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材料一:有关古代天文、气象观测的记录、传说和故事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历代官方组织或

更新时间:2023-06-29 12:56:13 阅读: 评论:0

材料一: 有关古代天文、气象观测的记录、传说和故事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历代官方组织或地方民间编写的许多史志、典籍,都有天文、气象、物候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观测记载。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气象观测方面原始档案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经研究发现,殷墟甲骨文卜辞中不但有各种天文、气象、物象等观测文字,还有天气预测和实况的记载。从著名的考古学家对1936年出土的一片殷墟卜辞进行研究表明:公元前1217年中国不仅已作出10天的天气预报,而且还有连续10天的天气预测及实况记录。 盛唐时期,国泰民安,气象观测技术也有较大的进步。唐太宗时期的科学家李淳风所著的《观象玩占》一书中,曾详细介绍了当时观测风的方法:“凡侯风必于高平远畅之地,立五丈竿。以鸡羽八两为葆,属竿上。侯风吹葆平直,则占。”这里指出测风的场地要求,同时也说明了风观测器的构造。 宋代在天文、气象方面的发明和学术文献也非常多。其中突出的有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首创天池测雨、竹器验雪等测量降雨量和降雪量的测算方法。 明清时期,建有“观象台”,进行天文、气象观测,其中有著名的北京古观象台和南京鸡鸣山观象台。此外,各地州、县,也负有观测任务,凡有灾异现象,特别是风灾、雨灾等气象灾害,都必须呈奏。在清代,许多地方都要定期上奏《晴雨录》《雨雪粮价》等报告,各地官员也有大量的有关当地天气、气候及气象灾害的奏折。如今,在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珍藏有大量的古代雨雪粮价、黄河水文灾情、气象灾害、自然现象及天文地理方面的档案。 (节选自中国天气网《我国古代的气象观测》) 材料二: 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全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形成地、空、天基观测手段互补、协同运行、交叉检验的一体化观测体系,其中气象卫星、雷达等监测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全国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400多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近6万个,乡镇覆盖率达96%。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8颗在轨运行,218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组成了严密的气象灾害监测网,初步建立了生态、农业、环境、海洋、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监测网。 基于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建设,各地打通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公众预警信息覆盖率提升至85.8%。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已集成广播、电视、网站、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手段,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时效缩短到5分钟至8分钟,为政府防灾减灾救灾赢得了时间。 目前,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智慧气象已成为强化气象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转变气象发展方式、打造气象现代化“升级版”的重要方向和途径。 (节选自中国气象局《探探当代气象尖端科技》) 材料三: 本报北京8月1日电(记者林英)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于新文今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北京市气象局7月30日晚对奥运会开幕式彩排场地鸟巢降雨天气的预报较为准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气象部门7年来开展一系列奥运科研专项攻关工作得到的成果。这些科技成果不仅在倾力为北京奥运保驾护航,同时也提高了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的灾害性天气短时预报预警能力。 于新文介绍说:“现在北京周边有7部固定雷达、2部移动雷达来监测天气,每6分钟扫描一次发回资料;天上有4颗卫星,每15分钟发布一次云图;还有183个自动气象站,每5分钟发布一次资料。再加上从全国抽调了36名预报员、从国外请来13名专家到北京参与气象服务,从软件到硬件我们都有了很大提高。”科研专项攻关完善了北京地区的灾害性天气短时预报预警业务流程,全面提升了奥运气象预报能力。 (节选自《光明日报》 2008年08月02日02版) 材料四: 1月19日,中国气象局召开分钟级降水预报进展汇报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2021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有关部署,推进分钟级降水预报工作。中国气象局总工程师黎健出席会议。 预报精准关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分钟级临近降水预报在突发重大灾害决策应对、重大活动保障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需求愈加迫切。发展分钟级降水预报,提高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业务能力,对于实现精准精细、实时高频滚动更新预报预警至关重要。 会议强调,推进分钟级降水预报工作要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于气象观测自动化、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统筹谋划好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发展布局,做到精细化预报无缝隙、全覆盖;进一步解放思想,向强天气预报、全要素预报方向迈进,探索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全链条自动化、集约化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各单位业务技术优势,凝聚合力、分步实施,不断优化业务体制,促进推广应用。 (节选自《中国气象局推进分钟级降水预报工作提高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能力》) 5.