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力图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实践中,解读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蕴,品味古文的特质。并且使语文课堂更加原生态,真正做到立足工具,弘扬人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两小儿辩日》,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搜集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
1、引导:“三人行,必的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3、老师出示课件孔子的头像,并简介孔子。
孔子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博学的人)然而,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大家跟老师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课件出示全文,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既要读好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3、选择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4、听老师范读。(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语速、语气。)
5、全班放声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义。
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几个人,讲了他们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生回答,师板书:一儿、孔子、一儿、日初出、日中。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教师先列举一句作示范,让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线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4、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再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1)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a.问其故。
b.及其日中如探汤。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孰为汝多知?
(2)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在争辩()问题。
a.太阳离人的远近问题。
b.太阳在不同时候的大小问题。
c.太阳的不同时候的冷热问题。
(3)对这一问题,两个小儿的看法截然想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画出来。
(4)小儿的理由各是什么?分别用()和()画出课文中相关语句。
5、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注意重点语句的朗读指导。
6、分组齐读3、4小节。
7、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不能决也)(生回答,师板书。)
四、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1、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而难不倒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孩子们,你们愿意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
2、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学无止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5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学法,培养能力。
1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2课件出示: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3小结。我们可用这样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这里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成语小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六拓展延伸,张扬个性。
同学们,我们通过读看找议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老师下面准备了几分快餐,欢迎你们自行选择。
1排练课本剧《新编两小儿辩日》:一位现代少年穿越时空隧道,来到遥远的古代,巧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
2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
3手机与太阳有关的资料,举办“你对太阳知多少“的探究活动。
4写读后感:读《两小儿辩日》后所想到的。
板书设计:
日初出日中
一儿:近(大)远(小)
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也?
一儿:远(凉)近(热)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二目标要求: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方法:朗读法、借助注释理解法、联系现代文意思体会意境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解破课题。
1、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说这文章与我们现在文章的不同,引入课题。
2、读题:两小儿辩日
3、解题:这五个字我们大家都很熟,辩,是什么意思?日指什么?课题讲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课文,直到读通顺读流利为止。
2、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试着理解文句内容。
3、用现代文复述故事。
(方法:一、借助注释、工具书把课文大概意思读明白;二、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品读课文,感悟品质。
1、同桌合作,弄清“辩斗”的内容、观点和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品读课文。
A、“辩斗”内容: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时远,而日中时近也。
(1)读这句话。(2)理解:“日始出”与“日初出”,“日中”。小结出观点:a晨近,午远;b晨远,午近。
(3)再读。读出意思读出韵味。
B、“辩斗”理由: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读句子。(2)理解:“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什么意思?全句连起来说是什么意思?着重理解“车盖”:古时候帝王出行时坐的车上像伞一样的顶。相当于我们现的伞那么大。理解“盘盂”就是现在的盘子那么大。(3)小结出:大则近,小则远。
C、依照上面的方法学习: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小结出:热则近,凉则远。
D、理解“笑”的意味。两小孩争执不下,就去问孔子了,孔子能判断能决断吗?(孔子不能决也)
(1)理解“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道得比我们多呢?(2)体会笑的意味:两小孩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笑着说)你们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笑?根据学生的回答以各种笑读出句子。引导学生要“有问题时要敢于思考、敢于探究,不懂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E、弄明白太阳到底有没有远近之分(大小,冷热)。
四、角色对辩,积累背诵。
师:我们要把这件事写成白话文要好几百字,而文言文只要117个字,多简洁啊。我们想不想也来学两小儿辩一辩日啊?
