增长19.8%。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建成城市绿道1189公里,超额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任务。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5个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加强生态建设和重点领域环境污染整治,全面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建立“3+2”清单制度管理体系,在全国率先推行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建成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发放“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9.2万户。营改增试点、资源税改革全面推开。建工集团整体上市、铜陵有色股份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获准实施。首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首批13个村“三变”改革试点扎实推进,80个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任务顺利完成。
大力推进对外开放。皖江8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郑蒲港区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马鞍山综保区、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中德(芜湖)中小企业合作区获国家批准建设。江淮汽车与德国大众汽车合作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成功举办。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7.7亿美元、增长8.4%。外事、侨务、对台、港澳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脱贫攻坚年度战役打出了气势和成效。建立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突出产业脱贫,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村1073个,建成村、户光伏电站72808个,启动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加强就业脱贫,帮扶30万以上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完成2.8万贫困人口搬迁任务。推进智力扶贫,贫困地区农村学生通过专项计划进入重点高校6561人、增长16.7%,对4.6万贫困家庭普通高中生免除学杂费。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0.6万户。推进健康脱贫,制定“两降四提一兜底”政策,在全国率先设定贫困人口医疗费用“351”兜底保障线,将89种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纳入保障范围。
(五)切实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帮助6.3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6.2%。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57所,完成1007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调整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人均月保障标准分别增长8.5%和17.5%。深入推进综合医改,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8.5‰。文化惠民工程提质升级,文化创意等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入列“中国好人榜”总数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我省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1金2铜佳绩。哲学社会科学、参事文史、档案、地方志工作继续加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进一步发展,援藏援疆、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建1675个农村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全覆盖。深化安全生产“铸安”行动,事故总量下降7.2%。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风险分级监督管理全面推行。推进信访法治化,信访总量继续下降。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在抗击特大洪涝灾害中,驻皖部队广大官兵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大贡献。
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我们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确保各项事业沿着党中央确定的正确方向前进。坚持依法履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0件,制定、修改政府规章8件,完成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1160件,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826件,办理省政协委员提案1011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认真落实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各种风险因素较多,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省人民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把握发展新常态、践行发展新理念的结果;是持续加强改革创新,坚持不懈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各方面注重实干、狠抓落实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皖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安徽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区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看到,我省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较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为明显;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低端过剩和中高端短缺并存;实体经济困难依然较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较高,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幅回落较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领域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政府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刀刃向内的改革有待加力,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还不够畅通;少数干部不敢为、不想为、不会为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等等。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下更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期待!
二、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
当前,我省正处于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纵观发展大势,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安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我省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制造强国战略强力推进,有利于安徽更好发挥区位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科教优势和改革创新优势,打造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前景广阔。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担当历史使命,坚定地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闯出新路,奋力在全国发展方阵中走在前列。
(一)下好创新“先手棋”,着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建设美好安徽,必须坚持发展为上,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
加快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提升基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一流大科学工程和设施集群、一流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打造创新体系基础平台。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一流成果转化体系、一流企业创新主体,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
大力推进新兴产业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和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立足当前、谋划中期、布局长远,梯次展开“三重一创”建设,发展一批产业创新引领基地和龙头型创新型企业,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系统推进技术、平台、金融、政策四大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围绕重大技术研发转化、创新资源捕捉寻找、创新成果路演展示、创新主体向往汇聚,构建技术创新支撑体系。聚焦科技成果孵化、产业化加速、产业集群发展,构建全链条跟进的创新平台支撑体系。注重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全面跟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有效对接,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创新金融支撑体系。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增强人才、技术、项目吸引力,构建全要素服务的创新政策支撑体系,大力弘扬崇尚创新、宽容失败、鼓励探索的文化,让各类主体创新愉快。
(二)增强发展协调性,着力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发展新体系。全面落实国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积极推动省内各区域发挥优势、竞相发展。
加强与沪苏浙等高对接,提升区域发展能级。立足互通、互容、互惠,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城市群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分工合作,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推进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共建共享,畅通发展路径,集聚发展动能,提升发展水平。
