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精选8篇(小学数学二年级课件ppt)

更新时间:2023-06-19 18:01:45 阅读: 评论:0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t7t8美文号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如果能帮助到您,t7t8美文号将不胜荣幸。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教学难点: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

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例3情景图。

观察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图意

2、小组讨论

⑴怎样列出算式?

⑵怎样求出商?

3、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4、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80页课堂活动。

摆一摆,填一填

⑴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⑵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几份?

⑶72根小棒平均分成8份,每份几根?

⑷56根小棒每份7根,可以分几份?

2、练习十六第1题。填表。

小马拉车。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2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 篇二

教学分析:

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这一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教材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量一量我们的课桌面有多长。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质疑:为什么大家得到的结果不一样?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同呢?(用同一种测量工具)看来,只有在测量时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才能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你知道生活中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尺子)对了,尺子就是生活中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二、尝试感悟,探索新知。

1、认识尺子。

请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尺子有些什么?

师小结: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刻度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0刻度,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其实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1)尺上指

1厘米有多长呢?谁来猜一猜。(点击课件,出示“1厘米”)生:从0到1。

师:对了,这就是1厘米。(课件出示)除了这一段,你还能找到哪段也是1厘米吗?

师:(小结)我们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叫做一大格,(板书:1大格)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板书:1厘米)也可以写作1㎝(板书:1㎝)。

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这个我们以后来认识。

(2)用手比

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指给同桌看。

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比划得正确吗?用尺子去检验一下。

轻轻地把尺子移开,手指不要动,观察比好的1厘米,你感觉怎么样?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把它记在脑子里了吗?

(3)生活中找

睁开你的眼睛,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吗?

师:现在,老师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注意听清楚,这个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我们的食指宽度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说一句话吗?学生说一句奖励一个贴画。(田字格的边长,橡皮的厚度,数学书的厚度,文具盒的厚度--)

3、认识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的尺子,你能找出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吗?3厘米呢?4厘米?

学生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4厘米的长度,教师巡视指导。归纳出: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板书)

4、学习用厘米量。

(1)先让学生尝试自己量一量一根小棒有多长。让学生说出答案。

师:究竟谁量得对呢?请同学们来看看老师量的。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量时,先把小棒放平,使尺的0刻度对准小棒的左端,再看小棒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小棒就是几厘米。现在这根小棒的右端对着5,那么它就是5厘米长。”

(3)学生再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一次。

(4)判断。

课件同步,出示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那种测量方法对。

(5)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板书)

三、练习

四、总结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最新二年级数学课件 篇三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课例试图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自主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激发乐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概念

1、找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

(1)(媒体出示“直角娃娃”和含有锐角、钝角、直角的房子)“嘿!小朋友,你们还认识我吗?”直角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们到它家做客。瞧!直角的兄弟角也来欢迎大家,仔细观察,找找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哪里的角是直角的弟弟?(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同桌互相说说。)

(2)集体汇报。(让学生各抒己见,屋顶上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屋檐上的角是直角的弟弟)“你为什么说它是直角的哥

哥?”(它比直角大,它的两边叉开的比直角大。)“直角的弟弟呢?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直角的弟弟?”

师:小朋友真能干,把直角的哥哥和弟弟都找到了。其实,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钝角(读两遍),直角的弟弟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锐角(读两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

2、给角的三兄弟排排队。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3、判断:你们能很快地说出下面各角的名称吗?练习九(第2题)要求: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其余的小朋友当小老师评判,答对的送给掌声。

师:最后一个角有的说是直角,有的说是钝角,还有的说是锐角。究竟谁说的是对的呢?像这个角,用眼睛不能很快地看出来,我们可以请谁来帮助判断?(三角板的直角)(电脑演示)这是什么角?为什么?(因为它比直角大)我们再请直角来帮助检查前面这两个角是不是锐角。(电脑演示)

4、探索用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谁想提醒大家,用三角板的直角帮助判断要注意什么?”

师:用直角帮助判断要特别注意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再看另一条边。(电脑演示)

5、找生活中的角。找找下面物体中哪里有什么角?(红心、背心、红领巾、剪刀)

二、操作实践,综合内化

1、做角。

师:用桌上的纸片、活动角和其他的学具做出这三种角。要求:小组合作,由小组长安排,一个做直角、一个做锐角、一个做钝角。待会儿由组长汇报。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快又好。

(1)小组展示汇报。

(2)学生评价。

(3)全班展示。请做锐角、钝角的学生分别展示。最后展示直角。

2、画角。

要求:老师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并写上它们的名字。画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多画几个。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多又好。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3)在小组里展示,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互相帮助。

3、数角。

数出每个图形有()个锐角,()个钝角,()个直角。

三、联系实际,应用概念

当“小小设计师”,设计要求:应用直角、锐角和钝角以及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先构思,再动手画,比一比,谁画的图案最美,并给自己的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最后展示作品,评价。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课件 篇四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中秋节快到了,三江的月饼师傅正在忙着做月饼,瞧!新鲜的月饼出炉了

1、(出示9个月饼)请大家一起来数一数,这堆月饼有几个(9个)那么9个月饼最接近几十呢?(10)我们也可以说9个月饼大约是10个。(学生跟读)

2(出示43个月饼)这堆月饼有几个呢?你能一下子数出来吗?请大家估计一下,这堆月饼大概是几十个?教师宣布正确答案43个月饼,43最接近几十?我们也可以说43个月饼大约是40个

3、那么64个月饼我们也可以说大约是多少个月饼呢?86个月饼呢?

