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孟子读书心得200字篇一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甚至不惜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彰显民心的重要,甚至不惜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来警戒君王。虽然孟子终其一生没有实现理想,但其对于民心的重视及其对于仁政的阐释对后世无论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一)持志养气
孟子十分重视立志,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便是"尚志"、"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他提出"舍生取义"的理想境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与孔子一样,孟子也要求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要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认为志士仁人应该把道德理想放在首位,就这点说,有合理的因素,但他把求生存的欲望与道德意识对立起来,这也是片面的。
(二)深造自得
孟子强调学习、修身的关键在于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他认为君子深造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的追求而得到。自觉追求而得到的,掌握得会比较牢固,牢固的掌握了,就会积蓄得很深,积蓄的深了,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据此,孟子主张,学习的深化,必须要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尤其是学习中要有独立思考精神,读书是必要的,但应求理解,而不能书云亦云,对前代的文献典籍,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三)专心有恒
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孟子举例说:"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两个人同时跟一个围棋国手学习下棋,但结果大不相同,这决非由于其智力差异,而是由于专心与不专心的缘故。因此,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这是孟子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原则。
孟子主张专心致志的同时,还提出了持之以恒的思想。他告诫学生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山间小道经常去走就变成了一条路,如果有一段时间不走,便会被茅草所堵塞。学习亦然。如果停下一个时期不用心学习,学到的知识也会遗忘。因此,学习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他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有所作为的人做一件事如同掘井,掘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水,就停止挖掘,结果等于没挖,这说明有为者必须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学习也是如此,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功亏一篑。孟子反对"一曝十寒"的学习态度,他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不可能得到生长。都是反复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
(四)教亦多术
学习主要靠学生深造自得、专心有恒,但教师也不是无所作为的,教师的作用在于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又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对学生,有的应及时指点,有的应成就其德行,有的要发展其才能,有的可答其所问,不能及门者可以间接地进行教育,甚至拒绝教诲,足以成为人的警策,本身也是一种教导之法。总之,教法很多,要因人而异。
孟子读书心得200字篇二
孟子是亚圣,集儒家大成,孔子是首创私学,尽管“儒”思想并非孔子首创,却是在孔子那里发挥到极至。生于孔子一百多年后的孟子,以孔子为“大圣”,遵循孔子的一套礼仪廉耻,然而孟子并非凡夫俗子,只懂得硬抄照搬,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孟子是摆脱了孔子的羁绊,形成了独立的人格,比如在一些人事看法上等。
孟子讲人性,讲仁义,讲建功立业,讲“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讲“仁者无敌”,讲“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浩然正气。然而,孟子终归是太完美无瑕主义了,他相信孔子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但是他是否明白人在其位必有无可奈何的事?就像一个狱官,也许他并不想杀人,但这“杀人”就是他的工作,他能为不杀人而饿死自己——“杀”自己吗?就像一个士兵,也许他每天都在祈祷和平,是个和平主义者,但双方一旦开战,他便不可做个后退的懦夫!这就是身不由己。
在王道上,他也说:“为政难,不得罪于室”(离娄上),但是矛盾无处不在,当为政与室出现了问题怎么办?孟子是甘心做个委屈求全的客卿吗?我想不是的,一个堪称“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人怎么会甘受眼辱,他比孔子勇敢,有魄力,所以他不甘,反抗,游说。但以上矛盾是不在孟子的能力范围内的,孟子会讲一系列的治国口号,治国方略,会在被蒙蔽的黑暗中找出些解决方案来,知道民心向利,于是观君王饱民腹,顺民志,但纵观所有,那一套套看似完美的宝鉴却在战国风云的时代黯然失色,不是别的,只因为他境界太高,是那些注重眼前利益的人所无法理解的。要不怎么说,一个人愈是人类,那么他就愈不被他同一时代的人所理解,接受,他不容于那个时代。因为他的言行并不是准备给这一时代的人看的,而只是把这些广告当作整个人类的一部分右言的,所以他所做所为所言也许不是那时代人所熟悉的色彩、气味,所以他是这样的格格不入。
于是孟子孤独了,他失望于君王的顽固不化,疾恨社会上淬的“异学怪论”,他痛惜,他辩论,他惆怅,他不平,但是一个没有实权只体力行的传教士如何能改变这混乱的世界呢?思前想后,唯有一招——反求诸己。
努力修养好自己的品性,以便成家、立业救国,一步步,脚踏实地,禁欲好“人之不为”,从而实现“人有所为”,这睚是我们现代所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孟子是伟大的,他已认识到世间最虚伪最脆弱的傲慢莫过于国家的傲慢,民族的傲慢,不立足于根本,空想连篇是毫无用处的,因为如若一个人为他的国家,民族而傲慢,正说明他于本身是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他用普照的阳光来遮盖自己的影子,反而使他自己更加渺小,不然的话,他就不必求助于和他的千万同胞所分享的那份资本了!
