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次韵子瞻祈雨》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10 04:44:49 阅读: 评论:0

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次韵子瞻祈雨 (宋)苏辙 世故纷纷谁复闲,蛟龙不雨独安眠。 人间已厌三秋旱,涧底犹悭一掬泉。 庙令酒肴时醉饱,田家糠秕久安便。 忧心未已谁知恤,更把炉香试一燃。 11.由酬唱诗的特点可推断,前一首的作者是_______。(1分) 12.以下对这两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一首诗的颔联中“雪霜”“琴筑”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B.据酬唱诗的特点,前一首诗颈联中“便”意为“安适”。 C.据酬唱诗的特点,后一首诗颔联中“三秋”意为“三年”。 D.后一首诗的尾联中“试燃炉香”与诗题中“祈雨”呼应。 13.两首诗都用对比的手法抒发悯农之心,而具体表现又有不同,请加以分析。(5分) 答 11.(1分)苏轼 12.(2分)C 13.(5分)前一首诗中,前三联写自己从繁重的案牍中抽身的安闲、看穿世事后对个人境遇的安适,这与尾联表达的对百姓生计的忧心形成对比,强化了作者的悯农之心。后一首诗中,前三联的每一联都用对比,人事纷纷与蛟龙安眠、百姓盼雨与上天悭雨、庙令享酒肴与百姓吃糠秕等,在这三层对比的铺垫之后,作者在尾联中集中抒发对百姓生计的深重忧虑。(能结合诗句点明具体的对比之处,3分;点明对比的效果,2分。)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04:4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abb393b8be87d160cacd610acfdd296e.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次韵子瞻祈雨》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次韵子瞻祈雨》阅读答案.pdf

标签:灵隐寺   次韵   立秋   答案   日祷雨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