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街,与钉婆婆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29 13:34:35 阅读: 评论:0
十字街,与钉婆婆
王晓莉
①十字街这个地方,是硕果仅存的老城区缩影。挨挤得密密匝匝、低矮的棚户,每一家的门都朝着街道敞着。木结构的房屋电线凌乱,细看是不同时期接上去的。电表盒子也是上一个下一个,哪儿有空当就在哪儿挂一个,弄得墙上像挂了很多炸药盒。乱归乱,生活却是便利得很,因为卖什么的都有。不用出街,一日三餐吃穿用度全可以在这街上搞定。
②差不多是2014年,有一天我买菜路过十字街,突然发现街口安上了围挡,上面张贴着“观念一变天地宽征迁片区开新篇”之类的标语。围挡后面,整条街已经面目全非,大部分房屋已搬空。剩下几户人执意不走,在那么大一片土地上就很显眼,怎么看都有点凄惶。
③这样我就认识了钉婆婆。她是那不肯搬走的几家中屋子最为“豪华”的。木质的两层老宅,在这片正在经历拆迁的土地上,那样完整、一点不松懈地存在着,显得相当孤僻,以及不合时宜。钉婆婆的门是敞着的,我刚从一家搬空的人家转出来,顺势就半只脚踏进她的木门槛。脚还没放稳,就见一个老太太从廊道里急急出来,冲着我一声喝:“做吗呢做吗呢!”她个子矮小,但全身都是骨骼,丝毫没有肉,显得很“硬”,颇有太湖石的特征,瘦、漏、皱、透。我被震慑了,这才意识到自己误进了“有主”的屋子。我忙忙地说自己小时候住过这样的房子,所以想看看,老太太才略微放松了警惕,但明显也很不欢迎我这样的人。我赶紧退出来。一枚传说中的“钉子”,我在心里说,暗自把她叫做“钉婆婆”。
④后来我又去了十字街几次,发现随着拆迁的日益完成,钉婆婆的门扉再也不打开了。但我还是感受得到有人在里面生活的气息。有电视和自来水的声音。几乎没有人从十字街穿过了,除了捡破烂儿的。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大哥在拉废弃的钢筋,“搏斗”了很久,才有一根钢筋到手。那时是黄昏,他瘦削而紧致的身影仿佛陷落在建材垃圾里,后面是灰扑扑的夕阳,没有耀眼、喜悦的光泽,只有一丝悲凉往外渗,悲凉中又生出一些力量来。
⑤到了今年夏天的时候,十字街的一头落成了“王府井购物中心”,听说开张那几天车都停不下了。人们动辄说“王府井”,仿佛置身北京似的。我却不知怎的惦念起钉婆婆了。趁着一个好天,我决定去十字街会会钉婆婆。
⑥绕过街口围挡走了一段,我发现我已经快要不认识这条路了。几乎所有的老房子都消失了,拆迁的建筑垃圾比以前更多,但同时又拉进来了许多新的建材,待用的混凝土预制板弯翘翘地堆得到处都是。在那么大一片工地当中,我略带惊讶地一眼就看见了钉婆婆的家。所有人生活其中的、旧的、能拆的部分,都已经被彻底拆除了,那幢古旧的两层老宅,还完整地留在那里,还是那么孤僻、不合时宜地门扉紧锁。周围几十层的新楼,衬托得它更为低矮,不堪一击似的,但又似乎更为倔强。我发现它唯一变化的是比两年前多加了一道铁栅门。透过铁栅往里看,漆黑的廊道尽头有只干净的木凳子,除此什么也没有。我不死心,又绕到屋后去,也没有看见什么。又退后几步往二楼阁楼看,还是不能判断钉婆婆是否在里面。但我有了新的发现,我看见从二楼阁楼的背后长起了一棵笔直的构树,非常高,有一层楼那么高,这使钉婆婆家显得像是三层楼了。
⑦一个建筑工过来,问我干吗。我说我两年前来过,当时还有个老婆婆住在里面。他立即以一种掌握了第一手情报的得意神情告诉我,老婆婆还在里面,生活得好好的,有儿子陪着她。我“啊”了一声,却什么其他话也说不出。
⑧我拿出手机拍钉婆婆屋顶那棵笔直得像把尺子、直刺青天的构树。工人说,这有什么拍的呢?我有点尴尬地笑。我没法跟他说我觉得这有点特别。本来是很凡庸的一棵树,因为长在这样一个荒凉与热闹兼有的地方,因为几乎所有的绿树都被销毁或是挪走了,它就显得非常不一般起来。