孟子的最终思想还是回到“人”上来了。人这个自我独立的思想主体是被几千年来所严重忽略的,焚书坑儒,文字狱,这些努力遏制人类思想,禁欲人类欲望的工具,钝化,麻木了人之所为人最根本又最崇高的权力。将“大欲”、“大功”、”大利”这些全民性的东西强加于个人身上,让人做“不能”又想为的事,最终的结果是:全面提升导致了全面挫败。人们在“无能”面前注定了他必然失败,无数失败中失去了信心,失去了人格,只是萎萎地道出了“不如守中”的中庸之道。
人何其可怜,当地面向下塌陷的时候,地面上的人感觉不到自己在下降,只看着天空在越升越高,这就是没有把人当作“人”的结果,人们在信仰伟大文化的时候,应该如孟子一般涉及到人这一本质上来,想想自己应当如何,应当怎么做。
后注: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好高鹜远。生活也许是苦闷的,生命也许是枯燥的,人在世上也许永远也达不到自己的理想境界,但不要灰心。在这世上,人有太多的限制,太多的无奈,太多的无能为力,可是,我们应当庆幸的是,我们还是人,或者说是被看作是“人”,却体会“人”作为“人”的崎岖,也是一种无限的幸福,在自我满足和幸福中,奢望更多的东西。
孟子读书心得200字篇三
在我不大的情况下,就据说过《孟子》这本书,它是一本能文化教育大家怎样做人的书,另外也是一位亦师亦友。所..
在我不大的情况下,就据说过《孟子》这本书,它是一本能文化教育大家怎样做人的书,另外也是一位亦师亦友。说白了闻名不如见面,今日,我也荣幸读来到这本能反应使我们终生获益的书。
有关教大家怎样做人的书读了的很少,但也涉足过一些,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但这本书一件事危害较为大。这本书关键写了春秋战国时代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教育学家孔子身旁产生的一些小故事,我读后获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几个小故事深深记在我的脑海中里,在其中有一个故事称为《师友之道》。这个故事关键讲的是交朋友要保证“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孟子说过“父子俩有亲,臣子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盆友有愿”,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解决人际交往的基础规律,为政冶应以身作则,以身作则,才可以保持社会发展的平稳和人际交往的和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根据读《孟子》这本书,使我真实的明白了人生道理。我喜欢这本书,我不想忘掉它的。
孟子读书心得200字篇四
孟子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孟子》也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从中学及大学语文中,我们对孟子及他的一些言论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也学习了《孟子》中的部分篇章。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未全文的去学习、品味过《孟子》,而这一次品读名著并写读后感正是一个契机。于是我早早地就去图书馆借回了《孟子直解》一书,慢慢开始品读起来。
有关孟子思想的研究,自古以来就不乏大家。孟子的四端说、性善论,在政治上实行王道、仁政,个人修养方面反求诸己的思想等都为我们所熟知。短短的一千字远不足以概括《孟子》所要表达思想。所以以下就取《孟子·公孙丑》上篇中有关个人修养方面的两篇来谈谈我读后的一些感想。
《孟子·公孙丑》上篇第四篇就讲到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虽然讲的是治理国家时,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太平时特别要警惕不可放松。但联想到我们当今的世界,联想到我们平时的生活,同样也适用。当代世界以和平和发展为时代的主题,除了一些局部的战争,全球基本是和平。在和平的环境下,我们不用过多地考虑温饱等一系列问题,于是人们逐渐减弱了警惕。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下,我们的一些同学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进入大学以后沉迷网络、游戏或者对自己的生活缺乏目标盲目度日。不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并为之努力。等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去责怪他人、归咎于世事不公、归咎于老师课堂没有讲。就以现在的经济危机来说,有一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归咎于现在是经济危机,归咎于在学校学不到知识或者缺乏实践的机会等,却不从自身找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危机的确导致了部分行业不景气,影响到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但我们若能做到未雨绸缪,在大学期间通过读书、参加实践等方式来不断地充实自己,那么到找工作时就不会那么困难,是金子总会发光,总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尚书》中不也提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同样也是强调祸福是由己、不由人也不由天,一切都是自求。
《孟子·公孙丑》上篇第七篇虽然在刚开始讲了仁不是不能的问题,而是为不为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如何选择,在这一篇的最后,孟子还是用射箭作比喻来讲解反求诸己的问题。也就是强调,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不管知否遇到问题都要经常做到反躬自问。现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用不同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别人可以说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这些都是不应该的。我们要身先士卒,从自我做起。
孟子,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王道、仁政治国之道、交友的标准、理想人格在孟子所处的时代可能带有一些理想的色彩,但很多的思想运用到当今时代仍对人们提高修养等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不会随历史而逝去,而会随着时间发展不断地积淀、凝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如同酒一样,越陈越香。
孟子读书心得200字篇五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啊,人需苦才知甜,苦与甜是既相对,也共生的两项。老天若要把大任降于平凡之人,必定会让此人受苦,苦后方有甜,人往往都是只想获得甜,不想经历苦,然而,他们往往都错解了甜的真正意义。甜也就是成功,通常,成功的喜悦不在于达到理想的高度,而是享受了成功门前获取钥匙的过程。如果老天真的要把大任给平凡之人,定会让其享受甜的过程,而不是甜的结果,过程大于结果,结果不等于过程。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舜的耕田换来了成功,管夷吾的监狱过程也换来了成功。通常,人们都不会想要成功前的苦难,但是每当你成功了,你会珍惜那些苦难的回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始于苦难。”每当你成功之时,你会想:那时我就要退缩了,我又挺过来了来了……
本文发布于:2023-04-26 20:2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c5675d90a8730faa2d6b1bcad562a3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孟子读书心得200字(五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孟子读书心得200字(五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