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材料一:零能耗建筑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不是不消耗能源,而是通过各类技术

更新时间:2023-06-28 23:39:15 阅读: 评论:0

材料一: 零能耗建筑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不是不消耗能源,而是通过各类技术,让建筑自身产生的可再生能源大于或等于其所消耗的能源。 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位于浦东新区顾唐路。这座五层办公楼的能源补充主要依靠光伏屋顶和一处光伏幕墙,日前获得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颁发的“零能耗建筑证书”,成为全国首个零能耗模块化建筑。“根据项目前期测算,这座建筑每平方米用电量约为26千瓦 时,发电量约每平方米33千瓦 时,未来可实现能耗自给自足,同类型传统建筑每平方米用电量在70到80千瓦 时。”专家介绍说。 以零能耗建筑为代表的绿色建筑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日前,上海已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节能低碳建筑落地。如建立健全各类建筑设计能耗和碳排放限额体系,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深入开展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和能效对标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加快推进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先进节能低碳技术,推动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 (摘编自《上海首个“零能耗建筑”本月底建成》) 材料二: 近零能耗建筑的“门槛”,首先在于其精细化的设计。专家认为,相比常规设计方法,零能耗建筑会利用一些模拟能源的软件,通过不断进行测算、反复调整参数等来实现。其次,作为一个集成系统工程,发展节能建筑需要大幅度提升节能产品和设备的性能,包括节能门窗、保温材料等关键部品和设备的发展。而国内关于近零能耗建筑产业链的产品相对较少,这也是导致其造价较高的原因之一。未来通过市场调节,相信会有大量产品,尤其是国产化产品出现。此外,近零能耗建筑对施工的精细化程度要求比较高,需要进行专业化培训,近零能耗建筑在施工工艺上与传统建筑有很大不同,目前我国近零能耗建筑的施工过程依然存在缺少合格施工人员等问题。在专家看来,要让更多人主动选择近零能耗建筑,除了培育技术和市场化手段外,也需要大家来了解这方面技术,并需要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支持。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支持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的有关政策,各地也正在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着手积极制订相关的目标,如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河北等省市相继从财政补贴、非计容面积奖励、绿色信贷、鼓励尚未开工建筑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多种方式激励推广超低节能建筑的开发建设。 “十四五”期间是近零能耗建筑逐步试验、推广的阶段,2025年到2030年应该达到普及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形成一种既达到低碳目标、又适宜乡村实际情况、且能减少造价的建筑技术体系,可以在农村推广,降低能耗,服务乡村振兴。” (摘编自《零能耗建筑离我们还有多远?》) 材料三: 在节能建筑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从低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被动式房屋、近零能耗建筑到2016年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推出的零能耗建筑,这一过程显示了建筑节能效率的不断提高。虽然每个国家对各个阶段的节能建筑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衡量标准,但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无论是超低能耗还是近零能耗,他们都是为了达到如同美国的LEED、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对于节能率“数量”上的要求。 从学界到政府都清楚地认识到,发展建筑节能并不只是单纯地减少化石能源和碳排放这么简单,应对未来极端气候挑战的意义更加深远。首先,如果能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现建筑的零能耗,那么就可以为城市建设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奠定基础,还能够减少城市能源供应系统设施的成本投入。其次,净零能耗建筑具备不依赖外界而“自我循环”的可能,这对于未来抵御极端气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实现建筑或建筑群的“自我循环”将意味着实现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打造人工生态环境的可能性,为未来人类不依赖于地球环境而在星际生存创造条件。 (摘编自孙彤宇、刘莎、史文彬《净零能耗建筑的未来意义及其实施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是近零能耗建筑,还是零能耗建筑,都需要消耗能源,只不过其能源由自身产生。 B.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是我国首个零能耗建筑,这体现了上海零能耗建筑业走在全国前列。 C.近零能耗建筑的“门槛”比传统建筑要高,体现在设计精细化和工程集成系统化等方面。 D.世界各个国家在节能建筑上都以美国的LEED、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衡量标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依靠光伏屋顶和一处光伏幕墙补给能源,补给能源等于消耗能源,每平方米用电量几近传统建筑的三分之一。 B.近零能耗建筑产业链的产品的价格可通过市场来调节,以后国内制造的这类产品量会远超国外制造量,价格也会随之上下浮动。 C.我国对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很重视,不仅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颁布各项政策,以各种方式对超低能耗建筑进行激励推广。 D.只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均实施了零能耗建筑,达到建筑或建筑群的“自我循环”,那么,这个区域范围的人工生态环境就形成了。 (3)我国在近零能耗建筑上还须从哪些方面发力?请简要说明。 答案: (1)D (2)C (3)①我国在近零能耗建筑上还须通过市场调节去把控软件价格,达到精细化设计。 ②我国在近零能耗建筑上还须对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以及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 ③我国在近零能耗建筑上还须国家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支持。 【解答】 (1)D.“世界各个国家在节能建筑上都以美国的LEED、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衡量标准”错误,根据原文“他们都是为了达到如同美国的LEED、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对于节能率‘数量’上的要求”,可知,美国的LEED、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不是衡量标准。 故选D。 (2)A.“每平方米用电量几近传统建筑的三分之一”错误,根据原文“同类型传统建筑每平方米用电量在70到80千瓦 时”,可知,原文是与同类型的传统建筑相比。 B.“近零能耗建筑产业链的产品的价格可通过市场来调节”错误,根据原文“并需要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支持。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支持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的有关政策,各地也正在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着手积极制订相关的目标,如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河北等省市相继从财政补贴、非计容面积奖励、绿色信贷、鼓励尚未开工建筑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多种方式激励推广超低节能建筑的开发建设”,可知,除了市场之外,还需要政府。 D.“那么,这个区域范围的人工生态环境就形成了”错误,根据原文“实现建筑或建筑群的‘自我循环’将意味着实现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打造人工生态环境的可能性”,可知,原文是指一种可能性。 故选C。 (3)根据原文“专家认为,相比常规设计方法,零能耗建筑会利用一些模拟能源的软件,通过不断进行测算、反复调整参数等来实现。其次,作为一个集成系统工程,发展节能建筑需要大幅度提升节能产品和设备的性能,包括节能门窗、保温材料等关键部品和设备的发展。而国内关于近零能耗建筑产业链的产品相对较少,这也是导致其造价较高的原因之一。未来通过市场调节,相信会有大量产品,尤其是国产化产品出现”,可知,我国在近零能耗建筑上还须通过市场调节去把控软件价格,达到精细化设计。 根据原文“近零能耗建筑对施工的精细化程度要求比较高,需要进行专业化培训,近零能耗建筑在施工工艺上与传统建筑有很大不同,目前我国近零能耗建筑的施工过程依然存在缺少合格施工人员等问题。在专家看来,要让更多人主动选择近零能耗建筑,除了培育技术和市场化手段外,也需要大家来了解这方面技术”可知,我国在近零能耗建筑上还须对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以及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 根据原文“并需要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支持。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支持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的有关政策,各地也正在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着手积极制订相关的目标,如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河北等省市相继从财政补贴、非计容面积奖励、绿色信贷、鼓励尚未开工建筑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多种方式激励推广超低节能建筑的开发建设”,可知,我国在近零能耗建筑上还须国家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支持。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23:3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b53bb42e4b9b808d286ba78c9b76b7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材料一:零能耗建筑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不是不消耗能源,而是通过各类技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材料一:零能耗建筑是一个新生事物,它不是不消耗能源,而是通过各类技术.pdf

标签:是一个   新生事物   消耗   能源   材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