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2022致敬了不起的她陈薇事迹心得体会7篇

更新时间:2023-06-22 04:32:48 阅读: 评论:0

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你被“她”刷屏了吗?她,带领团队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新冠疫苗,她说“除了胜利,别无选择”,她就是陈薇院士。那2021三八国际妇女节致敬了不起的她陈薇事迹心得体会有哪些呢?下面这7篇2022致敬了不起的她陈薇事迹心得体会是为您整理的陈薇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学习人民英雄陈薇事迹心得体会 篇一

1988年,从小成绩优异的陈薇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获得了浙大保送清华大学的唯一资格,进入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

当时的陈薇,并没有做科学家的想法,甚至被同学们认为是最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的人。长发飘飘的她性格活泼,打扮时尚。虽然是理科生,但陈薇却热爱文学和舞蹈,时常在校刊上发表美文,在学生食堂举办周末舞会,还是清华咖啡厅的第一批女服务员。

直到1990年,陈薇的老师要她去军事医学科学院买一种实验试剂的时候,她的人生轨迹才开始了真正的改变。一次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短暂接触,让陈薇被那里完备的科研设备,先进尖端的课题和杰出的科研人员所深深吸引,产生了一种投身其中的强烈愿望。

1991年,硕士毕业的陈薇作出了一个选择:去参军,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里做科研。然而,此时的她已经签约了深圳的一家著名生物公司,如果按照计划,迎接她的将是高薪白领的生活。家人朋友不理解她的选择,觉得清华硕士到部队就是埋没了自己,入伍就是落伍。但陈薇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进入军队已29年的陈薇现在回想起来,眼神里还是充满坚定:“我来到军队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定在这里待一辈子了,因为我的老前辈也是这样的,在这里我遇到很多好的老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是我留下的最大的一个原因,我喜欢专注做这个事儿。”

1998年,32岁的陈薇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同年,她成为了一名母亲,但仅仅休了一个月产假后,她便回到实验室,埋头专注科研。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她抽空回家看了公婆,回到实验室却只看到一地的液体,看着两个月的细胞实验顷刻化为乌有,她一个人站在实验室放声大哭。在之后的几年里,陈薇很少能在12点之前回家。

渐渐地,陈薇开始带领一批军队科研工作者们展开重大抗病毒药物的科研任务。

致敬了不起的她陈薇事迹心得体会 篇二

陈薇:坚持科技自主创新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3月7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委员进行大会发言。

习近平主席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出“四个面向”的号召,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在科技工作中最集中、最深刻、最现实的体现。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生命健康。这次我们团队能把全世界新冠疫苗第一针打在武汉,能在俄罗斯、巴基斯坦、墨西哥、智利、阿根廷等71个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中取得可喜结果,能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上市和多国应急使用许可,都是长期坚持自主创新的结果。近年来,我们自力更生构建集靶标发现、分子设计、效力评价、快速制备于一体,上中下游无缝衔接的重大生物安全防御疫苗研发技术体系,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个战略储备重组疫苗和全球首个新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实现了中国创新疫苗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并获得了中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在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两条技术路线上形成了核心竞争优势,成果来之不易。

“十四五”规划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从近年来的科研实践和这次抗疫应急科研攻关,以及参加全国政协“健康中国”、“创新中国”委员读书活动,我感到要推动规划所提出的目标落到实处,在生物科技创新方面还有一些短板,如:顶层设计和科学统筹不足、研究力量分散,长效性支持机制不健全、基础研究不稳定,条件设施不完善、快速响应体系不健全等。

为此,提四点建议:

一、建立国家重大安全科技攻关“白名单”制度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在生命健康、生物安全等重大前沿领域系统性地谋划重大项目布局,建立核心技术团队“白名单”,国家长期稳定投入,实现“项目—基地—人才”有机融合,为保障国家发展利益、解决重大安全风险、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奠定坚实科技基础。

二、建设特需疫苗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科技部已印发《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十四五”期间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议建设特需疫苗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紧扣国家生物安全防御重大需求,梳理“卡脖子”技术和“长板”技术,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统筹,开展跨军地、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和开放合作,达到“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助力国家生物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持续开展新冠疫情防控科研攻关

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新冠疫情得到了全面控制,但从全球来看,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加强防控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应继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综合运用生物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手段,进一步厘清病毒起源、动物宿主和致病机制,深入分析病毒变异对现有防控措施的影响,未雨绸缪,开展针对重要变异毒株的疫苗、核酸和抗体检测试剂等预研,必要时及时更新换代。

四、营造潜心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努力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创新生态,在项目攻关、平台建设和人才计划中,加大对长期坐“冷板凳”从事科研和基础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队伍的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大家勇于探索,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实现越来越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鼓励更多的青年才俊淡泊名利、勇于创新,献身科学研究,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发挥科技创新应有的支撑力量!

