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十年期末考试单项选择题库分学期版优秀5篇

更新时间:2023-06-18 13:24:47 阅读: 评论:0

财政学简答题论述题 篇一

简述题 主要目标时,适宜采取“紧财政,松货币”的配合模式。 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紧财政可以减少财政开支抑制总需求。松货币可以使利率下降,刺

1、经济发展水平: 激私人投资。 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和重要因素 这种组合适用于财政赤字较大,而经济处于轻度衰退时采用。 经济发展水平高,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就多,该国的财政收入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也较高。 当社会运行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失衡,治理“滞胀”、刺激经济增长成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首要目标同财政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 时,适宜采取该模式。 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质量,引起社会总产品紧货币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和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导致财政收入的增长。 松财政有助于防止经济进一步衰退,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

2、价格因素 进经济增长,缓解滞胀。 价格总水平与财政收入: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主要看财政收这种组合主要在经济比较繁荣,但公共投资不足时。 入增长率与物价上升率的比较 4公债的双重作用 (1)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实际下降; 公债的积极作用 (2)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实际未增长; (3)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

3、收入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 一般说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上起主导作用,并会采取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使政府在一定的国民收入中掌握和支配较大的份额,从而有较大的财政收入规模。 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活动定位于满足公共需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及收入决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收入分配政策的选择和实施以弥补市场缺陷为主,财政收入规模就相对较小。 2政府介入教育领域的理由 其一,教育具有正外部性 教育不仅使受教育的人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收益,而且整个社会也会因受教育者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收益。 技术进步之基础;有助于减少犯罪;可减少行政管理成本。 教育具有的诸多正外部性特征,如果全部由私人投资,会使得教育市场的投资不足,这时需要政府介入。 由政府部门办教育事业,有助于使教育产生更多的外在效益,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其二,教育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 从收入分配方面看,如果教育完全由私人部门提供,则市场收入分配不均等会密切关联到教育投资的不均,而不均等的教育则会延续不均等的收入,而较为均等的教育投入则有助于降低收入的不均。 因此,政府提供教育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其三,教育资本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教育收益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而且教育投入和收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教育投资究竟能获得多少回报,回报率是多高),可能会导致教育投资的不足。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必要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如果把财政政策视作政府经济调控的“左翼”,那么货币政策无疑就是的“右翼”。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于两个不同的资金运行系统或资源配置渠道,若不相同协同配合,就起不到预期有政策调节效果,甚至会产生相互“打架”“抵消”的政策调节效应。 两种政策的配合

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双松政策 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时,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时,适宜采取双松模式。 财政可以扩大支出或降低税率,扩大有效需要,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可能产生“挤出效应”; 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市场利率,能更有效地实现调节目标。

2、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双紧政策 当社会总需要极度膨胀,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和物价大幅度攀升,抑制通货膨胀成为首要调控目标时,适宜采用双紧政策。 政府通过削减政府支出,提高税率等方式压缩社会有效需要; 同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调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支出,两者相互配合使用,可对经济产生有力的紧缩作用。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当政府开支过大,物价基本稳定,经济结构合理,但企业投资并不十分旺盛,经济也非过度繁荣,促使经济较快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1、弥补财政赤字——公债的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 公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补财政赤字、解决财政困难的最可靠、最迅速的手段。当国家财政一时支出大于收入、遇有临时急需时,发行公债尤其是短期的国库券,比较简捷。

2、调控国民经济运行 从经济角度看,公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筹集建设资金 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从长远看,一些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筹资。

4、提供方便的投资工具 公债的消极作用:

1、弱化政府的预算约束,对政府支出规模有扩大效应; 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财政支出形成“硬约束”,政府难以通过人为增加财政支出来增加财政收入;而当公债出现之后,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公债这种人为的办法来增加财政收入,于是,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的约束就变成“软约束”。

2、增加国家债务负担 包括直接负担和间接负担,间接负担指公债的发行一旦超过了合理的度,就会给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损失。