⑨树长到了钉婆婆家的房顶正中央,钉婆婆和她的儿子不嫌碍事,选择与树共生共存,这里的用意大可回味。我想我是理解钉婆婆的。沈姐的语文课堂时代在往前冲,像“王府井购物中心”那样的新的东西不断生出来,叫人心蠢动,叫人目不暇接。漂亮,豪华,但是那些在骨子里并不是我们的。我们路过,看一会儿,终究还是要离开。我们只能抱着残存的、与自己一起长起来又一起老下去的东西活。
⑩我们每个人都是钉婆婆,或者都在成为钉婆婆的路上。(有删改)
8.第③段画线句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请对此加以赏析。(3分)
9.作者为什么在第④段写捡破烂儿的大哥?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5分)
10.学校图书馆以“悲喜人生”为主题,组织同学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小徐同学欲推荐本文,请你帮忙解决两个困惑:
(1)她想摘取文中一句意蕴丰富的句子作为推荐语的开头,却不知选哪句合适。请给出你的建议并简述理由。(3分)
(2)她觉得第⑥段语言繁冗。请选择其中两处加以分析,发表你的看法。(5分)
答
8.(3分)用夸张的手法(“全身都是骨骼,丝毫没有肉”)、进而以石喻人,用太湖石极具反差的特征,凸显钉婆婆年迈的体态和刚硬的性格,直观地刻画出她执拗捍卫老屋的形象。(能分析出以石喻人的独到之处,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出人物特征)
9.(5分)写捡破烂儿的大哥看似闲笔,却与钉婆婆形成了一种互释:大哥用尽全力“搏斗”很久才得到钢筋,一如钉婆婆的全力挣扎坚守。黄昏的场景暗示着必将来到的失去与悲凉;也正因为这样的背景,大哥和钉婆婆的形象更显力量。作者以此赞许他们与环境抗衡、坚守自己价值观的勇气,为下文写自己面对“漂亮”“豪华”的新事物的态度、为文末“我们每个人都是钉婆婆”的论断张本。(从人物特质与环境角度,点出大哥和钉婆婆的互释关系,3分;写出该场景与作者情感表达的关系,2分)
10.⑴(3分)
【答案示例】我选择“我们每个人都是钉婆婆,或者都在成为钉婆婆的路上”。因为这句话既呼应文章的标题和主要内容,又集中体现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并引发读者的感悟。钉婆婆尽管年迈、瘦弱、困窘,却在捍卫自己看重的事物时表现出无比的坚定。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在时代的更替变迁中面临抉择,可以和作者一样,从钉婆婆身上获得启示。(语句选择1分;语句内涵阐释或价值阐释,2分)
⑵(5分)第⑥段的用语看似琐碎繁复,实则蕴含深意,也与作者细腻含蓄的情感相得益彰。如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建筑垃圾之多、新建材之多,用“生活其中的、旧的、能拆的”等一系列修饰语,以及“几乎所有”“所有”“都”等副词,直观地展现了拆旧建新的场景,表达了对老十字街的不舍与眷恋。写钉婆婆的房子时,连用两个“还”凸显出老宅一成不变、兀然而立的形象,写出了自己重见老宅的惊讶。细致地叙写对老宅的观察,反复强调“什么也没有看见”,表现出作者对钉婆婆处境的担忧,也为她发现构树做了铺垫。(表明观点1分;结合具体语词的分析一处2分)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十字街,与钉婆婆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十字街,与钉婆婆阅读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