致敬了不起的她陈薇事迹心得体会 篇三

“人民英雄”陈薇:的使命 人民的坚盾

“这是的使命,这份荣誉属于全国全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战线的所有!”9月8日,在军事科学院召开的庆祝陈薇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薇动情地说。

从研制出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到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再到为新冠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从军29载,陈薇潜心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矢志为人民构筑起一道生物安全防护的坚盾。

113天毅然坚守:“为武汉人民,我心甘情愿!”

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陈薇奉命率领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飞赴武汉。

“做最坏打算、最充分方案,准备最长期奋战。”面对防控初期武汉对核酸检测能力的应急需求,陈薇带领专家组一天之内就搭建起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应用军事医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迅速形成了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有效缓解了一线检测压力。

面对临床精确诊断难题,她迅速组织专家组综合病原学、免疫学、遗传学、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优势,快速建立了“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多重病原检测”的“三步走”鉴定链条,为临床机构有效救治新冠病毒和多种病原体合并感染患者提供了科技支撑。

“除了胜利,别无选择!”在疫苗研发最吃紧的时刻,陈薇许下这份承诺。三天,五天……直到采集的血液样本出现免疫应答,整个团队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3月16日,重组新冠疫苗启动Ⅰ期临床试验,成为首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冠疫苗。

4月12日,疫苗启动Ⅱ期临床试验,再次领跑世界。临床结果证明,单针接种可使机体同时获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8月11日,疫苗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团队全力推进新冠特异性治疗抗体药物和改善后遗症生物新药的临床应用。

面对“为什么能坚守武汉113天?”的提问,陈薇沉默数秒后哽咽着说:“为武汉人民,我心甘情愿!”

29载锲而不舍:国家生物安全防护的铸盾者

1991年,陈薇从清华大学毕业,立志投身军事医学科研,专注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

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陈薇凭借多年的科研积累敏锐预判:正在研究的ω干扰素对此次变种变异性强的SARS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

她率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生物安全负压实验室,每天一干就是八、九个小时……最终,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汶川地震,担任卫生防疫组组长的她,一直奔波在余震不断的灾区一线,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艰苦“战斗”。北京奥运,她参与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同时负责鸟巢等20多个奥运场馆的现场生防安保任务,为“平安奥运”作出贡献。

在一次次大战、大考中,陈薇带领团队不仅拿出了领跑世界的“硬核”成果,更积累了核心关键能力。

她带出了国家“生物危害防控”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建立的关键设施和技术体系为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重大疫情奠定了基础。

“要成为为人民负重前行的人,为人民守护岁月静好的人。”这就是陈薇作为科学家的情怀。

无私赤诚的国际援助:向世界展示中国担当

“在病毒面前生命平等,与病毒的战争不分国界。”陈薇团队第一时间将研究成果向世界共享,为各国的疫苗研发助力。

这不是陈薇团队第一次以科研援助世界。

2006年,在大多数人还不知“埃博拉”为何物时,陈薇就对这个烈性病原体展开了前瞻性研究。她坚信:“在生物危害防控的战场上,必须始终做有准备的人。”

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肆虐。立足多年既有研究,陈薇团队迅速攻关,不久就研制出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

这不仅是对世界的支援,也展示了中国的国际担当。

陈薇多次带领团队赴塞拉利昂开展临床试验,让西非人民记住了中国的友谊和中国的科技力量。

2018年,埃博拉病毒在刚果(金)再次暴发,陈薇团队再次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来自中国的技术支持。

“为了世界人民的健康,我们愿意积极参与国际援助,共同抗疫。”如今,陈薇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正在境外有效开展,进行更大规模的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甘为人梯的师者情怀:为了科研精神的赓续传承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永远鼓励创新,把最前沿的理念和信息给大家共享……”这是陈薇的学生和同事们对她的评价。为了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她总是尽可能为学生们搭建平台、拓展空间。