(1)同桌分角色互辩。(2)请几对同学展示辩。(3)分男女同学互辩。(4)背诵课文。
五、作业设计(选做一题)
(1)演一演:《新两小儿辩日》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来到古代,遇见两小辩日,请少年裁决。
(2)写一写:把《两小儿辩日》改写成现代文。要求:突出辩斗的激烈场面。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三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字、词;
2、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掌握课文的大意;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一、情景预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孔子对他了解多少?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zōu yì(今山东曲阜qū fù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有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孔子说的一些话也广为后人传送。那么你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呢?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小儿辩日》。
2、出示题目:《两小儿辩日》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两小儿讨论关于太阳的问题)
3、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篇文言文的朗读。
(听完后,好,现在大家把课文读一遍。)
二、探索发现
学习文言文我们不仅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懂文章的大意。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根据课后注释,翻译课文。
2、两小儿讨论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时,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是什么?
3、孔子能判断吗?说明了什么呢?如果你是孔子,你会如何回答?(到底一天内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无变化?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有何办法?谁能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对两种现象做出科学解释、
A、学习文言文我们不仅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懂文章的大意。谁能根据课后注释翻译课文,每人只能翻译一句话。大家一定要把握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谁当第一个?同学们真的是太厉害了。(解决第一小题)
B、我们一起来看第二小题:一个孩子“日始出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到中午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说:“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早晨太阳离人远,中午太阳离人近。
C、孔子不能决也。可见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生活在现代科技发达社会的你,能用所学的科技知识对他们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释吗?谁能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对两种现象做出科学解释、
1、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
2、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孔子不能决的难题已不成其为问题。
三、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文言文,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两小儿:
(1)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2)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3)看问题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孔子:
1、人再有学问也会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活到老,学到老。”
2、实事求是的精神。
总结:从这个辩日的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两个小儿能够去观察、去思考,还敢于辩斗。天真可爱,勤学好问的孩子;也看到了实事求是的孔子,大量事实表明,做学问、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后患无穷。更让我们明白了知识是无止境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
让我们带着对任务的喜爱和敬仰,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一起用朗读来结束我们的课文吧!
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有目标的认真踏实朝着自己的人生规划迈进!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四教学目的:
1.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学习本文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为:说。
(2)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一个演孔子,两个演小孩儿,一人当旁白。)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五本教案设计,自我感觉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观点新
《两小儿辩日》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对小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为此,我深入地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领会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只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反复诵读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等道理。整个目标以读为主,注重整体理解,让学生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读得入情,读出了古文的韵味,以读促理解,从而明理。不在“之乎者也”等字词或语法上纠缠,而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的,并将为一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设计中。
二、方法新
设计中,时刻以新课程和精神和教学目标为指导,加强教师、学生、文本的联系,强化师生互动、生生的互动,特别是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设计了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不难看出,在此过程中,朗读被提到很高的地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对文言文的学习,读得多了,熟了,自然会理解内容,悟通道理。但又不是让学生有口无心地跟着教师读,而是让学生带着竞争性、带着表演欲去读,读的要求是渐次提高的。
再者,辩论、课本剧的表演,也是本设计的亮点。它们是学生朗读、理解效果的体现,也是促进学生朗读好,理解好课文,提高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在课本剧的表演中,又不是纯课文内容的再现,而是安排了同学们与两小儿的对话,使学生了兴奋的状态下,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极富个性的独特理解。
三、手段新
在本设计中,从头至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的效率,更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本文中学生理解的难点是为何“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两小儿视觉和触觉的错误,只凭教师口头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有比较直观的认识的,为此设计了“错觉演示”和“太阳辐射”演示动画,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得到理性的认识。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六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孔子吗?(出示孔子图像)谁能说一说你对孔子的了解?
师:孔子他也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谁能背一两句?
师: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做人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还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今天我们学的《列子》中的《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就告诉了我们。(板书课题)
二、揭示课题。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谁能说说“辩”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日”呢?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师:请大家再齐读课题。
师:读了题目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三、在读中感知。
师:下边我们先带着他们到底为太阳的什么问题而争论这个问题来读课文。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大家认真听,看老师读时是怎样停顿的?(师范读)
师:现在请大家跟老师读。(生跟老师读)
师:(出示带有停顿符号的课文)下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注意句中的停顿。(生练习读)
师:现在老师请五位同学来读课文,谁愿意读?大家注意听,看他们有没有读错的字音或读破的语句。
师:课文我们已经读通顺了,谁能说说两小儿因什么问题而争论的?
