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材料一: 书法艺术之“真”包含了两个基本含义,即情感之真与自然之真。情感之真指汉字书

更新时间:2023-06-29 00:16:46 阅读: 评论:0

材料一: 书法艺术之“真”包含了两个基本含义,即情感之真与自然之真。情感之真指汉字书写是传达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工具,其过程简单自然,不假雕饰。如东晋士族的尺牍书迹,其内容都是生活之日常,随事而发,随手而书,情感之真赋予了这些作品动人的气息。 情感之真是书法艺术自然之真的重要基础。在情感真挚的书写中,任何多余的笔下动作都会妨碍情感的传达,都会使笔下的点画产生令人不适的奇怪变化。自然率意、真情流露的书写不但不会降低,点画的质量,反而能够极大地增加其美感,使其具有一种动人的力量。 书法艺术之“真”的意义,在于通过长期的学习与陶冶,洗汰掉心灵中那些可能存在的不良部分(无论是刚狠、矜敛、脱易、躁勇,还是狐疑、迟重),而保留纯真的赤子之心。这种赤子之心经过修炼与护持,最终会转化为笔下的典雅、中和、烂漫,转化为清丽、含蓄、温雅的书卷气,转化为内在品格修养与外在仪表气质的高度统一,文质彬彬,相映生辉,从而臻于美与善的境界。 所以,研习书法艺术,心灵的陶冶与学养的提高远比技法的学习更重要。技法只是形而下的基础,短时间内就能明白并加以掌握,心灵的陶冶修炼则需要长期乃至毕生的时间。 (摘编自雒三桂《书法艺术的真、善、美》) 材料二: 公元755年12月,对大唐王朝来说,如同一场噩梦——手握十五万精锐之兵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自范阳起兵叛乱,由此拉开了历时近八年的安史之乱的序幕。 天地浩然气,千秋尚凛然。此刻,颜真卿完全可以选择明哲保身——他曾被国舅、宰相杨国忠排挤出朝,打发到平原郡。然而,此际,他毅然挺身而出,高举义旗誓死抵抗叛军…… 在中国地理版图中,太行山是重要的地理标志,成为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向西,黄土高原;向东,华北平原。巍巍太行,如一道地理屏障,自古被誉为“天下之脊”。山脉绵延盘亘,中断、裂谷之处称为陉。太行共八陉,由南至北第五陉为“井陉”,井陉乃连接晋冀鲁豫的至要之地。向东,出土门关,便一马平川。故此,土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要塞。 义军与叛军在土门关的战事最为惨烈……义军孤军奋战,苦苦支撑,粮尽援绝……经此一役,颜杲卿、颜季明父子双双殉国,颜氏家族三十余人罹难。 亲人离去,阴阳两隔,尸骨不全,魂归何处?颜真卿不禁椎心泣血,情不能已,便奋笔疾书,作文以祭,寄托哀思,是为《祭侄文稿》。 流传于世的《祭侄文稿》作品尺寸并不大,约两张A4纸大小,却堪称伟大的作品。它烙刻下厚重悲壮的历史记忆,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赓续了博大厚重的书法脉络,其情性张力纵贯古今,其正大气息跃然纸上。家国恩仇、亲情至爱,笔笔传神,字字泣血……其中有书法最为宝贵的东西——笔墨线条形诸纸端的情性之美。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文字和痛彻肺腑、哀痛欲绝的感情,使其傲然于宇宙间。展卷凝神,就会与书者一起沉浸于悲痛、郁愤、战火纷飞的往事——开始落笔厚重工稳,书者极力控制情绪,越到后来,便越渐流畅奔放、洒脱奔泻,越写越快,情不能抑,甚而援笔蘸墨,落笔成文,直至笔墨干枯滞涩为止。文末,“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数字,行书掺进草法,笔走龙蛇,写得汪洋恣肆,荡气回肠,感情到达高潮,意绪难平。 因其神采,历代书家、藏家以争相观瞻、收藏《祭侄文稿》为乐事。张晏仰慕其已久,曾述逸事:“辛丑岁,因到江浙,得于鲜于家。诸公聚观,以为在世颜书中第一。”鲜于即元初大书法家鲜于枢。当得窥颜真卿真迹,他逸兴横飞,提笔直抒胸臆:“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王安石感慨:“鲁公之书既绝伦,岁久更为时所珍。” 立德、立功、立言,历来被视为文人“三不朽”。被贬之地平原郡是颜真卿心系社稷安危的官宦生涯的立德之地,也是他大义凛然、力挽狂澜、最为壮烈的抗击叛军的立功之地,更是他创作《祭侄文稿》的立言之地。对书法形体之美的追求只能让书法流于浅层次,唯有将高洁灵魂与所书文字融而为一,才能达到不朽境界——历经坎坷磨难而不顾生死、不屑于苟且偷生、重在居仁守义的忠义节烈形象与其雄浑敦厚的书风相得益彰,令后人仰慕、膜拜! 笔底乾坤,心中道义。颜真卿以书法为念,把信仰与准则、家国大义和道德操守刻进历史深处,留在中华儿女心里…… 从这个意义来说,《祭侄文稿》存世,就多了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看到中国的精神、价值、力量永在。 (摘编自李昕《一门忠烈千秋颂——读〈祭侄文稿〉》)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艺术中,情感真实是自然真实的基础,真情流露的书写能使书法作品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B. 练习书法,可去除心灵中的“杂质”,可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气质提升,进而达到美与善的境界。 C. 颜氏《祭侄文稿》堪称伟大的作品,不仅仅因为其赓续了中华书法要义等,还在于其间喷薄而出的家国情怀。 D. 材料二高度赞扬颜氏忠义节烈的光辉形象,并中肯评价了《祭侄文稿》的历史、社会等意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书法中蕴含的情感,不过二者的写作目的并不相同。 B. 研习书法艺术重在心灵的陶冶与学养的提高,赏鉴《祭侄文稿》应侧重其中的情性美。 C. 材料二说明太行山重要的地理位置,意在为下文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提供情感内核。 D. 材料二以文学性语言描述《祭侄文稿》创作的历史背景,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东汉崔暖《草书势》:“狡免暴骇,将奔未驰。” B. 唐代孙过庭《书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于毫芒。” C. 元代陈绎曾《翰林要决》:“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D. 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凡学书,须求工于一笔之内……而后逐笔求工。” 4. 孔颖达云:“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 如何透过《祭侄文稿》,“看到中国的精神、价值、力量永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 1. B .选项有两处错误:其一,“练习”在原文中是“长期的学习与陶冶”,即使“"练习”可以认为是“学习与陶冶”,但依然需要“长期”;其二,“杂质”是对原文中“不良部分”的概念的偷换.况且,依据原文,“不良部分”还只是“可能存在”。 2. C .“意在为下文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提供情感内核”错误。材料二中叙述太行山的地理位置.表层意为说明“土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要塞”而凸显战争之艰难,深层意为凸显颜氏“居仁守义的忠义节烈形象”。而书法作品《祭侄文稿》的情感内核是“家国恩仇、亲情至爱”,不是“太行山重要的地理位置”。 3. C阐述了书法与情感的关系; 其他三个选项阐述的都是书法中的“势”,即“笔墨线条”。 故选C。 4. ①颜氏《祭侄文稿》中的“言”:“笔墨线条”“赓续了博大厚重的书法脉络”,得书法之要;“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文字”“情性张力纵贯古今”,“正大气息跃然纸上”,得民族大义之要。其中的“理”:“痛彻肺腑、哀痛欲绝的感情”,即为国捐躯、忠义节烈的精神,“傲然于宇宙间”。②虽然颜真卿早已远去,但是后人,诸如张晏、鲜于枢、王安石,以及今天的人依然研习他的《祭侄文稿》,仰慕、效仿他的书法艺术和家国情怀。 5. ①透过其中蕴含的颜真卿的“亲情至爱”,看到中华民族始终有着修身齐家以及建功立业等人生价值追求。②透过其中彰显的颜真卿的“家国恩仇”,看到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都具有把个人命运同社会、国家命运结合起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③透过其中的“笔墨线条”,看到中华文化具有陶冶修炼心灵的强大生命力。

本文发布于:2023-06-29 00:1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d0e341f3e0000238539177407c7d7f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材料一: 书法艺术之“真”包含了两个基本含义,即情感之真与自然之真。情感之真指汉字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材料一: 书法艺术之“真”包含了两个基本含义,即情感之真与自然之真。情感之真指汉字书.pdf

标签:汉字   情感   含义   书法艺术   两个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