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扁鹊治病说课稿(九篇)

更新时间:2023-04-25 14:02:50 阅读: 评论:0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扁鹊治病说课稿篇一

1.教材简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2.教学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教具准备:

①.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②.多媒体课件。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本文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赏析课文的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采用“自读自悟”、“鉴赏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这节课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发下阅读资料,学生阅读,了解扁鹊其人: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劂”(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生读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小结: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本节课以小故事引入,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的去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把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而且还要练习学生的复述能力。让学生自读自悟,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语和第6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1)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①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③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恒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

(2)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出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或: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到此为止,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话题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鹊……》)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虽然你是国君,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设计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成为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指导学生写好字,是语文课的重要一部分,因此我在这里设计了第四个环节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重点指导: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29.寓言两则

扁鹊治病 蔡桓公(讳疾忌医)

皮肤小病 不信

请治 皮肉之间 不高兴,不理睬

肠胃 非常不高兴

不治→→ 深入骨髓 浑身疼痛→→病死

扁鹊治病说课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扁鹊治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1、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本单元以“故事长廊”为主题展开。《扁鹊治病》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学段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蔡”等4个生字,会写“扁”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3、教学时间

根据课文的内容安排,我把本课确定为一课时完成。

4、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病历单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思维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蔡桓公的病情由轻到重的过程,进而明白防微杜渐的含义,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想象感悟法、情境教学法、评价激励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学法上,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发展的学堂。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图片质疑,引入课题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开课之初,我先通过多媒体出示“听诊器”和“切脉”的图片,然后引出扁鹊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初始人物,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学习下文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汇报交流时,我先是打破常规,把生字、词语归类出示,帮助学生灵活记忆,接着,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课题扩展法”。

第三环节: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变被动为主动。

于是,我先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内填写、讨论蔡桓公的病历单。进而得出“蔡桓公的病情在不断地发展,一次比一次严重”的结论。接着,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扁鹊劝说蔡桓公治病的语言,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解读,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特征,体会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后,我设计一个采访蔡桓公的环节:您临终前有什么话要告诫您的子民吗?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课文小结,揭示寓意

为了加深学生对“防微杜渐”的理解,我巧妙地采用了以下方式:

1、联系课文内容解释词语意思: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板书:微),是由于他不听劝告导致病情渐渐加深而死的。(板书:渐)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板书:防),就能杜绝它渐渐发展(板书:杜),以致酿成大错,这就是(防微杜渐)。也就是《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2、巧编对联:上联是“悔不听神医扁鹊金玉言”,下联是“叹桓公吃亏丧命在眼前”横批是“防微杜渐”。

3、拓展相关的俗语格言。

第五环节:结合生活,迁移运用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并进行拓展练习,迁移知识,升华寓意。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生的热情。因此,我为学生设计了一项作业: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原名叫《扁鹊见蔡桓公》,选自我国古代的一部名著《韩非子》,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师推荐大家课后去阅读。

这一课的板书,我以归纳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得出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的道理。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及多媒体展示等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新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扁鹊治病说课稿篇三

《扁鹊治病》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组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该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多次拜见蔡桓侯,并劝戒他及时医治自己的疾病,但蔡桓侯坚信自己无病,不肯从医,导致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结合单元主题,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会认“拜、侯”等5个生字,读准“拜见、骨髓”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扁鹊治病的起因、经过、结果。

4、明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自读自悟了解蔡桓侯“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的心理;反复朗读扁鹊的解释,了解扁鹊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

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扁鹊治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难点为:明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学贵有法,而教无定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品读感悟法等,学生则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在“读—思—议—想—说”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

(一)悄然入情趣导入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认识并积累赞颂名医的词语多个,引出故事的主人公扁鹊,使学生对学习名医故事产生一定的兴趣。

(二)自读自悟识人物

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候看病,每次的态度都十分诚恳,可蔡桓候的态度却极为恶劣,依次从:不信、不睬到不悦。让学生进行不同人物的对比,突出蔡桓公的性格。将教学重点在放在最后一次扁鹊偶遇到蔡桓公这一板块。明白扁鹊转身就跑原因是:“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医治;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在这段话的反复朗读中认识扁鹊与蔡桓侯:

1、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人。

2、蔡桓侯是一个固执己见、不听劝告的人。

(三)交流讨论悟道理

本环节我设计了两道合作探究问题:

1、扁鹊几次见蔡桓候?蔡桓候的病情怎样?态度怎样?