揭示课题:象刚才这样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大约是几十,这就是估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个知识来学习加减法的估算。

二、探究加减法的估算

1、这几天到三江买月饼的人可多了,你瞧!这3种月饼是大家欢迎的,(出示豆沙月饼28元,蛋黄月饼43元,水果月饼24元)

2、你能向小朋友介绍一下这些月饼大约是几元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约是30元,大约是40元,大约是20元)

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能根据刚才估计的数据,帮老师算算买豆沙月饼和水果月饼大约是多少元吗?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你还能象老师一样来提问吗?

3、四人小组讨论:

现在方老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3盒月饼,你帮老师想想,我带的钱够吗?为什么够呢?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

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

方法一:豆沙月饼大约是30元,蛋黄月饼大约是40元,再加上水果月饼大约是20元,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所以100元够了。(板书:30+40+20=90)

方法二:3盒加起来是95元,所以100元够了。

方法三:100元钱,买豆沙月饼后,大约还剩下70元,买水果月饼后大约还剩50元,最后买蛋黄月饼,大约还剩10元(板书:100—30—20—40=10)

方法四:100元钱,买水果月饼后,大约剩80元,买豆沙月饼后,大约剩50元,所以买蛋黄月饼够了。

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方法,现在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大家都是先把准确数估计成几十然后再进行估算,这样计算起来比较方便,象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三、练习应用

1、四一班和四2班同学准备在中秋节晚上举办一个中秋晚会,要同学们报名参加,四1班有39人报名,四2班有42人报名,请问(1)大约有多少人参加这个中秋晚会?你会估算吗?(2)四(1)班比四(2)班大约少几人?

2、四一班和四2班同学为了布置晚会场地可忙坏了,晚会计划要做70朵纸花,现在四(1)班已经做好了27朵纸花,四(2)班已经做了44朵纸花,请问大约还要做几朵纸花呢?

3、刚才我们用估算的知识解决了中秋晚会的问题,在数字王国里也要用到估算,请你估算一下,下列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

31+5290—1138+39

请小朋友拿出课桌里的红卡片和黄卡片,如果是大于80就举红卡片,小于80就举黄卡片

5、国庆节也快到了,小朋友打算怎样安排国庆节呢?是啊,青年旅行社决定在国庆期间组织50人去杭州西湖旅游,为了让游客玩得高兴,旅行社还特别设计了划船活动,这里有3种船:

大船:限乘42人

中船:限乘23人

小船:限乘9人

现在有50人,旅行社打算租两条船,可以怎样去租呢?小组讨论交流

根据小组讨论与交流,设计多种乘船方案

1、大+中

2、大+小

3、大+大

为什么可以租一条大船和一条中船呢?50人够坐吗?

为什么可以租一条大船和一条小船呢?

小朋友想出了3种方法,租一条大船需要租金43元,租一条中船需要租金28元,租一条小船需要租金19元,这3种方法哪一种最省钱呢?(同桌交流)

请学生用手势表示,说说为什么,大约要花多少钱?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估算的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要用到估算,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课后反思: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这一生活情境,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因为估算是非常贴近实际生活的,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应用,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将本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估月饼,买月饼,中秋晚会等生活情境中。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让学生学会估数。在估算中,估数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在新课引入环节,我先让学生数数数量比较少的月饼,然后出示一堆数量比较大的月饼,让学生意识到当数量很大,很难准确数出来的时候就可以估计一下,从而引出大约,学会将准确数估计成大约是几十。

2、讨论交流,探究加减法的估算。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估算。以往的精确计算已经在学生脑海里深深扎了根,因此不免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的负迁移,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买蛋黄月饼和豆沙月饼大约需要多少元,然后让学生提一提类似的问题,通过这些简单的估算使学生先对估算有一定的认识和体验,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老师带100元去买这3盒月饼,带的钱够不够这一问题。在讨论交流中激发求易思维,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样由浅入深的设计,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估算能使计算比较方便。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用估算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本节课我始终围绕中秋节这一主线展开,由估月饼,到买月饼,再到中秋晚会,这些情景都是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习兴趣。

