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优秀4篇】(立德树人心得体会3篇)

更新时间:2023-06-25 15:17:10 阅读: 评论:0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立德树人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立德树人征文 篇一

一、立德树人,语意深远

立德的“德”,就是德行品德,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品性与操守。所谓立德,就是以德育为先,用积极的正面教育激励人,人生最高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理想,著书立说。树人的“人”,就是要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接班人的事是百年大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立德树人,就是要作为人民谋福祉的人,做高尚的人,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人。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根本目的。百年大计,立德树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不仅是成才立业之本,更是治国安邦之道。

二、立德树人,责任重大

立德树人就是说在教育中以人为本,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本能,关照人的发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把人的智慧潜能挖掘出来,成为一个理智健全的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乐观向上的精神,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学生从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因而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精心培养学生,信任每一个心灵,善待每一名学生。大学生是有思维有感情有知识的群体,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体贴与热情帮助,心情舒畅地接受教育教学,实现教育心灵沟通、灵魂交融、人格对话的目标。

三、立德树人,德育先行

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成长的根基。要做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是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掌握世界的,脱离实践空谈道德,只能是水中捞月。道德是养成的教育,要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就要做到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之中,融入到各学科课堂教育教学之中。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高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不但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配合,思想政治课既是一门社会科学教育课,也是一门德育课,它的地位和任务是任何课程无法取代的,思想政治课是我国学校教育和资本主义学校自由发展的本质区别。

四、立德树人,教师是关键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接班人的关键。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道德的引领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的塑造者。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育别人自己要先受教育。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打铁还要自身硬,只有教师自身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才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五、立德树人,狠抓落实

一是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各科课程改革各个环节之中,把党的教育方针细化到各科课程改革各个细节之中,将学科育和教育内容有机结合,挖掘学科教育中的文化内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大学德育课程要关注社会价值取向,坚持科学性,具有针对性,符合时代性,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学习各个学科知识时,潜移默化受到德育教育,体现全过程育人,这就要求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大力推行学科教育,改变只教书不育人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培育有机统一,把德育寓于智育体育美育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是吸收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立德树人。中华文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立德树人体现了传统道德文化的优秀精粹,要学会道德修身,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理好孝、悌、忠、信、礼、义、廉恥等处世之道,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救世情怀,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教育感化学生,用传统道德文化价值观念反思自我,感召体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将这些优秀道德传统融入学生思想中,增强教育效果。

三是在德育实践中认识世界,认识社会,体悟人生,正确对待自然,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磨炼意志,适应瞬息变化的世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学校德育实践活动是德育教育的载体,吸引学生参加丰富有趣的德育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围绕一定的目标组织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增加情感体验,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课程学到的德知,形成德识,有了一定的德行,在生活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形成自己的德行习惯,使德育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公益活动,成为生活化德育的有效途径。社会公益活动促进团结友爱,真诚互助,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在与他人交流中学会文明有礼,有责任心,内化德识,外化德行,从德行升华为德性,德性是一种发乎心、行乎外的道德素养,它与生命融于一体,需要学生去体验感悟反思而自主构建。

四是道德教育要利用一切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社会各种文博资源,社会媒体资源,全社会齐抓共管,多管齐下。