3、会对投资形成“挤出效应” 认购公债会减少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 5税负转嫁与商品的供求弹性。商品的供求弹性是指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供给或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具体为商品价格变动程度与商品供给量变动程度(供给弹性)或与商品需求量变动程度(需求弹性)的比值。对于供给弹性而言,一般来说,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生产者在调整和确定生产数量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并最终能使其在所期望的价格水平上将商品销售出去;而供给弹性较小的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数量的回旋余地较小,从而难以控制商品销售价格水平。对于需求弹性而言,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大,商品价格更多的取决于买方;而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购买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小,商品价格更多的取决于卖方。显然,从税负转嫁的角度看,对供给弹性大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相反,则税负较难转嫁;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相反,则税负较难转嫁。若把商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结合起来分析,则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销售方的大部分税负可以转嫁出去;而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销售方的大部分税负只能由自身承受。在个别情况下,若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则税负由销售方和购买方等量承担。 6.简述税收原则的具体内容。

(一)财政原则 税收的财政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一国税收政策的确定及税收制度的构建与变革,应保证国家财政的基本需要。这一原则与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一致的。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国家征税的首要目的是为一定时期的政府活动筹集资金,否则税收将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

(二)公平原则 税收的公平是指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符合公平标准。具体包含二层意思:一是条件相同者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二是条件不同者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前者称为横向公平,后者称为纵向公平。税收公平是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的统一。 从纳税人所处的纳税地位或纳税条件作进一步分析,税收公平又存在两种衡量标准:一是受益标准,二是能力标准。

(三)效率原则 税收的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在以课税方式将经济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和额外收益最大。 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税收征纳过程所发生的费用最小化,即税收成本最低,包括税务当局执行税收法令的成本和纳税人遵照税收法令纳税的成本。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要求税制简便。透明。易于操作和实施,税务当局的管理效率和税务人员的素质较高,社会成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较强。

6、简述拉弗曲线

该曲线在于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或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对于说明税率与税收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1)高税率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一定需要高税收(2)取得同样多的收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3)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有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曲线从理论上证明是可能的

7、简述“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也日益攀升,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政府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保证行使这些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政府职能的扩大又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政治因素即国家活动规模的扩大,一是经济因素。因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政府在管理中所需要的政府支出即教育、娱乐、文化等支出的增加。瓦格纳法则是基于经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预测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瓦格纳法则未能有效地利用公共选择理论来分析公共支出的增长 8何谓粘蝇纸效应?

答:粘蝇纸效应(flypaper effect)是一种对比转移支付拨款与减税二者对提供公共物品的不同效应的理论。所谓粘蝇纸效应,是指上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拨款可以“粘住”接受拨款的一级政府,使其不会将拨款用于增加个人收入,而是用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转移支付拨款对地方支出的影响相当于给地方增加了一笔收入,这意味着转移支付降低了该地区的税收,这样,就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不采取政府转移支付办法,而是采取削减等额税收的办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然而,实证分析证明,情况并非如此。 9试述国家预算的主要原则。

答: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自国家预算产生之后,就开始了对预算原则的探索,形成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主张。时至今日,影响较大并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原则主要有下述五条。 (1)公开性。如前所述,国家预算是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依据充分,数据确实,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造假账,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可以另编预算外收支预算,也应在国家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同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5)性。任何一个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所谓预算。它是指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365天)。应当指出,上述预算原则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不是绝对的。一种预算原则的确立,不仅要以预算本身的属性为依据,而且要与本国的经济实践相结合,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一个国家的预算原则一般是通过制定国家预算法来体现的。

财政学 论述题 篇二

1、试述财政的职能。

答:财政的职能市直财政在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包括:1】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财政通过自身的收支活动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实现对现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的调整与选择;通过调整地区结构、产业结构,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结构等,促进资源结构合理化。财政履行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公共物品的存在、外部效应的存在和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通过对参与收入分配的各行为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的目标。3】稳定经济职能。财政的稳定经济职能,就是指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通过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的影响、调控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 2.试述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

