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2023年无社会舆情信息怎么处理(7篇)

更新时间:2023-04-25 10:15:13 阅读: 评论:0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无社会舆情信息怎么处理篇一

一、关于舆情信息工作的几个理论问题

1、对舆情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从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上讲,舆情本身是民意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但是,从现代舆情理论的严格意义上讲,舆情本身并不是对民意规律的简单概括,而是对“民意及其作用于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规律”的一种描述。一般来说,所谓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或简述为,舆情是舆情因变事项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民众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上述这个关于舆情的概念比较抽象,要想真正弄明白也非易事。对于基层舆情信息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舆情定义中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指民众对执政者及其所持有的政治取向的看法、意见和态度。民众的这种社会政治态度说到底是对自身利益需求的一种诉求和表达,它不仅包括民众对国家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对社会政治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同时还包括民众对社会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一句话,“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民众要求执政者不断改善民情状况的一种诉求和意愿的集合。换句话说,作为“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舆情,就是民意的集合。

2、对舆情信息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舆情信息是对舆情的一种描述和反映,从理论上讲,所谓舆情信息,就是指在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收集、整理、分析、报送、利用和反馈的信息运动过程中,用以客观反映舆情状态及其运动情况的资讯、消息、音信、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

舆情信息说到底是民众思想状况的一种反映方式。无机界信息、生物界信息、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文献信息等都不属于舆情信息,只有人们接受这些信息后产生了普遍看法和认识后,这些“普遍看法和认识”才能称之为舆情信息。比如非典和禽流感,其本身不是舆情而是舆情因变事项,只有发生了非典和禽流感,引起社会民众恐慌和不安而形成的某种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才能算是舆情。我们将人们的社会政治态度、看法和意见进行收集、整理而形成的文字材料,才是舆情信息。

舆情信息与舆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舆情是由舆情因变事项而引发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不管你反映不反映,它都每时每刻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而舆情信息则是人们有组织、有目的的对舆情进行采集并经过加工而形成的,是专门对某些特定舆情状态及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反映的一种载体形式,它所能触及到的舆情事项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说,舆情信息与舆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舆情是客观存在的,而舆情信息只是舆情的一种反映形式。

这里应当特别强调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区分不出哪些是工作信息,哪些是舆情信息,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舆情信息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其实,从内容上看,工作信息反映的一般是“事件”本身及“事件”发生的过程,而舆情信息所反映的是“事件”对“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比如,我们宣传某个典型,工作信息一般报典型的经验、做法或如何宣传这个典型;而舆情信息报的则是这个典型对人们产生了哪些启迪以及宣传这个典型人们有哪些思想反映。这就是舆情信息与工作信息最重要的区别。

3、对舆情信息工作基本内涵的把握

就宣传思想战线这个特定工作领域而言,所谓舆情信息工作,是特指在xxx直接领导、组织、协调下的,全国宣传思想战线的单位和部门,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围绕因应特定舆情因变事项产生的相关舆情,通过收集、整理、上报舆情信息,并对决策者相关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效应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直接相关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简单说,所谓舆情信息工作,是舆情信息工作部门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舆情收集、整理,并将形成的舆情信息文稿报送有关部门的过程及其所需要从事的相关工作。对于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概念,我们应当把握这样几个层次的问题:

无社会舆情信息怎么处理篇二

普通信息

一、信息

(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来的新的有用的知识。。

(二)信息的分类:按不同的社会领域,可分为政治信息、军事信息、文化信息、科技信息等;按信息的载体,可

分为文字信息、声像信息等;按信息的流程,可分为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按信息的加工程度,可分为原始信息、初级信息、深层信息;按信息的应用范围,可分为公开信息、内部信息、秘密信息。

新时期在工作实践中最经常性的分类:按信息内容所反映的内容来分(最经常的分类):可分为工作动态信息、领导思路、综合专题信息、调研信息、问题建议性信息、突发性事件信息、舆情监督信息等。

(三)信息具有五种基本特征:客观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和可开发性。

二、党委办公室系统信息

简称党委信息,主要是指在党委领导制定和实施决策、指导工作过程中运行的信息。党委信息包含政务信息。它具有五种特性。

(一)政治性。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准确的政治观点、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政策性。围绕党委决策的需要,去收集、提供有关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注意提供有关的政策建议、意见和可供选择的预案;注意在政策制定后,收集、提供政策反馈信息,以利于对政策的修正和完善。