因抗疫表现突出荣获“最美新时代革命”的军事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晓鹏,回忆起19年前刚进实验室时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作为导师的陈薇手把手教他做蛋白纯化实验,实验用的纯净水都是她自己搬到楼上。那时实验仪器没有现在先进,陈薇就带着他们一直守在仪器旁收集样品。

“导师的言传身教,让我走好了人生科研生涯的第一课,从那时起,细致、认真就刻在了我的骨头里。”张晓鹏说。

“我们团队有很多非生物专业出身,我本科所学专业就是自动化。”军事医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迟象阳说,“陈薇老师要求我们发挥专业交叉优势,独立思考,大胆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解决问题。”

在武汉抗疫中,迟象阳被陈薇“点将”,仅用两天时间就将免疫学检测精密设备调试成功。后来,在陈薇的指导下,她展开的新冠病毒抗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这是我作为导师的使命和职责。”陈薇说,“我希望他们到各个领域发展,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学习人民英雄陈薇事迹心得体会 篇四

陈薇不仅有着闪耀的军功章,更有着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1989年4月28日,在北京开往济南的列车上,陈薇偶然结识了未来的丈夫麻一铭。那年,陈薇23岁,正在清华大学读研,和同学相约去爬泰山;麻一铭35岁,是青岛一家葡萄酒厂的技术员,在北京出差后正返回青岛。在拥挤的火车上,麻一铭看到被挤在车门边上,正捧着本书看的陈薇。担心她的手指被车厢接缝夹住,麻一铭硬是挤了挤,在身边让出一个十几厘米的空位给陈薇。

两个人在车上聊了一路。下车前,麻一铭问陈薇,能不能留个电话号码?正巧陈薇宿舍刚刚装了一部电话,她便随口告诉了麻一铭。麻一铭说,我下个星期还要去北京,可不可以去找你?陈薇说,可以。一个星期后,麻一铭果然去了北京。

麻一铭放弃了青岛优厚的工作待遇,只身来到北京。最初的物质生活十分匮乏,二人的恋情也屡遭反对,陈薇和麻一铭却共同抵御住了重重压力。

结婚后,麻一铭主动承担了大部分家务,为陈薇忙碌的医学研究工作解除了后顾之忧。他不肯让她做家务,认为是对她才华和能力的“浪费”,她做的事情才更有价值。

现在,陈薇的脸上总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正如她所说:“要在工作中尽量忘掉你的性别,在生活中突出你的性别,喜欢干的事情,这样才能做一个幸福女人,这种生活状态,是大家应该追求的。” 一次采访中,当谈到身为女性科学家的体会时,陈薇打趣地说道:“女性从事科研工作有很大优势,获得成绩可以很快往前走,遭遇挫折了还能回家。”

谈到对儿子的期望,她并没有将做科学家的理想强加给儿子,而是希望儿子“能娶他爱的人,能从事他喜欢的工作。”

陈薇的父亲陈李坤曾谈到女儿名字的由来。当初给女儿取名陈薇,一是陈李坤本人喜欢花草,二是在他眼里“蔷薇花虽然普通,但花期很长能开半年,且有一股暗香”。“唐代诗人杜牧曾经写道: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陈李坤说,“说的就是蔷薇,低调不张扬,不管风吹雨打始终能够怒放。”

在入伍后的29年里,陈薇少将终日“与病毒共舞”,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为国家和人民研发“生物盾牌”,为无数生命打开了希望之门。

致敬了不起的她陈薇事迹心得体会 篇五

陈薇建议培养生物防御骨干人才,关注后疫情时代国家生物安全

陈薇的提案围绕国家生物安全领域展开,将着重后疫情时代我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思考,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陈薇今年的提案围绕国家生物安全领域展开,着重后疫情时代我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思考。

奋战抗击新冠疫情“战场” 创造多个“第一”

2月25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团队领衔与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研发的我国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获批上市!