答:1】购买性支出的经济影响。购买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和分配领域均有影响。在流通领域,它影响到物品或劳务的销售市场,直接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形成;在生产领域,它的增减变动通过社会总需求的相应变动而导致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或萎缩;再分配领域,它在结构和总额上的变动,都会引起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相应变动。2】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转移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和分配领域也均有影响。它对流通领域的影响是通过对私人消费需求和私人投资需求的作用来实现的;它对生产领域的影响,是通过转移性支出的对象将所获资金用于购买消费品或资本品的途径来实现的;它对分配领域的影响,实质上是在国民收入已经完成了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分配。 3.试述财政支出增长模型。

答:具有代表性的财政支出增长模型有四个,它们分别形成了对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现象的理论解释。包括:1】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2】皮考特和怀斯曼的“财政支出的梯度增长模型”。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模型”,这是关于财政支出结构在长期时期中的变化模型。4】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 4.试述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

答:1】财政支出的机会成本分析法。从宏观角度分析财政支出的效率,可以用“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来评价。具体来说,就是将一笔特定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与交由私人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即前者的机会成本)进行比较。用公式表示为: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2】财政支出的 成本—效益分析法。从微观角度分析财政支出的效率,可以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具体来说,就是把预算资金的使用划分为若干项目或方案,分别就每个项目或方案核算其效益或成本。3】财政支出效益的其他分析方法。在实践中有许多支出项目是无法用货币直接量化的,对于这种支出项目,可以选用最低费用选择法来评价、分析。该方法只需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5.师叔公债规模的衡量指标。

答:公债规模衡量指标分为两类,即财政承债能力指标和社会应债能力指标。财政承债能力指标主要是从考察政府财政对公债还本付息能力的角度来衡量公债的规模,主要包括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两个具体的指标。社会应债能力指标主要是从考察社会经济对公债的承受能力以及公债购买者能力的角度来衡量公债规模,主要包括公债负担率和居民应债率两个具体指标。

6、试述税收的基本特征。

答:经济学界通常将税收的基本特征概括为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并将其称之为税收“三性”。1】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就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由政府预算安排直接用于满足国家行使职能的需要,不再直接还给纳税人,也不付出任何形式的直接报酬和代价。无偿性是税收“三性”中的第一属性,是区分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2】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利,用法律、法令形式对征纳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制约。3】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征税必须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标准,明确税收的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或税额以及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等征税规范。 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统一的整体。无偿性是税收这种特殊分配手段本质的体现;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强有力保证;固定性则是无常形和强制性的必然要求。

7、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其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性因素。2】收入分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3】经济体制类型。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类型直接制约着政府财力的集中程度,从而对财政收入的规模产生影响。4】价格因素。在讨论财政收入规模的时候,价格水平也就是通货膨胀率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影响因素,但它并不导致财政收入实质性的增减。

8、试述税收原则。

答:税收原则市政府在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所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评价税收制度的优劣以及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1】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两方面的含义。税收公平原则是设计和实现税收制度的最重要的,也是最首要的原则。2】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就是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税收效率原则还可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两个方面。

9、试述公债管理同货币、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

答:1】公债管理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同一性。①公债管理同财政政策的关系。作为弥补财政赤字基本方式的公债,是财政政策得以实施的基础条件。②公债管理同货币政策的关系。公债管理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传导器”。

经济学家将公债管理视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连结点或桥梁。

2】公债管理同财政、货币政策的差异性。

公债管理并不是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它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则。①就作用范围而论,公债管理既不能直接使税收和财政支出的规模及相关流量发生变化,也不能直接使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化。②就政策目标而论,公债管理的直接目标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却不乏矛盾之处。③就操作手段而言,公债管理操作主要是通过公债种类的设计、发行利率的决定、营寨来源的选择等来完成的。

3】遵循的原则。保证公债管理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在总体目标上,公债管理应当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基本要求保持一致。②在直接目标上,公债管理应当区别不同情况而分清主次,将其直接目标让位于服从于总体目标。 10.我国国债市场应如何规范和完善?

答:1】进一步完善国债发行市场。2】增强国债流通市场的流动性。3】培养稳定的国债投资群。4】加强国债市场的法制化建设。 11.如何对预算外资金进行管理?