加强区域板块整体联动,形成多极支撑格局。推动合肥都市圈扩容升级,创建合肥滨湖新区,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圈。实施皖江示范区展期规划,健全拥江发展、两岸联动机制,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深化和落实支持皖北发展政策,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实施新一轮南北结对帮扶和园区合作共建,加快建设“四化”协调先行区。高水平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加快建成美丽中国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持续强化产业支撑力、基础设施承载力和民生保障力,加快构建特色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红色旅游胜地。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工程,加强采煤沉陷区治理,支持发展替代产业。完善区域合作和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形成核心引领、板块联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新格局。
加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设,打牢平衡发展根基。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统筹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增强中心城市带动力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拓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加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加快发展支撑。全面推进铁路、公路、航道、航空、水利、电网、油气管线、信息网络、商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体系、水利保障体系、网络信息体系和物流体系,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助推安徽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三)提高绿色竞争力,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立足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构建绿色生态网络,壮大绿色经济规模,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让安徽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
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空间样板。以“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引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统筹生态廊道构建、绿色产业发展、绿色村镇建设,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全面展示山水人文共生、生态绿色共享的美好安徽。
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样板。构建绿色工业、绿色建筑和生态农业体系,发展安全稳定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让生态优势真正成为安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源头严控、全程严管的制度样板。加强依法治理,健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探索源头保护制度,建立环境治理和保护市场化机制,以及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尊重自然、呵护生态成为全省人民的自觉追求。
(四)打造开放新高地,着力形成双向互动、内外联动的全面开放格局。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重,全面提升“引进来”和“走出去”水平。
以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牵引,建设开放大平台。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创建,统筹推进各类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高水平建设中外、异地合作产业园,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品牌,让国际国内资源更多向安徽集聚,安徽经济深度融入国际国内两大市场。
以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构建开放大通道。加强重要节点工程和连接通道建设,提升高速公路和高铁全国枢纽地位。推进皖江和淮河港口群建设,打造多式联运体系和江海联运枢纽中心。积极培育航空市场,加快发展国际货运班列。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口岸经济。
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重点,优化开放大环境。深化投资管理和外贸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一体化,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五)扩大共享新成果,着力建设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家园。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怀民生之忧,善谋民生之策,多兴民生之利,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持民生为本,持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开拓富民之源,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筑牢民生之基,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构建更公平、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兜牢民生之底,加大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力度,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构建社会托底保障体系。
坚持脱贫为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主战场,坚持“六看六确保”“四个严”基本要求,实施“四个清单”工作机制,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努力做到精准扶贫、监测评估、防范返贫、责任落实全覆盖,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坚持平安为基,大力加强平安安徽建设。坚持预防为先、防控结合,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构建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落实机制,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络安全和生态安全建设,让安徽社会安定、人民安康!
三、扎实做好20xx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坚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和活力。
坚决去产能,推动传统行业脱困升级。完成煤炭、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年度任务,防止已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妥善做好人员分流安置,确保分得出、安得好、稳得住。加强融资支持,有序推进产权、股权交易,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强化市企协调,加快“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支持企业脱困发展、转型升级。
加快去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加快三四线城市商品住房去库存,采取有效办法消化商业房地产库存。把去库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落实进城落户农民住房保障政策,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和公租房货币化保障。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坚决控房价、防泡沫、防风险,引导房地产回归居住功能。
大力去杠杆,确保经济稳健运行。进一步降低企业杠杆率,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企业受益面。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加强金融监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继续降成本,增强实体经济企业发展活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扩大小额票据贴现规模和直供电交易覆盖范围。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削减中介评估项目和费用,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完善劳动力市场和物流体系,降低人工、物流等要素成本。
聚焦补短板,培育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加有效投入,扩大制造业投资,遏制“脱实向虚”苗头。加大创新能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强化项目带动,推进“四督四保”,实施一批“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600个以上、建成600个以上,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完成投资6600亿元。
(二)持续加强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全面展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工程:推进科技创新“一号工程”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创建,启动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规划建设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安徽创新馆,打造面向全球的创新成果路演中心。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加快实施北航合肥科学城、中科大先研院二期等项目,支持创建轨道交通轮轴、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研发机构,培育小微企业创业基地30个。发展一批支持创新的金融服务产品:启动建设综合性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平台,加快建立科技银行和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科技融资租赁公司,争取投贷联动试点,推行“产业+基金”模式,突出发展面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天使投资。推出一批支持创新的政策成果: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省级编制周转池管理制度,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和自由流动;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比例不低于70%;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扶持计划,营造关爱人才的良好环境。
