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最新水泵实训心得(三篇) 水泵实训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3-06-22 01:05:20 阅读: 评论:0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水泵实训心得篇一

1、取水头部

抚顺市的原水工程由大伙房水库取水塔、一级取水泵站以及输水暗渠组成。水库取

水塔的设计规模为104万m3/d,采用分层取水方式取水,每年根据水位、水质的不同分 层取优质水。输水渠道的设计规模为114万m3/d,由两条暗渠组成,其结构为钢筋混凝 土及素混凝土结构,每条渠道长度24.5km。水库水由上游河水补给,河水进入水库后夹带的悬浮物、泥沙经长期自然沉淀而沉

入库底,因此,大伙房水库就是一个天然的巨大沉淀池,原水经过自然沉淀后,浊度一 般在2ntu左右,这个时候,净泵站会将原水直接引入滤池过滤,减少了工序,节约了 成本。但是,因为水库水流动缓慢,有相对稳定的水体,加之透明度高,日光照射条件 好,各类水藻便极易繁殖,使水产生色、嗅、味,更重要是携带大量藻类的原水进入滤 池后,会使滤池堵塞,水头损失增加过快,增加了反冲洗的频率,每年的4月到10月 期间,原水中藻类含量大于30万个/升(受温度影响,降水频繁期内藻类会减少),此 时采用滤前及滤后两次加氯,使部分藻类失去活动性而漂浮于滤池表面,有易于对滤料 的保护,减少冲洗水量,保证滤池运行周期,使出厂水浊度达标。这种做法虽然已不符 合先进的制水工艺要求,但受设备情况的限制,有的泵站仍延续着这种传统的做法,另 一方面,水中的动植物残杂及上游河水带来的泥沙长期沉积于库底,使水库淤泥积存严 重。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每年到7、8月汛期来临,洪灾极易发生,当上游洪水涌入 水库时,极易搅翻库底原有的淤泥,使水质一下子变得浑浊恶化,难于处理。

2、水的净化

水库水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浊度,净泵站会根据原水的具体情况,完成水的净 化。当原水水质较好,浊度在2ntu左右的时候,采用的工艺流程为直接过滤:

加氯消毒

↓ 水库取水口→暗渠→一级泵站→滤池→清水池→二级泵站→管网。

新的水质标准要求出厂水浊度控制在1ntu以内,当前运行的滤池,在不投加混凝 剂的前提下,可处理降低原水浊度的1/2,所以当原水浊度大于2ntu小于5ntu时,过 滤前可投加1—5mg/l的混凝剂(聚氯化铝),形成微絮凝,经验表明,加药点距滤池不 易小于5米,这样会使混凝剂与原水在管道内充分混合,反应形成细小矾花,有助于滤 层截留杂质,此时滤池冲洗应适当增加冲洗强度和冲洗历时,冲洗废水要小于10ntu。 当原水水质恶化,浊度大于5ntu时,直接过滤就不能满足水质要求,此时我们采 用的工艺流程是常规水处理工艺:

混凝剂 加氯消毒

↓↓水库取水口→暗渠→一级泵站→澄清池(或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二级泵站→管网(药剂也可数处同时投加)。

综上所述总结如下表:水从滤池出来后,要进行加氯消毒,氯气能够穿透细菌的细胞壁,破坏细菌内的

酶,从而杀死细菌,由加氯机添加。由于气态氯与液态氯的体积比为470倍左右,故而 使用的是液态氯。加氯的方法是先是液态氯与少量的水混合均匀,然后再通过管道添加

到水中。出厂水中余氯含量为0.10—0.20mg/l,在管网中可以持续杀菌。余氯的量与水 温、管网距离、浑浊度、ph值、加氯量、接触时间等有关。在用户端的含量在0.05mg/l 左右。