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记载了最早的气象观测方面资料,不仅有天文、气象、物象等观测文字,还有天气预测和实况的记载。 B.据记载,盛唐时期人们在周围“高平远畅”地,主要利用鸡羽等物品制成“葆”,悬挂在高杆之上用来测风。 C.南宋时期的秦九韶首创天池测雨、竹器验雪等测量降雨量和降雪量的测算方法,属于世界领先水平。 D.明清统治者很重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及社会安定的影响,由《雨雪粮价》一书的书名可以直接看出。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二、三说明了我国在气象研究领域方面一直处在世界前列,我国人民及历代政府对气象工作的重视。 B.材料三着重从奥运会开幕式的角度,谈及我国气象服务从软件到硬件都有了很大提高,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C.分钟级降水产品是雷达综合多种资源的公众服务产品,对其推广应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 D.材料三、四都是新闻文体。导语部分都概括了新闻的重要内容。材料四的关键词:落实部署,推进工作。 7.结合所给材料,谈谈我国在精准预报上取得了哪些成就?你有什么建议? 答 5.B 6.D 7.成就: ①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全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形成地、空、天基观测手段互补、协同运行、交叉检验的一体化观测体系。 ②初步建立了生态、农业、环境、海洋、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监测网。 ③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时效缩短到钟至钟。 建议: ①在确保较高的准确性基础之上,提高提前时效;进一步提升防汛、抗旱能力。 ②提高气象预报自主创新能力。 ③服务渠道上,拓宽预警信息的传播途径。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 A.“甲骨文记载了最早的气象观测方面资料”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气象观测方面原始档案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 C.“属于世界领先水平”错误,原文只是说“宋代在天文、气象方面的发明和学术文献也非常多。其中突出的有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首创天池测雨、竹器验雪等测量降雨量和降雪量的测算方法”,“属于世界领先水平”无中生有。 D.“明清统治者很重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及社会安定的影响”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明清时期,建有‘观象台’,进行天文、气象观测,其中有著名的北京古观象台和南京鸡鸣山观象台。此外,各地州、县,也负有观测任务,凡有灾异现象,特别是风灾、雨灾等气象灾害,都必须呈奏”,从中只能看出明清统治者重视气象观测,但这不等于重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及社会安定的影响”。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说明了我国在气象研究领域方面一直处在世界前列”错误,材料一只是说我国自古就重视气象工作,但并不体现“处在世界前列”。 B.“着重从奥运会开幕式的角度”错误,材料三只是从从奥运会开幕式说起,“着重”说法错误。 C.“对其推广应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错误,原文的表述是“预报精准关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见,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是“精准预报”,而不是分钟级降水产品的推广应用。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第一问: 依据“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全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形成地、空、天基观测手段互补、协同运行、交叉检验的一体化观测体系,其中气象卫星、雷达等监测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可概括为:第①点; 依据“初步建立了生态、农业、环境、海洋、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监测网”可概括出第②点; 依据“1月19日,中国气象局召开分钟级降水预报进展汇报会……推进分钟级降水预报工作”可概括出第③点。 第二问: 依据“会议强调,推进分钟级降水预报工作要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于气象观测自动化、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统筹谋划好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发展布局,做到精细化预报无缝隙、全覆盖”可建议:在确保较高的准确性基础之上,提高提前时效,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依据“目前,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智慧气象已成为强化气象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转变气象发展方式、打造气象现代化‘升级版’的重要方向和途径”可建议:服务渠道上,拓宽预警信息的传播途径。 依据“进一步解放思想,向强天气预报、全要素预报方向迈进,探索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全链条自动化、集约化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各单位业务技术优势,凝聚合力、分步实施,不断优化业务体制,促进推广应用”可建议: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气象预报自主创新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3-06-29 12:5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d0b8e9a8eec936879c9e605e3c5fa2a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材料一:有关古代天文、气象观测的记录、传说和故事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历代官方组织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材料一:有关古代天文、气象观测的记录、传说和故事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历代官方组织或.pdf

标签:历史文献   历代   天文   气象   古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