答:1】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财政部门是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依照部门和单位的财政隶属关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按预算外资金的用途分类进行核算。2】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预算外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财政专户分为中央财政专户和地方财政专户,分别办理中央和地方预算外资金的收缴和拨付。3】预算外资金计划管理。建立、健全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管理制度,便于财政部门合理调节资金使用方向,提高预算外资金使用效率。4】预算外资金决算。预算外资金会计决算由部门和单位在终了后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

12、试述政府预算的种类。

答:政府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单式预算指的是政府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则指政府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13、试述我国目前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财政监督体系。

答:1】主要问题:财政监督范围不适当;财政监督方式不规范;财政监督处决缺乏力度;财政监督组织体系不健全;财政监督法制建设严重滞后。 2】完善体系:采用规范、有效的财政监督方式;完善财政监督的组织体系;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财:推行融监督、管理、调节、控制于一体的新型系统监督方法。 14.试述财政监督的方法与内容。

答:1】方法:财政监督的方法按照财政监督针对的财政运行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三种;按照财政监督活动范围大小,可分为日常监督、专项监督与个案监督;按照监督工作与财政资金运动的联系程度,可分为直接监督与间接监督。2】内容:财政监督主要包括政府预算监督、财政收入监督、财政支出监督、预算外资金监督、国有资产监督和单位财务监督六项内容。

1、简述财政监督的基本要素。

答:财政监督的基本要素包括财政监督的主体、财政监督的客体和财政监督的依据。财政监督的主体是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府相关机构和各类社会组织;狭义的财政监督客体仅仅是指各级政府财税部门,广义的还包括财务收支列入政府预算的政府非财税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财政监督的依据是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等。 2.简述财政监督的重要性。

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有效的财政监督机制,强化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是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客观要求;是法制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政府理财目标的现实要求;是强化财政职能的必然要求。 3.简述财政监督的原则。

答:财政监督要遵循这样几方面原则:依法监督原则、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一般监督与重点监督相结合的原则、道德教育与法纪制裁相结合的原则。 4.简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内容。

答:1】定员定额管路监督;2】收入监督;3】支出监督;4】专项资金监督;5】强化会计监督。

5、简述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原则。

答:应遵循受益范围原则、事权与财权相对称原则、效率原则和法律规范原则。 6.简述政府间的财政支出划分原则。

答:应遵循受益原则、行动原则和技术原则。 7.简述政府间的财权划分原则。

答:政府间财政支出的划分(也成为“税收分割”)应遵循效率原则、适应原则、恰当原则、经济效益原则。 8.简述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含义与特点。

答: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彼此之间在既定的职责范围、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所进行的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其特点在于:转移支出范围只限于政府之间;属于无偿支出;并非政府的终极支出。

财政学 篇三

浅谈民间融资

2011年4月初温州龙湾区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拉开了温州老板跑路事件的序幕。从此之后温州民企老板跑路事件愈演愈烈,仅在11年9月一个月,就有接近20起,甚至在中秋之夜出现多个老板集体出逃。如今“跑路”成为围绕在温州企业身边的新名词。温州的民间放贷全国有名,如今,正是这些民间资本,使温州老板们“背井离乡”。

此时,鄂尔多斯热火朝天的民间借贷也引发不少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悉,鄂尔多斯开发房地产80%的资金来源于当地极其活跃的民间借贷市场。而今,房价停涨,楼盘滞销,房地产老板无法按时支付下线利息,下线无法支付给三线,大量民间资本被套牢,诸多债权人甚至血本无归。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危机爆发。

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融资无门,生意难做,一方面是大量的民间资本没有地方投资,急于寻找出路。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和如何给民间资本一个出路,稳定当前的金融形势,化解民间资本借贷危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金融改革迫在眉睫。

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使民间借贷合法化,阳光化,规范化,给民间资本一个进入金融领域的机会,引入市场机制,打破金融垄断。

所谓的民间融资,是指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在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以取得高额利息与取得资金使用权并支付约定利息为目的而采用民间借贷、民间票据融资、民间有价证券融资和社会集资等形式暂时改变资金所有权的金融行为。