四、理解课文内容。
1、一读课文,理解两小儿对太阳离人远近的看法。
师:对太阳离人是远还是近这一问题,两小儿的看法截然相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两小儿对太阳离人是远还是近的看法各是什么?请用“——”画出有关语句。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没有)(出示句子: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请大家齐读。
师: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根据下面的注释自己先练习说一说,然后再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
师:通过对这段话的理解,知道了第一个小孩的看法是——板书:日始近日中远。第二个孩子的看法是——板书:日始远日中近。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他俩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态度。生用肯定的语气读。(面对面)其他同学听看他们读得怎样?
(生读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2、二读课文,理解两小儿各自的理由。
师: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有关语句。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没有)那么大家根据注释说一说这两段话的意思,六人一小组先互相说一说。(生练习说)
师:谁能说说你对第一段话的理解。
师:这也就是说第一个小孩认为日始近,日中远的理由是——板书:近大远小。谁能说说你对第二句话的理解?
师:这也就是说这个孩子说日始远,日中近的理由是——板书:近热远凉。
师: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是的,这两个孩子从视觉和触觉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所以各持己见,那么怎样才能把他们互不相让的态度读出来呢?
同桌分角色互相练习读一读这两段话。
师:谁能为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们读得怎么样?
3、三读课文,了解孔子不能为他们裁决的原因。
师:正当两小儿两峰对峙,争辩不下时,正好孔子向东游历到此,就请圣人孔子裁决,孔子为他们裁决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生读)板书:(孔子不能决)
师:孔子为什么不能裁决呢?
师:许多自然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些普通的科学常识,但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是难以解开的谜,所以孔子“不能决”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孔子不能决断他们谁对谁错,所以两个小孩都笑着说——齐读最后一句。(生读“谁说汝多知乎?”)
师:谁能利用注释给大家说说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五、师生利用资料共同探究。
师:孔子不能裁决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来帮他裁决呢?大家说说这两个小孩说得到底是对还是错呢?(都不正确)
师:哪个小组能利用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用科学知识来告诉第一个小儿错在什么地方。
师:(演示课件)
师:谁能告诉另外一小儿错在哪里?
师:大家比孔子懂得都多,真了不起。课文我们学完了,谁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注意观察人物的神情、动作,在说时还可以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
(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其他同学做导演。认真看演员表演得怎么样,并及时给予指导。好,老师演孔子。
(师生共同表演,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六、谈启发,受教育。
师:如果你是孔子,当你看到两个孩子在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时,你会怎么想呢?
师:是的,虽然两小儿的认识都只凭自己的感觉,并不正确,但是他们肯动脑筋探究事物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谁还愿意说?
师:对孔子的回答,你们又怎么想?
七、总结课文。
师:这个生动的民间故事采用“问答式”的方式,先讲了孔子碰见两小儿辩斗,接着讲辩斗的是什么问题,然后讲各自的理由,最后讲孔子不能决。手法简练而传神,并巧用比喻,从而把抽象的自然现象讲的生动具体,是一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典范之作。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七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生字,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
2.交流汇报。
作业:熟读课文
小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篇八一、导语
同学们学习历史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孔子,他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现在我就带大家到《列子·汤问》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
多媒体出示课题──《两小儿辩日》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⑴ 初读题目能获悉什么信息?
⑵ 两个小孩在争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
2、大家课前初看课文,感觉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
困难:难读,有些词语难理解。
解决方法: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多媒体显示“方法指导”)
3、分别范读,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
4、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复述课文
5、解析课文
⑴ 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其它……)(多媒体出示“问题”)
⑵ 文中多次出现“一儿曰,一儿曰”,请给两小儿取名,理解争论的内容,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理由?(多媒体出示)
初出日中
小儿甲:近(大如车盖)远(小如盘盂)
(以太阳大小判断离人远近)
小儿乙:远(沧沧凉凉)近(热如探汤)
(以感觉冷热判断离人远近)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三、朗读背诵,深入探讨
1、分角色朗读:旁白、小儿甲、小儿乙
2、探讨:(多媒体出示问题)
⑴ 对于两小儿辩日,孔子这么大个学问家也不能决也,说明什么?孔子不能判断解决,那你们能判断解决吗?
