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山海经》读后感(山海经阅读感悟)

更新时间:2023-06-26 12:51:26 阅读: 评论:0

《山海经》读后感(精选2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海经》读后感(精选2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海经》读后感 篇1

  伴随着夏日阵阵暖风,我深深的陷入了《山海经》的神话故事之中: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瑰丽的画面,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情节,就像放映电影一般,依依闪现、历历在目、久久难忘。

  在《山海经》中,我最喜欢的是“夸父逐日”这个故事,夸父为了让太阳一年四季平均地发光发热,造福人类。他不惜辛劳,就不停地去追赶太阳。他越过高山,越过大海,跨过千山万水,心中的目标是如此的坚定:太阳不管你跑得多快,我也要追上你。太阳,不管你的光有多厉害,我也要抱住你。不惧困难,坚持不懈地追赶,直到被太阳炽热的光灼伤自己,直到最后轰然倒下,脸上依然凝固着坚毅的神色。

  我被这个故事感动了,被这本书感动了,像人类之母女娲,她可以为了救人类而舍身,像锲而不舍的精卫,她为了让别人不要像她一样被大海侵吞,她永无休止地填海。这样的精神,这种斗志,让我震惊。

  再回头想想我们,生活是多么美好,但我做事不够认真,总是马马虎虎,半途而废。难怪妈妈总是说:做事要有耐心,要有恒心。我现在才明白一些道理,原来为了一个梦想,一个目标,为了有好成绩,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有丰富的果实,骄人的成绩。

  从现在起,我要听妈妈的话,做事不任性,不乱发脾气,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特别是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多看好书,做一个懂事的,上进的好学生。

  《山海经》读后感 篇2

  《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古籍,记述了先秦时代的地理风貌和神话传说。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古代民族、民俗等方面内容,阅读它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先居人们的生活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山海经》是对研究先秦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十分的历史价值,可以称作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

  《山海经》的记述是以中原本土为中心,接往向四周展开,有学者以为《山海经》的记述范围很广阔,是不可多得的涉汲古代亚洲地理、物产、民族等内容的宝贵的历史资料集。

  除了记述地理知识之外,《山海经》还记述了许多奇特的野兽。如长得像羊却长着马尾巴,这种野兽叫羬羊。这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怪兽身上常常寄托着先民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界的敬畏。

  虽然书里记载的怪物和神话大部分都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古人通过自己的大胆想象而写成的这本《山海经》给我们传达的不是当时生态的原貌,而是一种勇于探索的勇气。

  《山海经》读后感 篇3

  在暑假里,爸爸送给了我一个礼物《山海经》。看到了这个书名,顿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无数的景像又是山又是海的,勾起了我很浓厚的兴趣。

  但是当我看完了这本书我太震撼了。

  《山海经》约成书于4000年前,它是一部先秦古籍。分为《山经》、《海经》两大类,共18卷。书中记载了古代的各种奇形怪状、拥有超人神通的奇灵怪兽500多个,内容包括了地理、神话、宗教等方面,也同时记载了许多具有神话传说性质的事情,在我看来称得上是一部神奇的百科全书。里面有的怪物可以治病,有的怪物一出现会发生天灾,还有的怪物名字就是自己的叫声,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其中还有两种奇异的动物让我难忘:一种是比翼鸟,每只鸟只长了一只翅膀,所以必须得两只鸟并在一起飞才能飞的起来。还有一种叫相柳,它长了九个头,可以同时吃九座山上的食物,凡是相柳到过的地方,都被掘成沼泽和溪谷。

  在海经第六卷,海内西经记载了让我感觉十分神奇的树。珠树:传说只生长珍珠的树。文玉树:当然就像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生长五彩美玉的树。玗琪树:生长红色玉石的树。还有最神奇的不死树:就是一种长生不死的树,人服食了它长生不老。

  总结最后我觉得《山海经》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知识的山、知识的海,它以丰富和奇特的内容,为古往今来的人们所称道、所叹服。所以要想学习和探索中国的历史在我看来不可不读《山海经》。

  《山海经》读后感 篇4

  这是—篇纪实性的文章。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苍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个人物形象。而我对长妈妈的感情也是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主体把握及最后对她的缅怀、祝福,都能说明感情很深。语言上或叙或议,前后呼应,如xx—xx写“大字形”睡式及谋害隐鼠的怨恨,朴实中带有点韵味,让读者细细体会其中。读完此篇文章,不难发现,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一个人。

  在鲁迅写的《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个响亮的人,她有可敬可爱之处,反之,也有可恶可恨之处。在这里,阿长,我要对你说:

  阿长,你的缺点太多。你不应该切切察察指手划脚的,搬弄是非是不对的。人不应该太过控制你的少爷,你是个佣人,更不应该打小报告。不可以在床上摆大字,把小主人弄到一边去。还是那句话,你是佣人,不应该睡得那么死,你的主人还要对你发令呢。你不该信,用那些古怪的仪式让小主人不耐烦,也不应该自吹自擂,你没有让别人不能开炮的功能,更不能故意去吓唬小主人。

  阿长,你的优点也很多。你长得很矮,名字里又没有“长”字,别人叫你阿长,你却接受了这个莫名其妙的名字,这代表你在相当大的心胸。别人都不在意小主人的渴望,只有你注意了;小主人把他的渴望告诉了好多人,就没告诉你。

  你问得含糊不清,就这样,还准确地买到了山海经,可以知道,你所历经的困难。在小主人没给你任务,你用自己的血汗钱,买回了那本书,证明你有着崇高品质。

  阿长,愿苍天有眼,保佑你的灵魂吧。

  《山海经》读后感 篇5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山海经》这本充斥着神话夸张色彩的传世名著对于国人来说肯定不陌生。在中国历史中,《山海经》无疑是最富有神奇色彩,让人一时难以说清的著作之一。近年来,解读《山海经》的著作仿如雨后春笋,遍布各大书店。其中,有通过资料数据,证明书中那些荒诞不经的地方、物种确实存在的考究类书籍,也有把《山海经》当成古代政治密码加以附会解说的解密类小说,众说纷纭。作为一名喜欢《山海经》的人,也谈谈我的一些拙见。