实施“三重一创”建设工程。加强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抓好研发平台建设和产业链配套,实现产业基金支持全覆盖。加强对首批7个重大工程、重大专项的政策支持,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快产业化进程。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一号工程”,推动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落地。实施航空产业园建设工程,扶持一批通用航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加大重大装备首台套推广应用支持力度,将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纳入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范围。实施100项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0家。
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xx安徽篇》,积极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加快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开展“互联网+”制造行动,积极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100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支持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培育一批绿色产品、工厂、园区和供应链。加快建设技工大省,实施“江淮工匠20xx计划”,开展面向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企业职工、退役士兵等群体的技能培训,建设一批公共实训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十大扩消费行动”。加快传统商圈提档升级,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加强电商核心竞争力建设,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业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身休闲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园区功能建设,打造服务业特色小镇和商业特色街区。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
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推进质量安徽建设,广泛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积极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支持企业主导质量标准制订,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强力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实施旅游强省“五个一批”建设工程,构建具有国际水准的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推进黄山、池州、宣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建设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和经典景区。全面完善旅游产品、基础设施和营销体系,加强新业态培育和多业态融合发展,加快把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和重要增长极。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创新和推广农业科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一批生态高标准农田。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深入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补助,增加“绿色皖农”品牌。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快建设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新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20个。
强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大提升。主攻粮食和畜产品加工转化,加快振兴食品工业。完善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优势基地。集中开展农业产业化品牌创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发展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的服务组织,培育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扩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实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改革试点。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财产性收入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推进农垦改革发展。
(四)大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开拓发展更大空间
深化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落实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完善进城落户农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办法。加强城市空间规划管控,全面推进市县“多规合一”。强化城市设计和特色塑造,开展永久性城市绿带试点,有序推进老城区更新改造和功能恢复。加强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以上。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市、县政府城市管理领域的机构综合设置,建成县(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
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发展工程。落实和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县域特色经济、配套经济发展,推动县域产业融入中心城市产业链和创新体系。加快县域开发区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新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鼓励和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兴业。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培育一批现代中小城市。开展534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和670个中心村建设。推动中心城市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编制20xx20xx年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规划,建立支持政策和保障机制体系。加快省际间、城市间道路互联互通建设,开工建设芜黄等高速公路,建成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新增高速公路130公里、一级公路300公里,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3000公里,建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2.1万公里。建成庐铜铁路、淮北萧县北客车联络线,新增铁路123公里。加快商合杭、合安、郑阜等高铁项目进度,开工建设安九高铁,加快合宿新、池黄、昌景黄高铁和合六、淮宿蚌阜亳、合巢马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芜宣机场,推进蚌埠、亳州、宿州、滁州、金寨等机场和黄山机场迁建前期工作。加快淮河干流和重要支流航道建设,加强港口建设统一规划和管理。全面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完成灾后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加快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基本完成114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开工建设8座重点易涝区排涝泵站,续建环巢湖防洪治理等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200万千瓦。加快合肥六安成品油管道、宣城黄山天然气干线等管网建设。推进“宽带安徽”建设,新建移动通信基站2万个,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到95%以上。
(五)切实加强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生态质量
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工业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专项整治和燃煤锅炉改造,推进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建设和运行,
pm
2.5
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实施巢湖、淮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加快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完成新安江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健全环保监管体系,全面推行“河长制”,探索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与信贷联动机制,在火电、造纸等行业推动排污许可改革。
加大生态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修复,深入开展生态市和生态县创建。深化环境综合整治,扩大“三线三边”治理成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造林120万亩。
推动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全面落实能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开展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计划。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推进闲置低效和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工作。加强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出率。
强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立足于实现改善环境和农民增收双赢,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步伐,积极引进秸秆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和成熟项目,打造以秸秆为原料的现代环保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示范园区。