五是立德树人,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活动,以节粮节水节电为荣,以浪费资源为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讲文明,懂礼节,树新风,创建优秀校园文化,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学习,为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理念不懈奋斗,为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从我做起,严格要求,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特别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要有“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的自觉担当,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献精神,要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人生追求。近年来,学院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大力弘扬乐教善育、精益求精的教风,组织开展“最美教师”评选表彰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广大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创新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树立“立德树人是第一责任”意识,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着力传播先进思想、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新风;要强化师德监督,引导广大教师把师德规范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践之中,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养成师德自律习惯,提高师德践行能力;要注重师德激励,引导广大教师立足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影响和感化,当好学生成人成才的引路人和守护者。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要进一步夯实意识形态基础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必须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于办学育人的全过程。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建设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之中,着力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小落细落地落实。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把握理论武装这一关键所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路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坚持正面引导这一主要方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不断提高优质精神文化产品的策划、供给和传播能力,打造贴近校园、贴近师生、贴近生活的话语体系,用主流思想舆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要突出阵地管理这一基本依托,管好课堂讲坛、校园媒体、学生社团等意识形态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积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环境,确保校园始终成为向上向善、风清气正的精神高地。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高校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立德树人。对于高校而言,坚持立德树人不是抽象的,必须体现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上。近年来,学院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学内涵得到提质,教与学的精神状态得到提振,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改革上,坚持“立足地方、贴近社会、产教融合、服务发展”办学宗旨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办学理念,推进专业优化、课程实用、科研创新、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上,认真贯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全面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健全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功能,建设一批富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群,设立学生创业启动专项资金,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要进一步推进学院党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只有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才能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才能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近年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不断加强和改进学院党的建设,为学院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学院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断强化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全面提高学院党建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广大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学院、服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考核机制,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方显担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院将深刻认识“为谁培养人”、深入探索“如何培养人”、深度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保持昂扬竞进的奋斗姿态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潜心静气,埋头苦干,一以贯之,真抓实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奋斗,把学院办优办强、办出特色、办出品位,向着全省一流全国知名优质高职院校目标奋力前行,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心得体会 篇三

做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最”全攻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共七个部分,深刻阐述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回答了一系列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指导性问题,将新时代特征贯穿《纲要》始终,为推进推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落地见效,全民凝心聚力、守根铸魂、提振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以道德建设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名党和人民的基层干部,责无旁贷也义无反顾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用“最”全心全意全力的态度和实践去“固根本”“激活力”“搭平台”“学标兵”“提质效”,为打造“文明高地”,真正形成大文化、大队伍、大建设、大发展一以贯之、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添砖加瓦。

用“最源远”文化镌刻文明烙印,学思践悟“固根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传统美德融入中华儿女血脉联系中,是激发家国情怀,强化文化自信的“法宝”。红色资源是承载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的重要资源,蕴含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展现革命先辈的可歌可泣的高尚品德,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中华文化历久弥新,党的事业行稳致远的一贯遵循。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地区红色优势,用好盘活红色资源,淬炼思想、锤炼本领,镌刻时代新人烙印。同时,在学思践悟中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积极发声,让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获不获益作为丈量道德建设的“标尺”,把“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作为一切工作核心去干,充分展示文化历史和文明现实交汇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韵味。

用“最响亮”声音弘扬时代旋律,引领发展“激活力”。立德树人,奋斗以成。要始终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作为全社会凝心聚力、激发“最大公约数”活力的重要基础建设,深入贯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强化本领、增长才干,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才能在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释放能量、指导实践。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到家风与整个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有着密切关联,从小处着眼、从自身做起。家风正,则民风淳、政风清。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必须教好管好身边人,坚守道德理想,明辨是非善恶,毫不松懈、永不停滞,让正能量持续发力。

用“最新兴”风尚高擎实践载体,科学统筹“搭平台”。引领时代,日新月异。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最前沿,要宣传正能量,树立“风向标”,让学习先进成为风尚,必须学会做好“+”法。在10月26日闭幕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这场智慧和科技的“碰撞交流”盛会,搭建起把“中国名片”“引燃”世界的桥梁和平台,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更是重中之重。《纲要》从内容、行为、实践、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规定,也为大力夯实基层基础,搭建活动载体平台,设置喜闻乐见参与渠道,丰富教育方式方法,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新路提供新要求和新参考。在努力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大背景下,新时代“互联网+”必然“提质增速”,让正确道德取向、良好道德秩序、风清气正网络环境得到有效引导和维护,新兴风尚也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用“最美丽”人物树立精神标杆,以知促行“学标兵”。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培育时代新人,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夯实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小”“常”“实”处下功夫。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奋斗者”、“最美家庭”的“旗帜”“标杆”作用,积极践行典型示范“大辐射”“大带动”,为营造优良社会风气和家风提供“鲜活样本”,事事体现文明素养,处处涵养精神风貌。另一方面,要以肯干练就履职本领,以能干加强斗争历练,以知促行,知行合一。毫不松懈抓理想信念教育,要与积极参与文明志愿创建、素质教育、诚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多措并举,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去学标兵、取真经,多积尺寸之功,多聚工作合力,积极对接、及时跟进,多些“粘泥土”“冒热气”的实招实绩。