  近日,读了雾满拦江解密《山海经》的大作《加密的历史》,这本著作在豆瓣读书、当当网上的评分很高,很大一部分人看过此书后都不吝啬赞美之词,称赞其“上天入地明理知命,通古论今洞悉玄机,只读雾满拦江《推 背 图》、《山海经》大揭秘足矣。”当时怀着激动的心情通读下来,过后却未免有几分失望(雾满拦江是一位很出色的作者,其出版的《别笑,这就是大清正史》和《民国就是这么彪悍》都是继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之后颇受好评的历史书籍,以下言论纯属个人观点,就事论事,并非对作者有偏见)作者的揭秘基本上遵循这样的套路:先引用一段原文(比如其开篇引言即是《山海经》里关于贰负的描述),再对原文进行白话解释,接着开始揭秘,例如把一个略显恐怖的神话人物形象(贰负跪坐于地,双手被头发反绑)解释成大禹支持自己儿子启推翻禅让制,建立“家天下”制度的篡位阴谋,最后再感慨一下。这样循环了几十遍,对《山海经》的大揭秘也就完成了。于我看来,首先把山海经里的山川河流、奇人怪物附会成是政治隐语,已经很牵强了。但这还在接受范围内,毕竟中国古代没有言论自由,作者们害怕写的太露骨被杀害,故意借神话传说影射现状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可作者这本解密书里却把《山海经》的大部分内容强硬的说成是男女之间的欢娱之事,就委实让人不可接受。比如,《海外北经》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上启下月}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现代诸多学者都已论证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只不过古人知识落后再加上迷信,才把这想象成有神灵存在;可这段文字在作者的“独具匠心”里,却变成了原始人对生殖器官的崇拜,实在让我们这些“思想不够开放”的普通读者觉得不可思议。

  自《山海经》诞生之初至今天4400多年的岁月中,解读其的著作不胜枚举。地理学家把其奉为最古老的地理书,汉朝王景治理黄河水患时,汉平帝还把此书赐予他,言明“天下河川皆有记载”,而郦道元写《水经注》时,也把此书作为主要参考的书籍;在文人墨客眼中,《山海经》就是中国神话的来源,其记载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如同血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骨髓;而在我眼中,《山海经》则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充满无尽魅力。其中所提到的天神纠纷,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九日”;光怪陆离的国家,如“青丘之国”、“黑齿国”;奇特的物种,如“九尾狐”,“烛九阴”等,不管那个单独拿出来,都能拍出一部不逊色于取材自古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的好莱坞魔幻大片。

  《山海经》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蕴珍藏英之最者,实为研究上古时代绝好的宝贵资料,只可惜《山海经》所述太奇诡怪异,就连科技高度发达、人类思想极度解放的今天,书中所提及的东西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惟愿更多爱好《山海经》的同道细心解读,也让此书如《红楼梦》般成为一门学术流派,不令这千古奇书明珠蒙尘。

  《山海经》读后感 篇6

  《山海经》这本书我最初是从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那里知道的,之后我就请求爸爸在淘宝网上买了一本。因为这本书的插图很多,再加上《山海经》里有趣的内容,使我喜欢上了这本书。不过有一点遗憾——作者在一些太过奇特的动物下面都会写上这是那时人们的错误理解,是人扮的等等,让我觉得很扫兴。

  《山海经》里面记录了40个方国、55座山、300条水道、100余个人物和400余种怪兽。传说是禹、伯益、夷坚,现在被老百姓们口口相传,可是作者至今不知。

  《山海经》里记载了许多奇特的怪兽,如天狗、酸与、狰、芘鱼等。但许多怪兽在学者的分析下,似乎已经变得“不怪”了。比如芘鱼,《山海经》里说它“一首十身”,可仔细推敲后会发现古汉语中没有“触手”这个词,所以“身”可能就是“触手”的代替。所以这种鱼可能就是章鱼、乌贼或水母……还有一种动物“虫身而长喙,鸟翼而豹脚。”你要是想想就会明白——这是蚊子。

  有些人认为古人编《山海经》是在胡说八道,完全没有用。可我认为这是古人对世界的真实感觉,只是后来人不理解,不然他们怎么能没有根据地写出如此多的事物呢?

  《山海经》读后感 篇7

  第一次知道《山海经》这本书是在那年热播的《轩辕剑》里,里面的角色“书香”是“书妖”原型就是《山海经》这本古籍,当时看到就觉得很惊奇,书香什么都知道,后来上网查了《山海经》才知道这是一本这样神奇的书,后来,就一直想看,但一直没机会。又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这本书。

  全书共分有四个部分,依次是《藏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和《大荒经》。《藏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海经》中的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文字晦涩难懂,记录一个事物往往只用两行字,却要你用很久的时间思考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有的时候甚至五个字中三个都不认识。不过也就是那个时候我明白了,《山海经》也就只是《山海经》,没有人可以证实它是否存在,一切都是荒谬的,这种神物本不应该存于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知道这本书的来历,少有人去深究,却又有很多人去努力的证实其存在的真实性。不过即使验证了又能如何,既然已经知道了股市文化中明显的夸大成分,剔除也是剔除不清的。我们只能从这些文字、图画中去尝试窥视古人生活的情景,他们的文化,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科学……

  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每一次看他都能获得新的知识。即使是这样,有些人的生平却会被我弄的一团糟,会不停质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不过质疑归质疑,我自己无法解释。我只是沉浸在古人思想的空间中,去用心来看他们用心书写的图画,那种钦佩感会油然而生。而古人那种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是让我感到吃惊,这大概就是我们心心念念寻找的所谓的创新吧!可是时间确实改变了一切,我们那些美好的东西却被遗失在了那里。

  《山海经》是古人智慧的凝结,这本看似平凡的书却一点也不平凡,它是中国特有的,是中国历史的一种传承。它怪,它奇,它内容天马行空。但又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它似乎被我们遗弃了,中国的古老文化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山海经》这本经典怎么能消失呢》我们或许可以静下心来去读一读它,它的魅力,它的文化是使我们终身受益的。

  《山海经》读后感 篇8

  我第一次听说《山海经》是在读过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处于好奇,我翻阅了这本对鲁迅先生有着不同意义的古书。《山海经》内容广博,风貌奇特,被后世誉为中国文学的“宝矿”,是我国先秦典籍中的一朵“奇葩”。