(三)全局性。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卫

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反馈,内容广泛,覆盖面大。

(四)典型性。反映问题的信息要有普遍性,提供经验的信息对面上工作要有指导性。

(五)超前性。信息收集、加工、提供都力求在决策之前,围绕决策目标,及时反映大量与之相关的动态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三、党委信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委信息工作,是指党委办公厅(室)或相关机构收集、反馈和处理的为党委制定决策和推动决策落实服务的信息活动。党委信息工作是整个信息工作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

(一)党委信息工作的地位。

1、各级党委办公厅(室)系统信息工作机构是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中心。

2、党委信息系统是向各级党委反馈信息的主渠道。

3、信息工作是党委办公厅(室)几项重点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二)党委信息工作的作用

是各级领导见微知著的得力助手;是辅佐各级党委科学决策和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各级党委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

四、对信息工作人员的要求

(一)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学会于“眼睛朝上,抓住关键点”,“眼睛朝下,找好结合点”。

(二)要把握信息工作的特点:准、快、实、精、新。

(三)要把握信息的基本规律。一是了解上级信息刊物的需求和发送范围;二是关注信息约稿。

(四)要多看、多想、多写。

五、对信息内容的要求

(一)要有新意。能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新举措,新做法。

(二)要有特色。其他地方没有可比性才可以。

(三)要有实在的东西。一是真实准确,二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不能编造。

六、对信息分管领导的要求:

(一)把握方向,主动适应党委工作。

(二)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需要提供信息。

(三)要完善制度规范运转。

(四)要正确处理好报喜与报忧的关系。

(五)要加大信息业务培养。

七、信息的收集

信息的收集是指信息工作人员根据党委工作需要,把大量分散在社会各方面的党委需要了解和需要党委了解的信息聚集起来进行综合处理的过程。

(一)收集的范围

1、从党委工作的特点来看,信息收集的范围应该覆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一是贯彻落实党委决策中的重要情况。二是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情况。三是重大的社会动态和重要社情民意。四是其他重要情况。

2、从党委制定决策和推动决策落实来看,信息收集的范围应该服务于决策的全过程。党委决策前的信息收集强调资料性和超前性。党委决策中的信息收集主要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党委决策后的信息收集应着重于对决策落实的跟踪、反馈,着力于了解和反映决策贯彻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信息收集的基本要求

1、符合客观实际,准确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

2、讲政治,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3、要突出重点紧扣党委的中心工作。

4、提高效率,分秒必争,为党委决策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再好的信息如果错过了时机,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三)信息收集的方法和渠道

1、信息收集的方法。一是广泛收集信息。二是有目的地收集信息。

3、要突出重点紧扣党委的中心工作。

4、提高效率,分秒必争,为党委决策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再好的信息如果错过了时机,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八、信息的基本写作

信息是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标题,二是正文,三是报送范围。

1、标题的撰写。

一是切题。概括信息的主要内容和缓急程度。如:“a市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a市发生严重小春病虫害”。 二是鲜明。有鲜明的观点。如“当前农村中小学乱收费屡禁不止”。

三是简洁。用最少的字、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信息内容。如《b市采取七条针对性措施确保元旦春节安全生产》,可以把“七条针对性”删掉,就是《b市采取措施确保元旦春节安全生产》。

四是深度。要突破定式,不落俗套,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

如“c市重点预防„节日病‟促党风廉政建设”。

根据党委信息的特点,信息题目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是问题式。《当前面临的新问题》、《问题亟待解决》、《出现一些新情况》等。

二是建议式。如《离退休人员奖金发放应制度化》、《小企业偷逃税金的问题应予重视》、《建议对农村建房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等。

三是言论式。如《d市委书记---提出把农民增收放在“三农”工作首位》、《d市委书记叶壮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提出要求》、《d市委书记--谈经营城市》等。

四是反馈式。如《e市认真传达贯彻全国、全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电视电话会议精神》、《e市各县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精神》。