民间融资活跃的原因

一、银行融资准入的门槛较高。中小企业融资有两种途径,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中,最好的选择是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但是中小企业大多很难达到在中小企业板块和创业板块上市的标准,而且IPO审核费用也高,大多中小企业都对此种选择弃之不用。但在间接融资中,因为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出现坏账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银行贷款条件基本要求高,而且银行贷款手续复杂、资金到位时间也长,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转而向民间借贷求助,而且愈演愈烈。

二、银行存款利率长期过低,民间资本急需其他的投资途径。在我国,适合广大民众投资的途径十分少,除了储蓄之外,只有股市、债券、基金等途径。金融产品的匮乏,再加上资本市场的不景气,广大民众便纷纷转向民间资本借贷市场,从而获取高利。在民间资本借贷市场上,民间借贷月利率大约为10-15‰,最高可达到30‰,万元年收益高达1000元甚至3000元,比储蓄股票债券之类的金融产品对居民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三、实体经济遭到冲击。温州的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主要出口欧美国家。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低5%~6%。受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出口大幅度降低,这些中小企业生存更加艰难。为了继续生存,出口企业需要融进资金,同样也刺激了民间借贷的发展。

四、中小企业及“三农”的资金需求具有“急、少、快”等特点,民间借贷恰好适应了这个需求。我国中小企业众多,需要的资金额度比之大企业要少很多,银行贷款的手续复杂,资金到位时间长,远远没有民间借贷来的灵活方便。民间资本以其灵活便利的特点适应了中小企业的需要。

五、宏观调控进一步压缩了正规金融供给,促进了民间融资的活跃。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信用贷款规模的萎缩,而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资金需求量大,这两方面的原因直接进一步刺激了民间融资的活跃发展。

民间融资的现状

在我国,民间融资已具有相当大规模,此前据媒体报道央行温州中心支行2011年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而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也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1/6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1/5。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这些钱当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规模高达40%(440亿元)。同时还有机构估计,温州民间借贷总额实际已达5000亿元左右,可能与正规银行信贷规模不相上下。此外,据里昂证券的民间借贷调研报告,温州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高达8000亿元到10000亿元。

这么多规模巨大的资金停留在民间资本借贷市场上,用于投向房地产等高利行业,而一旦房地产行业出现问题,就会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产生一连串的不良的反应,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对社会经济生活,金融秩序稳定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鄂尔多斯等地区的事故就是一个警钟,要求我们要重视民间融资问题,妥善处理。

关于民间融资的不利影响:

1、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1)民间融资投向不易控制,弱化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根据测算,仅东明、海阳两县(市)民间融资额度中,投入到电力、化工、水泥、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资金占比在38%以上。2) 民间融资分流了大量资金,给国家主体金融机构造成压力。民间借贷规模巨大,在有些地方甚至于正规的金融机构信贷规模不相上下。3)还贷先“民间”后“国家”,甚至只还“民间”不还“国家”,加大了国家主体金融机构的运营风险。民间融资资金收回刚性较强;而且部分借款人存在借民间机构或个人的钱必须还,而银行是“公家”的钱能赖就赖的思想。

2、容易产生经济诈骗行为。近来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吴英案就是一例。吴英在早期高息集资已形成巨额外债的情况下,明知必然无法归还,却使用欺骗手段继续以高息(多为每万元每天40~50元,最高年利率超过180%)不断地从林卫平等人处非法集资。最高法院判定吴英集资诈骗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一审判决、二审裁定定性准确,审判程序合法。虽然最高法院没有核准吴英的死刑,但是吴英的经济诈骗行为得到了确定。民间借贷的利息通常都非常高,以高利息来吸引普通民众,但是这就可能会让某些不法分子以高息骗取贷款,进行诈骗。

在批判民间融资的不利影响的时候,我们也应看到,民间融资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民间融资的存在,有它合理性的一面。,比如,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的一种补充,它与正规金融机构间的此消彼涨关系和替代效应,决定了它对经济金融健康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作用的方面。一是民间借贷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二是弥补了银行信贷的不足。三是民间借贷对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民间融资的特点

