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千家诗:《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原文译文赏析最新5篇 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更新时间:2023-06-19 07:10:12 阅读: 评论:0

作者身处开元盛世写出这样一首诗,正是作者追求美与理想的本性的表现。他并不是简单地借用陶渊明的意境,而是通过陶渊明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更高的生活与审美追求。以下是给大家分享的5篇千家诗:《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原文译文赏析,希望能够让您对于隐隐飞桥隔野烟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译文 篇一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作者:张旭 篇二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①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②

扩展阅读:张旭书法思想 篇三

在书法思想方面,张旭崇尚师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寻找灵感和启发。在张旭眼中,一切的自然物象、一切的生命之迹都是师法自然的对象,都能激起其创作的灵感。[2]据史籍记载,张旭从“争道”中丰富了布白构体的构思,从“闻鼓吹”中得到了笔法快慢、轻重、徐疾、粗细的启示,从“剑器舞”中找到了紧凑有力、节奏合理、飘忽多变的狂草书法神韵,使书法有了质的变化。从这些记载可知,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从大自然的万象众生之中感悟书法之道,是客观与主观的结合,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正好契合了老庄思想中的“自然”之道。张旭以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眼光在自然中、生活中寻找与自己的情感、个性相对应的象征物,将天地万物的情势与自身的主观情态融为一体,任情恣性而寄寓点画,以技法为精神表现的手段,从而由技进乎道,将万物化为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最终形成飞动豪荡的“狂草”表现形式和风格。

注释 篇四

①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②尽日:整日,整天。

赏析 篇五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名为桃花源。据他的描写,在桃花源外,有一条小溪,两岸有“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相传桃花溪在今湖南省桃源县内。本诗所描写的桃花溪未必实指其地,而是在原故事的基础上沿用其意境。

陶渊明的桃花源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那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活使处在战乱中的人多么地向往。可是,人们对世外桃源的向往,是由于人们对现世的不满,经过三国两晋战乱的人们向往桃花源,应该不难理解。但身处开元盛世的张旭,为什么也写出了这样一首《桃花溪》呢?诗句作了很好的回答。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在云烟缭绕的桃花溪上,隐隐约约地架着一座小桥,溪水终日地流着,上面漂着无数的桃花。这不禁令人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因此,作者在石矶边遇到驾着小舟的渔夫时,禁不住地想他可能是从桃花源里出来的,脱口问道:“进入桃花源的洞口在这条小溪的什么地方?”显然,是眼前的美景使作者产生了幻觉,以为自己真的到了桃花源外的桃花溪。这是作者审美体验的高潮,也是作者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写照。作者身处开元盛世写出这样一首诗,正是作者追求美与理想的本性的表现。他并不是简单地借用陶渊明的意境,而是通过陶渊明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更高的生活与审美追求。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上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5篇千家诗:《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原文译文赏析,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隐隐飞桥隔野烟的相关认知。

本文发布于:2023-06-19 07:1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9feffbb26cc1346b5c525e8991894c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千家诗:《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原文译文赏析最新5篇 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千家诗:《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原文译文赏析最新5篇 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pdf

标签:桃花   渔船   译文   原文   最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