加氯之后的水由管道进入清水池,清水池负责存储清水,并使清水与氯气充分混合。 容积按泵站设计规模8%设计。

最后,净化后的水会通过二级泵站加压,经由配水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第二部分

以上概括性说明了全抚顺市自来水的生产及输送,而下面部分则是我自己在六周的 实习工作期间的所见所想,以将军泵站和吴家堡泵站为例,具体介绍各构筑物的参数及 日常运行管理。

(一)净泵站的平面布置、高程布置及工艺流程:将军净泵站建在将军山上,原水通过一级泵站(共有高压水泵机组9台)送入山上

泵站内,通过各净水构筑物完成水的净化,然后通过重力流配出。其工艺流程如下: 混凝剂 加氯消毒

↓ ↓水库取水口→暗渠→一级泵站→澄清池(或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重力流)管 网→用户

泵站实习心得600字【篇4】

水泵实训心得篇二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曲江泵站的参观,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扩大专业知识范围。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地接触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熟悉处理厂工艺流程、总体布置及处理构筑物的类型、构造特点、运行和维护。将书本理论和实际联系,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泵站简介

曲江泵站是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水源来自城市西安市西南郊的黑河,黑河大坝在周至县,坝高110米,库容2亿立方米,原水输水管渠长达89km。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泵站原水来自黑河,水源没有调节功能,暴雨季节水质浑浊;二期工程黑河建库,原水经水库自然沉淀,水质常年变清。根据一、二期原水水质不同的特点,一期工程采用混凝、沉淀、过滤为主的水处理工艺,二期工程改用直接过滤的工艺,设计中有意将一期工程中的沉淀池尺寸与滤池相同,二期工程只需对一期作简单的改造,就可满足二期工艺要求,在不增加泵站占地的前提下,使泵站规模由一期的60万m3/d增加到二期的80万m3/d,并将一、二期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新颖、创新的设计思路。

当时为了解决西安市饮水问题,1987年开始筹建到1990年结束,占地225亩,全厂有4个生产系列。现建成的一期工程泵站日供水能力60万m3/d。曲江泵站经10年运行,平均处理水量为45万m3/d,最高处理水量为60万m3/d,进厂水浊度一般在100ntu以下,最高达20000ntu,处理水浊度一般保持在1——2ntu以下,细菌总数经常为零,大肠杆菌未能检出,ph6、5——8、0,达到并超过国家与行业标准。总用地203亩,设计水处理成本0、06元/m3,实际单位水耗电8kwh/km3,总建筑面积12840m2,绿化面积占全厂面积40%。

三、处理工艺流程

3、1原水初步处理

黑河大坝的水经过26公里的暗渠后以后,到达曲江泵站,两条输水管道进入泵站。里边有一个流量计井,原水取样,取样的流量和一些理化的指标。前加氯去除水中的藻类,从地下上翻,窗口流出来的水是回闸水。国家要求零排放指标,泵站的水处理工艺产生的泥水、排泥阀,还有自动反冲洗的污水都不要往外排,建立一个回用水车间,把污水收集在一起,然后把泥水分离,清夜回收,泥水酿成泥饼运出车间。经过一个液位计,他有两根高位和低位液位计,用它来控制入水口的液位,如果液位达到一定的高度,在上游或厂外控制水量,不让过多的水进入泵站,因为泵站要控制水量,每个生产系列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过高。

3、2混合区

第一道工序是格栅间,格栅间的作用就是为了去除水中大的漂浮物(例如鱼、树叶等)。一个格栅间控制两个系列的水,通过两个管道进入两个生产系列。旁边的建筑物是加药间,通过计量泵的测量,来控制投放的药量和比例,主要是混凝剂(碱式氯化铝贴)和助凝剂的量。通过计量泵打入管道上,整个过程都是计算机操控。加入药的水经过机械搅拌混合池,将药水充分、快速的混合。以利于混凝剂快速的水解、聚合、颗粒脱稳并有助于布朗运动进行异向絮凝。因此混合快速剧烈,通常在10——30s内完成至多不超过2min完成搅拌器采用浆叶搅拌,搅拌不能过于剧烈,否则会使整个水流与浆板共同旋转,水流紊流不足,影响混合效果。