1、民间借贷手续灵活、简便,备受急需资金者青睐。因为融资者大多是向亲戚、朋友、家人融资或者通过中介人以口头或协议的方式取得资金,手续简便,资金到位快。有调查显示,融资者们也表示,利用民间融资,及时、方便,只是担心民间借贷融资没有金融法律法规保护,存在多种风险。

2、 民间借贷的利率价格整体水平高。民间借贷市场的年利率一般处在7.2%~15%,又由于银行贷款利率上浮和信贷规模的萎缩,根据贷款期限和风险的不同,有的利率在15%到30%不等。

3、 民间融资由“地下”“浮出水面”,逐步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4、 借贷种类和用途呈多样性。民间借贷主体的多样化,其借贷种类也呈多样性,有信用放款、保证放款和质押放款等;借款用途有用于生产经营、临时资金周转、归还银行贷款(目的是还旧借新)、个人消费和急需等,几乎与银行贷款模式相一致。

对民间融资的建议

温州老板跑路事件,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危机都是矛盾的集中爆发,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为解决民间融资问题,积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金融市场的良好发展,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对于民间借贷,专家们给出的建议和解决的方法是疏通,不能堵,要给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一个良好的沟通通道,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合法化。为了合理解决民间融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立法工作,给民间资本一个合法的出路,认可民间借贷的合法社会地位。我国的民间融资在法律上是存在障碍的,目前我国的融资活动基本上是由政府控制或管制的,民间融资得不到法律保护,甚至一些中小企业正常的民间融资行为也被贴上非法的标签。针对民间金融的特点,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及调整相关政策赋予民间融资行为主体及其行为以应有的法律地位,明确其应该承担的权利与义务,使民间金融机构公开化和合法化。同时在我国存在多种类型的民间融资,对于民间融资的合法界限,法律也应该出明确限制,哪些学要禁止,哪些需要保护,应该有明确的判断。

二、打破金融垄断,疏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渠道,实现资本要素的自由配置。金融改革应该引进市场机制,打破金融垄断,给予民间资本在金融市场上更大更多的自由空间,引导民间资金的良好发展。

三、设立专门监管民间融资的部门和民间借贷和民间融资的交易平台,类似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这样的试点可以增加。

四、政府要改善投资环境,引导民间资本直接投资。居民将资金转投高利贷,民间借贷盛行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居民个人投资渠道不够畅通,投资环境不良。政府应加大力度整顿投资环境,引导民间资本健康投资。

五、强化利率管理。高利贷身形,层层加息,引来严重的后果,政府应参考银行利率,给民间借贷设定一个合理的范围,达到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的目的,维护金融稳定。

2012年4月5号,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全名为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的创业企业融资法案(简称“JOBS法案”)。该法案拓宽了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的渠道,放宽了金融管制,为美国中小企业的的集资提供了便利,有利于美国中小企业的成长。我认为美国这份法案可以给中国极大的借鉴。在中国这个民间融资问题巨大的时代,我们也可以向美国学习它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我国民间融资问题的实际,做出一些更加合理的规定。

例如,允许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募资,打通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间的融资渠道。也可以如同美国一样放宽了上市企业和拟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义务,同时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信息披露豁免权。但是在这一点上,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比较大,诚信比较低,在实施这一点上要慎重。“JOBS法案”中允许银行引入更多的投资人,这一点已经在中国国务院2012年3月底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得到体现,在方案中我国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这些举措有利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可以为我国的地方金融机构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规范化。

民间融资弥补了我国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是中小企业长期重要的融资渠道。但是近年来,民间借贷不健康发展,高利贷盛行,层层加息,最后因贷款人无力偿还而引发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对于民间融资,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引导其健康发展,为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财政学论述题 篇四

第一题:财政发展农业投资支出的必要性和投资重点

农业财政投资是指财政用于扶持、发展农业方面的支出。农业是财政投资的另一个重点,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