用“最坚实”制度保障组织建设,协同共治“提质效”。强基固本,多措并举。《纲要》重点强化了法治保障、网络空间、生态文明、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贯彻落实,强化制度保障,既管当前又管长远,使道德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衔接联动、发挥优势。如是,道德建设不仅要靠法治保障,还要靠教育引导和有效治理。这就要求构建“联建、联动、联系”共建协作体系,强化实践养成、发挥警示震慑,建立惩治失德败德行为机制,保障其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发展特征。事关民生无小事,在群众特别关心的医药、食品、环境等突出领域的重点问题,要做好风险预判、现场排查、专项整治常态化,加强手段管控,全程跟踪、监督问效,随时随地回应民生关切。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已然起航,我们必将把中国之“最”继承好、发扬好、践行好,聚力共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涵养海晏河清的社会风气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辐射带动、互促互进。

立德树人征文 篇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高等教育的发现者、传播者和建设者。作为高校新任教师,深刻理解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十项准则、“六禁令”、“红七条”的时代背景、精神内涵,领会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高等教育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中具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时代下的高等教育对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更高要求。作为青年教师要坚定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以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而自豪,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所学的思想理论、精神内涵与工作融会贯通。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工作中思考并理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做眼界宽、心胸宽、思维新的青年教师,做靠得住、信得过、肯担当的合格教师。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行是才能的统领,是奋斗的基石,明德笃学,践履惟新。做新时代德行高尚的青年教师,以德诲人、教以导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时刻树立底线意识,具备底线思维,遵守教育部颁布的“六禁令”和高校教师师德“红七条”,敢于审视自己,正视自身问题,自我净化、自我革新。作为青年教师,更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紧跟时代发展浪潮,勇做时代弄潮儿!

言行雅正,敢于作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热情对待每一位到办公室询问学业的学生,用心解答学生关于课程、选课、重修、教务系统等方面的疑问,尽所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问题。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期待老师会以什么口吻、什么语气,何种态度解答疑惑;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将如何帮助,如何正向引导,如何鼓励?因材施教,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走进学生的内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亦师亦友。

常怀仁爱之心,真正关爱学生。时常想,只要学生敢于走进办公室,就是对自己有期望,对老师有信任。希望自己会在学业上有提升、有进步;同时,相信老师有能力会为其解决学业中由于自己疏忽,而出现的各种复杂性问题。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用扎实学识,传播与时俱进的文化和知识,传递正能量。用心、细心、耐心,让学生欢心,让家长放心,不辜负家长的选择、学生的期待,社会对优秀人才的渴求与期望。

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具有实干精神。潜心钻研工作领域,主动思考、主动请教学习,提升业务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做到业务专精。在排课等工作中综合考虑课程性质和教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授课时间,最大化保证课程质量,满足教师需求,真诚服务于教师教学工作。在前任老师带领下,将所做工作,特别是涉及教务系统操作流程、排课步骤和注意事项等,以文字和截图相结合的形式制成电子版流程,为后人打好基础,做好铺垫,便于清晰开展工作。注重效率和质量,多做事,会做事,做好事;同时也要真做事、做实事,做成事。

在一流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背景下,作为青年教师应将规范的管理和严格要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相结合,在管理和服务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明德笃学,营造治理有方、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助力学校在转型中健康发展、快速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新时代高校教师政治方向清,思想站位高,德行修为雅、思维意识新,心胸眼界宽、知识功底厚、工作本领强,严守高校教师师德师范,不忘最初为什么要出发,不忘最初因什么而选择。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不忘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初心,不忘为学生学业服务的初心,不忘为学校转型服务的初心;牢记高校教师师德规范,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4篇《立德树人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本文发布于:2023-06-25 15:1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b0174606bd7aa88bbc0b58381b2249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立德树人心得体会【优秀4篇】(立德树人心得体会3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立德树人心得体会【优秀4篇】(立德树人心得体会3篇).pdf

标签:心得体会   立德   优秀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