2、小组合作表演“一见”蔡桓侯,“二见”蔡桓侯等演一演文字背后的故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当然我预设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但我相信在小组交流讨论后孩子们必定又会明白: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的道理,达标检测题“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侯说什么?”的设计更能让学生在说话表达中明白小故事中的大道理。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课文重点的浓缩,展示了课文的核心内容及主旨,力求清晰明了呈现课堂内容,深化课堂教学。因此我将用浓缩课文能容、领悟寓言道理的方法,设计了我的板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上仅是我对这节课的初步设想,如有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扁鹊治病说课稿篇四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选编这则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的理解寓言的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1、根据教材的特点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以成功达成目标。

1、让学生品读重点句,感悟人物特征,体味人物心理想法,感受人物态度变化。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啊?大家一起回忆回忆,(课件出示图片)什么是寓言呢?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这则寓言叫《扁鹊治病》(板书:扁鹊治病)

【目的是通过对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做一个复习,引出对寓言的解释,顺势导出课题。】

2、教师出示课件,介绍扁鹊。

(二)、初读感知

1、带着下面的问题第一遍读课文: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

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过渡:课文大意我们已经了解了,那文中的这两个人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出示扁鹊和蔡桓公图像)

(三)、细读研讨

1、汇报交流。引导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特点。

快速默读课文,谁来说说你眼中的扁鹊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回答。

边读边用曲线画出能证明他是名医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这里我的设计打破常规,不逐段分析,而是以“名医”为线索,让学生在找句子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扁鹊,能归纳他的特点。】

(板书:扁鹊 医术高明)形容一个人医术高明,我们还学过哪些词?(出示课件)课件显示: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

2、这些成语都是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一起来读读这些成语吧。(齐读)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记住这些美妙深远的成语,并把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3、这么好的医生怎么就没治好蔡桓公的病呢?分析原因:课文中扁鹊几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是怎么说的?

大家再浏览一遍课文,根据课件中的表格,小组合作试着表演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同时体会两个人物的心理。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怒发冲冠勃然变色 愤愤不平 咬牙切齿 暴跳如雷 怒气冲冲 怒火冲天 恼羞成怒 拍案而起 火冒三丈 怒不可遏 怒火中烧 勃然大怒 暴跳如雷 气急败坏 大发雷霆 )

这里让学生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积累,并通过这些词语形象地体会到人物的心情。

【课文的主要部分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品读扁鹊和蔡桓公各自表现的句子,让学生感悟人物的特征,体会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4.因为蔡桓公对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才是导致他病死的直接原因。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也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5.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骨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6、汇报交流,教师顺势引导提问:蔡桓公的病是一下子就不可救药了吗?他的病根到底在哪里?【这个设计是让学生理解寓意打基础。】

7、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扁鹊,(相机板书:固执己见 讳疾忌医)可扁鹊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劝说蔡桓公治病呢?说明了什么?(板书:医德高尚)【这个问题的讨论,是让学生从扁鹊的坚持和担心中体会扁鹊高尚的医德。】

8、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生活中,我们身边有蔡桓公这样的人吗?