3、3反应区

反应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快速机械搅拌反应区,另一部分为慢速推流式反应区。预混凝的原水引入快速反应区底板中央,在该区设快速搅拌器,反应区主要依靠机械搅拌或水力搅拌促使颗粒碰撞凝聚,向絮凝阶段,该区以机械搅拌为主。通过涡轮搅拌使聚合物和水充分混合并提供聚合电解质所需的能量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同时通过浓缩污泥(主要来自污泥浓缩区)的外部在循环系统使混合反应池中悬浮絮状物的浓度保持在最佳状态,以此来确保悬浮物的沉淀方式。最佳的沉淀方式为成层沉淀。然后进入推流式反应池慢速推流式反应池的其作用通过慢速输送水流,使混凝反应进行的更加完全,并使矾花颗粒不断的增大,即可获得高密度、均质的矾花,使得沉淀区速度加快。

3、4斜管沉淀区

由于矾花从预沉区进入澄清区速度缓慢,矾花不会破坏或产生漩涡,使得大量的矾花在该区沉淀。矾花在澄清池的下部汇集成污泥并浓缩,逆流式斜管将剩余矾花沉淀。澄清水通过集水槽回收后进入v型滤池,运行情况表明澄清水浊度在10ntu左右(冬季一般在2个ntu左右)。()经沉淀的矾花形成活性污泥具有相当的接触絮凝活性,因此采用污泥循环系统使活性污泥进行充分利用,同时又可以增加低温低浊水的絮凝中心,提高处理效率。污泥层分两层:上层排泥斗上部为再循环污泥浓缩区,污泥在该区间停留时间为几小时然后排入污泥斗内,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水负荷不同或水流速不同可调整再循环区高度,以便适应实际的运行情况。循环区污泥由污泥循环泵打出,循环至反应池入口处;下层产生大量浓缩污泥,污泥浓度一般大于20g/l,通过中心悬挂式刮泥机将沉积的泥刮入泥槽,由排泥泵抽至排污管网。综上所述高密澄清池是即混合、反应和分离为一体的综合性工艺构筑物,各部分相互牵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对运行的参数,自动化控制方面要求非常高,必须经过运行积累相当的经验和数据,才能达到最合理的运行效果。

3、5v型滤池

v型滤池底下是石英砂,水从下往上走,通过石英砂拦截水中剩余的矾花。这种水位控制能够对每一个细小的流量变化自动调节,实现滤池的等水头过滤。v型滤池采用反冲洗,自动反冲洗分三个过程,首先水放下去冲洗,然后用气把滤料补起来,在里面通过震动清洗石头,汽水同时进去。最后,用水冲起干净。整个滤层在深度方向粒径比较均匀,不会发生水力分级各,整个滤层的.含污能力强,过滤周期长,冲洗水量较小,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可靠。

3、6清水库

进入水库前,进行最后一项加药就是后加氯。在本厂有两处加药点,一是滤前预氯化,二是氯后加氯消毒。经过后加氯的水进入水库,曲江泵站的水库长105米,宽45米,水库的水低于1米,停止向外供水,要保证出现紧急状况的储备水(例如火灾)。

水泵实训心得篇三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水利水电工程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水利水电工程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水利水电工程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水利水电工程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水利水电工程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

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尽心尽力完成水利水电工程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水利水电工程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

泵站实习心得600字【篇2】

本文发布于:2023-06-22 01:0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caaaed53e9ef1b0d75767aac3f0e75ae.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最新水泵实训心得(三篇) 水泵实训心得体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最新水泵实训心得(三篇) 水泵实训心得体会.pdf

标签:水泵   实训   心得体会   三篇   心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