  《山海经》是“古今语怪之祖”,其中保存了大量最原始,情节比较完整的神话故事。很多流传的上古神话都源自此书,而且还保存了很多遗失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书中保存的神话故事,为我国后世神话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也为后世艺术创作提供了最原始的参考。所以对我国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后世的文学创作取材都源自《山海经》,如《列子》中的愚公移山,《庄子》中的“倏忽为混沌凿七窍”出自《山海经》中所载的混沌无面的天神神灵,还有我之前提到的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等等,多不胜数。所以对后世志怪小说影响甚远。但是这本书不全是瞎编乱造的,有很多史料价值。比如《山海经》所载“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可据此研究原始时期的宗教信仰,而蛇则很可能就是上古巫咸国的图腾。所以我们从这个方面看,《山海经》对宗教的追根溯源有着很好的研究价值。同时,《山海经》还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地理文献,它记载了我国古代的地形山貌、动植物和矿产分布。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广,《水经注》中就有很多资料都源自《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本源,是历史上的一部奇特的著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是无法完成这部伟大作品的,这也代表着古人集体的智慧。

  《山海经》读后感 篇9

  《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古籍,它主要记述了古代的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了一些古代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还记载了许多具有神话传说性质的奇怪事件,称得上是我国古代一部奇特的百科全书。

  这本书所记事物的地理位置是以中国的`中原为中心,向四面展开铺叙。其中描述《山经》五卷是从南方开始,依照南、西、北、东、中的顺序,最后到达九州中部;海经八卷分海外四经和海内四经,也是依照南、西、北、东、中的顺序来描述;大荒经四卷则是依照东、西、南、北的顺序进行描述;最后一卷是海内经。

  我特别想找到书中的当扈,传说中的一种异兽,《山海经·西山经》:"(上申之山)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

  当扈是一种怪鸟,样子像传说中雉。当扈图有二形:其一以须毛飞,其二似雉。郭璞《图赞》:"鸟飞以翼,当扈则须。废多任少,沛然有余。轮运于毂,至用在无。"吃了它的肉就能治疗近视!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其上多橿,多杤木,是木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楝,服之不忘。

  《山海经》读后感 篇10

  这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山海经》绘本实在太美了,种草了好久,封面就是里面其中一个人物:西王母的形象。虽然整本书文字很少,但图真的可以用奇幻瑰丽来形容。

  看这本书之前我是知道山海经的,也看过山海经部分故事。山海经讲的是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巫术、医药、宗教等等内容,反映的文化现象包罗万象。这种古人留下的财富是让人着迷,又难以探索穷尽的。

  “古文之美在于能为想象留白,尤其是《山海经》这样吊诡的古老传说,包罗了山川河流,奇珍异兽,民俗物产等丰富的内容。画师用细腻的黑色线条适当以红色点缀,极具创造力地通过绘本呈现出自己脑海中的上古神怪世界”。

  山海经算是童年记忆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奇文作品,第一次是在看过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后开始好奇的,这书里的故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这本山海经继承了古书的原文字,标注了音译,亮点则是每翻开一页,就有一副精美的插图。或优美,或精致,或妖媚,或奇异……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完整的装饰画作品,带有古风的作品,文字时而规矩平行,时而波浪起伏,创意藏在不经意的细节当中,带来了不同的阅读感觉。

  神人神兽,无论是否切实存在,都足够彰显先人想象力上的智慧。很多大家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些许山海经的影子,比如热的几部影视作品《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轩辕剑》等。

  “精卫衔微木,将以镇沧海”。这幅图讲的就是人尽皆知的精卫填海的故事了。

  书中的山神们都很有特色,有着浓郁的东方神话风格。在这里真的要为作者欢呼,每幅图都画出了你印象中山神的风格,这也就是它可读性超强的原因。

  在这里还是要说一下,这本书只能说是入门级,并不是说山海经就这些内容了。我以很快的速度看完了这本书,也看完了整篇故事。这是一本不会丢掉的书,时时翻翻,都有不一样的味道。

  《山海经》读后感 篇11

  看了《山海经》后,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本奇书!它有5大特点:1、它与其他书不同,是一本述图之书;2、书中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3、《山海经》与东方夷族有密切关系;4、该书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山经》与《海经》;5、《山海经》地理描写的顺序与现实的顺序不同。这本书上记载的,远比现在的地理书细密,能将中国的大部分江河山川融入在内,确实值得我们敬佩它的精确,也让我懂得了做事要仔细,平日里要观察周围的变化,虽谈不上洞悉一切,起码也要略知一些。但是一直有个问题萦绕着我,如此脍炙人口的《山海经》它的作者到底是怎样一个团体呢?难道真的是巫师吗?古时学者大都认为《山海经》是夏禹、伯益所作,今天看来此说纯属无稽之谈。

  无论是从其包罗万象的内容上看,还是从各篇成书时间早晚不一上看,《山海经》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是集体编述而成。因为《山海经》的内容非常广泛,是民间个人无力完成的,即使一个氏族部落的领导集团也只能编成其中的一部分。由于受古时地域、交通条件的限制,一个部落不可能了解到各个的情况。所以,只能通过巫师口耳相传累积,在大一统的后世将其加以整理成书。而早期巫师的职责,决定了他们文化知识的结构,大凡天文、地理、历史、宗教、生物、医药、帝王世系及重大技术发明等等,无不知晓,故《山海经》的内容十分驳杂。

  《山海经》中所保存的为人们所熟知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羿射九日、禹鲧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传说,不仅是以幻想的形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积极鼓舞;而那些如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月亮每月的圆缺盈亏、一年四季的寒暑变化等有关自然界的记述,不仅仅是上古人要为解释自然现象而作,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探索的勇气。《山海经》真是给予了我们不少啊!

  《山海经》读后感 篇12

  前段时间整理书柜,我看到了那本被我一直珍藏的《山海经》,这是我很久以前买的一本书,一直没有去读,原因是我太喜欢这本书了,总想着要有一个长的空闲的时间,然后心无杂念地坐在书桌前品读这本旷世奇书。

  《山海经》是我国前秦古书,这本书包罗万象、涉猎繁多,内容涵盖了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民俗、民族等,是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一下子来到了两千多年前,我肩上背着竹篓,手持竹杖,正跟随着远古先祖们展开了一场奇特的游历。我们徒步行走在莽原之上,一路见到了各种奇花异草,金石土块;越过莽原,来到了茂密的原始森林,那里生活着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外形奇特的野兽,林间流淌着汩汩的水流。先祖们边走边讨论给这朵花起什么名字,给那只野兽定什么称号,这株青草有什么药用价值,那块金石可以怎样开采等等,不时用笔记录下来。

  在这次游历中,我看到了身材高大、力大无穷的夸父,为了让光明永留人间,他徒步万里追赶太阳,直至最后渴死在路上,化为一片桃林为后人解渴;我见到了每日衔取石子树枝誓要把东海填平,不再让波涛再吞噬更多生命的小精卫鸟;我还见到了那偷吃仙丹升仙,却整日在月宫中饮泣悔恨的嫦娥……

  我跟随着他们,脚步越行越远,眼前出现的景象越来神奇古怪。我时而坐在山顶俯瞰远处风景,时而又站立在江流边听那波涛阵阵,所到之处,景色皆不相同;所看之景,皆各有其特色。我不禁讶异于祖国山川之大,物产之多,种类之繁,更暗叹先祖们这种勇往直前、不懈探索的精神。在那里,没有舟车,只有双腿;没有旅店酒馆,只有风餐露宿;遇到猛兽侵袭,只有躲闪藏身。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执着前行,用双脚丈量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用笔记载下所见到的每一处奇景,用心观察想象、精心记录,为后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环境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财富。

  现在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书,待有大的空闲,我会继续读下去,去领略祖国山水之奇,去探寻书中更多奥妙,去擦亮中华文化史上这一璀璨的明珠,让它散发出更亮的光芒!