五是预测式。如《f市建设系统经济运行分析》、《f厂可能再次发生突发性事件》。

六是直叙式。如《a县遭受暴风雨袭击》、《aa高速公路195km处发生特大交通事故》。

七是经验式。如《b市狠抓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b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取得成效》、《推广》等。 八是综合式。如《s市开展“百企万人评议机关”活动》、《s市出台新的后备干部管理办法》、《s市积极开展农民工培训》。

2、正文的撰写。三句话概括:“开门见山,首语入题,用语准确” 。不能用简写、符号或只有自己能懂的语言来表述,更不能把文学作品中的夸张、比喻、拟人、虚构、类比等手法引进信息编写中。用最少、最精练的文字来承载最多、最大的信息量,一则信息字数大约在300字左右。

正文撰写应注意:

一是选好角度,突出特点。

二是观点新颖,内容实在。

三是防止面面俱到,大而全。

四是注意行内话要少说,新鲜事要多讲。

3、发送范围:根据信息内容确定此条信息应该发往何处。通常分为上报、下发或平级报送,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发送范围。

九、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报送)

(二)信息报送的基本要求:快捷及时、准确无误、简便易行、安全保密。

十、信息与新闻的区别

一是服务对象不同;二是目标不同;三是选取原则不同;四是文字处理技巧不同(信息语言)。

b、舆情监督信息

一、基础知识介绍

(一)什么是舆情信息工作

1、什么是舆情?

简单的解释就是民众的意愿,是指社会各阶层民众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所持有的情绪、看法、意见和态度。也可以说是社情民意。

2、什么是舆情信息工作?

就是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整理和反映社情民意的专门活动。

(二)舆情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区别

舆情信息是人们思想活动的反映。它不仅反映社会现实及其变化发展过程本身,更重要的是反映社会现实在人们思想上产生的影响。

我们收集舆情信息,主要就是收集人们对“事件”的情绪、意见、要求和思想。

它具有群体性、政治性、阶段性。

群体性:它反映的是一定群体的思想活动,而不是个体的心理情绪,只有一定范围或一定数量的公众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意见、要求和思想,才构成舆情。

政治性:它反映的往往是人们对公共事件的政治态度,与执政者和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密切相关。

阶段性: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一个产生、发展和逐步削弱的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舆情,都会有所不同,但侧重点也会有所改变。

对于舆情信息的定位,还要把它放在与其它类信息的比较中来把握。

1、与政务信息的区别。二者性质、目的、作用是一致的,都是为决策服务。但侧重点不同。政务信息是指有关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工作信息,一般是向决策者提供某个具体社会事项的基本情况,包括某个方面的工作动态、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其关注点在于社会事项的本身。而舆情信息主要是决策者提供人们对于各类社会事项的思想、认识意见,其关注点在于社会事项引起的思想动态。比如,某煤矿发生了特大矿难,政务信息主要是反映有关矿难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原因、善后处理等情况;而舆情信息主要反映的是干部群众对矿难的关注、议论及思考,广大矿工及其家属的思想状况等。

2、与新闻的区别。有许多相近之处,但又有区别。二者反映的都是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意志和愿望,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形势和各种事件动态。不同之处:

一是新闻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而舆情信息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新闻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而舆情信息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领导干部;

三是新闻具有公开性,而舆情信息具有内部性,不宜公开发布;

四是新闻反映的内容十分宽泛,而舆情信息相对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3、与宣传信息的区别。是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一字之差,但蕴涵着工作方向、内容、对象、方式的重大变化。宣传信息集中在宣传思想领域之内;舆情信息跳出宣传思想工作自身范畴,涉及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宣传信息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宣传工作情况;而舆情信息反映既包括宣传思想战线的工作动态,也包括社会观念意识和人们的思想反映。

(三)舆情信息的分类

(四)舆情信息工作的常用技巧

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掌握了技巧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就舆情信息收集的技巧而言,实际上是工作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意识培养的综合结果。在这里我们仅就如何有效地抢抓舆情点的问题,通过实例做一些讲述。