(四)、拓展想象

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并进行拓展练习,是要进行知识的迁移,将寓意升华,提高分辨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作业

1、把《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2、课外读《伊索寓言》。【作业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课文内容,整合课外资源,开阔眼界。】

这课的板书,我以归纳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得出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扁 鹊 治 病

扁 鹊 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蔡桓公 讳疾忌医 固执己见

扁鹊治病说课稿篇五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设计等方面说说这课。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的第二个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选编这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1、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阅读实践中让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朗读能力,读写结合,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和情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1、着重让学生品读重点句,感悟人物特征,体味人物心理想法,感受人物态度变化。

2、《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以对话为主,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朗读、分析体会人物情感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意。

1、出示课题并质疑,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课文埋下了伏笔。

2、分析课文共分为四个环节:初读课文、精读课文、体味寓意、拓展。其中精读课文和体味寓意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3、《扁鹊治病》一文中主人公有两个:扁鹊和蔡桓公,课文讲了扁鹊劝蔡桓公治病的过程,侧面反映了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蔡桓公的态度越来越差。以扁鹊劝的越来越急为线索。从再三劝说到跑了,其变化的关键在于蔡桓公的病越来越重以致无法医治。因此,教学没有按常规逐段讲解课文的,而是从“劝”入手,从扁鹊的言行中去体会蔡桓公病情的发展过程以及扁鹊的着急,牢牢抓住了文本的矛盾冲突,把扁鹊的对蔡桓公的态度和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矛盾激化,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期待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5、 结合人物身份、个人生活经验,品读扁鹊和蔡桓公各自表现的句子,感悟人物的特征,体会人物心理想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设计自由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理解、体会句子,从而把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理解、体会句子的过程也就是指导朗读的过程。

6、设计如果你是蔡桓公你会怎么做以及联系生活实际,引出寓言故事的寓意。

7、设计小练笔,读写结合。目的让学生能把说和写统一起来,把想说的通过笔写下来。

8、板书设计,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态度,清晰地展示了课文内容。

当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扁鹊治病说课稿篇六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学习这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的重点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本区一直在实施二五五教学模式,所以我这节课的设计也是“二五五”的模式来进行,从设计学案到预习新课,小组合作展示,我都尽量遵循“导,学,赛u,评,练”五字授课模式

在本节课中,有一条较为清晰的学习思路,整堂课分四个环节:

1、故事激趣,导入新课。通过观看成语故事《起死回生》,学生不仅了解到扁鹊能够让病人起死回生,是一个闻名天下的神医,而且还感受到扁鹊为病人治病的高尚医德。这远比教师空白的向学生解释、说明扁鹊这个人物要好得多。有了对扁鹊这一人物的了解,对文章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预习检测

3、深入研读文本。从故事的内容到情节,从人物的言行到内心,从故事中的教训到对我们生活的启示都进行了紧密而有序地铺展,深入透彻地进行挖掘理解,抓住文中扁鹊三次请治的话和描写蔡桓公的态度的句子,通过加提示语、比较异同和补充填空等教学形态,切切实实让学生面对文本、关注语言、反复朗读,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既理解了内容、也洞悉了人物的心理,接着对扁鹊回答蔡桓公手下的问题进行了反反复复地探讨、研究,以红字表现蔡桓公病情的加剧,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对寓意的领会水到渠成,继而顺水推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启迪与思考,升华了主题。

4、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教学情境,一是蔡桓公临死前会说什么,二是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拓展学生思维,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扁鹊治病说课稿篇七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试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的第二个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选编这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1、根据教材的特点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听、说、读、写、看”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朗读能力,读写结合,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和情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1、学生在“读、思、画、悟、议、评”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品读重点句,感悟人物特征,体味人物心里想法,感受人物态度变化。

2、《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以对话为主,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朗读、分析体会人物情感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意,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

1、故事导入,扁鹊生平介绍,激发学生兴趣,也为学习课文、分析人物特征埋下了伏笔。名扬天下、有“起死回生”之术的名医和结尾蔡桓公病死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