2、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在探究100元钱买三盒月饼够不够这一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是用连加的方法估算的,也有的是用连减的方法,也有的用加减混合的方法进行估算,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励。当出现了5种方法后,再让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来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本课还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在练习环节,让学生估算一下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请学生通过举牌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个别小朋友举错了牌,还有包括后来的租船问题,让学生探讨哪种方法最省钱的时候,有3个小朋友举了红牌,我想这时我应该及时问问他们为什么要举红牌,使他们自己发现错误,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现在我这样一带而过,明白的小朋友是明白了,可不明白的还是不明白,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

最新二年级数学课件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

二、综合练习

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三、课后活动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最新二年级数学课件 篇六

《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根据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地列脱式进行计算,理解运算算理及运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乐于探究数学奥秘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新课讲授】

1、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

(1)同学们在做什么呢?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

2、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问题:

(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

4、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

(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课堂作业】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最新二年级数学课件 篇七

用2到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格式

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27—28页练习五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借助乘法算式想出除法算式的商。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语言表达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借助乘法算式求商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以及集合、对应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预习作业:

预习课本第26页第4题

你是怎么列式?

每个式子什么意思?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式子:意思:

3×5=153个5总共是15人

15÷3=515人,平均3桌,每桌5人

15÷5=315人,每桌5人,平均分成3桌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件#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去玩,你们想去吗?数学王国的国王听说咱们要去,非常高兴,他托老师给大家带来好多小礼物,他说:只要谁积极动脑思考、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就把礼物送给谁。你们想要吗?(随之出示漂亮的小卡片,卡片的背面是有趣的思维训练题)不过,去拜见国王的路上有很多困难,你们怕不怕?”

三、复习整理,巩固新知:

(一)活动一:向数学王国进发

1、师:为了顺利地见到国王,让我们先做做操,把身体锻炼好吧!拍手操背诵1——9的乘法口诀。

2、师:听,列车开过来了,让我们乘坐列车出发吧!(课件出示小火车,每节车厢是由一道道填空题组成,并伴随着火车的声音。

()四十二三()十五四()二十四

二()一十()六三十六三()十八

(二)活动二:进入数学王国

1、师:进入数学王国,先要进行测试,只要我们都做对了,就能顺利进入下一站,你们有信心吗?好,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细心,能顺利进入大门。现在做课本26页的第6题。

2、课件演示校对答案,同桌互改。

(三)活动三:走“迷宫”

师:欢迎小朋友进入下一站。看这是一座“迷宫”,走“迷宫”的规则是:自己在“迷宫”的外围找到入口和出口,按着一定的顺序走。说说你是按什么走的?(课件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切换。)

(四)活动四:算对了,“kitty猫”就和你做朋友。课件出示课本第26页第5题。

(五)活动五:看谁先到家。(练习五第11题。)

四人小组竞赛,派代表汇报。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迎接你们啦?(课件出示“kitty猫”),“kitty猫”夸大家今天表现得很好,都是爱动脑筋,聪明的孩子,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大的收获,有信心吗?

五、完成《随堂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课件 篇八

《平均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一)情境导入,实际操作

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二)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

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

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概念

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

(四)联系生活,感悟概念

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

(一)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

(二)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

(1)自己试着分一分。

(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三)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一)辨析练习

1、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二)基本练习

(1)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片枫叶。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

五、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一)解读题意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样分?

(二)感知不同分法

请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展示不同的分法。

根据乘法意义来分:2个2个地数,8里面有4个2。

2×4=8,4个2合起来是8。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三)提炼不同分法的共同意义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也就是看8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可以分成()份。

12辆小汽车,每2辆一组,可以分成()组。

12里面有6个2。

(二)提升练习

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只小熊。

有15个木块。

(1)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0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并让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进一步感知“平均分”,比较分法,理解“包含分”的意义。

2、通过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和理解平均分,巩固新知。

教学重难点:强化“平均分”和“包含分”的含义和分法,为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填一填。

(1)把6个草莓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谁分得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师画图,生判断。(可投影)

(2)下面哪些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在()里画“√”。

师画图,生判断。(可投影)

2、你想怎么分?想一想,填一填。

(1)师画图,生观察。(可投影)

(2)把6个气球平均分成()份,每份()个。

把()朵花平均分成()份,每份()朵。

3、圈一圈,填一填。

(师画图,生观察,可投影)

图中有()个,每()个圈一组,共可以圈出()组。

图中有()只气球,每()只气球扎成一束,可以扎成()束。

二、综合应用

1、我会填空。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2)把9个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个面包。

(3)把10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个;如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个。

(4)把15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瓶。

(5)18本书,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到6本,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6)18本书,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到2本,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2、想一想,填一填。

有24个草莓,可以每次拿()个,像这样拿()次,正好拿完。

3、动手圈一圈。

将16颗糖平均分,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圈出两种分法来。

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带来的8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本文发布于:2023-06-19 18:0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c7260101da1e069bd98dcbabd3cf96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精选8篇(小学数学二年级课件ppt).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精选8篇(小学数学二年级课件ppt).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