技巧之一:善于把握舆情发生的时间

舆情的发生是由舆情因变事项所引起的。所谓舆情因变事项,是指能够引起民众关注,且会对形成民众政治态度产生影响的所有事项的集合。它既包括执政者制定和实施的各类方针政策、制度法规、工作措施,也包括影响民众利益及主客体利益关系变化的事件、人物,还包括工作成就和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等政府公共管理者的权力运行结果;同时还包括自然界、国家周边地区、甚至世界各国及宇宙间可能发生的一切能够对舆情产生刺激的事项。由于舆情因变事项一般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发生的,而舆情是伴随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而发生的,所以舆情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舆情发生的时间。舆情发生的时间有这样几个规律:

一是舆情在舆情因变事项之后发生。从理论上讲,舆情因变事项发生以后,必然要引发相应的舆情,这是舆情发生时间的一个规律。比如,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当这项政策公布以后,民众必然对这项政策有一些理解和看法。赞同、反对、漠不关心等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都可能发生。当民众的这些情绪反应,上升到一种“社会政治态度”的时侯,就形成了舆情。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当发现了某项舆情因变事项产生以后,就要分析可能产生的舆情,并在“第一时间”加以收集、整理和上报。

二是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同时发生。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比如,最近国家拟调整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尽管目前还在讨论中,但己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广泛关注。个税起征点到底应订在多少收入为宜,恐怕不同利益群体的意愿是不会相同的。这种民众意愿的不同,正是多元民意的一种反映,而这种民意的走向,恰恰是我们必须关注的舆情焦点。这个例子说明,舆情因变事项的变化会影响舆情的变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善于在这种变化中抢抓舆情,并多角度收集和报送。

三是舆情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舆情的性质告诉我们,舆情可以对执政者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当决策者因群众反映强烈,而不得不对己经做出的决策进行调整时,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会随着决策者决策行为的改变而改变,这时舆情会同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比如,房地产价格无限攀升问题,早己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其开发商的暴利和房地产市场的无序状态已成众矢之地。后来中央采取了宏观调整政策,抑制房价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舆情是与舆情因变事项相伴发生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观查舆情因变事项的动态变化,在其变化中捕捉有价值的舆情点,从而形成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技巧之二: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整理舆情信息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具体说来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整理舆情要注意层次性。舆情是民意的反映,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体现的民意是不相同的。这就

要求我们在分析某一特定舆情时,要注意层次性。比如,某地发生了矿难,对于矿难中的死亡矿工的家属同矿主而言,其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肯定是不同的;当地老百姓和政府管理部门,第一反应和关注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那么,如果我们要反映舆情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次反映,把不同群众的反映都收集起来,形成各方意见、意愿的集合。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出因矿难引发的民意取向。

二是整理舆情要关注利益性。舆情的本质是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写舆情信息离开了老百姓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将不会写出好的舆情信息。这里所讲的“利益”是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民众的直接物质利益,同时也包括民众的精神利益。比如,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农民工对自身利益的诉求,是对自身直接利益的诉求。而其它阶层民众之所以关注此事,是这些民众渴望社会公平的一种非物质利益的意愿的表达。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舆情的分析要以“利益性”为切入点,只有抓住“利益”这个核心,才能反映舆情的本质。

三是整理舆情要突出政治性。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说通俗一点,是民众对执政者及其行为的一种看法和评价。分析某项舆情,不仅要看民众意愿表达的方式、方法,更要看民众这种意愿所包涵的内在的政治态度。比如,春节晚会广告问题,表面上看,民众对春晚广告不满是因为一些人用纳税人的钱宣传自己;而深层次上,是对国家就这个问题放任自流,从而使民众对国家政治产生了不满。所以,分析舆情一定要把民众的某些看法,同国家政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要害,才能对决策起到作用。

技巧之三:合理调整舆情写作的角度

整理、撰写舆情信息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工舆情信息“产品”的关键工序。写好舆情信息不需要华丽的词澡,舆情信息文稿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文稿可长可短,结构可松可紧。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舆情信息呢?实践证明,写好舆情信息关键在于选准角度,合理调整写作的切入点。

