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材料一:在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家庭居于基础地位,家教和家风都要在家庭之中涵养

更新时间:2023-06-28 22:26:16 阅读: 评论:0

材料一: 在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家庭居于基础地位,家教和家风都要在家庭之中涵养。在家庭建设方面,中国古代具有注重婚姻、注重夫妇、注重教子的优良传统。而在婚姻之中,古人尤以夫妇为重。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只有夫妻和顺,才有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康。子嗣是家庭的希望,代表着家庭的未来。古人还尤其重视教子,《格言联璧·齐家类》云,"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把教子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今天我们也非常重视教子,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心是德行教育和规矩教育,是人之为人的教育,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育。 在家庭之中,家教与家风又是什么关系呢?简而言之,家教是一个家庭的教化,它可以体现为家训、族规,也可以体现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家风则是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风尚气质,是一个家庭中,所有成员共有的精气神。中国古代的家教、家风建设,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父训母教,言传身教。在古代,父亲读书有文化,作用更多体现在规矩的制订上;而母亲一生国着家庭转,她的作用则更多地体现在规矩的实践与维护上。父训母教的配合,其实也就是言传身教的配合,它让家教不仅具有高度,更具有温度。今天,中国的家庭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父亲有文化,母亲也有文化;父亲有工作,母亲也有工作。正因为如此,相互协作、言传身教才显得格外重要。现在很多人都在批判丧偶式育儿,为什么这种育儿方式如此招人反感呢?就是因为父母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不够。 第二,德育优先,底线思维。德行不是一句空谈,而是体现在家庭生活、邻里关系的方方面面。《朱子家训》云:“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这其实表现的就是古代仁爱的美德。另外,中国所有的家训、家教都不是顶点设计,而是底线教育。不求贵而求不贱,不求富而求不饥,不求立而求不倾,不求达而求不败,这样的底线思维,是中国古代家救最重要的智慧之一。近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官员落马,他们忏悔的时候,往往会谈到丧失理想信念,突破人生底线,这才犯下不可能恕的罪过。这就从反面彩显了德育优先和底线思维的重要性。 第三,化家为国,家国一体。古代讲家国同构,家庭道稳可以外化为社会道德、政治道德,家庭秩序也可以外化为社会秩序、政治秩序。正国为如此,“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才会成为古人为政的基本认识。中国古代的家训、家教孟然立足于家庭,但绝不局限于家庭,而是有着鲜明的国家意识。《朱子家训》云:“读书志在圣贤,非夜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古代讲究学而优则仕,但是做官不是为了谋私利,而是要心存君国,志在圣贤。这是中国古代家教的特点,它不仅考虑着家庭,也考虑着国家,这让中国的家教、家风能够横跨公私两个领域,同时与家道、国运密切相关。古往今来,无数人舍小家,为大家,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一个“健全”,一个“加强”,再次彰显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体现了家庭教育这件“家事”不是一件小事,不仅是家庭的私事,而且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和全局事。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必须正视当下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如部分家长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把孩子看成“私人财产”,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全面健康发展;家校社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与交流,家庭教育被卷入学校化和知识化的误区;社会关心和支持家庭教育的力度不足,“教”上不同频,“育”上难共振;等等。 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事",家长应担起家庭建设的主体责任,树立家庭是孩子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的责任意识,家长要正身,正言,正行;家长要站在少年儿童的立场,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家长还要树立和落实“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的家庭教育理念,多花点时间与孩子开展有意义、高质量的亲子互动,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 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事”,需要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事关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事关培养党和国家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正家而天下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见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深入论述了家庭、家教和家风及其相互关系,不仅彰显了他的远见卓识和真知灼见,而且凸显了他的良苦用心和深情期盼。 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机统一、协同育人,共同画好培养健康下一代的“同心国”。家长应让家庭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场域,让家庭教育回归和创造美好;学校要贯彻“家长是学校的同路人”的办学策略,实施开放办学,让家长成为家校共建的积极因素和有效资源;全社会应该关心并支持家庭教育,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加大家庭教育指导资源的开发力度;家校社要构建起全员沟通、全程协同、全方位互补的“大育人”格局。 (摘编自叶青《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庭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好的家教尤其要重视孩子的德行教育和规矩教育。 B.在家庭、家教、家凤中,家庭是基础,家风是家庭的精气神,家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C.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职责发生了变化,现在父母的共同教育不如传统的父训母教的效果好。 D.部分家长把孩子看成“私人财产”,导致孩子不能健康发展,所以家长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认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家庭、家教和家风的关系,相较而言材料一对此的论述更的详细。 B.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只希望孩子能坚守底线,并不奢求把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 C.党的二十大报告关注家庭教育,表明家庭教育很重要,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不是小事。 D.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孩子方面各有其贵,应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曾子的妻子为哄孩子欺骗他说要杀猪给他吃,曾子听后真的把猪杀了。 B.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决定把家迁到学校附近。 C.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身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激励他忠君爱国。 D.司马光写了一篇《训俭示康》,告诉他的儿子要做一个节俭的人。 4.两则材料都谈论了“家庭教育”,但材料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因父亲长年在外打工而母亲管教不了,作为高中生的李明逐渐养成了旷课、沉迷网游甚至偷窃的恶习。请结合两则材料,给李明的父母提几条建议。(4分) 答 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B“家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以偏概全,原文是“家教是一个家庭的教化,它可以体现为家训、族规,也可以体现为父母的言传身教”。C“现在父母的共同教育不如传统的父训母教的效果好"分析不当,原文没有进行这样的比较,也不符合事实。D因果颠倒,“家长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是原因,不是结果。 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只希望孩子能坚守底线,并不奢求把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不合文意,原文是“德育优先,底线思维。……中国所有的家训、家教都不是顶点设计,而是底线教育”,表达的意思是对孩子的教育强调德育优先和底线思维,而不是只希望孩子能坚守底线而不奢求把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 3.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强调孟子的母亲重视外部的环境因素,不能作为论据直接支撑材料一观点。 4.①材料一侧重阐述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古代家教、家风建设的突出特点。②材料二侧重阐述家庭教育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和全局事以及如何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庭教育。(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内容侧重点的能力。首先梳理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内容的侧重点,最后整合并分点作答。 5.①父亲要多回家看看,多与李明沟通,多陪伴李明,加强对李明的教育。②夫妻之间分工协作,在教育孩子上加强配合,言传身教,培育良好的家风。③重视对李明的底线思维教育和道德教育。④帮助李明树立家国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⑤多与学校、老师沟通,促进家校共育。(每点1分,答对四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22:2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a657cc4cd70a0cd0a7e013371325e95f.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材料一:在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家庭居于基础地位,家教和家风都要在家庭之中涵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材料一:在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家庭居于基础地位,家教和家风都要在家庭之中涵养.pdf

标签:家风   家庭   家教   要在   涵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