  《山海经》读后感 篇13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文章记述了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对她寻购并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本《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鲁迅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文章围绕长妈妈选取了五个方面事例,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使长妈妈的形象表现得非常突出,有的在开头指明了写出了长妈妈是一个社会地位非常非常低下的平凡劳动妇女,但作者在充分展现了长妈妈的品格风貌之后,在文章结尾又以深厚且朴实的意义,抒发了自己对他深深的怀念,从文章的前半部分看,因为长妈妈误脚踩死了我的稳鼠,这表明小时的长妈妈,我对她是极其不满的,但是长妈妈为我买了的《山海经》使我对他有了敬意,一是他居然真的有让大炮放不出来的“伟大的神力”;二是为“我”买来了“我”所念念不忘的《山海经》。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来看,长妈妈就是一位旧时代女性的活模子,真面孔,善良的她却也有一颗思想保守不前卫的封建之心,但种种封建之动作,话语也就表现了他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山海经》读后感 篇14

  这本书,自古以来就被人称为奇书,你知道是什么书吗?没错,就是这本《山海经》。和这本书结缘,是闲来无事的一天,我从家里的书柜上面随手拿了本书,一看是《山海经》就慢慢读了起来,不读不知道,一读惊一跳——这完全就是一本奇书!读了之后,我才知道小时候听大人讲得奇珍异兽原来都生活在这本书里面。

  我记得最深的一个故事是西山经中的符禺山,这座山上的鴖(蓝翡翠)以头黑为特征,翼上覆羽黑色,上体其余为亮丽华贵的蓝紫色,但不失优雅。两胁及臀沾棕色,但不失风度。飞行时白色翼斑显见。虹膜深褐色;嘴红色;脚红色。尾羽较喙长,翅形短圆,头顶黑色,颈有白圈,额至上颈,喙角、颊至颈侧,以及内侧翼上覆羽等均绒黑色,此下具一小型白斑。上体辉紫蓝色,腰部更辉亮。颏和喉白色,下体其余部分均为棕黄色。样子还十分的短小精悍。而且这种鸟养在身边还能预防火灾呢。你说离奇不离奇?

  除此之外,我们的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羿射九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等,都来自于这本《山海经》,你说奇妙不奇妙?

  一个个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远古时期天、地、人、兽的奥秘让我欲罢不能。一幅幅画卷承载着古人的绝妙的智慧和想象力,我简直叹为观止。看看现在的玄幻剧、科幻剧、神话剧,想象力创造出来的生灵,拥有无穷的魔力,拥有超凡的能力,要么祸害人间,要么拯救世人,原来大多的灵感都来自《山海经》这本古书呀。为此,我又要为《山海经》竖起大拇指呀!

  《山海经》读后感 篇15

  喜爱精怪的我,最近读了一本堪称精怪书中无法超越的经典,那本书就是《山海经》。打开书的那一刻,仿佛打开了另一个奇幻世界。

  《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而“山经”和“海经”又各有分支。《山海经》主要描写了地点、人、兽、神、植物,每个都是奇幻绚丽,各具特点的。至于如何瑰丽而动人心魄,原谅我就不在这里剧透了,我只想谈谈读后的感受。有人说,那些奇境幻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不是真实的,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从《山海经》创作的先秦时期到现在,在中国乃至地球上,有多少物钟消失,又有多少动物进化成跟原来截然不同的样子?它们曾经在原野上奔腾,在大海中穿梭,可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我们只能在《山海经》这样的书中读到它们奇异美丽的身影。

  书中那些奇奇怪怪的地名和民族是真的吗?我只能说曾经也许是真的吧,它们和他们有可能像楼兰古城一样被自然灾害所毁灭,也有可能因为大陆漂移,板块移动而不复存在,谁都不知道这些人和物是被什么从世界上抹掉的。《山海经》把它们留在了书里,留在了文字上,让我们得以寻到一丝踪迹。现在,它们在真实的世界里消失了,灭亡了,变化了,美丽而神奇的身影在地球上隐去了,但那些逝去的美丽身影却成就了《山海经》这本书的不朽。

  有时候,我看着脚下这块古老的土地,这是《山海经》的它们和他们生活过的土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曾几何时,这片土地上有着许多很美的植物,奇珍异兽在上面奔跑着,还有一些古老的奇怪的民族在上面生存着,而现在,土地的上面却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景象。时间总是过得太快了,快得让人无法驻足远望,观察美好。翻开《山海经》,翻开一个逝去的世界,慢慢体会那些在时间中流去的神奇事物,我是该为它们和他们的神奇而感到赞叹,还是该为它们和他们的逝去而感到感伤呢?

