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1.知识目标: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能力目标: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学方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谈话引入: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
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吗?
师:看来大家平时非留心观察。课前请同学们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它们剪下来,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把它们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画圆、剪圆的过程,你能说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吗?(师一手拿一个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圆的边是弯曲的,跟以
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板书课题)
生举例
师强调——指物品的表面
圆是没有棱角的,边是弯的;圆的边是一条曲线。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1分钟)
2.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8分钟)
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
那是什么原因呢?
你怎样发现的?
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4.学习画圆(5分钟)。
你是如何画圆的?
课件展示如何画圆。然后学生动手练习,并强调画圆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揭示圆大小
位置的确定
学校要修建一个直径是20米的花坛,你能帮学校画出这个圆吗?生演示操作
1.基本练习(4分钟)。
〈1〉投影出示
找出下列圆的半径、直径。
〈2〉半径、直径的相关计算。
〈3〉概念的判断和识别。
2.应用练习。(10分钟)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
如果车轮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结合课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
(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总是不知不觉会围成一个圆形,为什么?
平静的湖面扔一小石子,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月饼为一般都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道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来认识它,解释它、运用它。
〈3〉同学们学到现在,已经很累了,我们来轻松一下吧。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电脑配上画面)
师:羊吃草的情况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吗?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好吗?
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围是一个圆,拴羊的绳子与这个圆有什么关系吗?
(是这个圆的半径)钉在那儿的木桩是这个圆的什么呢?(是这个圆的圆心)如果要让这个羊吃草的范围更大一点可以怎么办?(把绳子放长一点,也就是把半径扩大)如果要让羊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吃草,可怎么办?(可以把木桩移动一个地方,也就是移动圆心的位置),这说明圆的半径与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
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而圆的圆心可以决定圆的位置。
1.质疑
(篮球是圆形吗?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字母可以随意改变吗?)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不管怎么说,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学习表现是不错的,所以我提议:我们一起伸出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句号是圆形的)
延伸
1.用圆作画。
2.谈谈我眼中的圆。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平面曲线图形
圆心(o)圆中心一点,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线段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确定圆的大小,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直径(d)线段,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d=2r
教学反思:
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的半径才相等;所有的直径才相等;半径才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才是半径的2倍。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二复式折线统计图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
2、回顾旧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
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1、学生交流:(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的统计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三根据课本第9页至第10页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1.知识目标: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能力目标: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3.情感目标:厂家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在设计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
两先两后学导法
这节课,我们将结合欣赏与红制图安排过程,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板书课题
1.看一看:出示课本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2.议一议:看到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怎样组成的?
3.欣赏: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欣赏美丽图案。
1.涂一涂。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中的涂一涂的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中的涂一涂的第2题。
2.做一做。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中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0页数学万花筒中的内容,再让学生按照图示的方式试一试,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和交流。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四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圆形物体和圆形纸片,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学具以及收集的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羊吃草的故事(猜谜)
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
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再猜两个字的水果名
师: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
(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围是一个圆。)
1、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形?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电脑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3、其实这样是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欣赏)从这些自然现象中,你同样找到了圆吗?
4、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圆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1、说了这么多圆,看了这么多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你手头的的。(问题就只工具动手画一画。(学生动手画圆)
2、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要停留在借助什么来画的,不要作过深的追问)
3、比较:看看你所画的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交流:以前所学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1、刚才有同学用圆规画出了一个圆,其他同学会画吗?请拿出准备的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交流:谁来说说用圆规是怎样画圆的?或者说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指名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圆规的使用方法。)
要点:针尖要戳在纸上,另一只脚是笔,两脚随意叉开。
2、刚才大家画的圆有大有小,假如我要我们全班同学画一个一样大的圆,行吗?你有什么建议?
3、全班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我们把两脚叉开4厘米来画一个圆。(画好的同学拿出剪刀,把画的圆剪下来。)
1、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打开书,把例2的一段话认真地读一读。
2、反馈交流:你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圆心、半径、直径,分别用字母o、r、d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圆上将个部分标一标、画一画。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出示3个圆,分别判断,说说是怎样想的。
1、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地查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研究研究?大家手头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大家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另外,我还有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自备本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小组活动。
2、反馈交流:
要点: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3)、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r=2/d;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些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
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学生可以自由说。
3、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自由填表,反馈交流。
完成“练一练”第2题。
(1)、读题,说说是怎样理解题意的。(注意说清直径是5厘米,圆规两脚叉开即半径应该是2.5厘米)
(2)、学生画一画,反馈交流。
通过大家的探究,我们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圆的知识,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画面(课件再次显示)
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对,简单的自然现象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其他一些现象中为什么会出现圆相信大家一定能解释了。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没的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觉怎么样?
这不就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五“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b
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1、“比的意义”教学。
第一步给出班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两个条件,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确是男生和女生两个量在比,启发学生思维,除了用以前学的除法知识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展开“比的意义”教学活动,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运用新知识说说。(说明: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传递,轻松快乐。)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不同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在上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比的意义。
2、比的读法与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能够写出几个比的实例,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
通过引导学生看板书,合作交流能够比较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填写出表格,再通过“相当于”这一词的理解,明确他们的区别。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本文发布于:2023-04-24 02:2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b587e86ef4aeed9697c26a42e76c6e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