2020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一直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战场”上,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我国重组新冠疫苗,创造了多个“第一”:

全球第一个进入I期、II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

全球第一个在科学期刊上相继公开发表I、II期临床数据的新冠疫苗;

全球第一个单针接种获批上市的新冠疫苗。

从抗击非典,到援非抗击埃博拉,再到抗击新冠疫情,在生物安全领域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陈薇率领科研团队推出一个个“硬核”的科研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陈薇关注国家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今年两会,陈薇的提案也围绕国家生物安全领域展开,将着重后疫情时代我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思考。

陈薇说:“我们要反思在整个疫情过程当中还有哪些不足、或者哪些可以进步的,要通过这次抗疫过程有所悟,要冷静、理性地复盘,做更长远的思考,以便以后更好、更坚实地向前走。”

围绕国家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陈薇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整合各层次力量,进一步提升我国生物安全。她认为,还有很多需要培养的人才,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更好。

陈薇和她的科研团队一直扎根于国家生物安全防御这个领域,在她看来,科研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老一辈革命精神的影响。

陈薇说:“军事医学研究院在抗美援朝的背景下成长起来,已经70余载,我们有老一辈的革命精神的感召。近年来,我们赶上了科技强军的好时代,有较好的科研条件来建设我们的团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有能力第一时间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

延伸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于清明:国药集团新冠病毒疫苗今年产能可达10亿剂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董事长于清明3日表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投入规模化生产,今年产能可达到10亿剂以上。通过持续扩充产能,未来年产能有望达到30亿剂。同时,国药集团中生技术研究院基因工程新冠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也取得重大进展,即将开展临床试验。

目前,我国已有4个新冠病毒疫苗经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应急批准5条技术路线共16个疫苗品种开展临床试验,其中6个疫苗品种已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科技部公开发布的信息显示,除灭活疫苗外,我国正在同步推进的其他4条技术路线还包括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

学习人民英雄陈薇事迹心得体会 篇六

1月25日大年初一,陈薇院士带领军队专家组驰援武汉,至今仍奋战在武汉救治一线,开展疫情传播流行规律调查研究,为疫情防控提供应对策略和科学依据。

1月30日上午,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后,陈薇和她的同事们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大大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了确诊速度,有力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这是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组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取得的一项重要应用成果。

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的前提下,康复患者的血浆是临床特异性治疗最可及的资源。陈薇说:“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大病之后重在休养,过去很多康复者不愿意捐献自己的血浆。”

1月31日,拿着科技部下发的《关于请协助采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血液样本的函》,22名康复患者表示愿意让专家检测血液标本是否符合献浆标准。其中有的人身体依旧十分虚弱,连采血都很困难。感动之余,陈薇表示,应当从立法层面要求康复者在知情同意、符合伦理、身体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捐献宝贵的血浆,用于他人的急救。

“我是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妻子,我希望我的家人健康,同样希望全天下的人都健康。”

陈薇曾在1月30日在金银潭医院,见到了张定宇院长。张院长本身是一个渐冻症患者,自己的妻子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但还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陈薇对他说:“你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张定宇回答:“彼此彼此。”

3月3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由陈薇领衔的科研团队闻令而动,争分夺秒,集中力量展开科研攻关,在新冠疫苗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陈薇说:“疫苗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牢记领袖的嘱托,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们正在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推向临床、推向应用,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她还建议国家有必要建立防疫科研白名单,形成真正有力的“首席科学家”体制,长期支持一批团队一辈子就做某种病毒或细菌的深入系统研究,不追热点,敢坐冷板凳。“别管这个病毒是来了还是走了。

致敬了不起的她陈薇事迹心得体会 篇七

陈薇委员——“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

2月25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研发的我国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上市注册申请。这是我国首家获批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适用于预防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19)。

“我听到消息的那一刻很激动。”全国政协委员陈薇说,一年来,团队为了疫苗研发倾注了很多心血。

陈薇长期致力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在抗击SARS病毒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研发了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2020年,大年初二凌晨,陈薇率团队出征湖北武汉,搭建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迅速形成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

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陈薇团队在进驻武汉第30天,第一批疫苗从生产线下线。2020年3月16日,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启动Ⅰ期临床试验,于4月12日进入Ⅱ期临床试验,这是世界首例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疫苗。在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陈薇团队前往海外,开展疫苗的国际多中心合作Ⅲ期临床试验。

今年2月8日,巴基斯坦方面宣布,在巴基斯坦开展的Ⅲ期临床试验中,陈薇团队和康希诺生物合作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单针接种疫苗28天后,新冠重症病例保护效力达到100%,总体保护效力为74.8%。

陈薇坦言:“‘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新的一年,她和战友们步履不停,继续奋战在科研一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的7篇2022致敬了不起的她陈薇事迹心得体会是由精心整理的陈薇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3-06-22 04:3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c23719befd34f2b50435cdcd8c08b8a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2致敬了不起的她陈薇事迹心得体会7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2致敬了不起的她陈薇事迹心得体会7篇.pdf

标签:心得体会   事迹   了不起   陈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