  山海之大,无奇不有,山海已逝,还是静静地看《山海经》吧。

  《山海经》读后感 篇16

  《山海经》,先秦古籍,作者说法不一,有夏禹或益作等说。研究者认为很可能产生于战国到西汉初年,最后由西汉末年刘歆所编定。

  《山海经》共十八卷,包括山经五卷,海外经、海内经各四卷,大荒经四卷,另又海内经一卷。其内容以记载海内外山川形势、殊方异国、人物珍宝、草木禽兽、昆虫麟凤并杂以神鬼天命、祭品贡物、巫卜方术之类。《山海经》的重要价值包括记载了民俗、历史、科学、文学的古典知识,而且是后代志怪小说的一个起源,是“古今怪语之祖”、“小说之最古者”。

  1、民俗

  《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也许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经》中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2、历史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神话传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历史。虽然由于浓厚的神话色彩,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们毕竟留下了历史的影子。把几条类似的材料加以比较,有时还是可以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的。例如上文所引《大荒北经》中黄帝战蚩尤的记载,剔除其神话色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场古代部落之间的残酷战争。又如《大荒西经》、《海内经》中记载了一个黄帝的谱系:黄帝妻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海内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乃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印)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大荒西经》)这个谱系具有传奇色彩,具有神谱的性质,但是,它与《大戴礼记·帝系篇》、《史记·五帝本纪》、皇甫谧《帝王世纪》基本相同。

  3、科学

  《山海经》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记载了古代科学家们的创造发明,也有他们的科学实践活动,还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思想以及已经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例如,关于农业生产,《大荒海内经》载:“后稷是始播百谷”,“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经》载:“叔均乃为田祖。”关于手工业,《大荒海内经》载:“义均是始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关于天文、历法,《大荒海内经》载:“噎鸣生岁有十二。”《大荒西经》载:“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次。”诸如此类的记载不胜枚举。有一些自然现象的记载尤其珍贵,这在其他书中是看不到的,如《海外北经》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上启下月}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4、文学

  神话乃文学之母。神话与文学的关系,就像《山海经》神话中所见的盘古与日月江海的关系。神话说盘古死后,头化为四岳,眼睛化为日月,脂膏化为江海,毛发化为草木。盘古虽死,而日月江海、人间万物……都有盘古的影子。神话转换为其它文学形式以后,虽然往往消失了它本身的神话意义,神话却在作为文学中艺术性的冲击力量而活跃起来。(语见王着《神话与小说》)例如:先秦文学的南北两大代表:《诗经》与《楚辞》,都有古神话的痕迹,尤其是《楚辞》,保存极大量的古神话。《老子》、《庄子》、《淮南子》的道家思想也大量吸取古代神话而加以哲理化。

  《山海经》读后感 篇17

  最近,我读了彩图全解《山海经》,这本书分为《山经》和《海经》,是先秦时代的古书,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神话”。这本书里介绍的是一个个神话故事,比较有名的有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等,这些故事非常神奇精彩,故事中还有好多奇形怪状的动物、神仙,比如三足鳖、蛇身人面像,还有凤凰。

  《山海经》里,我最喜欢的国家是氐人国,因为那里的人都有美人鱼一样的尾巴,非常好看。印象最深的形象是西王母,我猜大家印象中的她应该是貌美如花吧?可真实的西王母长了又尖又白的虎牙和长长的指甲,还有一条又长毛又多的尾巴,有点吓人哦!

  《山海经》里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精卫填海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种鸟,叫精卫鸟,传说她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的化身,有一次她想去看看东海的样子,就坐着小船去了东海。可是,海上突然起了风暴,海浪吞没了小船,淹死了她,精卫痛恨大海夺去了她的生命,就一直口衔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平东海,这个故事表现了她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我们要学习精卫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这本书里有古人智慧的结晶,值得大家读一读,你们喜欢这本书吗?

  《山海经》读后感 篇18

  在不知哪个年代,不知哪片土地上,曾有一位奇人,在一次次挥笔中,将整个华夏大陆描绘入一书之中。一种种看似荒谬可笑的生物,一个个奇妙而神秘的传说,在一本《山海经》中完美交织出一幅画卷。

  被这些闻所未闻的故事吸引着,我打开了这本书。带着虎纹的马鹿蜀,六对足与翼的无首天神帝江,身纹五字——“德”、“礼”、“义”、“仁”、“信”的凤凰……充满神话色彩的记载下,这些生物都被赋予了形象与生命,而跃入每一位读者的眼帘,铭印在每一位读者心中。

  但与此同时,另一个疑问又缓缓浮现:在那位不知名作者生活的年代,这片大陆真如他所讲一般,充斥着神奇动物的身影吗?这本如百科全书般,记载着地理,生物,神话传说,将整片大陆囊括其中的古书,究竟是否忠实记录了当时这片土地的真实面貌?

  若这些故事并不是故事,而是历史,那么另一个问题又紧随而来:这些往日遍布在大陆上的生物究竟为什么不再出现?是被猎杀而绝迹,抑或躲入另一片天地?但无论如何,一直生活在华夏大陆上的人类始终脱不去一份责任,而导致这些物种的销声匿迹。再细想,若是现在常见的飞禽走兽,在未来都成为珍稀物种甚至灭绝,那又将会如何?

  再往另一个方向去设想,倘若作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在华夏广袤的版图上创造了自己的世界,那又需要何等的想象力和毅力?若真是如此,又怎能不佩服先人无与伦比的智慧?一个个家喻户晓的传说与陌生的生物,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完美结合,似乎又成了另一个星球,另一个世界。而创造一个世界,似乎只有神才能做到的事,又经一个凡人之手完成。如果说古今往来,有一个人通晓地理,生物,神话,历史,文学,那也只有这位不知名的奇人了!

  在这本仍未被破解的古籍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正如同历史上无数奇文,和这地球上众多奇迹。想要看懂它,唯有不断探索,不断深入,才能有希望中的收获。

  《山海经》读后感 篇19

  读过山海经及其它史料的,都会发现不断出现的地理名字“西海”,因为中国现代地理上不存在所谓的“西海”,并因此不断探讨西海的方位,真是向西、向西、再向西!

  其实四千年以前的中国地貌,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黄河、长江的下游还没有现在固定的位子,长江出三峡后到出海口之间,应是河网密布、湖泊相连的一大片水域;黄河也向南、向北摇摆不定。到《山海经》山经记载的年代,通过CAD绘制后,就会发现:河套地区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黄河河道,当时的人们认为山陕、内蒙交界的泑泽为黄河潜入的源头,黄河的正源在泑泽的东北方向边缘的敦薨山发源的敦薨水;黄河经河南进入河北后是依太行山以东北流,经河北、天津入海,这是黄河的主河道。河北、山东北部是黄河摇摆区域,河网密布、湖泽相连;另一条就是济水,与黄河交叉,流入巨野泽,然后沿山东山区北部进入渤海。那山海经中的西海到底在哪儿呢?不妨从史料中探索一二。