(六)继续深化关键性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全面推行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扩大“证照合一”覆盖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试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形成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各种证明和手续,程度方便群众和企业。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实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大财政支出优化整合力度,改变财政支出项目只增不减格局,下放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审批权,逐步将竞争性领域专项资金转化为股权投资基金。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实现年度存量到期政府债务置换全覆盖。推进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落实营改增试点政策。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普惠金融,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积极发展民营银行,推进省农村信用联社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控制与补偿机制。增加公司信用类债券品种和规模,壮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安徽板块”。促进保险资金支小支农、服务创新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要突破口,推动省属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组建省属企业改革发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员工持股、职业经理人制度、规范董事会、中长期激励等试点。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优化国有资本监管方式。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放宽放活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进民间资本。大力促进民间投资企稳回升,在生态环保、市政、交通、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再推出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保护企业家精神,稳定企业家信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保护,让企业家专注创业、安心创业、愉快创业。
(七)全面扩大双向开放,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促进对外贸易回稳向好。实行更加积极的外贸促进政策,扩大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商品出口,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加强核心关键技术引进吸收。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推动加工贸易向海关特殊监管区集聚。推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品牌设计、营销和推广中心,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公共海外仓和产品展示中心。支持条件成熟的外贸大县(市)设立监管中心。
加强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鼓励各地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外资企业在国内上市和发债融资。办好第十届中博会,创新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模式,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展会平台。积极引进中高端产业和知名跨国公司,加强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合作,推进中德、中新苏滁等合作产业园建设。积极扩大对外投资,完善“走出去”政策和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
积极争创自由贸易试验区。依托皖江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以综合保税区为主体,以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为目标,积极推进自贸区创建。加快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建设,拓展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筹建六安海关。复制一批自贸区改革试点新经验,推进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等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
(八)着力强化机制保障,高标准推进脱贫攻坚年度任务
完成脱贫90万人以上、贫困村出列1000个以上,力争2个县脱贫摘帽。
构建精准扶贫保障机制。完善“四个清单”,坚持因村因户施策,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新增特色种养业贫困村260个,新建光伏电站村级1000个、户用5万户,推进333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增强贫困村内生动力,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生产经营模式。实施3万以上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贫困家庭“雨露计划”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全覆盖。落实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严格执行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综合医保政策。
构建监测评估保障机制。坚持“六看六确保”,健全督查巡查和暗访制度。严格落实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办法,对年度拟出列的贫困村、脱贫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实行监测评估全覆盖。
构建防范返贫保障机制。建立运行返贫预警机制,加强返贫信息管理,通过调查、评议、审核、认定等途径确认返贫户,并及时衔接帮扶机制。对已脱贫的县、村、户,一定时期内继续保留原有扶贫政策,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保险产品,打牢稳定脱贫基础。
构建责任落实保障机制。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健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和问责机制,形成责任链闭环运行。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深入开展扶贫日活动和扶贫志愿者行动,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九)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大力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继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力争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普通高中课程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支持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加快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实施一流学科专业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加强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和完善就业援助措施,帮助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入推进“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建设创业服务云平台,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实施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为重点的社会救助制度。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33.2万套,基本建成19.8万套,完成1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深入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分级诊疗,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公立医院薪酬绩效考核,提高医保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和分类采购,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实施中医药名医、名科、名院、名药工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社区、村镇、单位、家庭创建活动。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强妇产科、儿科建设。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加强文化惠民,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推进县域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深化“书香安徽”阅读活动,加快省文化馆、省科技馆建设,培育一批文化小镇、街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举办第三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精品工程、文学原创和舞台艺术创作工程,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参事文史、地方志和档案工作。
巩固提升民生工程。投入940.2亿元,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其中新增健康脱贫兜底“351”及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技工大省技能培训等重点民生工程。民生工程涉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我们要坚持建管并重,健全长效机制,让全省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十)深入推进平安安徽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加强互联网安全管理,构建和谐文明网络空间。深入实施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监督管理,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城市和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加强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事业,健全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中小企业和高危行业企业为重点,推动各类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深化“铸安”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全面排查和整治各类事故隐患。完成安庆油气管廊迁建工程。加强安全监管执法,依法严惩非法违法企业和行为。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建立运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互联互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行县(市、区)直接服务和管理社区。推进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信息化,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建立直接登记和双重管理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加强法治教育,扩大法律援助。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实施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做好援藏援疆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老人的关爱服务。加强残疾人民生和权益保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事业。
