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2022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古诗三首》2022)

更新时间:2023-06-09 21:49:03 阅读: 评论:0

  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希望能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教后记: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教后记: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二)

  1.《古诗词三首》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理念】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

  ⒈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

  ⒈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⒉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⒈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tíng,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⒉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

  (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

  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

  (1)“独”坐是“谁”独坐?

  (2)读诗,仔细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3)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

  (4)“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若学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

  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

  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Δ”,在长音后划“/”,再读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

  1.齐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

  2.介绍洞庭湖。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由上一首古诗引入,除有复习作用外,主要体现前后两首古诗之间的联系。

  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

  1.学生初读古诗。“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声字,“庭”的中的“廴”,要注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

  “和”,和谐。水天一色,和谐漂亮。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

  3.互读古诗,相互交流。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再通过注释读懂诗句,然后互相交流,初步明白诗句意思。

  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

  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

  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

  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

  (1)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

  (2)“和”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和”呢?

  (3)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粼波纹的景象)。这与“潭面无风”有矛盾吗?

  (4)“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

  (5)“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与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吗?

  (6)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3.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提出几个疑问,抓住几处看似矛盾的地方,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体会诗的意境。

  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

  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画图是进一步体会诗意诗境的一种手段,因此画得漂不漂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体现诗意。画配诗,形式有趣,而且悄悄地实现了默写古诗的目标。

  第三课时

  一、简介词牌知识,引入本首词的学习

  师:前两首都是诗,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第一、二学段涉及的古代诗文以诗为主,因此,要给学生点明“忆江南”不是诗名,而是词牌名。《忆江南》不是诗,而是词。

  二、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1.自读正音:注意“曾”是多音字,这里读céng,是“曾经”的意思。谙,ān,熟悉。“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语气。

  2.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自主练读,试背古词,然后同桌互考。

  3.说说词的大意。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白居易的词《忆江南》通俗易懂,对词句的理解并不难。这首词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历来是被人推重的千古佳句,被后人广泛传诵,因此,背诵是很重要的任务。

  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

  2.互相提问,释疑解困。

  3.教师提问,讨论解答。

  (1)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回答。

  (2)“风景旧曾谙”,既然作者对江南再熟悉不过了,为啥只说江南的“江花”“江水”的景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最典型景物来表现江南春色的写法。)

  (3)“红胜火”,你想到了什么?

  “绿如蓝”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红”“绿”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体会诗人对江南风景由衷喜爱之情。)

  (教师提疑要以学定教,如学生已经提出并解决了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就不必再提出)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教师提问,主要是检验学生思考体会的程度,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以问引读,深化情感

  师引问: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

  师引: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用词来回答)

  师引(语气变化,情感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有变化。)

  师再引(语气变化,情感进一步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还用词来回答,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教师引读语气的一次次加强,目的是要唤起学生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情感体会。

  五、综合比较(异同),总结全课

  1.师: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

  2.比较异同。(老师板书)

  同: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3.再读古诗词三首。师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比较异同,便于学生综合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表现手法,可以加深对诗词的进一步理解。

  【板书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同:作者朝代同

  景物地点同

  诗词内容同

  异:体裁形式不同

  诗人情感不同

  表现手法不同

  [设计—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意图]板书三首古诗词的异同,既检验了学生对三首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又是对三首诗词内容情感以及表现手法的总结梳理,是对诗词理解的提升。

  【特别建议】

  古诗词教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要讲得太多,甚至包办代替,不要在学生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大量地抒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样做,可能填塞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我们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鼓励学生通过注释来理解,借助插图来理解,通过交流来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背,熟练背诵来感悟理解。

  教师不要失去引导之责。虽然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引导的责任。四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很多小朋友认为知道了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就是懂了古诗词了。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如三首古诗词教学均有“教师提问”的环节,这就是一种引导。这个“教师提问”,除了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外,主要是引向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默认学生仅仅停留在孤立字词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

本文发布于:2023-06-09 21:4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c14864421d0b80d5e18c944a7b7196f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2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古诗三首》2022).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2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古诗三首》2022).pdf

标签:下册   四年级   三首   古诗词   语文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