三是在情感中寻找灵感。写好舆情信息不仅要有责任心,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感。灵感从哪儿来?从“爱、恨、忧、思、盼”的情感中来。“爱”,就是你自己爱什么。你爱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好的东西。比如,国家出台助学贷款政策,你认为是好政策,那么就会写出“积极评价”的舆情信息;“恨”,就是你自己恨什么。你恨的东西也就是你认为坏的东西。比如,野蛮拆迁问题,你认为不好,那么就会写出“强烈反响”的舆情信息;“忧”,就是你自己忧虑什么。比如,腐败问题,你感到腐败严重己影响党的生死存亡,对此深感忧虑,那么就会写出“表示担忧”的舆情信息;“思”,就是你经常思考什么。比如,医改不成功问题,你经过思考有了解决医改的想法,那么就会写出“几点建议”的舆情信息;“盼”,就是你自己盼望什么。比如,党的xx大即将召开,你很希望会议能解决一些你关心的问题,那么就会写出“干部群众对xx大有几盼”的舆情信息。总之,在情感中找灵感,是尽快使自己进入舆情角色的好方法。

无社会舆情信息怎么处理篇三

群众热议油价上涨

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10月26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和220元。汽油涨幅折合成升价约为0。17元/升,柴油上调幅度折合成升价约0。19元/升。涨幅分别为2。88%和3%。发改委表示此次上调油价后价格仍低于国际油价。此消息一处,立马引起全国亿万人民的热切关注和讨论。

一些民众认为,此次油价上涨与近来国际石油成品油价格一路走高有直接关联。中国近几年来,在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上日趋加深,中国与国际各经济体之间的贸往来易愈密集,对国际原油储备战略的借鉴更深入,就此导致中国石油价格与国际油价的接轨越来越密切。

很多群众认为,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中国经济面貌日新月异,中国始终把握住发展这一时代脉搏,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石油消费居高不下,油价也在曲折中一路攀升。这一方面要归因于供求的市场竞争机制,另一方面则是由石油本身的特性决定的。石油作为重要战略资源,有其战略储备意义,因此,国家在石油储备和价格的控制上相对比较严格。

一些民众担心,石油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带动出行成本和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间接影响其他行业产品的价格,物价上涨,最终导致中国自身的经济膨胀,市场秩序混乱。针对这种担心,有些基层教育学者反驳,此次石油价格上涨的幅度不是很大,应该不会对近期居民cpi产生太大影响。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现今,中国石油价格的涨跌多是通过行政干预宏观调控来实现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缺乏独立、固有的石油价格机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国家发改委应该尽快动作,结合近几年来中国石油价格浮动经验,借鉴他国石油价格机制,建立有中国经济发展特色的石油价格机制体系,让石油价格浮动有理可依,有据可查。

无社会舆情信息怎么处理篇四

群众热议应届生应聘“雷事”

近日来,新一轮的“应聘大战”逐渐拉开帷幕,众多届毕业生走上求职舞台。在大部分应聘者极力展示自己能力的同时,应聘人的回答雷倒众考官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些“雷事”一经报道,引来群众热议。

雷事一:简历雷同度高,模板泛滥。

群众普遍认为,这种雷同简历的出现,并不仅仅是大学生“变懒”的表现,这其中还包含着很大的“不负责任”在里面,作为跨出校园,步向社会的“招牌”,都不能引起他们足够

的重视,这是一种心态的问题。一李姓群众指出:“就业难”的问题一直被国家广大人群关注,可是大学生自己不重视,永远都不可能走出“毕业就失业”的困境。

雷事二:数学很差,对数字不敏感去报出纳

王坤在招聘中遇到这样一位应届生:他应聘出纳岗位,简历标明的薪酬是每年6000元。王坤无可奈何道:现在这大学生自我砍价太狠,年薪6000的出纳不多见“。待到面试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位应聘者在填写简历时,漏写了一个”0“,而且从对方成绩单上来看,该同学的高等数学和财务专业的成绩很不好。王坤表示这样的学生:不是太自信,就是对岗位毫不认识。

很多群众认为,在求职之前对岗位要求进行细致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上面的这位应聘者也反映出有些大学生的现状: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对自己走向社会后的道路没有具体明确的认识。这些大学生还没有走出大学的殿堂生活的准备,在将来的职场生活中,他们无疑会被打击的”面怒全非“。

雷事三:某烟草企业要招募应届毕业生,工作方向为产品原材料检验。

考官:为什么应聘这个岗位?