一。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

1、农业部门的社会经济效益大而直接经济效益小,大量经济效益要通过加工、流通部门辗转折射出来。

2、农业对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强。

3、农业是风险产业,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同在,生产难免有周期波动。

4、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市场扩张处于不利地位。

二。农业发展与财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以相对稳定的需求和不规则的波动的供给为特点的农产品供求关系的不稳定,会使农业部门的生产条件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为了稳定农业,并进一步稳定整个国民经济,政府必须广泛介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将农业部门的发展置于政府的高度关注之下。 农业财政投资的重点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资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是财政投资范围具有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三是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四是财政投资虽然是必需的,但一般占农业投资总量的比例较低。

按照我国统计口径,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包括:农业基建拨款、农业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及农村救济费等支出。从我国实际来看,农业基建拨款和农业事业费构成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主体,这两项支出之和一般占同期财政支农支出总额的80%左右。

第二题如何提高混合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混合公共物品指的是属于纯粹的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某些特性。

a私人产品也并不一定完全由私人部门来提供;公共产品也并不一定要求必须由公共部门来提供。

b公共部门要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必须由公共部门来生产该产品或服务。

提供方式有: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 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民主与法治制度,维持政府官员的廉洁。这是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前提。

2.改革公共物品的供给体制,对那些由市场供应更具有高效率的公共物品,在政府进行必要的管制的条件下,交由市场去供应。

3.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来提高供给效率。

4.改进公共物品供给部门负责人的任命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

5、 改进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评价指标。从实际出发,努力改进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公共物品的供给部门提高效率。

第三题论述影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增长的因素

财政收入能有多大规模,能以何种速度增长,不是或不完全是以政府的意愿为转移的,它受各种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a、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最根本的因素,对其起基础性的制约。

b、技术进步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内因,它是财政收入增长的源泉。

(1)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为结果,使GDP加快增长,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了充分的财源。

(2)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剩余产品比重扩大,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了条件。

2、国家的分配体制和分配政策

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既定的条件下,一国的财政收入规模,还取决于收入分配政策和其它制度因素。一般说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上起主导作用,并会采取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使政府在一定的国民收入中掌握和支配较大的份额,从而有较大的财政收入规模。例如前苏联、东欧国家以及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活动定位于满足公共需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及收入决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收入分配政策的选择和实施以弥补市场缺陷为主,财政收入规模就相对较小。

即使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由于政治、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差别,也会造成财政收入规模的差异。

3、其他因素

1)价格因素。由于财政收入是在一定价格体系下形成的货币收入,价格水平及比价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在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配制度以及其它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的上涨会使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财政收入增加,价格下降则使财政收入减少,这实际上是由价格水平的上涨或下跌引起的财政收入虚增或虚减。此外,当商品的比价关系向有利于高税商品变动时,财政收入会有更快的增长,反之,则会降低财政收入的份额。

2)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因素。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也会引起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如在发生内外战争时,国家必须动员各种财力以稳固政权或维护国家利益,因而财政收入规模会急剧扩大。

第四题结合国情,阐述我国正确处理征税公平效率的两难选择

税收公平就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税收效率指的是以尽量小的税收成本区的尽量大的税收收益它通过税收成本与税收收益的比较得以衡量。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是既矛盾有统一的两个范畴。矛盾表现在具体的税收制度中很难兼顾公平与效率,二者往往是相互抵触的。公平是侠侣的前提,效率又为公平提供动力。我国正处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我国的根本任务。因此,只有效率优先,低消耗、高产出,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的公平。只有经济效率提高了,可供分配的财富增加了,全体社会成员收入水平的提高才有物质基础,国家才有可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调节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贫困地区的人民早日摆脱贫穷,并通过福利、救济等办法来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坚持效率优先,并不是说公平不重要,更不能以牺牲公平为代价来换取效率的提高。事实上,公平和效率都是社会主义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基本保证,没有效率就没有高水平的公平,而社会的不公平也制约和阻碍着效率的提高。现在,我们一方面应坚持不懈地发挥税收促进经济发展和效率提高的作用,坚持公平税负,鼓励竞争;另一方面,要强化税收在实现社会收入公平分配方面的功能,调整税制结构。