  先看看大家比较认可的山经中——南山一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瑶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招瑶山就在西海之上,也是山经部分唯一提到的西海,其它的均称为“海”。根据山经与海外、大荒经比对及前人研究,这个“西海”就在现在的山东西南微山湖地区附近。从现代遗存来看,山东西部有一个从北向南、直到江苏、安徽一带的湖泊、河网区。当年应是南北相连的大片水域,并与现在的渤海、东海相通。从海内东经来看,当时的日照地区及苏北连云港一带还是海岛,说明当时的海平面要比现在高。整个山东地区犹如与大陆相连的海中群岛一般。有人会问:依据是什么?看看山海经山经东二经与东三经就可以明白,许多山之间还是水或沙,也就是说这些山许多是水沙中的高地;另外,山东西部发现的史前遗址,大多处于人工筑起的高台,也就是现在许多叫“崮堆”村镇,还有史籍中叫“丘”的自然山岗,比如“帝丘、商丘”等。说明夏商以前,这里也是水沙漫漫。因此,西海要比西部、北部其它称为“海”的湖泊相比,称为海一点都不过分。

  再看看《竹书纪年》:夏朝帝杼: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五年,自原迁于老丘。八年,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据考证:老丘应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三寿应在现在的山东西部定陶附近。那么“东海”必在山东西部,也即巨野泽。即《水浒传》中的八百里水泊梁山,现在的黄河南岸的东平湖就是当年的遗存。

  不管是山海经时代,还是夏朝,微山湖与巨野泽被称为西海还是东海,只是不同区域的氏族,不同的观察的方位,有不同的称谓而已。

  结合山经及慌经来看,招瑶山附近有个玄股国,玄股国附近有个因民国,因民国就记载了王亥的事,如果说河南商丘是商国的始封地无误。那么这个“西海”就在微山湖一带也不妄言。因此,以山东西部的湖泊为西海作为参照,大荒西经就比较好理解了。

  但不是说山海经所有的描述都好理解。比如大荒东经中开头就是:东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如果把这里的“东海”当成现在的黄海,那么少昊之国必在朝鲜半岛或日本无疑;但少昊最初是在日照地区一带,后迁徙到山东曲阜一带,少昊(应是少昊的后代,不知是第几世少昊)陵就在曲阜,曲阜也叫空桑,因为那里有个空桑山,就在渤海边上。当时的海岸线还没有像现在那么靠外。颛顼在现在的河南濮阳,也称为“帝丘”,濮阳与曲阜之间就是巨野泽,也就是夏朝时的“东海”。所以大荒东经中开头的东海,应该是夏时的东海,也就是后来的巨野泽。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了。

  为什么说青海湖不是山海经中记载的西海呢?其实仔细阅读山海经就会发现,海外四经,大荒四经叙述的就是以山东中部山区为轴心,西北与东南之间的事,而不是东北与西南之间的事。说的再明了一些,就是东夷与西戎、北狄之间的事。青海湖作为西海是山海经以后的事,汉朝以后,西海不断向西、向西、再向西。

  大荒西经中有个“寿麻”国,正立无影,明显是北回归线以南的现象,也就是现在的广西、云南南部至缅甸、印度才才可能出现正立无影。寿麻国是在常羊山与大荒山之间,也就是以泰沂山为轴心观看,西南方向。从三星堆文化看,其与现在的印度、伊朗、西亚有着贸易往来,在那个方向有个正立无影的寿麻国很正常,并不代表山经的地理位置就到达了印度,只是大荒经时代已经知道那个方位有这么个地方,有这么个国家。

  《山海经》读后感 篇20

  《山海经》,一本在书柜上静静躺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旧书——书页泛黄、潮湿而厚重。可不论何时,当我翻开书,听着书页“哗哗”地翻动,仿佛闭上眼就能听到在雨中御风而行的烛龙与帝江冷冽的咆哮、惊雷一炸后水麒麟震耳欲聋的低喝……好像不经意间,便要触及另一个世界似的。

  它,带我领略上古的异兽奇木,领略中国的创世史诗;它,论四海八荒,成中华经典。

  一本《山海经》校注,一册白话译本,就着一本有些破烂的字典,用引人入胜的玄幻传说充实我的整个下午。故事从那条雄浑刚劲的黄河而起,黄河母亲的脚边,是人间的美丽传说,是华夏文明的孕育。黄河母亲奔涌的河水,沧桑而温柔,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华夏人民,也养育了《山海经》中异形异禀的异兽国民。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常羲生月,应龙治水——世界于神迹中被创造开辟。赤如丹火的神鸟帝江于混沌中歌舞;身兼德义礼仁信的凤凰于丹山信步;豹尾虎齿的西王母于昆仑庇护众生……

  一个个充满奇思的神话传说,都展现出上古人民瑰丽的想象,都充满人民对英雄赫赫战功的歌颂与敬仰。这一个个故事,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诉说着用拼搏改变苦难的可敬精神。

  读《山海经》,并不是只有颇有趣味的神话传说,更是先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并非荒诞不经,而是真实历史;是包罗万象的史书,更是一场想象雄奇的国风盛宴。精美的异兽与神话插图多为古版插图,或是先人留下的壁画:《后羿射白龙》气势壮丽,《蓬莱仙境图》中山川湖海更如吞吐日月,在天海云雾的围绕中令人称奇。它们无不展现古代人民大胆的想象——而这仅仅是窥豹一斑。由黄河而起的文明,南山经、西山经、中山经……其路线经考证均为于春秋西汉所形成的真实地理位置,不禁让人回味起混沌中的山峦起伏,一道惊雷擦亮半边天,不知从何响起的鸟兽长鸣、空中划过叫不出名字的珍奇异兽……这一切,都令《山海经》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地理著作。

  合上书和字典,指尖尚有一丝潮气。我深吸一口气,耳边又隐隐传来黄河的激荡水声,令人回味无穷。《山海经》,是记录山川大海,是记录异兽奇木;更论四海八荒,成中华经典。

  《山海经》读后感 篇21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山海经》,至于迷上它的原因,还是因为书中各种各样的妖怪。

  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中我最新换的就是《山海经·南山经》中的九尾狐,我几乎都背下来了:青丘之山,有兽焉,起状如狐而九尾。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最喜欢九尾,我只能说是《山海经》中的妖怪我都喜欢,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只有九尾狐了。

  《山海经》非常好看,我希望大家也去看一下。

  《山海经》读后感 篇22

  这是一本集地理、历史、玄幻、动植物等内容于一卷的上古奇书。炎帝、黄帝、女娲、大禹、后裔、嫦娥、伏羲等中华民族创世先祖和神仙、神兽的传说都有记载,在文字和图片之间,可以对远古的故事一探究竟。