学生:爸妈说这个公司好,非让我来试试。

考官:应聘这个岗位的人可能需要品烟。

学生:你能让我回家问问吗?

这位考官面对记者无奈的说:曾有个女生应聘,说在这个城市求职就是为陪男友。如果俩人分手了呢?她说自己”不知道怎么办xxx。

很多基层教育学者指出: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对于家庭的依赖程度很高,独立自主能力很差,甚至有些大学生每次回家都要带两包东西,这不是别的,却是一学期以来积攒的脏衣服。针对这种状况,一些基层干部建议: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虽然现在独生子女数量增多,但不能太过溺爱;学校也应该尽量加强学生独立方面的教育,多多组织学生在校期间下社会实践。

无社会舆情信息怎么处理篇五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学校信息中心为积极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进行着不懈努力的工作,在软、硬件、资源建设及应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校兴我荣为已任,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讲团结,讲奉献,积极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中心学校校工作部署,围绕教育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开展信息技术工作,突出了应用实效性,使信息技术成为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我校现代化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的研究,呈现出了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

2、积极整理上传了各年级dvd教学资源。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

4、对学校的校长监控系统设备进行了全面的维修。加强了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

四、强化服务意识,重视教育科研

本学期信息中心认真制定电教设备的借用及维护制度,做到按时发放电教器材,定期检查,及时维护,以“即时响应”的态度,对待全体教师的服务维修请求,以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保证了学校各级各类示范课、公开课、比赛课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共维护、维修学生机房电脑、多媒体教室的电教设备进行维修和排除故障达到100余次,电脑杀毒、系统升级,50多次。重装系统等维护20次,教学常用软件安装30余次。应当说,信息中心为全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作出了努力。

五、统筹安排、提高效率

做到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坚持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积极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以培养任务驱动、分层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认真做好学科后进生的辅导,面向全体,共同提高。

六、成果令人欣慰,奋斗目标牢记于心

信息中心教科研工作成果喜人。成果归功于学校的正确领导,本学期先后指导、协助了宁兼军老师在郴州市公开课教学一等奖。五个省二等奖电教论文。

问题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

三、积极参加电教教研教改活动。配合教科室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策略研究。

六、坚持发展与服务并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队伍的发展与服务质量成正比,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技术含量,整合了学校电教资源。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争取到一些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形成服务与技术发展的良性循环。

以上想法不当之处,恳请领导批评!展望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一年,我们坚信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努力改正不足的基础上,将继续扎实而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在全校师生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实力和知名度,把我校的教学、服务和管理水平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让我们投以巨资的信息化工程对学校发展有更大的回报。

无社会舆情信息怎么处理篇六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 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 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 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 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台报送,党总支进行文字审核,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校 保密办、党办、校办审核。

正面引导工作。

5.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 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 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2.建立快速报告机制。舆情监控信息员发现有关学校的不良舆 情信息后要立即向校级领导汇报,经批准后,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 米取应对措施。

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的,及时予以澄清。对恶意造谣、干扰学校 正常学习生活开展的,依法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7.学校档案要做好舆情突发事件的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材料、 声音、影像的记录和保存保管工作。

无社会舆情信息怎么处理篇七

今天我主要讲四个方面:一、什么是社会舆情;二、什么是社会舆情信息;三、为什么要开展社会舆情信息工作;四、如何做好社会舆情信息工作。

一、什么是社会舆情(概念)?即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群体性思想、意见和建议的反映。换句话说,就是一段时期内人民群众最关心,议论得最多的问题。

三、为什么要开展社会舆情信息工作(重要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作指导,就有什么样的行动。要做好社会舆情信息的报送工作也必须先解决思想问题,就是要明确为什么一定要开展社会舆情信息工作?它的道理究竟在哪里?根据我的实践和体会,主要有两大方面的需要:一是领导部门制定和完善决策的需要;二是搞好舆论引导的需要。