2、分析课文共分为四个环节:通读课文、总体感知---品读句子、感悟人物---桓公之死、追溯原因---穿越时空、体味寓意。其中“品读句子、感悟人物”和“桓公之死、追溯原因”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3、《扁鹊治病》一文中主要人物有两个,扁鹊和蔡桓公,主人公是蔡桓公,课文讲了他病死的过程和原因,侧面反映了扁鹊的高明医术。以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为线索。蔡桓公从拒绝治病到派人去“请”,其变化的关键在于蔡桓公怀疑扁鹊是不是一位名医。那么,一位名医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应该是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因此,教学没有按常规逐段讲解课文的,而是从“名医”一词入手,从扁鹊的言行中去体会名医的医术高明,再从蔡桓公的态度中感悟名医的医德高尚,牢牢抓住了文本隐含的矛盾冲突,把蔡桓公对名医的理解和学生对名医的理解矛盾激化,产生浓厚的阅读期待,主动学习,思维的火花闪耀课堂。

4、 结合时代背景、人物身份、个人生活经验,品读扁鹊和蔡桓公各自表现的句子,感悟人物的特征,体会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设计自由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理解、体会句子,从而把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理解、体会句子的过程也就是指导朗读的过程。

5、设计问题“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扁鹊,可扁鹊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劝说蔡桓公治病”讨论,体会扁鹊高尚的医德。

6、通过对“扁鹊逃跑的解释”和“带有时间句子”的分析,体会扁鹊为什么连小小的皮肤病没有治好,是因为扁鹊每次都是劝说蔡桓公治病,不是扁鹊治不了蔡桓公的病,而是蔡桓公根本不让扁鹊给他治病,回应了引题时提出的问题同时领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7、设计蔡桓公死之后,我想对蔡桓公、扁鹊还有自己说些什么,引出寓言故事的寓意。

8、设计小练笔,读写结合。目的让学生能说和写统一起来,把想说的通过笔写下来。

9、“讳疾忌医”和“防微杜渐”两词对于学生不易理解,通过扁鹊的医术高明来理解防微杜渐,在蔡桓公的言行举止中明白讳疾忌医, 结合课文、适时出现、直接讲解。

10、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和两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合二为一。

11、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寓言蕴涵的深刻哲理。

12、创设情境,课件图片、模板的选择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联,图文对应,尽量接近古典气息,让学生尽快进入故事情境之中。图中情境、人物的神态动作、服饰、文字的色彩都对文本的理解有辅助作用。如国王的服饰以黄和红为主,刚开始采用一张国王的高昂着头的侧面图,龚晓琳老师提议人物体型变形,拉长以后人物面部又变形不太清楚,结果就改换一张国王的正面图,全部以红字后两句不清楚,改为黄色,正好前两句是人物语言,后两句是人物神态,感觉很好。对蔡桓公病情四个阶段文字颜色的处理,是从浅到深,逐步变化,直观显示蔡桓公病情有轻到重的变化过程。

13、通过出示“拜见、又拜见、再拜见”,“走、退、连忙退”几个词来表现扁鹊高明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同时表现扁鹊和蔡桓公各自的心理变化,蔡桓公是越来越生气,扁鹊是越来越着急担忧。一为蔡桓公的病情着急担忧,二为自己的安全担忧。通过一个“跑”字反映扁鹊对蔡桓公态度的转变,通过对一个“请”字的语调加强来反映蔡桓公对扁鹊态度的转变。

14、板书设计,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特征,清晰地展示了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扁鹊治病》一课教学设计,十多年来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体会的具体体现,是一次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课堂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是一次对自身新课程改革理念如何渗透课堂教学的检验。

