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忆平泉杂咏忆春耕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10 03:15:10 阅读: 评论:0

忆平泉杂咏忆春耕 李德裕 郊外杏花坼,林间布谷鸣。 原田春雨后,谿水夕流平。 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 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 【注】①平泉,招平泉山居。为作者在洛阳城南三十里处的一处别业。作者只在这里短暂居住过一段时间,却做了七八十首关于平泉山居的诗作。②李绝怀,唐代杰出的政治家。“牛李党争”中李党的代表人物,曾两度为相,亦数度被贬,作此计时正值作者二度拜相期间。③孙,同“演”。④沮溺,泛指隐士。长沮,传说中春秋时楚国的隐士。桀溺,春秋时隐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暖春时节,郊外的杏花璀璨绽放,林间的布谷鸟欢快鸣叫,一派欣欣向荣。 B.一场春雨滋润了原野上的农田,一夕过后溪水上涨,水面快要与河岸相平。 C.诗人自称“野老”,他披着蓑衣,冒着细雨,也深人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 D.结尾用典,照应题目,表达了作者虽身在朝廷却心喜山居,羡慕归隐之情。 16.针对唐代高官多有别业的事实,刘禹锡曾有诗云:“人皆置庄身不到,富贵难于逍遥兼。”请结合本诗,谈谈对刘禹锡所持观点的理解。(6分) 答 15.(3分)C【解析】从诗歌的尾联来看,“野老”是诗人想与之“共”和“相与”的对象,并非诗人自己。 16.(6分)①刘禹锡的诗作里揭示唐朝官员多置别业但又大多不曾居住的现象,指出了他们面临的仕与隐的矛盾。②作者只在平泉山居短暂居住,却有大量诗作忆及此间生活,加之本诗“杏花”“布谷”“和风”“轻草”等意象的选取,也勾勒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光图,表明作者对山居生活的流连喜爱之情。③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因在外做官没有机会与“野老”一起归隐,共同从事春耕的遗憾,更表露出其对隐逸生活的羡慕与向往。(每点2分)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03:1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a79bb0ce487d855bb24a2fd32f8016b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忆平泉杂咏忆春耕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忆平泉杂咏忆春耕阅读答案.pdf

标签:平泉   答案   杂咏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