(一)领导部门制定和完善决策的需要

决策前的需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广大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他们最有发言权。要使决策具有科学性和正确性,事前就要充分了解民意。决策中也需要了解,因为制定决策需要时间和过程,在这期间又会发生变化,需要补充和完善,再次听听民意。决策制定好后同样也要听听下面的反馈。因为现实总比理论决策快,决策制定后,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往往又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所以不管是决策前、决策中,还是决策后都需要倾听民意,才能代表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体现出党提出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而人民群众分散在各地,如何把他们的反映、意见、建议等及时收集、汇总,并告诉有关决策部门?开通社会舆情信息渠道,就能较好地完成这项工作,这就是上级越来越重视社会舆情信息工作的原因之一。

(二)搞好舆论引导的需要(重要依据或叫先决条件)

人民群众的情绪是宣传教育的第一风向标,研究人民群众的意愿,触摸他们的脉搏,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首先要摸准的脉搏。如果无视人民群众的实际思想,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就会上下不配套,甚至教育引导会严重脱节,久而久之是很危险的。因为人民群众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对全局工作不一定全部了解,往往从局部情况去判断全局性工作,所以容易产生误解,甚至心生怨气,而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对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利。所以必须要搭准人民群众的脉搏,摸透他们的思想,才能使舆论引导工作有针对性,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引导到健康的方向上来,帮他们及时解惑释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从而达到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那么广大群众的真实思想由谁去摸?这就要开通社会舆情信息渠道来完成。

所以开展社会舆情信息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要开展的,正因如此,对社会舆情信息工作现在上级越来越重视。这对我们从事信息工作的人来说,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和勤奋的工作去完成这项使命。如何完成这项使命?这就是我要讲的第四个大问题。

四、如何做好社会舆情信息工作?

(一)信息员应做的工作。我认为起码要做好2项工作。

1、吃准上头。即思想上必须具有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没有政治敏感性,有了好的信息线索也会错过报送时机,或者老放马后炮,还有老感到没有内容好报。为此,信息员就必须加强学习研究,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拓宽思想领域,平时就要多看新闻,多看报纸,多了解一些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以及重大的部署和举措,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活动要随时了解和掌握。

有了政治敏感性还不够,还必须要从大局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即我们平时常说的要学会换位思考问题,即站在领导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分析一下自己掌握的内容哪些是上面领导想要知道和需要了解的;哪些内容是不需要了解和知道的,要吃得准上面的意图。如何吃准?我认为大致可从以下5个方面去考虑:

(1)对上级召开的重要会议、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需要反映。如市总上报的《对全国“两会”召开前的七点希望》、《对xxx召开前的反映及建议》、《对xxx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看法》等就属于这类信息。上报目的是便于上级领导及时了解基层广大职工群众的心声、要求和建议,更好地决策。

(2)对上级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要部署等需要反映。如我们今年上报的《对中央“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建议的反馈情况》、《对〈xxx劳动合同法〉(草案)修改的六点建议》、《对中央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反映及建议》就属于这类信息。目的是为领导部门完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情、突发性事件需要反映。如:如我们对xxx“废统”、织里发生“”火灾、xxx宇严重违纪问题立案检查等反映就属于这类信息。有关领导部门可以通过这类信息,快速、简洁、及时地了解基层的情况,分析和预测未来的趋势,以便掌握工作主动性。

(4)社会上值得引起关注的热点、难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需要反映。如:对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群众看病贵、城市房价上涨、龙断行业收入过高、环境污染和干部腐败问题等方面的反映就属于这类信息。让上级领导了解民生民情民思,为下一步决策或改进措施掌握必要的依据。

(5)对可能出现的某些不稳定因素需要反映。如《军转企干部目前情绪不稳》、《德清某公司的123名退休职工情绪激化》等就属于这类信息。这种信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了警示作用,可以帮助领导部门决策提前到位,防患于未燃。

2、吃透下头。既熟悉群众和了解群众。社会舆情信息是对某个群体的思想反映,而群众对上面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重大的社会活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有什么看法、意见、要求,平时他们心里有什么愿望、呼声、建议,这些我们必须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叫吃透下头。只有吃透下头,才能有充足的信息源,才能向上面报得出社会舆情信息。

本文发布于:2023-04-25 10:1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c03d78f110d9fc4460f90e0ce3e22c0f.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3年无社会舆情信息怎么处理(7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3年无社会舆情信息怎么处理(7篇).pdf

标签:舆情   怎么处理   社会   信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