扁鹊治病说课稿篇八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寓言两则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讲的是扁鹊要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几次三番都说自己没有生病,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医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本单元的专题是“故事长廊”。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有关词句,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懂得做什么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鉴于它的体裁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所以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难点是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心理,认识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1.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各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凸显了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本节课我采用了“铺垫”与“延伸”这两种方式,构建了课内外衔接的教学机构。开课时利用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安排了看图猜故事的环节,引出“寓言”这种文学体裁,进而让学生回忆寓言的特征,从而引出《扁鹊治病》,既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又检测了学情,并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由课内知识的积淀走进文本。在结课布置作业时,我设计的第二道作业是推荐阅读四则寓言故事并能明白其中的寓意。整堂课做到了课前复习寓言,课中学习寓言,课后积累寓言。

2.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相得益彰,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着永久的活力与生机。鉴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从教师与学生共同运用教材的角度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上,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始的初读正音、整体感知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感悟“名医”意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桓公之死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语言表达能力;明白寓意,并联系生活实际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到最后的按照顺序复述故事是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写作特点的同时告诉学生说话写作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每个环节有的突显了工具性,有的突显了人文性。实现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生成。

3.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任何一个问题和环节的处理,都是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先让学生解决,在学生解决不了的情况下给他们做一点拔和指导。如:在找扁鹊医术高明的环节,通过同桌合作来完成,然后汇报,并且让学生说出找这句话的理由;还有体会扁鹊医德高尚环节,同样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谈自已的体会,进而带着体会读句子,从而加深理解。还有在评价方面,也突显学生地位,努力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这样既教给了他们该如何学,又让他们客观正确去评价,同时还培养了他们有自主、合作的意识,达到了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

1.把握两条主线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以人物内心活动为主线。在这条主线里,分为了两个板块进行,分别是感悟“名医”和恒公之死。在感悟“名医”这个板块主要是通过同桌合作交汇报来感受扁鹊的医术高明,通过朗读来感悟医德高尚。在桓公之死板块主要是通过想象补白来感受蔡桓公的讳疾忌医和固执已见,进而突显人物的特征。二是以时间为顺序的写作顺序。通过找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让学生利用这些词语进行故事内容的复述,从而让学生知道无论是写文章还是说话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这样才会条理清楚,简洁明了。

2.落实三个训练点

本节课我重点落实三个训练点:读、想和说。第一个训练点:读。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所以,在这节课上,重视读的训练。每个环节的读学生所带得任务不同,要求不同,所获得的情感不同。如第一遍的的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扁鹊三次劝说蔡桓公时的读,要求读出心情,读出情感再到后来的男女分角色读,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

第二个训练点:想。课标指出,语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本节课中走进蔡桓公内心时四次让学生进行了想象,这种想象,使诵读者完成了对作品“空白”的填充。

第三个训练点:说。语文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至关重要。在本节课中,多次给学生提供了说的机会,在医术高明环节让他们说理由,在桓公之死板块让他们走进桓公内心,说出自己所想,在最后,能根据顺序讲述故事,都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求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因此,我设计主副两块板术。在主板术里,我设计了两个内容:一是对本课中的两个主人公扁鹊和蔡桓公的形象的重点词语的呈现,(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蔡桓公:讳疾忌医、固执已见);二是本则寓言的寓意(听取意见、防微杜渐)。在副板书里,我主要呈现了对本节课的易写错的字“蔡”。

期盼得到各位领导、老师的批评与指导。

扁鹊治病说课稿篇九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基础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双基的学习与训练,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文化品味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等。做好这些的前提,教师就要正确地把握语言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充分利用课堂的实践性,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和言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能力。

《扁鹊治病》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是关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多次拜见蔡桓公,并劝戒他及时医治自己的疾病,但蔡桓公坚信无病不肯从医,导致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扁鹊治病》是第八单元的课文,该单元主要学习故事,感受故事的魅力,体会其中道理。在这篇文章中,一是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 会人物想法。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整体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

本文发布于:2023-04-25 14:0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a9c5a8bd1b3abd87f80f11d76969c27d.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扁鹊治病说课稿(九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扁鹊治病说课稿(九篇).pdf

标签:扁鹊   说课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