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五代十国时期(大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篇二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地主阶级:
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2)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改良政治,君主立宪的主张。
康梁维新派: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孙中山革命派: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激进民主派:前期——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及作用。
开眼看世界
封建士大夫: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
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面)
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
洋务运动,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技术层面,付之实践。结果失败
维新变法思想
19世纪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王韬、郑观应
发展民族工业,商战;兴办学校;君主立宪。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西学的传入等。
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初涉政治制度层面,没有付诸行动。
90年代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兴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
实行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
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制度层面并付之于实践
3、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1)兴起的背景:
思想方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政治黑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五四运动后),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四、近代思想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核心是向西方学习,纵向分析可分成三个阶段和层次:
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其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以坚船利炮为核心的物质文明。清政府内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思想,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导中国睁眼看世界,面对现实。洋务派出于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和鉴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学,并付诸实践,创办新式学校和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第二阶段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君主立宪制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一次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二次潮流。
第三阶段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民主和科学作为其旗帜,学习西方民主思想,向封建伦理道德宣战,并逐步发展成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文化运动,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三次潮流。
但各个阶段学习西方并未与中国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完成这一任务的,是中共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高二历史所有知识点整理 篇三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背景、含义、派别、影响)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主张、评价、影响)
(1)孔子创立(仁、礼、有教无类)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君舟民水,仁义王道,通过学“礼”来改变。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背景、主张、措施、影响)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土地兼并问题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_集权。影响:加强了_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背景、影响、比较)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_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
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继承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
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_、“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经世致用、亡国与亡天下
王夫之(著《船山遗书》)唯物论、辩证思想
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_,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
高二历史知识点 篇四一、新思潮的萌发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编译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海国图志》,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与《海国图志》: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着,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启迪了人们的思想。
二、维新思想
1、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1)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借助孔子宣传变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其思想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反对因循守旧。
(3)严复:翻译《天演论》,根据进化论宣传变法。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了变法运动的进行,促进了思想解放。
三、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1)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发表《文学革命论》。
(2)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3)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白话文。
(4)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把反封建与白话文结合起来。
(5)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言论:陈独秀-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2、新文化运动影响:思想解放,民众觉醒,文化转型,马克思主义传播。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前: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五四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宣传;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思想解放,工人运动,中共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篇五一、经典物理学
伽利略
(16-17世纪,意大利)
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牛顿
(17世纪,英国)
建立了(经典力学基本体系),即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3)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的范例。
二、现代物理学
相对论
爱因斯坦(20世纪初,德国
相对论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是物理学领域一次重大革命。
量子论
最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于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
爱因斯坦(20世纪初)提出光的量子理论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量子理论。
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研究领域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三、生物学的进展
17世纪以后
细胞学的确立
19世纪初
拉马克的早期进化: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19世纪中期达尔文,英国
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原则,达尔文“生物领域的牛顿”。
四、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瓦特开始改良蒸汽机,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蒸汽机在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的使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北美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力飞速发展,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五、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研究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际可用的大功率发电机。不久,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生产力飞速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器时代;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促成垄断组织的形成。
六、信息技术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篇六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历程
代表人物
古希腊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美德来源与教育”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人。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提倡怀疑,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人文精神的起源
中世纪
__神学观念支配了一切。人文主义思想几乎湮灭。
文艺复兴(14-17世纪中期)
起源于意大利:“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传播:16世纪以后,由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出现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等艺术大师和“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实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迷信盲从。核心是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复兴。
宗教改革(16世纪)
德国:马丁·路德,形成了路德教派;
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反对天主教会特权,提倡个性解放,摆脱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
人文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启蒙运动(17、18世纪)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卢梭:人民主权、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
<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纯粹理性的批判》,人非工具。
宣扬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勾画未来社会蓝图。核心:理性主义。
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篇七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儒家
孔子
“仁”和“礼”;“为政以德”;私学,“有教无类”;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大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
仁政、重民;性善说;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荀子
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
墨子
反映其思想的书是《墨子》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反映其思想的书是《老子》,又名《道德经》“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庄子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相对的“齐物”;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加强中央集权;主张变法革新。
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以德治民”。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赋,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还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5)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2)清初: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高二历史知识点 篇八【大革命的失败】
(1)“四一二”_变
时间:1927.4.12;发动者:蒋介石;地点:上海。
杀害李大钊的刽子手:张作霖;地点:北京。
(2)“七一五”_变
时间:1927年7月15日;发动者:汪精卫;口号:“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因为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
成果:基本(张作霖仍未被_上_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沉重打击。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年幼的_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客观原因:中外反对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经验:
(1)宣传了_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_始掌握一部分武装;
(3)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教训:
(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2)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带来的8篇《高二的历史知识点》,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t7t8美文号。
本文发布于:2023-06-21 22:5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b2504e778a2d24d0a5a6cb373137d2d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二的历史知识点优秀8篇(高二的历史知识点优秀8篇课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二的历史知识点优秀8篇(高二的历史知识点优秀8篇课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