财政学论述题 篇五

财政学论述题

一、简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答:1.资源配置职能: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实现优化配置的机制和手段:(1)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降低基尼系数。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 实现稳定与发展智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二、论述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

答:1.经济性因素:国家经济干预、社会经济发展及物价波动等。

2、政治性因素:国际政治的复杂化和国家职能的扩大化。

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与环境保护压力、社会福利改善、社会分工的复杂化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支出规模。

三、论述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答: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从总体上反映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社会产品越丰富,国民生产总值就越高。二者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财政反复强调的原理就是经济决定财政。没有发达的经济,就不可能有充裕的财源。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指通过分配机制的调节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一国的分配制度又是集权还是分权的政治体制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而言,政治体制倾向于集权的,其收入规模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 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由于一定量的财政收入,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形成,又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算的。所以,价格变动会引起GDP分配的变化,进而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减。

四、简述税收的公平原则

答:1.受益原则。受益原则,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应按各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显然,这一原则是来自市场经济的“自由交换”的法则,即各社会成员以纳税形式来购买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有些情形,受益原则可以直接应用,如对桥梁和公路征收燃油税,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征收社会保障税等;有些情形,由于享用程度不可分解,受益原则则不适用,如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

2,能力原则。能力原则,是指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按各人的实际支付能力分摊,收入高的人多分摊,收入低的人少分摊,显然,这一原则具有收入再分配的作用,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能力原则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支付能力的标准,也就是按什么标准来度量每个人的支付能力。关于度量标准,有客观说和主观说之分,客观说主张按个人的所得、财产和消费支出为标准,主观说主张以在享用公共物品时个人感受到的牺牲程度为标准。纵观世界各国税制,实际上都是以客观标准作为度量支付能力的标准,主观说难以度量,会演变为人为的标准,难以付诸实施。

五、简述税收的效率原则

答: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又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原则,要求税收政策应趋利避,首先着眼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了,才能有丰裕的税源。促进经济发展原则涉及“税收中性”问题。所谓税收中性,简单地说,是指在征税过程中不应或尽量减少对纳税人带来应纳税款之外的超额负担。

2、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是税制本身的问题,所以又称为税收的制度原则。税收费用的最小化,是指在征收既定税收收入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征纳双方的征纳费用减少到最低限度。确实简化原则,其中的“确定”是指税制对纳税人、课征对象、税目、税率以及征管法上做出明确而清晰的规定。其实,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既是税收的制度原则,也是税收的效率原则。这个原则不仅使纳税人可以减少纳税费用,也使税务部门可以减少征税成本,也就是提高税收效率。

六、简述税收的公平效率原则

答: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公平合理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税制建设的目标,税收公平与否往往是检验税制和税收政策好坏的标准。税收公平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所谓普遍征税,通常是指征税遍及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换言之,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毫无例外地纳税。所谓平等征税,通常指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税收公平是以该社会的社会公平观和经济公平观为基础和前提的。 2.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这里的效率包括两层意义:一是指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等;二是指征税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宗旨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就是有效地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

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密切相关的,从总体上讲,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首先,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其次,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

七、论述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答:1.商品课税(间接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直接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容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4.垄断性商品征税容易转嫁,竞争性商品征税难以转嫁。 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八、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与不同组合 1.必要性。(1)首先由二者密切的内在联系决定,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财政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调控对象具有同一性;(2)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二者的作用方向不同;二者在扩张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2、不同组合。

(1)双“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积极效应是可以强烈地抑制总需求,控制通货膨胀;其消极效应是容易造成经济萎缩。

(2)双“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积极效应是可以强烈地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消极效应是往往产生财政赤字、信用膨胀并诱发通货膨胀。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但是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抑制通货膨胀。

(4)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的同时,尽可能的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运用,会积累起巨额的财政赤字。

九、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措施、建议 1.明确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 2.明确各级政府的收入来源; 3.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

4、在省级以下地方间推行分税制改革; 5.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文发布于:2023-06-18 13:2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bdeac7b6315cd80bc750ee31a7b110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十年期末考试单项选择题库分学期版优秀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十年期末考试单项选择题库分学期版优秀5篇.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