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材料一:中华文化有着上万年的文明发展历史,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

更新时间:2023-06-29 13:13:57 阅读: 评论:0

材料一: 中华文化有着上万年的文明发展历史,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中国传统节日也根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周代才叫“年”。“载”“岁”“年”都是指谷作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另外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还有重阳节在陕北也是正式收割的季节……故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交融,促进人与人的情感联系。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岁时节日不仅在节期的选择上根源于自然界的征候,而且大都有为适应季节、气候、物候变化采取相应活动的节俗。如清明万物复苏之期,人们户外踏青,感受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重阳节时逢秋高气爽,人们登高远望,可在大自然里直抒胸臆。同时,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人情味,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时机,有着协调、促进人际关系的功能。在人情日渐冷漠的今日,传统节日无疑是“和谐人事”、沟通心灵的平台。 传统节日是民族生活中的典礼和仪式,是民族情感的激发器,其中充盈着亲情情结、敬祖意识、寻根情理、报本观念,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抵制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 (摘编自韩艳娟《浅论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意义》) 材料二: 发展与创新是传统节日的生命力所在,是节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传统节日虽然所依托的是过去的人或历史,但其所体现的精神却总是为当代人所认同的。要想使传统节日更好地传承下去,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不断寻找新的过节形式和载体,使传统节日文化能够适应它所处的时代。 因此,传统节日需要创新,需要增加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活动内容,与现代社会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要相适应,与现代文化及其传播手段相适应。通过发展创新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接轨,使节日形式、节日精神更贴近时代特征,满足当代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可以说,中国传统节日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创新的问题。然而,创新和发展离不开节日的本真性这一原点。传统节日中有一种文化的延续性。传统节日通过时间、仪式等概念上的重复性来传承传统价值观。在节日里,人们重复的不仅仅是时间、仪式,而且还有认同感。它代表节日的核心价值和内涵,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对传统节日的当代重建中,应该把我们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内涵和传统结合起来,在挖掘节日现代内涵的基础上,应尊重节日的本真性,让节日按照其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自然地调适和变迁,实现现代性的重建和转型。 传统节日的创新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节日形式上的创新。这也是旧传统的新形式,主要体现在外在形式上,比如节日产品、组织形式、节俗活动的创新,节日话语符号的变化等。其中,通过节日形式上的创新,赋予节日以现代感,增加节日的娱乐性尤为重要。当然,节日形式的创新不应该流于形式主义,其前提是应该真正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其次,节日创新也可以体现在节日主题和公共价值等方面的创新。这需要将现代社会的理念和价值注入传统节日中,增加传统节日的新的内涵,挖掘并发展与节日的独特性相关的当代意义,使传统节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中国的节日要有中国式的表达,只有通过节日的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元素,才能让中国传统节日变得时尚起来,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传统节日在当代的传承离不开创新,创新的过程也是文化再生与重建的过程,是面对现代性与传统文化如何进行取舍的过程,是重新定位传统节日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节日永远处于现在与过去的对话中,处于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平衡的张力中。同时,传统节日的创新也是人们对价值的选择过程,它需要人们对历史价值与文化精神的坚持。全球化给中国传统节日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发展创新来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活力,由此确立全球化语境下与其他文化的对话空间,这应该是一个文化共同体面对未来所做的应然选择。 (摘编自林慧《论全球化下中国传统节日的创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源于农耕文化,现在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这与其流传过程中发生变化有关。 B.传统节日往往与自然界的征候密切相关,可以使人融入自然,同时还具有协调人际关系的特殊功能。 C.因为当代人认同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所以尊重其发展规律,才能真正实现传统节日的可持续发展。 D.要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的再生与重建,就需要对传统节日重新定位,在传统节日中注入新的价值内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不仅谈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问题,也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其重要意义。 B.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不仅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还可以有效抵制外来文化的渗透。 C.传统节日创新既要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也要考虑节日的形式和载体。 D.既然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延续性的特点,那么在时间和仪式等方面就要顺其自然。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端午节——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唐·权德舆) B.龙抬头——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唐·白居易) C.七夕节——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唐·罗隐) D.寒食节——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宋·王安石) 4.材料一中提到,传统节日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请结合材料一,联系你熟识的某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加以说明。 5.在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中,我们如何看待传统节日文化本身的价值和内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 1. C.“才能真正实现传统节日的可持续发展”说法过于绝对。从材料二第二段“在节日里,人们重复的不仅仅是时间、仪式,而且还有认同感。它代表节日的核心价值和内涵,是最为重要的”可知,“当代人认同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只是“真正实现传统节日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并非唯一因素。 2. D.“那么在时间和仪式等方面就要顺其自然”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第二段“传统节日中有一种文化的延续性。传统节日通过时间、仪式等概念上的重复性来传承传统价值观。在节日里,人们重复的不仅仅是时间、仪式,而且还有认同感。它代表节日的核心价值和内涵,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对传统节日的当代重建中,应该把我们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内涵和传统结合起来,在挖掘节日现代内涵的基础上,应尊重节日的本真性,让节日按照其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自然地调适和变迁,实现现代性的重建和转型”可知,传统节日文化的延续性,重点体现在其核心价值和内涵上;而时间、仪式属于形式,在创新中也要融入现代因素,而不是顺其自然。 3.B 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中国传统节日根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A.表现的是节日里的美好祝愿,并没有关联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B.诗句是说在二月二节日里各种草菜都返青,和农耕有关。 C.表现的是节日里的情感,并没有关联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D.表现的是节日里的情感,并没有关联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4.①中秋节有品尝月饼的习俗。月饼是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家人团聚品尝月饼,能起到增进家人感情、促进家人和谐的作用。②中秋有赏月的习俗。月圆之夜,托月追思,能表达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也可答其他传统节日,答出两点即可。) 5.①在内容创新中,既要尊重传统节日的本真性,也要将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的内涵和传统结合起来;②在形式创新中,要在真正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前提下,赋予节日形式以现代感。

本文发布于:2023-06-29 13:1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c62eee7674ce8dd91e90b5e2994d7a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材料一:中华文化有着上万年的文明发展历史,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材料一:中华文化有着上万年的文明发展历史,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