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健全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机构,完善需求对接和管理机制,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共建共用、科技协同创新、联合应急救援等方面拓展融合广度和深度。积极配合完成跨军地的国防和军队改革任务,加强新形势下全民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巩固和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资料共享平台《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四、努力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水平
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落实今年目标任务,是对政府工作的一场严考。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坚定不移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惟行惟勤、实干兴皖,努力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强化法治思维,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在县级以上党政机关普遍设立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完善政府立法机制,推进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机制全覆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重要作用,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使命担当,切实做到奋发有为。安徽要发展,安徽必须发展,安徽也一定能够发展。我们要牢记使命,担当重责,把全部精力凝聚到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宏伟事业。坚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新理论、新知识学习,打造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坚持攻坚克难,强化问题意识和底线思维,直面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深层次矛盾,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坚持凝心聚力,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敢闯敢试者撑腰,为创新创业者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强化廉政建设,切实做到风清气正。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提升政府系统从严管党治党水平。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查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倡俭治奢,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到“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严防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氛围。
强化工作落实,切实做到务实高效。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加强调查研究,多渠道了解群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创新工作方式,全面加强政务公开,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加快打造面向公众、开放共享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抓落实的制度链条,健全分工协作、督查评估、考核问责等机制。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干事创业,形成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政府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格式篇五一年来,我县政府采购及控购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及县财政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省市财政工作会议对政府采购及控购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用心主动开展政府采购工作,为节减财政支出,财务支出,缓解财政收支矛盾,促进廉政建设反腐工作的深入开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和政府采购工作纪律发挥了用心作用。初步使政府采购改革开始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全年全县政府采购总额*万元,政府采购次数*次,比上年同期*万元,增加**万元。比上年同期*次,增加**次。透过政府采购共为财政和部门单位节约资金*万元,节支率到达。回顾一年来政府采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各部用心配合
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政府采购工作紧紧依靠和配合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今年,我县用心推行政府采购资金国库直接支付。要求加大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力度,凡是使用财政性资金以及财政性资金配合的资金。都务必对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都要向财政部门上报政府采购计划,实施政府采购,未上报政府采购计划擅自自行采购的,财政核算中心拒付项目资金。
二、大力宣传政府采购法,逐步使政府采购走向正规化
我县政府采购工作紧紧围绕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使政府采购各项规定深入人心,提高全社会对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认识,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为重点,不断完善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依法行政。我们利用广播、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政府采购法》,按要求落实政府采购法,按规定执行政府采购法。并制定了《**县20xx年政府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和招标数额标准》,逐步使政府采购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上来。
三、构建监督体系,体现“三公”原则
为了使政府采购项目操作程序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监督制约机制,始终坚持“规范为重”的原则,把好采购审批关,并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组织实施,加强现场监督,重大项目邀请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全过程参与,有力保证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增强了政府采购透明度,避免了操作的随意性,从源头上遏制了消极现象,确保政府采购成为真正“阳光采购”。
四、全县政府采购执行状况
20xx年我县政府采购实际支出*万元,比去年同期*万元,增加**万元。
1、从货物类采购状况看,我们采取了随到随采购的用心办法,想单位所想,急单位所急,严格按政府采购文件办事,按规定程序为单位带给的服务,的价格,的产品,全年共采购次数**次,采购金额*万元。
2、从服务采购状况看:
①会议费状况,我们严格按照《**县政府采购资金报帐程序实施办法的通知》和《**县会议经费管理办法》要求,认真审核各类项目,继续实行“走会、看会”,实事求是,灵活掌握大会食、住状况,用心主动与单位配合,搞好会议期间的服务工作。全年共召开二类以上会议**次,预算数为**万元,实际支出为**万元,节约资金**万元,节支率达。
②车辆保险状况。根据文件精神,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车辆实行统一保险,根据各单位车辆保险的实际状况与保险签订车辆保险合同,对个别单位资金有困难的,我们采取灵活机动的办法,与保险公司协商,把保险基数降低到最低,这样,即扩大了保险公司的业务,又维护了单位的利益,今年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共保险车辆台,保险金额**万元,节支率为。
③四大家车辆维修状况:我们为了确保车辆维修质量,重点审查维修厂家的信誉程度,在维修车辆时,我们采取了“货比三家”的办法,并提出合理的保养及承诺,每台车优惠。今年维修小车辆,维修金额**万元,节支率。
五、控购工作不能削弱,只有加强
20xx年我县控购工作,继续按照省政府、省控购办文件精神要求,认真审核资金来源,个性对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不预审批,对资金不落实的不预审批,凡贷款购车的不预审批,重点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公款消费。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行政、事业小汽车都纳入了政府采购,全县今年购置小汽车辆,透过我们的努力,控购工作职能不能削弱,而且得到了加强。
总之,一年来,我县政府采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必须的差距,我们决心在新的一年里,将依据“规范操作,循序渐进,协调发展,开拓创新”思路,以规范管理为重点,力争进一步拓宽采购领域,加快工程采购步伐,加大政府采购制度专项检查力度,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我县政府采购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从而促使大家进一步地做好政府采购这一阳光事业。
本文发布于:2023-04-18 07:5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d2290cafcc5edac314c0be2e429b1f9c.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最新政府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格式(五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最新政府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格式(五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