  《山海经》撰著于上古时期,但并非一人一时所作,而是经过漫长的时间,不断增辑而成的。到了西汉末年,刘向、刘韵父子对《山海经》进行校勘整理,形成了后世的定本。当时的《山海经》有文有图,可惜在流传过程中,图渐渐失传,到了宋朝,图已经看不到了。现今流传的古图皆为明清人所作。

  在我印象中,《山海经》应该是一本讲述各方神仙、神兽的故事绘本,比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但我拿到手里的时候,翻开第一页,我才发现这近十年来的印象错了。《山海经》确实讲述的是各方神仙与神兽,但它不是故事绘本,而是像药盒上的说明一样,是一本神兽与神仙的介绍书。有原文,有解析,还有插图。传说在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人向皇帝进献了一只奇异的鸟,皇帝拿各种食物喂它,它都不肯吃。著名文人东方朔看见这只鸟,就说出了它的名字,又说它应当吃什么。一试验,果然就如东方朔所说。皇帝问他是如何知道的,他说《山海经》中有记载,看了自会知道。皇帝大惊,朝臣轰动,于是出现了一股阅读《山海经》的小热潮。到了东汉明帝时,《山海经》竟被皇帝作为赏赐,赏给有功的大臣。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一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却折服于《山海经》,曾一口气写下诗三首《读<山海经>》组诗,流传至今。

  有一篇讲述昆仑山的故事让我记忆深刻:昆仑山巍峨屹立在大地的西北方,是天帝在下界的都城。昆仑山方圆八里,高一万仞。昆仑山的每一面都有九眼井,每一面还有九道门。帝都宫殿的正门面对东方,迎着朝阳,叫做“开明门”,门前有一只神兽,叫做开明兽。弈曾经登过这座山,为的是向西王母求得长生不老药,嫦娥便是偷吃了这种药才奔向月宫去的。这些故事都十分生动传奇,很有神韵,让人看了不禁沉醉其中。

  《山海经》不像一本历史地理书,反而更像一本神话故事。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是一本历史书,学者们并不能证明故事内容是真实的,那又如何证明它为假呢,无法确定的事物客观上是否存在同样无法证明。想象一下,在几万年前的世界中,光怪陆离的事情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你可以登上泰山之巅感受黄帝大典,你可以化身飞鸟穿越东海,你甚至可以成为烛龙掌控白天与黑夜。为什么这些东西怪诞,仅仅是因为如今的人们闻所未闻吗?那在万年之前人们也不会想到喝油吐气的钢铁汽车,也不会想到智能手机,那么那些神奇的史诗也许就在那里,只是这惊悚的真相没人愿意,没人有胆量去相信罢了。

  书里的大山大泽,大江大海,一片色彩斑斓,光怪陆离,仿佛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壮丽的史诗画卷,将我带进上古时代,感受三皇五帝的魅力,飞跃万年的奇骏山河。那种神秘与浪漫的东方美,确实高过奥林匹斯山众神统御下的世界不止一筹啊,看完后闭上眼,真正的世界就在你的脑海中。

  《山海经》读后感 篇23

  近些年,仙侠题材的小说影视作品盛行,观众和读者无不被其中梦幻的场景、漂亮的服饰、考究的用度和俊俏的演员所吸引。本人也没能免俗加入了这股观影大潮中追了一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而这部剧中源源不断出现的昆仑虚、青丘、九尾狐、凤凰、巴蛇等等让我不禁想起了初中时期拜读过的白话文版《山海经》。由此也萌生了再读一遍《山海经》的想法。于是就有了《山海经》+《新华字典》的标配组合。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中记入神话最多的一部古书、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大量诸如夸父与日逐走、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荼郁垒、鲧复生禹等的神话传说。此书还广泛涉及了地理、动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医药、民族等方面,因此称其为是呈现远古先民生产生活的百科全书都不为过。当然此书也是有史以来对矿物记录最早的人类著作。全书共18篇。记载了大约40个邦国(一目国、柔利国、豉踵国、拘瘿国),550座山(巫山、太山、役山、昆仑山),300条水道(济水、漳水、洛水、湘水),100多位历史人物(相柳氏、嫘祖、常羲、西王母),400余种怪兽(蛟、毕方鸟、孰湖、穷奇),犹如是一次国家地理大普查之后的真实记录。《山海经》并非荒诞不经,虽然书中的动物大多是现实中没有的,但有些动植物矿物的记载是真实存在的。如《东山经》中的“…其状如鹗羽赤喙,人舌能言,名口鹦鹉”,这不就是我们的宠物鹦鹉嘛。还有“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鹧久、文贝、离俞、鸾鸟、凤鸟、大物、小物。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璿、瑰、瑶、碧,皆出卫丘山。”当然最为吸引我的还是那些蕴含了古人智慧的神话传说。

  精卫填海

  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该。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故事中炎帝的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并不是顾影自怜,不是自怨自艾,而是敢于反抗、敢于斗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治理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奋斗不止,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夸父追日

  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敢想敢为,对自己追求的目标不放弃,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为后人造福的崇高品格,同时也弘扬了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山海经》这部奇幻色彩的神话传说,是今天我们研究原始宗教的难得材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而有着神奇力量的那些飞禽走兽很可能是最早的图腾崇拜。又或许那些几百种未知的动物可能是被世界各地文明记载的那场史前大洪水后被灭绝的吧……

  《山海经》读后感 篇24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在《山海经》里,我最喜欢的就是里面关于奇珍异兽的记载,如上古十大神兽:“白泽、夔、凤凰、麒麟、梼杌、獬豸、犼、重明鸟、毕方、饕餮、腓腓”等。

  这些动物若是放在现代,我们定要将其称为四不像,但是他们在神话故事书里却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色彩,他们亦正亦邪,威风凛凛。

  更让我觉得神奇的是,《山海经》里记载的人也是奇形怪状的,他们有的长着三个脑袋,有的长着长长的手臂,还有的胸前漏了一个洞居然能不死,这真是太神奇了。

  《山海经》这本书看似奇异鬼怪,但实则是我们与古人思想沟通的桥梁。我们透过这本书,可以发现古人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也可以发现古人的观察力是多么的细致入微。

  看了《山海经》,也就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人难以写出神话故事。古时候什么也不知道,一切都只靠猜,所以想象力丰富异常。而如今这个世界被我们探究的几乎没有什么秘密了,山川大泽遍布人类的足迹,在现实主义充斥的现代,浪漫主义的土壤早已不够肥沃。

  每读一遍《山海经》都发现自己的想象力能更上一层楼。在惊叹之余,也慢慢地会吸收里面的内容,在写作时会不自觉地用上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想象与夸张兼具的写作让文章具有趣味性,这对于创造力的发掘有着很大的作用。每读一遍《山海经》,我都能有所收获,我觉得自己的见识丰富了许多。