教师提示: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根据现在的科学知识判断,早晨中午太阳是一样的距离。(参考所发资料)
⑵ 读了这个故事,你还得到哪些启示?(从不同角度探讨)
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人的感觉与太阳离地球的远近是两小儿争论的话题,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知识面很广,古人不可能完全给予解释。但他们发现了这种自然现象,并努力寻求正确答案,这种多角度思考,探求真理的精神确是难能可贵的。
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再次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创作实践
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编写《新两小儿辩日》,并且尝试表演。
注:①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
②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
五、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些自学文言文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游弋于古典文学的海洋,而且能汲取营养,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六、布置作业,拓展迁移
1、熟读背诵课文,复习重点文言实词的读音和意思。
2、拓展迁移《庄子刺虎》(印发资料)
板书设计:
初出日中
小儿甲:近(大如车盖)远(小如盘盂)
(以太阳大小判断离人远近)
小儿乙:远(沧沧凉凉)近(热如探汤)
(以感觉冷热判断离人远近)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九教学要求: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培养学生整合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用具: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检查读文情况。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六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练读了课文,会读了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课文)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好吗?
二、精读课文。
1、两小儿到底在辩论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懂课文的意思。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借助书后的注释读懂课文。
2、疏通文意,组织交流,结合不懂的地方,相机点拨。
(游:游历,游学)(提示:这是古文的一个特点:字、词古今含义不同)
除去这个游字外,还有去,在古文中的解释为距离。
3、课文意思读懂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作业再读课文,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
(1)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儿在争论 。
(2)对这一问题,两小儿的看法截然相反,从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 。
(3)两小儿的理由各是什么?分别用( )和<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4、指名交流。
5、课文的三、四自然段阐述了两个小儿的不同观点。下面就请一、二大组的同学来读第一个小儿的理由,三、四大组的同学读第二个小儿的理由,提示语有我读。
6、两小儿各执己见,争辩不下,既然是辩论,应强调自己的观点,所以必须注意辩论时的语调,下面就请同桌两位同学分角色来辩一辩。(谁还愿意来试一试?)
7、谁愿意和老师进行辩论?
8、练读3、4自然段。
三、深化文章。
1、对于两小儿争论的问题,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是如何回答的?
2、两小儿面对孔子的回答他们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3、这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生答)是吗?再读读,然后体会一下是善意的笑还是恶意的笑?孔子知道远近的问题吗?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叫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孔子这样的态度,该嘲讽、冷笑吗?
5、你们说孔子做的对吗?对在哪里?(实事求是)
四、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资源。
1、两小儿争论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的资料,谁能来解答两小儿争论的问题。(指名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演一演新编两小儿辩日。(小组排练)
(分旁白、孔子、一小儿、另一小儿,小组创造性地表演,师巡视指导)
(提示:可融入孔子对两小儿的评价、鼓励;两小儿对孔子的佩服;孔子的自我感叹等)
3、学生表演。(选两组)
五、齐读课文。
下面,就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课文。(如有时间,练习背诵)
六、布置作业:
探究作业:
1、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的问题的答案。
2、把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并考考他们。
3、收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举办你对太阳知多少的班队活动。
4、写读后感:《读两小儿辩日后所想到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整理的9篇《两小儿辩日优质教案设计》,能够帮助到您,是t7t8美文号最开心的事情。
本文发布于:2023-06-24 20:2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meiwen/9ebf647393d68d8b1e5e35daa0086a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两小儿辩日优质教案设计精选9篇(两小儿辩日的教案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两小儿辩日优质教案设计精选9篇(两小儿辩日的教案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