  这《山海经》中的动物都是幻想出来的,古人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山海经》读后感 篇25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古典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旧说本书为夏禹时作,不可信,大约出于周秦时期,成书非一时,作者非一人,到西汉刘秀校书之时才合编在一起。

  《山海经》全书18篇,约31000字。《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全书所及内容,范围广泛,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记录珍宝奇物,异方所生。

  所记载的神话传说更多地反映了我国上古劳动人民和自然界的斗争和社会斗争。例如在我们教学中涉及到的成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读好本书对帮助我们认识很多神话传说故事的缘起,也对我们对先秦文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文明的认识有很大提高。

  《山海经》虽是古典神话传说类书籍,但是有记录,记载的特性。目前考古学界非常重视里面提到的内容,不证伪不立论。相对考古学严谨的态度,对于一般读者也能给我们很对启发和帮助,了解先秦文字记录,记载的特点很有帮助。

  《山海经》语言组织精练,绘图简明清晰,作序完整,后期虽然有增补,修订但是依然保持了相对的完整性。《山海经》曾引起历代学者的注意,并被历代学者考订,注释和研究。如晋代郭璞、明代杨慎、王崇庆、清代的吴任臣、汪跋、毕源、郝厮行等。其中以郭璞的论述,批注较为完备,成为后世人们研究的主要资料。

  著名学者郭珂曾指出:“现存的唯一的保存中国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经历历代皇帝的文化浩劫,唯一被保存下来的完整的神话故事类书籍。

  从全书看,山海经经过历代学者的增补,修订较为完整,有序。抛开里面神鬼怪论糟粕之说,在开发,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探知未知世界的兴趣还是有很大帮助。可以说这本书相当于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是神话鬼怪小说的开天鼻祖,为后来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小说起到了开篇之路的作用,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书中很多动物,植物,国家,特定的地理特征都被现在的科学考察验证了,很多记载特殊的地理特征,让我们今天的人很难理解但是尚不发达的原始交通工具情况下,一些沙漠、雪域、高原、雨林等特殊地理环境,成书作者能够到达,考察,记录下来实属不易。很多动物,从介绍和记录的情况看,并非以讹传讹,反而从书中对动物(神兽)的出处,习性介绍来看,相对科学,可靠,并不像想象出来,臆想出来的。所以对很多外国学者来说,这也是吸引他们研究《山海经》原因之一。

  从后世的其他神话小说,去纵向的看《山海经》这本书,无疑这本书起到了启发,启迪神话类小说的作用,后世很多神话、神鬼类小说,其中情节,神物以山海经中原型为模板,加以演化、发展,成为后世小说中神鬼之论的典型形象,多头神兽、美人鱼、人身羊角、兽身人面等等,而飞鱼、喷火鱼等等已经被科学家在广袤的海洋中被证实。

  《山海经》中“大禹治水”是人类向自然环境做斗争的有名神话,“长臂国”“羽民国”“奇肱国”等神话,更是上古劳动人民根据现实加以幻想而创造出来的神话,又如黄帝与蚩尤之间的作战就在(大荒北经)中神话记载。

  作为中国一部记载古代志怪的古籍,以民间传说为主线,涵盖了山川、河流、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山海经》中对“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历史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期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关于对矿物的记录,描述也至今影响了很多学者的重视,深入研究后佐证了其中的真实性。全书最大特点粗狂简略,记录五百余山,三百余条河流,无不奇异,无不精益。

  作为神话学文献,《山海经》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价值:

  一、对七大类中国上古神话做出了程度不同的记录。

  二、留下了关于神话世界空间的可靠的文字根据。

  三、保存了大量的凝集着原始文化信息的原始物占,蕴含着很大的潜在神话学价值。对于中国神话的分类有指导性意义,山海经对追述事物起源的神话,神世神话,部族神话,文化起源神话记录很少,而对英雄神话,部族战争记录很多,尤其以黄河流域文化特征很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特点和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

  《山海经》又是一部科学史记,记载了很多古代科学家的创造性发明,也有很多科学实践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例如农业生产,耕种技术,车船制造,水利工程,矿产物资,以及对特异天文现象的记录,极昼极夜,日食等现象。

  在《山海经》中,丰富的直观想象力和巨大的想象空问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创作有很大影响,《聊斋志异》中神怪原型很多应该以山海经中异兽为原型进行了后期的艺术再创作,从这点课看,后世的蒲松龄应该对这本书有过深入的研究,并且进行了很多演绎和艺术加工。应该说后世的很多学者,文学家都对这本先古著作深刻研究,并且通过这本书丰满了自己的作品。从文学意义来说,这是对古典文学中神话小说的奠基石。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大家都知道是虚幻的,是乌托邦,但是大家喜欢读一读,就为了他能使人暂时脱离尘世。《山海经》是荒唐的,也是粗糙的,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人喜欢它的原味感。

  《山海经》确实为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书,是先秦人对中华大地进行勘察后的纪实,甚至有学者认为包括了对其他大洲地理山川和动物,植物的考查记录。作为一本上古时期的大百科全书记录山川走向,物产分布,民族地域特征,祭祀活动,神话传说,民族部落征战等等如此全面实属难得。

  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记录众多的奇珍异兽,神话故事,其内容的真实性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但是很多尚且没有被发现和证实的故事也正是魅力所在。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历代学者对《山海经》的形成过程充满想象,古老的《山海经》纳入了社会学,天文学的领域,这无限伸缩的空间似乎更说明了疆域之广阔。神奇瑰丽的山海经图,为我们展示出中国原始先民心目中的图像世界,这些形象在造型,想象,表现形式上是典型中国式的,原始粗狂,夸张怪诞,率真稚拙,充满野性。中国人以朴素的,原始的,粗狂的手法去记录,传承文明,文化,表达对天,地,人关系的理解,与天地沟通,与自然协调,与山水,生灵对话,保留下来大量原始思维的模式与遗韵。所谓一本奇书,一本神记。正是原始先民对大自然的理解和解读,这种绘图,文字记录方法是对后世有巨大影响力的。

  作为一本古书,我推荐给大家!也希望大家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去理解这本书。

本文发布于:2023-06-26 12:5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b72b51be76ce8f377dfd9805ec466b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山海经》读后感(山海经阅读感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山海经》读后感(山海经阅读感悟).pdf

标签:山海经   读后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